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王给吕不韦去了一封信,为何吕不韦看到信后,便自尽了

秦王给吕不韦去了一封信,为何吕不韦看到信后,便自尽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257 更新时间:2024/2/4 17:00:14

[var1]

(吕不韦剧照)

在这里,秦王只是说要把吕不韦迁到蜀地,并没有要杀害他的意思。可为什么吕不韦随即就服毒自尽了呢?

一、持续打击让吕不韦精神崩溃。

秦王对吕不韦的打击是一波接一波,逐渐加强的。嫪毐事件发生后,他先是罢免了吕不韦的宰相之位,但依然把他留在长安。接着,当秦王决定把他的母亲赵太后接回来的时候,又把吕不韦赶到河南的封地上。再接着,秦王又去信责备他,下令把他再次迁蜀地。

就当时来说,蜀地已经是十分偏僻的地区了。后来项羽害怕刘邦对他构成威胁,把刘邦迁到汉中。严格地说,汉中还不算蜀地,但已经是够大的打击了。由此可见,吕不韦在当时所受到的打击,是非常大的。

但这还没完。前面一波接一波的态势说明,秦王对吕不韦的打击还没有结束,还将有更大的打击在后面。

而事实上,秦王对吕不韦肯定是还有接下来的行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吕不韦经过多年的经营,在秦国的势力是很庞大的,威望是很高的。以至于吕不韦虽然被迁到封地上了,各国来往的使者,都还在问候吕不韦的情况。吕不韦很清楚,这是秦王最担心的。

其二,秦王为了确保其统治,必须想方设法撇清他与吕不韦的关系。要想撇清这种关系,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吕不韦死。

吕不韦很明白这一点,他知道自己被杀死是迟早的结局,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干脆自杀一了百了。

[var1]

(赵太后剧照)

二、吕不韦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吕不韦是一个极好面子的人,自尊心非常强。

他在当政期间,因为别人把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称为“四公子”,没有他的份。因为,他四处收罗门客达到三千人,并让这些门客编撰了一部《吕氏春秋》。

吕不韦为了让他这一部《吕氏春秋》有说服力,还发布命令说,如果谁能更改《吕氏春秋》上的一个字,就赏他千金。当然了,大家都知道这是吕不韦的广告语,没人去干“改字”这样的蠢事。

吕不韦做的这件事,说明他虽然是一个商人,但是当他在政坛经营多年以后,已经成为一个极好面子的人,想要通过文化,来重塑自己的形象。

而秦王对他去信的追问,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信上问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功劳可以获得封地?有什么资格被称为仲父?如果吕不韦确实没什么功劳,确实没有资格,这对吕不韦来说还算不得什么。问题是在吕不韦看来,他是有这样的大功劳,是有这样的资格(传说秦王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吕不韦肯定也是这样认为的)。他有功劳和资格,却被秦王如此反问,因此,他内心是很不平的。

一个心高气傲的人,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所以他会崩溃自杀。

[var1]

(秦王剧照)

三、吕不韦为了保护其家人后代。

吕不韦知道,秦王对他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如果他死掉了,秦王就不会再伤害他的家人及后代了。如果他不死,秦王要发动接下来的行动,肯定会波及他的家人和后代。

因此,为了保护家人,吕不韦干脆自杀。

而事实上,吕不韦的判断是正确的。当吕不韦自杀后,秦王果然就没有再为难吕不韦的家人及后代了。不仅如此,据《史记》记载:“秦王所加怒吕不韦、嫪毐皆已死,乃皆复归嫪毐舍人迁蜀者。”也就是说,秦王把迁到蜀地的嫪毐的那些门客,也让他们回来了。

四、吕不韦为了保护秦王。

有人可能会说,吕不韦怎么会保护秦王呢?这不是胡说吗?

并非胡说。

传说秦王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史记》里也有相关的记载。不管是不是,至少秦王和吕不韦两人都是有这种怀疑的。

秦王因为有这种怀疑,为了确保自己是赢家的后人,他是绝对不会承认的。这也是秦王一定要吕不韦死的原因。因为只有吕不韦死了,这个秘密才会永远是秘密。

吕不韦当然也是明白秦王的这种心思的。他明白,如果他不死,一方面,秦王的江山会受到怀疑,必然有人会造反。这样就会影响到秦王江山的稳定。另一方面,他不主动自杀,让秦王下令杀他,必然就有“弑父”的嫌疑,这对秦王也是不利的。

因为,为了“儿子”江山的长治久安,吕不韦很干脆地选择了自杀。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作为一名刺客,就在秦王对面都无法刺杀秦王,荆轲武功就那么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荆轲到底想刺杀秦王吗,荆轲当时要等谁一起去刺杀秦国,荆轲是否应该刺杀秦王

    [var1]荆轲到底是什么身份来路呢?作为当时赫赫有名的一名刺客,荆轲的大名被许多人所熟知。作为此次刺杀秦王行动的主谋,荆轲可谓是重任在肩。而牵头这次谋刺的太子丹,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如若刺杀失败,不仅自己的小命不保,其身后的整个燕国也将陷入万劫不复之中。秦王向来杀伐果断,太子丹谋刺乃是大不敬,因此

  •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刚继位时为什么会被大臣绑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楚庄王的大臣有哪些,楚庄王是如何成为春秋霸主的,春秋风云人物楚庄王

    [var1]楚庄王继位的时候还不到二十岁,而他面临的局势却是个“烂摊子”。当时楚国在外部争霸战争中被晋国全面压制,内部则存在严重的卿大夫问题,而卿大夫问题的核心家族就是若敖氏家族。[var1]若敖氏家族是楚国王族分支,约在楚武王时期便世代出任令尹(楚国第一大臣)。楚庄王刚继位时的令尹是若敖氏家族的成

  • 古代为何少有豆腐渣工程?看了春秋这项制度,你就明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古代制度,春秋的政治制度,春秋时期社会制度

    豆腐渣工程,向来为人民所痛恨,但是却屡禁不止。贪心不足蛇吞象,人性至贪的承包商大有人在,他们其中的少部分人,为了能节约成本,利益扩大化,不惜在建筑工程时偷工减料。实际上,豆腐渣工程一般就是指没有达到合格标准的建筑。[var1]不过,古代的豆腐渣工程却十分少见,尤其是南京明城墙,它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

  • 秦国攻灭5国后,昔日霸主齐国为何不敢对抗秦国,而是选择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国是如何灭掉齐国的,秦国统一天下后谁又打败秦国,秦国是如何一步一步灭掉六国的

    [var1]但是,燕、赵等六国出了较多昏庸君主导致国运大减,而秦国自秦孝公起,几乎代代君主都是明君,比如平定内乱的秦惠王、问鼎东周的秦武王等等。到了秦王嬴政时,秦国势大,“东出横扫六国”已成定局。公元前230年,秦国派遣内史腾攻打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韩国,自此秦王嬴政灭六国之战拉开了序幕,正式开启了一

  • 战国时秦国是得蜀中得天下,为什么三国时,诸葛亮却说益州疲弊?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国在三国之前还是在三国之后,战国时期秦国崛起的原因,战国秦国和三国的关系

    [var1]其实这个问题还是比较简单的,虽说是蜀地,但是不可同日而语,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蜀中所面临的外界因素和内部环境都是不一样的。秦国当年占据蜀地的时候,蜀地还是一片荒芜,就相当于开拓荒地。那个时候那个地理位置几乎和平原地区就没有什么联系。而且秦国主要占据了蜀地最为富庶的成都,纵观整个巴蜀地区,

  • 孔子是极力维护礼教的,为何却说孔子父母,不守礼教而生下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孔子对父母的态度,孔子的家族观念,孔子有什么规矩

    但事实上,这是对“野合”两个字的误解。[var1]当时,叔梁纥已经66岁,颜徵在还不到20岁。两人结婚,按照当时的礼仪来说,是不恰当的。因为叔梁纥是鲁国贵族,颜徵在出生平民,地位不一样。再加上年纪太悬殊,所以没办法举行婚礼。于是,两个人在野外搞了一套房子居住。这种房子在现在可能叫做别墅,但是在古代,

  • 为何秦始皇能统一天下?专家:秦国这些兵器,不该出现在2000年前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始皇使用什么兵器,秦始皇时期有兵器吗,秦始皇统一的兵器

    战国末期,秦国作为七大诸侯国之一,它地理位置偏僻,综合实力在七大国家之间并不突出,看过“芈月传”的小伙伴对芈姝出嫁到秦国的场景并不陌生。楚国国力雄厚、财力斐然,芈姝费尽周折才到达物质匮乏的秦国。但原本并不起眼的秦国是如何以后来者居上的姿态反超其他六国的?看到秦国的这些兵器,或许你的内心就有了答案。[

  • 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三方面,浅析楚国服饰的形成及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楚国服饰颜色特点,楚国服饰图,楚汉时期楚国服饰颜色

    自古以来,服饰都被称为“历史的印记”,因为在不同的年代下,服饰都展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是某一时间、某一地域的人们,审美、生活方式以及民族精神的表现。而楚国的服饰,也是楚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楚国服饰不仅展现了独特的地域风情,也为后世服饰文化,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楚人的服饰等级观念体现在贵族与平民衣

  • 康熙来到孔子墓前,看见碑文迟迟不跪,大臣遮住一字,他立即下跪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康熙为孔子提匾,康熙祭拜孔子图片,康熙祭拜孔子不肯下跪

    当时恰逢春秋战国,变法图强才是王道,所以法家思想甚嚣尘上,孔子所主张的儒家思想不受当时的各国国君所重视。孔子无奈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14年,直到晚年受到鲁国的邀约,才回到鲁国。回国后的孔子不问政事,专心著书,晚年修订六经留下著作。到了汉朝时期,皇室为了管控思想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至此儒家文化才

  • 六国被秦国攻取后,六国的末代国君,他们最后的下场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被秦国灭的六国是哪六国,秦国灭六国后六国下场,秦国末代君王一览表

    秦国从秦献公开始,面对中原六国的咄咄逼人,便一直忍辱负重,一心寻求变法强国之道,至秦献公晚年时,秦国安抚国内之乱,为开辟崛起之路奠定坚实之基础。自秦孝公开始,秦国历经商鞅变法、张仪连横、魏冉立君、范睢远交、白起攻杀,秦国在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四代三世君王的带领下,东出函谷,屡破六国合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