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万贵妃花光朱元璋家七窖金银,朱见深:恐后人算账,自叹亦将去矣

万贵妃花光朱元璋家七窖金银,朱见深:恐后人算账,自叹亦将去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861 更新时间:2024/2/6 23:14:54

万贵妃花光朱元璋家七窖金银,朱见深:恐后人算账,自叹亦将去矣

明宪宗成化初年,皇室出现了一大怪相,就是宪宗皇帝每次出行时,身边总有个全副戎装、腰挎宝力的威风凛凛的中年武将,旁若无人地随侍在皇帝身边。

仔细看去,这员武将长得十分俊俏,身材也有些单薄,而且对皇帝温情脉脉,更令人奇怪的是,皇帝似乎唯独对身边这位武将最赞赏,总是不时地侧过头瞄上“他”几眼,每当看到“他”的脸时,皇帝总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那种奇怪的表情让人不解。目睹过这种场面的朝臣们代代相传,从而便在明朝人的笔记中留下了“上每顾之,辄为色飞”的记载。

更奇怪的是,这位特殊的武将其实并不是朝廷劲旅中的一员,“他”只是当时被唤为“服妖”,受宠了20多年,使皇帝对其终身钟情的冒牌将军——万贵妃。

提起万贵妃和成化皇帝朱见深之间的事,绝对是历史上的一个大奇葩。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特别,因为,就年龄而言,万贵妃比朱见深大了17岁,这年龄差在那个年代绝对有资格作他的母亲!

万贵妃籍贯是山东诸城,童年时的遭遇很不幸,还没有懂事,就被选入皇宫当宫女,被迫和骨肉亲人分离。最初时,她被分拨到孙太后身边,充当一名小宫婢。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明英宗北征,成了蒙古人的分支瓦剌人的俘虏。皇帝被敌军活捉,这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在举朝惊慌无措的情况下,经孙太后作主,大臣于谦等支持,让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继承了皇位,同时将英宗的皇长子朱见深立为太子,形成了叔叔临危受命,侄子后备储君的奇怪局面,这自然是平衡了英宗兄弟俩的情感所采取的权宜之计。由于小万氏平时在孙太后身边手脚勤快,能说会道,得到孙太后欣赏,所以,她被太后选派到东宫,照料年仅3岁的皇太子朱见深。就这样,孙太后悄然为一场奇特的“爱情”埋下了一个大大的伏笔。

景泰三年(1452)五月,度过危机,地位逐渐稳固的景帝开始为自己布局,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改立太子,将自己的儿子册立为新太子,把侄子朱见深降封为沂王。本来就不受待见的朱见深,这下更惨了,他唯一能够依靠的就只有身边照顾他多年的大姐姐万氏。这种提心吊胆的生活,直到天顺元年(1457),即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后才得以改善,随着亲爹的再次上位,朱见深也再度被立为太子。这一年,朱见深已经11岁了,而照顾了他整整8年的万氏已经28岁。

朱见深在和万氏长期相处的过程中,早已产生了深厚的依赖情感。眼见朱见深年纪一天天长大,英宗也开始考虑为他择配太子妃,当时一共为其选中了12名少女。其中王、吴、柏三人,被先期接进宫中,等待成婚。可是,也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恐怕因此失去朱见深感情的万氏提前为自己的将来,谋定计策。为了巩固自己在朱见深心中的地位,她引导日益解事的太子和自己发生了两性关系。万氏本来在太子心中就是一个颇具姿色,又善于逢迎奉承的大女人,再加上这层特殊关系的加持,从此后,她便把太子朱见深完全绑在了自己的情感世界中。

天顺八年正月,明英宗病故。太子朱见深继位,当上了皇帝。同年七月,他根据遗诏举行了婚礼,册立吴氏为皇后。

吴氏在皇宫中这些年,早就对太子和万氏的亲密关系,有了耳闻目睹,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因此,她刚一当上皇后,便依仗自己宫中女官之主的地位,抓住万氏的一些小过失,进行惩治,她吩咐宫女把万氏按住,狠狠地揍了一顿,希望以此来杀杀万氏的威风。用成熟的眼光看,吴皇后处事的确太嫩了,完全是小女子的笨办法,她这样的举动不但害不了万氏,还很快就遭到了万氏强力的反击。

当天晚上,万氏便添油加醋,在皇帝面前告了吴皇后的御状。朱见深听说自己心上最重要的人因为那么点狗屁过失就遭到杖责,立即勃然大怒,假借太后名义,宣布废黜了新婚不久的吴皇后,勒令她到其它宫室居住。不仅如此,吴皇后的父亲吴俊,刚做了一个月不到的锦衣卫都督同知,也被罢官,随后还被投进大牢,不久后充军到边疆守边。连亲近吴皇后的太监牛玉,也被罚往南京孝陵种菜去了。

此事一出,皇宫中还哪有人敢再去挑战万氏的威风,因此,万氏的气焰迅速嚣张起来。在宫中颐指气使,为所欲为成为家常便饭。不仅在宫中她可以横行无忌,她还常常乔装成武将,身着戎服佩刀,随侍皇帝身边出行,这也是她别出心裁想出来讨好朱见深的一个奇招。后来再册立的王皇后,以吴氏的遭遇为前车之鉴,她对皇帝和万氏的任何亲热行为,都只是装聋装哑,因此,才算彼此相安无事,生存下来。

成化二年(1466),万氏为朱见深生下了皇长子,因此被晋封为贵妃。可惜好景不长,这个皇长子不满百日便夭折了,她此后也未能再生育子女。但皇帝对她的迷恋一点也没减,对她的万千宠爱远远超过皇后和任何其他嫔妃。

有了万贵妃的名号,她更成为宠冠后宫的第一人,为了维持住这种特殊的地位,她用各种手段,使“六宫稀得进御”;为实现独占皇帝的目的,她还对那些偶然和皇帝有过关系,意外怀了身孕的宫女嫔妃,设法为其投药进行暗害,使她们纷纷流产。万贵妃这种短视行为,自然造成皇帝无后的局面,这可不只是朱见深个人的大事,更是大明王朝的大事。

大臣们逐渐对皇帝长期没有后嗣的事,开始产生了重重忧虑。大学士彭时等人,上疏请求皇帝“均恩爱、为天下大计”,含蓄地暗示朱见深,不能偏宠万贵妃,要雨露均沾。然而,皇帝却表态说:这是自己的家事,自己会处理。言外之意就是要群臣不必多管他和万贵妃及后妃的闲事。

由于博得了皇帝的宠爱,万贵妃的家族也跟着平步青云。他的父亲、兄弟等人分别当上了锦衣卫都指挥使和指挥使。她的弟弟万通有个年方两岁的儿子,就被拜为锦衣卫指挥;四岁的养子牛儿,被授任指挥佥事。她身边供使唤的内监汪直,也很快被提拔为手握大权的大太监。

看到万贵妃是皇帝最喜爱的红人,一些有所企图的官员、内侍,便开始想方设法,走她的门路,谋官谋财。进士出身的四川籍大学士万安,和她认了本家,自称族侄;内官梁芳,经常向她进珍献宝。梁党钱能、王敬等人,为替贵妃寻求上好珠宝,假借“采办”之名,出镇富庶的府州,干了许多压榨百姓,勒索民财的罪恶勾当。正直的朝臣虽然屡次提出弹劾,但皇帝为了万贵妃,一概置之不理。

万通原本是一个毫无社会地位的生意人,当上锦衣卫指挥后,为非作歹,骄横异常。刑科给事中马中锡先后两次上疏弹劾,两次都受到廷杖。

梁芳不断用珠宝笼络万贵妃,迎合她的心意,动用内廷公帑,滥建寺观祠庙,她一时高兴,对进献者也厚加赏赐。把从明太祖时期开始累积下来的七窖金银,都花得荡然无存。梁芳自恃万贵妃信任,矫诏封官,谋取厚利。所授“传奉官”,竟达数千名之众。陕西巡抚郑时和刑部郎中林俊,先后上疏揭发。结果,前者被罢黜,后者被查办入狱。

成化二十一年,万贵妃已经56岁。由于年龄差距过大,皇帝早已和年轻的嫔妃亲近,但对她依旧怀有感情,时时厚赏万氏父子。原已内定召回、出任大理寺卿的应天巡抚彭韶,以及不少朝臣,先后上疏进谏。皇帝大不高兴,打消了召回彭韶的心意,并把奏疏中涉及“宫闱秘事”的60名臣僚的名字,记在宫室中的屏风上,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寻事惩治。

一次,皇帝带领梁芳,视察内廷库藏。这才发觉祖宗遗留的七窖金银,一分不剩。追问之下,梁芳搪塞说,全部都用于新建宫观,“为陛下祈万年福”上面去了。皇帝无可奈何,告诉梁芳,自己虽然不责怪他,但恐后人会和他算账。梁芳由此想到,当今太子是万氏淫威下幸存的皇子,其生母纪氏且遭迫害致死。将来太子登基,对自己肯定不利。一念及此,心中害怕,连忙去找万贵妃,策划唆使皇帝另立太子。只是由于灾异迭见,皇帝惧畏,才没有成功。

万贵妃飞扬跋扈,不可一世。成为皤然老妪后,仍旧在深宫养尊处优,随心所欲。成化二十三年正月,身前一名宫婢,因做事不如意,她吩咐予以鞭挞。盛怒之下,痰涌气咽,倒卧在床,再也没有苏醒过来了。

消息传到皇帝这里,他惊得说不出话来。许久许久,才悲不自胜地长叹道:“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他为她辍朝七日,厚葬于天寿山,谥之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同年八月,只有40岁的朱见深果真一病不起,真的追随着他那忘年的情人“去矣”!

新太子朱祐樘即位,是为明孝宗,御史曹璘奏言:“贵妃万氏有罪”,请求削除谥号,迁葬他处。还有人请求逮捕贵妃家属,发交锦衣卫,追究新皇帝生母纪太后当年的死因。新皇帝以其事将牵涉到亡父,没有听从。虽然朱佑樘考虑父子之情,没有追究万氏的罪行,但是她祸乱宪宗朝的种种恶行,终究逃不出历史的审判,成为被后世唾弃的“服妖”“恶妇”!

更多文章

  • 《水浒传》里的军师吴用,如果在三国时期,会是什么级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军师吴用埋在哪里,吴用在水浒传里的排行,梁山军师吴用简介

    “水浒”只是一个地方几百里、人口几万人的土匪集团。他们之间,是差着好几个级别的!反过来说,如果梁山集团里,真有“三国”时期的智囊级别的人物,不管是诸葛亮也好,荀彧也好,庞统也好,徐庶也好——只要有一个这样的人物,宋江就完全可以考虑改朝换代,而不需要急着招安了。《三国》写的,是大时代。虽然好几个人物形

  • 包拯去世后,展昭为何一夜之间就消失了?看看包拯临终前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包拯死后展昭去哪了,包拯死后展昭下落的原因,包拯临死前对展昭有什么交代

    他在为官期间,为民伸冤、屡断奇案,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功劳,还有时刻跟随他左右的得力手下。他们有师爷公孙策、御猫展昭、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其中展昭是我们最为熟悉和喜欢的。他英俊的外表和超凡的武功,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话说,展昭总是在包拯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的身边,救他于危难之中。但是在包拯死后,展昭

  • 包拯出殡当天,21口棺材从7个城门出去,此后盗墓贼定了一个规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包拯出殡视频全过程,包拯遗体在哪安葬,包拯下葬时真的用了20口棺材吗

    既然有贪官,那必然就会有清官,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社会才能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人们的利益才能得到申张和维护。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位的清官,他们一生清廉,刚正不阿。他们不只维护老百姓的权益,还会勇于向皇帝进谏,铲除朝廷中的奸臣,被我们熟知的清官有狄仁杰、包拯、海瑞等,这些人不只出现在书中,更是在影视作

  • 元朝皇家御用机构:翰林院、集贤院,迎来古代宫廷绘画的鼎盛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元朝绘画,元代绘画杰出代表,元朝是否设置翰林院

    元朝建立初期,统治者在文化艺术欣赏方面,与当时中原的的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为了巩固朝堂的稳定,故而很重视汉文化艺术,尊重儒家之道,从中学习治国的道理。元朝的统治者中,也有一部分懂得欣赏汉文化,设立了管理机构,开启绘画活动,对绘画艺术在历史上的进程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一、元代皇室书画有关机构元国建立之

  • 元朝将军手握重兵,欲强娶皇后,皇后:我女儿年轻,换她行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元朝丞相娶皇后为妻,元朝最厉害皇后排名,元朝皇帝的皇后们

    作为臣子,他们最怕的就是四个字“功高震主”,为人臣者,必须要为君主出谋划策、分担忧愁,这其中就难免会有功劳。虽说为人臣者若无半点功劳,很容易被君主视作酒囊饭袋,被当做庸碌之臣处置。但若是功劳过大,就容易引起君主的猜忌,为自己带来无穷的后患。一般情况下,功高震主的臣子议案都有两种结局,一种就是君主能力

  • 他是朱元璋麾下的“战神”,头断了身体还能杀人,记录无人可破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三大猛人,朱元璋手下的战神,谁被朱元璋杀得最惨

    但神话就是神话,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是超出常理之外,且没有科学依据的,因此大概没有人会信。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中国历史中真的有这么一名将领,他虽没达到家喻户晓口耳相传的地步,但在当时也是威震天下,创下历史神话,他就是明朝开国元勋之一的丁普郎。在鄱阳湖之战中被敌人砍下头颅,却依然屹立不倒,手挥战刀

  • 朱元璋推翻元朝,为什么要尊元朝为正统,还要对忽必烈建庙祭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承认元朝的正统,朱元璋为什么能推翻元朝统治,朱元璋为何尊元朝正统

    第一按理来说,明朝是通过推翻元朝的统治而获得天下的,如果还这样搞,那么不是把自己立于对立面嘛,一般,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不会对前朝有任何的好感。可朱元璋登基后,竟然开始歌颂元朝。朱元璋变得法的这么做,目的不在于元朝,而在于大明。他是要体现自己的合法性。王朝都讲究合法性,如果要表示自己的合法性,那么必

  • 明朝奇案:妻子出轨,离奇死亡!一只麻雀揭开这桩惊天谜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奇案连环命案,明朝奇案妻子貌美丈夫被谋杀,明代奇案一女丧五命

    最近刘庆恩突然想纳一房妾室,可陈淑慧死活不答应,因此两人打起了冷战,谁也不愿意服输。这一日,刘庆恩外出去乡下收货物,正在忙活的时候,家里的一个家丁急匆匆地飞奔而来,在刘庆恩耳边低语了几声。刘庆恩听罢勃然大怒,面红耳赤的骂了一声,疯狂的往家里跑去。大约过了一个多时辰,刘庆恩赶回家中,在陈淑慧的门外仔细

  • 刘伯温为何要阻止朱元璋去攻打日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伯温为何不让朱元璋攻打日本,朱元璋为啥对刘伯温那么狠,朱元璋跟刘伯温谈话被人听到

    第一从牌面实力对比的话,日本绝对不是大明的对手,但战争往往不是这么横向对比的,也不是双拉开架势,打对攻的。日本是一个岛国,与大明之间有着大海的阻隔。当年元朝建立后,曾几次进攻日本,但在海上就损失巨大。虽然朱元璋打水战也是一把好手,但进攻日本不是区区有几艘船就可以的。刘伯温考虑到日本在千里之外,又有台

  • 春秋战国,绝无仅有的最“二”国君,学尧舜禅让而亡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战国最厉害的君主,春秋战国最有作为的三位君王,春秋时代最悲惨的国君

    我华夏史上曾经有尧舜禹禅让的佳话,并且成为后世大同盛世的楷模。尧舜之后禅让多是改朝换代的代名词,然而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例主动禅让的故事,不仅没有青史留名,却因为主人公太傻太天真而亡国。今天给大家慢慢道来。01战国中期,秦国由于秦孝公推动“商鞅变法”而实力暴涨,秦孝公派商鞅出兵一举击败第一强国魏国,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