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则完全不同,直到雍正五十八岁去世时,他也只有四个儿子而已。同时,在这四个皇子中,还有一个喜欢给自己操办丧事,甚至闹出“活出丧”的、荒诞不经的皇子。
此人便是皇五子弘昼,在影视剧中,弘昼为了推脱抄家差事,居然硬生生给自己整了一出活出丧的闹剧。一时之间,他引得朝堂和民间议论纷纷,百姓也不断指责他为荒唐王爷。
尽管这段活出丧的剧情是影视表达,但历史上的弘昼却比这还要离谱,他一生最爱的便是丧葬之事,但凡弘昼操办的丧事总是能令所有人满意。
哪怕这项能力在民间庙堂多受议论,还给自己带来了一个荒唐王爷的称呼,他似乎并不在乎,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雍正皇帝的四个儿子
众所周知,作为大清最年轻的君主,雍正一生只有四位皇子,其中以皇三子弘时、皇四子弘历最为突出。作为长子,弘时的年纪最长,弘历和弘昼是同年人。
弘历的天资是最好的,康熙还在世的时候他就深受祖父的宠爱,并由康熙亲自抚养长大。皇五子弘昼,以及老来所得之子皇六子弘曕,则略微显得平庸。
雍正还是亲王的时候,弘时便已经成年,可是在自己的四个儿子中,虽然弘时年纪是最大的,但是弘时却是最不像自己的一个。弘时性格直率,完全没有城府,雍正则是胸中城府极深,腹有鳞甲之人。
胸无城府的弘时自然入不了他的法眼,按照正常的情况下,弘时成年就到了雍正要册立世子的时候,这样一来雍正还可以多得到一份世子俸禄。
然而,雍正却并没有这样做,他宁可不要这笔补贴,都不把弘时立为世子。由此可见,弘时有多么不受雍正的待见,也因此后来雍正继位为君之后,继承人的考虑上直接跳过了弘时,选择秘密册立弘历为后继之君。
后来,弘时因为看不惯雍正对自己的八叔胤禩和九叔胤禟的处理方式,公开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指责自己的父亲对待兄弟手足过于残酷,并向雍正求情。
雍正闻言盛怒,一气之下便将弘时过继给了胤禩,让弘时成了胤禩的儿子,并且也按照胤禩的待遇来对待弘时。之后不久,弘时便抑郁而终,终年24岁。
生在皇家迫不得已
就这么着,弘时也退出了角逐的舞台,而弘曕此时尚未降生,因此朝中能与弘历争夺储君之位的人,就只剩下了弘昼。弘昼也不是傻瓜,面对着如此的形势他岂能不设计自保。
更何况,雍正那时的秘密建储,哪能称得上是秘密。他即位后,对待弘昼和弘历的态度千差万别,弘历总是会被雍正派去祭祖,使得他在各种重要场合公开露面。
只要不是傻子,就都能看得出雍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身处皇家的弘昼在看懂了形势,本就不愿成为君王的他直接就宣布放弃。他也明白,皇位怎么着也轮不到自己的头上。
因此,出于对前朝九子夺嫡的恐惧,以及对自身险恶处境的了解,弘昼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能保全自己。为了能保全自己,他在办事的时候常常会叫上自己的哥哥弘历,并且每次办事后都将功劳让给自己的哥哥。
从这里我们并不难发现,弘昼并不是荒诞不经之辈,相反他有着大智慧,明白应该怎么样明哲保身保全自己。弘昼的这种行为,不单单是表达自己的心境,更多的是把自己和弘历绑在一起。
毕竟弘昼办过的诸多差事都曾经有弘历的参与,如果弘历日后因为这些事来清算自己的话,弘历也难脱干系,那么多事情都是两兄弟一起办理的。与此同时,只要一有空,弘昼就为自己举行活丧。
弘昼并不是一个天生荒诞不经的混蛋,相反他的头脑很清醒。身处皇家,有些事情总是不得已,正因为他明白了这个道理,才会将自己故意装出一副离经叛道的模样,以蒙蔽众人,一切皆为不得已而为。
大智若愚
后来,雍正累死在了君王任上,弘历顺利的继承皇位,也就是乾隆。乾隆在继位之后与弘昼饮宴,弘昼也不是傻瓜,假借酒劲向乾隆做了一首名为《金樽吟》的诗句。
诗词中,他将自己的内心全部向兄长吐露了出来,表示自己只想做个富贵王爷,安安稳稳地每日能与几个好友一醉方休,不想过问其他的事情。
果然,乾隆对弘昼此情大感满意,赐予了他很多的财物,满足他对富贵的追求。自此之后,弘昼也开始了一段荒诞不经的人生旅途,享尽了荣华富贵,甚至乾隆非常偏袒他。
比如,乾隆三年的一次朝会,弘昼不知因为什么事情和讷亲发生了争执,他做出了一件令满朝大臣都感到瞠目结舌的事情,那就是当朝暴打讷亲。
讷亲可是两朝重臣,也是乾隆皇帝的宠臣,身为王公贵族的他被打了一顿之后,一时之间有点蒙。大臣们都想,乾隆应该会出面阻止这一切,并且处罚弘昼以安抚讷亲。
可是,这回他们都看走了眼,乾隆选择了不管。不仅不管,他还在龙座上兴致勃勃地看完了,弘昼痛打讷亲的全过程,没有亲自下场阻止这一切的意思。
在此事后,弘昼仅仅是被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等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事后,甚至感觉自己说得有点重了,还给了弘昼不少的赏赐,以示弥补。
朝臣们也都明白了,五王爷惹不得,连讷亲招惹了五王爷都没换来什么好果子吃,他们就更不敢招惹他了。弘昼何许人也?他为何打讷亲?很明显的是借着讷亲在演戏。
一方面是抹黑自己,使得自己在大臣之中没有威信,无法威胁乾隆的地位。另一方面就是告诉乾隆,咱们是亲兄弟,我才会在你面前那么放肆,我是你弟弟。
当然,乾隆也乐得让自己的弟弟安心,批评的同时又给赏赐。总之,弘昼如此的自污名节令乾隆深感满意,在后来改建雍和宫时,更是将父亲原先的所有财物一并赏赐给了弘昼。弘昼更是成为了最富有的王爷。
弘昼似乎也明白了其中的深意,隔三差五就去找自己的大哥要钱花,把自己装成了一个贪财之人,乾隆对于此事虽然常常哭笑不得,但只要弘昼开口要钱他一定会给,并且心中对弘昼更加放心。
弘昼喜欢操办丧礼和丧事的爱好,也多次被乾隆发现了,皇帝对于这等荒谬之事也不加申斥,反倒是差遣他去内务府管理相关事宜。果然,弘昼操办了康熙的诸多皇子的丧事,安全了半生。
1770年,60岁的弘昼走完了他的一生,可以说他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靠着自己的智慧,弘昼享受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并且得以善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