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可惜,后人们看历史更多都是看结果,结果要是有异样的话,就很难不带有色眼镜去看人,这在历史上并不是很少见的事情。
有人说:将明朝跟清朝顺序颠倒一下,照样会发生鸦片战争,这就究竟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会提到鸦片战争呢?很大程度就是因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那是一个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在吃大苦的年代,一位农民如果能够在家种田种到老死,那他的生活已经算得上是非常幸福的存在了。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这样看待一下,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普遍都不会超过200年呢?这并不是朝代有着一个200余年的大限,而是200年能够出现太多预料不到的状况,加上每一位皇帝的治国理念或多或少都有区别,久而久之自然会让天下走上一条未知的路,这并不是什么玄学,先祖为后辈打下来的江山,也架不住后辈们胡乱治国。
首先,明朝跟清朝有着最为相似的一点就是:人们的阶层几乎是固化的,如果在平民的家庭之中没有出过什么当官的人,那么就几乎是往后几代人都不会有什么阶层上的变化了。
更让人细思恐极的是,纳税制几乎针对的就是平民,那些所谓的官员,反而丝毫不用纳税,这对底层百姓来说,何尝不是一种内耗呢?
对历史少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一个被百姓们都憎恨的朝廷,又怎会存在很久呢?毕竟朝廷就像是一艘船,民意就是汪洋,船能够在汪洋上行走,汪洋也能将汪洋掀翻。
我们不否认夸朱元璋跟朱棣的人不少,但到了明末的时候,农民起义变得越来越多,甚至连朝廷都镇压不下去了,就足以可见当时的明朝已经腐败到了何种境地,这一艘扁舟在汪洋大海里,已经算得上是风雨飘摇。
其实不难发现,农民起义在历史上算不上太罕见,几乎每个朝代都或大或小的发生过,可以说这就是古代封建社会的一道缩影了。
毕竟在封建社会,皇帝一句话就能决定大臣或者平民的生死,不论大臣与平民是不是真的有罪,在这种伴君如伴虎的情况下,没人会觉得这是一个安康的人间,尽管在历史上,喜好杀人的皇帝,也并不算多。
不难发现,清朝的末期,跟明朝的末期,其实有着一股相当类似的命运,到了王朝末期,皇帝们对于治理天下,也都有着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了,等待的也唯有王朝的覆灭,如果说当时清朝能够跟列强们硬刚的话,只不过更会加快灭亡的速度,这更像是一种宿命。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知道,朝代的延续,就是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存在,不一定一件大事就能导致朝代灭亡,但即便是再有能力的皇帝,也迟早会遇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而且朝廷之内,一旦心没有站在一块,就很容易有一些难以预料的事,这些都是需要鉴别的。
为什么说,到了清末时候的清朝,即便是李世民朱元璋来主政,都不会有效果呢?这几乎就是原因了,也许封建社会那种一手遮天的统治方式,本就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人民能够当家做主,才是一个国家长久发展的可行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