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王嬴政亲政前的三座大山是如何拔除的

秦王嬴政亲政前的三座大山是如何拔除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92 更新时间:2024/2/4 17:00:37

众所周知的是,秦王嬴政13岁继承王位,吕不韦为相,尊称其为仲父,诸繁事务皆决断于其手。嬴政虽有抱负,朝政大权寄于朝廷中的三座大山,无法施展开来,一场激烈的政治战争酝酿已久。

[var1]

以吕不韦为代表的吕氏集团,门下有三千门客,其中不乏能人志士,这些人平日里抱团发展,渗透朝中,一旦发生叛乱,则可能直接引发秦王国的内部纷争。以成蟜为代表的王子集团,势力也不容小觑。成蟜是嬴政的秦兄弟,曾在秦庄襄王时期获封长安君,在韩桓惠王时期还曾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为秦国赢得百里土地,比之跟随父亲在赵国为人质的嬴政来说,后来出生的成蟜在王族中的口碑相当之好。还有一股力量,便是以太后和嫪毐为联盟的后宫势力,太后宠幸嫪毐,竟将其封为长信侯,私自蓄势,暗藏兵锋。

这三股力量如同三座大山,时刻压在秦王嬴政的头顶,让其久未安歇。但要行大政,彻底的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秦王嬴政就必须要除去这三座大山。那么,他是如何进行的呢?

[var1]

时间是在公元前239年,秦王嬴政在位8年的时候,一场亲政前的洗牌计划已经动。成蟜既然有本事,能说回道,在王族中口碑甚好,嬴政便命其率军出征。这里出现个非常有趣的人物,名为樊於期,也就是后来的荆轲刺秦王中的那位樊於期。这个人曾经也是秦国战将,在攻赵战争中取得过胜利,建立过功勋。史书中记载,樊於期与吕不韦分属不同阵营,由于在与赵国李牧的交战中吃了亏,担心受到秦律之惩罚,在秦军驻扎屯留之际,便挑拨成蟜叛秦。这就直接导致嬴政找到借口,平叛长安君成蟜,将成蟜旗下聚集的朝臣军吏进行釜底抽薪,消除了自己王位的潜在威胁,跟随成蟜的数十万军民,亦被发配边疆。

后来樊於期逃奔燕国,这位成蟜叛乱中的直接见证者,发动叛乱的结果非常悲哀。樊於期到底分属于哪个阵营,还是说仅仅因为畏惧秦法而临阵叛逆,这都不得而知。但秦王嬴政对其之恨,是显而易见的,摆平弟弟长安君成蟜之乱后,就发布列国通缉令,满世界的抓捕樊於期。如此小小将军,却能得嬴政如此重视,期间所隐藏的秘密,的确值得探讨。或许,派遣成蟜出征本身就是秦王嬴政的阴谋,目的就是要清除成蟜势力,樊於期不过是一枚棋子而已。

[var1]

秦王嬴政的安内之策,多少震慑了秦国贵族,即便是吕不韦和嫪毐等人,自然也明白嬴政的真实目的。嫪毐积极筹谋,利用与太后之间的关系,偷取太后玉玺和秦王御玺,在雍城秘密训练精兵,等到秦王嬴政举行冠礼之时,意图发动宫廷政变。这当然也在秦王嬴政的计划之内,嫪毐计谋泄露,秦国大军剿灭叛军,活捉嫪毐。这件事情与长安君之乱相隔不到一年时间,显然秦王嬴政的节奏在不断加快。

前面两座大山的拔除,基本上没有耗费秦王嬴政太多精力,而最后这座大山,即吕不韦集团,嬴政却要颇费些力气。此时的吕不韦刚刚编撰完《吕氏春秋》,在秦国之声望达到巅峰时刻。三千门客中即有朝中重臣,又有地方豪奢,吕不韦在朝堂和江湖的势力,让其成为诸侯列国争抢的对象,六国都曾派人邀请吕不韦到列国为相。也就是说,秦王嬴政虽然罢免吕不韦的相国,但他依然可以活得上好,最大的危险是三千门客。这些人在秦国,为吕不韦出谋划策,是在帮助秦国发展壮大。若是吕不韦离开秦国,这些门客到了诸侯列国,那就可能成为秦国最大的祸害。

[var1]

但是,吕不韦一没有政变,二没有叛秦,而且数十年所作所为,皆为秦国强大而服务。故而秦王嬴政在处理吕不韦之事上,也就只是罢免其相位。当然这是明面上的,史书记载吕不韦饮鸩自杀。这个自杀到底是嬴政的授意,还是吕不韦自己的决定,都很难说。但吕不韦的门客们,显然没有明白秦王嬴政的苦心,等到吕不韦死亡以后,将吕不韦的尸体进行了“窃葬”。什么是“窃葬”呢?“窃葬”就是非正规死亡,或者是畏罪自杀,没有朝廷的允许,是能够按照正常程序下葬的。吕不韦的门客们“窃葬”吕不韦,摆明就是和嬴政对抗,自然应该受到惩罚。于是,吕不韦三千门客,凡参与吕不韦“窃葬”的,皆被剥夺财富,并发配巴蜀。

三座大山,便在三年时间里,被一一拔除。秦王嬴政亲政前,为自己的雄图伟业打开了一条宽阔大道,太后幽闭,相国已去,大权在握。天下再没有谁可以阻止秦国的铁蹄了,嬴政的豪情壮志,即将在宏大的历史洪流中,掀起惊涛骇浪。

更多文章

  • 秦国灭亡时,50万大军见死不救,将军拿出秦始皇遗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灭亡时百万秦军去哪了,秦国灭亡的时候的军队,秦国灭亡后的历史事件

    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天下分成7个国家,分别是燕国,秦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齐国,在全球战国时期,这7个国家是实力最强的,但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逐渐强盛,后来秦始皇更是统一其余6个国家,将中国再次统一,秦始皇嬴政也是千古一帝,他修建渠道,修建公路,北击匈奴,南征百越,还修建万里长城,但让人奇

  • 《山海经》记载的夺帝大战,颛顼杀死共工,大禹铲除相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山海经记录大禹治水,共工与颛顼,山海经记载的上古战争

    [var1]为夺帝位,部族派系相互厮杀也是在所难免,在《山海经》中记载着著名的“禹杀相柳”和“颛顼杀共工”事件,这场战役以共工氏族的败亡而告终,共工被颛顼当场格杀,九头蛇相柳被大禹剿灭,血染大地,危害四方。[var1]《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为泽溪

  • 同样是合纵,为何伐齐之战很顺利,攻秦之战却异常坎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合纵伐秦成功了吗,历史上几次合纵伐秦,合纵攻齐为啥成功

    [var1]历史上的战国时代,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合纵这个词汇。这是因为,合纵近乎是列国常用的一种手段,通过合纵的方式,来遏制一个强国的崛起,成为了列国自保以及攻城略地的一个必要手段。历史上大规模的合纵之战,总共有六次。其中五次为针对秦国,而另外一次则是针对齐国。五次合纵攻秦之战,对秦国近乎没有造成太大

  • 后宫深深:由吕不韦献给庄襄王的赵姬,为何又深恋嫪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姬与吕不韦的关系,大秦赋赵姬嫪毐,赵姬与吕不韦什么时候认识的

    [var1]赵姬,又称赵太后,是秦始皇嬴政的生母,秦庄襄王的王后,生在当时的赵国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是巨商吕不韦献给当时在赵国邯郸作质子的秦庄襄王的姬妾。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太后”。赵太后的欲求异常强烈。吕不韦深知,赵太后只求能得到满足,不一定非要自己不可,能取自己而代之的人,自然是一位“本

  • 《山海经》记载能优化基因的神奇果树,吃了它的果实,后代超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山海经中的果树,山海经十大神奇植物,山海经里记载的奇怪树木

    [var1]在《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有木焉,员叶而白柎,赤华而黑理,其实如枳,食之宜子孙。有兽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举父。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var1]这里记载在崇吾山中长有一种树,这种树长着圆圆的叶子,白色的

  • 《山海经》记载的枭阳国人,吃人前大笑,不是山精就是大猩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山海经上记载的枭阳,枭阳是什么,枭阳国的历史

    [var1]这里介绍的枭阳国人长着人一样的脸,嘴唇非常长,身体呈黑色,身上有毛,脚跟反着长,见到别人笑也跟着笑,左手握着竹管。这里的枭阳国人形状怪异,傻里傻气,但是传说中,枭阳国人喜欢抓人吃,每当抓住了人,未吃之前都会先开心地咧嘴大笑。[var1]根据这个描述,我们在《淮南子·氾论训》中找到“山出梟

  • 《山海经》中深目人在哪里?为何东西方都有一手一眼的怪人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山海经中的独目人是怎么回事,山海经中的独目人真的存在吗,山海经十大奇人

    通常人们认为深目国人只有一只眼睛,一只手还经常举着,像是和人打招呼的样子,《山海经-大荒北经》还记载:有人方食鱼,名曰深目民之国,昐姓,食鱼,这里谈到了深目国人姓昐,喜欢吃鱼。[var1]根据以上这些描述,郭璞在《山海经图赞》中说:深目类胡,但口绝缩,轩辕道降,款塞归服,穿胸长脚,会同异族。他认为深

  • 我们对毛遂期待过高了吗?完全不是老师口中自荐形象!你认为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毛遂的自荐技巧,你如何看待毛遂的自荐,自荐的毛遂后来怎么样了

    [var1]听到这样的形象,俨然一副光辉而正面的劳碌命画面,而实际上“毛遂自荐”的人也都大抵混得如此——吃力不讨好![var1]但即便如此,从历史老师和以往观念中得出的结论:毛遂是个劳碌命,但至少象征的寓意是光明的、是正面的,是积极的,是引导所有有能力的人主动做实事的张口就来、随口一说就有的古今中外

  • 秦王给吕不韦去了一封信,为何吕不韦看到信后,便自尽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吕不韦剧照)在这里,秦王只是说要把吕不韦迁到蜀地,并没有要杀害他的意思。可为什么吕不韦随即就服毒自尽了呢?一、持续打击让吕不韦精神崩溃。秦王对吕不韦的打击是一波接一波,逐渐加强的。嫪毐事件发生后,他先是罢免了吕不韦的宰相之位,但依然把他留在长安。接着,当秦王决定把他的母亲赵太后接回来的

  • 作为一名刺客,就在秦王对面都无法刺杀秦王,荆轲武功就那么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荆轲到底想刺杀秦王吗,荆轲当时要等谁一起去刺杀秦国,荆轲是否应该刺杀秦王

    [var1]荆轲到底是什么身份来路呢?作为当时赫赫有名的一名刺客,荆轲的大名被许多人所熟知。作为此次刺杀秦王行动的主谋,荆轲可谓是重任在肩。而牵头这次谋刺的太子丹,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如若刺杀失败,不仅自己的小命不保,其身后的整个燕国也将陷入万劫不复之中。秦王向来杀伐果断,太子丹谋刺乃是大不敬,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