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世人低估的东晋王朝,其实是历史上最强大的南朝

被世人低估的东晋王朝,其实是历史上最强大的南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749 更新时间:2024/2/1 7:48:26

首先,周秦汉魏晋一脉传下,君临中原大地已有上千年光阴。晋朝虽然偏居江南,此前太康之治三十年统一,依然是包括五胡部族在内的天下之主。

西晋本质上亡于自己的惨烈内斗,比如石勒宁平城之战号称歼灭司马越军18万,其实战兵不过4万兵马,剩下都是跟从的家眷,而且军无战心,将无战意。

比如被匈奴刘汉灭掉的长安小朝廷,所谓的西晋末代皇帝,本来也是关中实力派推出来的招牌,本来就软弱无力而且朝不保夕,只是继承顺位靠前,江东的司马睿是远支宗室,才会暂时向其称臣。

而当西晋灭亡时,北方汉人依然保有强大势力,五胡政权实为趁乱而起之辈,并非后世女真、蒙古那样的外部入侵,这意味着这些胡族政权根本没有足够强大的势力。而且彼此又互相为敌,即使同族内部也并不团结,一样内斗惨烈。

所以,这种情况下,某一胡族政权,通过对东晋这个旧主效忠,既能联络同样拥戴东晋的盟友,又能对内拉拢汉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匈奴刘汉政权,被汉臣政变,皇族尽数被诛, 靳准投晋, 石虎和慕容儁下令举国动员南征,半途而废,前燕、前秦、后秦这种强大一时的胡族政权,都曾经在实力弱小时对东晋称臣,就是这个原因。

对五胡政权来说,坐拥正统王朝大义名分和统一江南地区的东晋,存在本身就是对他们的巨大压力,一旦晋军北伐更是各自战栗,膝盖发软。 也只有后赵和前秦在北方一统的前提下,能够不怕东晋,但是考虑到自家复杂局面,石勒晚年主动去求和,石虎召集了五十万大军却不敢南下,苻坚不信邪,号称87万大军南下,送死于淝水,身死国灭,徒惹人笑。

而晋朝的体制,也并不像传统史学家认定的那般腐朽:

九品中正制是把选人用人权力,从地方郡守收归到中央派出来的中正手里,虽然最终还是上品无寒门,但是实际是从地方集权于中央。

晋朝贵族的地位,实际还是由当朝权力,而不是过气的冢中枯骨们来决定的。看看西晋开国分封公爵:

到了东晋还剩下几何?

东晋五大家族,琅琊王氏是老牌世家没错,但是能有日后显赫说到底靠的既不是啥贵族封地和荫庇户口,更不是靠冢中枯骨,而是当权派王敦和王导,一旦王敦失败,立刻门第衰也,而等王导去世,曾经显赫的琅琊王立刻在权势上无足轻重了。

陈郡谢氏、谯国桓氏、颍川庾氏在西晋门第都无足轻重,纯粹是依靠事功上位的东晋新兴门户。太原王氏是老牌家族,但是在东晋后期崛起之前,完全无足轻重,完全没法靠门第呼风唤雨。

说到底,士族地位的高低,取决于其在政权体制内的地位,而不是单纯的其封地和荫庇户口。

如果把东晋比作一个公司,其固有体制问题,是作为董事长的东晋皇帝权力虚弱,各大股东也就是贵族世家们,动辄在董事会也就是朝廷中枢争权夺利,或者和东晋皇帝争夺权力。但是,作为董事会的朝廷中枢,依旧对版图所领地域有相当的权威。

晋元帝司马睿名义上已经是“左丞相,都督陕东军事”时,才能派大将王敦进军长江上游, 一路收编降兵和扩军,收取自己都督军事范围内的荆州江州。因此, 王敦的这支军队的底子, 本来就不是他个人的,也不是王氏家族的,而是东晋朝廷的。

此后,坐镇荆州的陶侃,自己就是帮王敦平定上游,冲锋在前的大将,而且还有诸多地方实力派支持,但在东晋中枢的命令前,也不敢去对抗王敦。他此后在关键时刻支持中枢,平定苏峻之乱,方才获得巨大的权威和地位。

而庾氏因为苏峻之乱,被从中枢排挤外镇后, 在荆州收拾地方实力派,可是无往而不利,然后等到在中枢有影响力的庾亮兄弟去世了,轻易被新的中枢派出来的桓温拿下,这恰恰说明了东晋中枢的权威,和在中枢权势对东晋各大家族兴衰的重要性。

和东晋政权相比,五胡的部落体制只有更加原始, 自家人杀得何等头破血流,让东晋的内斗都看似“父慈子孝”了。一直到拓跋氏北魏政权, 开国君主道武帝拓跋珪,年轻时候被俘去了中原,受到古典华夏体制影响,复国后通过离散部落让皇权重新强大。

实行均田制、三长制之后的北魏,更接近于秦汉古典国家的组织架构和生产关系,而且拥有更为发达的官僚体制,重振了魏晋以来已经衰弱到极点的皇权,

南朝刘宋的建立,实际上已经结束了东晋的门阀共和政治,宋齐梁陈本质是皇权政治,失败点基本是重蹈魏晋覆辙,而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后,实际上也是重蹈魏晋覆辙。一直到 高氏北齐对士族地方势力的削弱,以及更重要的北周宇文泰这个政治天才以复古周朝为名义的政治改革,真正彻底开辟通向隋唐之路。

更多文章

  • 此人是隋朝最大功臣,只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灭掉陈国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隋朝十大功臣排行,隋朝最厉害的功臣,隋朝陈国在什么地方

    高颎的优异表现不仅吸引了皇帝的注意,还让当时的丞相对他青眼有加。这位丞相就是当时权倾朝野的杨坚,他掌权多年,心里早就有了争夺皇位的计划,等到皇帝死后他立即派人去请高颎,拉拢意味十足。本以为要耗费一些功夫来说服对方,毕竟自己做的是篡位行径,但没想到的是高颎居然很干脆地加入了他的阵营。其实这主要是因为他

  • 为何李渊杀了好人窦建德,留下坏人王世充?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渊为啥要杀窦建德,隋朝末年李渊为何要杀死窦建德,窦建德与李渊谁厉害

    关于隋朝的覆灭,有着很多的原因,也是所有综合因素加起来的结果,比如杨广奢侈没有节制的生活,比如不知道珍惜民力,比如三征高句丽,比如坐镇江都,而不是坐镇都城大兴或者是洛阳。总之杨广去世后,隋朝实际上完了,但还留下三个傀儡皇帝,非别是李渊、王世充、宇文化及扶持起来的。当杨广去世后,当时的天下大致可以分为

  • 武艺最强的十位隋唐猛将,罗成难进前5,宇文成都仅排第3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唐十八杰罗成之死,宇文成都和罗成谁厉害,罗成最厉害的武功

    尚师徒,他是临潼关总兵,武器是“提炉枪”。尚师徒因为有四件宝物也被称为“四宝大将”,这四件宝物分别是:马鸣盔,七翎甲,提炉枪,呼雷豹。“马鸣盔”上镶有夜明珠,走夜路时不怕黑,效果堪比远光灯。“呼雷豹”是尚师徒的坐骑,据说其吼声似豹,能让一般的战马不寒而栗。尚师徒的战绩有十回合打平伍云召,轻松击败秦琼

  • 为何刘邦和朱元璋宰功臣?而李世民却大肆表彰,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元璋刘邦李世民同个时代,刘邦李世民朱元璋谁格局大,刘邦李世民朱元璋谁的团队强

    第一是出身的问题,前者两位皇帝都是出身卑微,他们无法快速形成自己的政治体系,无法稳固皇权,这个时候容易形成多个权力中心,功臣手握大权,而且为统一立下功劳,很容易成为权力中心,这个时候皇帝就必须除掉他们。而秦始皇和李世民本身就出身贵族,他们有权威,可以快速形成自己的政治体系,有一定的威信,如果善待功臣

  • 武则天在寝宫建一个密室,每晚要进去待很久,离世后众人才知她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在寝宫建了一个密室,武则天的墓碑和寝宫不在一个地方,旧版武则天皇后寝宫

    武则天的一生,传奇颇多。身为一代女帝,武氏自是高贵无比,在那万千的光芒之下,她是至高无上的,是权谋并济的,更是手段毒辣的;那么,在这帝王名分的背后,她又是怎样一个女子呢?褪去那一身的浮华,她又有怎样不为人知的一面?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女子向来是被歧视的群体,但是,她就像是那个时代的

  • 杜牧的这首诗流传千古,最后两句,直呼周瑜不过侥幸成名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杜牧有关周瑜的诗,为什么杜牧写周瑜,杜牧赤壁讽刺周瑜的句子

    《三国演义》是一部奇书,它改变了中国人的认知,将一千多年前那段历史成为了我们最熟悉的印象。然而,它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是一部小说,只是以历史题材为背景,再加上作者“尊刘贬曹”的个人观点,很多情节并不符合史实。比如三国时最重要的赤壁之战,奠定了当时的格局,罗贯中将其主要功劳划归诸葛亮的名下。这让后来许

  • 杜甫献给李白的第一首诗,一改沉郁顿挫的诗风,随着李白一同狂傲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杜甫和李白的十首诗,杜甫都给李白写了哪15首诗,杜甫给李白写的最经典的两句诗

    在诗歌艺术殿堂中,李白和杜甫是两位分量相当的大神,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共同拥有着众多粉丝,共同享受着后世的崇拜。然而,在他们在世的时候,地位却是不尽相同。李白成名很早,是全民偶像,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无不为之疯狂。杜甫的经历则坎坷得多,虽然早年生活富足,但饱经了生活困顿之苦,诗坛的名气也

  • 李白的这首离家诗,浪漫豪放,难怪被后人认为“不着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白大气豪放的三首诗,李白最经典的送别诗,李白最出名的思乡诗

    唐朝是诗歌的巅峰时代,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诗人,如同天空中璀璨星辰,让这个时代熠熠生辉。在他们之中,最闪亮的当然是李白和杜甫,这对双子星的存在,让大唐无可争议地成为诗歌王国。更为绝妙的是,李白和杜甫的诗歌类型完全不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科书上的评价,李白的诗歌豪迈奔放,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其实,还有

  • 杜甫的伤心绝作,即便唐朝衰落,不改半分初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杜甫晚年最好的诗,杜甫的十大绝句,杜甫写大唐的衰落

    杜甫在世的时候,作品并不太引人注目,他本人也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完全不能与顶着主角光环的李白相提并论。直到后来,元稹、白居易等人发现了杜诗的巨大价值,这才将杜甫的地位逐步提高,最终与李白并行。杜甫的作品确实如同鬼斧神工一般,字里行间力透纸背,充满着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一如规规矩矩的人生态度,杜甫

  • 白居易37岁才成婚,写下这首情诗送给妻子,却被后世女人痛骂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白居易最经典的爱情诗,白居易写给妻子的诗有哪些,白居易最感人一首诗

    白居易年少成名,才华横溢,十六岁就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名满京城。当时的名士顾况还以他的名字打趣:如此本事,在京城定居确实很容易啊!然而,白居易直到35岁的时候,因为母亲和弟弟的投靠,才在京城附近的渭南买下了房子。居住不易,更不容易的是白居易的婚姻。据说,白居易有个从小青梅竹马的女子,却因为母亲的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