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白鸭就是清朝时期,某些敌方的土豪乡绅,凭借着庞大的家产,骄傲放纵,犯下了刑罚,找来那些贫寒子弟,或是受其要挟的人代替受罚,这些前来代替他们的人自然就是宰白鸭。
中国古代判处死刑的案件还是比较多的,中国的国土面积这么大,每年需要处理的案件数目自然也就非常的多,
而来审理案件的人大多都是一些地方官员,清朝时期的官员又腐败成风,宰白鸭现象自然就屡见不鲜了。
其实宰白鸭本来是从福建以及两广地区开始盛行的,当时的地方乡绅往往因为过度骄纵而发生聚众斗殴的事情,很容易就出现死人的现象,这些土豪乡绅自然不可能甘心受罚,于是他们开始寻找宰白鸭来顶包。
宰白鸭后来逐渐流行,全国范围内时不时的都会发生宰白鸭顶包的事情。
作为大一统王朝的统治者,清朝皇帝自然是不希望这种事情多次发生的,但这种事情但凡发生,往往背后都有着极其隐秘的关系,即使皇帝想要动手,最终也是无法将所有宰白鸭事件处理掉的。
很多时候,地方的土豪乡绅会用重金收买宰白鸭顶包,有时候也会碰到清廉的官员希望严肃处理案件,但最终都不了了之,毕竟能被找来顶包的宰白鸭,大多都是为了利益已经出卖了自己的生命,即使有人想要为他们翻案,但他们已经完成了交易,如何会顺从主管官员找出真凶呢。
其实在清朝的某些典籍中,还曾经记载过宰白鸭冒名顶替的案件,全国每年因为宰白鸭而冤死的人数以百计。
传闻有一名强盗被收编为了衙役,借着衙役身份巧取豪夺,后来失手杀了人,便找来自家的侍从当宰白鸭,这件事被清廉的官员碰到了,决定找出真相,于是便一层层往上面传报,各级官员时不时的有判定侍从就是凶手的,这些都是同一个派系的,为了保下下面判了冤案的官员官官相护,最后传到了慈禧那里,才最终断了案,但曾经判了冤假错案的官员却没几个受到影响的。
由此也能看出,很多时候,不是统治者不愿意处决宰白鸭的案件,而是这里面牵扯太广泛了,各种派系之间因为利益盘根错节,根本不是轻易就能断案的。
许多清廉官员尚且如此,又何谈那些本来就不愿意多事,只喜欢收取贿赂的贪官污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