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乾隆的弟弟,生前多次为自己办葬礼?学者:这个王爷真聪明

他是乾隆的弟弟,生前多次为自己办葬礼?学者:这个王爷真聪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836 更新时间:2024/2/5 21:35:40

雍正则完全不同,直到雍正五十八岁去世时,他也只有四个儿子而已。同时,在这四个皇子中,还有一个喜欢给自己操办丧事,甚至闹出“活出丧”的、荒诞不经的皇子。

此人便是皇五子弘昼,在影视剧中,弘昼为了推脱抄家差事,居然硬生生给自己整了一出活出丧的闹剧。一时之间,他引得朝堂和民间议论纷纷,百姓也不断指责他为荒唐爷。

尽管这段活出丧的剧情是影视表达,但历史上的弘昼却比这还要离谱,他一生最爱的便是丧葬之事,但凡弘昼操办的丧事总是能令所有人满意。

哪怕这项能力在民间庙堂多受议论,还给自己带来了一个荒唐王爷的称呼,他似乎并不在乎,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雍正皇帝的四个儿子

众所周知,作为大清最年轻的君主,雍正一生只有四位皇子,其中以皇三子弘时、皇四子弘历最为突出。作为长子,弘时的年纪最长,弘历和弘昼是同年人。

弘历的天资是最好的,康熙还在世的时候他就深受祖父的宠爱,并由康熙亲自抚养长大。皇五子弘昼,以及老来所得之子皇六子弘曕,则略微显得平庸。

雍正还是亲王的时候,弘时便已经成年,可是在自己的四个儿子中,虽然弘时年纪是最大的,但是弘时却是最不像自己的一个。弘时性格直率,完全没有城府,雍正则是胸中城府极深,腹有鳞甲之人。

胸无城府的弘时自然入不了他的法眼,按照正的情况下,弘时成年就到了雍正要册立世子的时候,这样一来雍正还可以多得到一份世子俸禄。

然而,雍正却并没有这样做,他宁可不要这笔补贴,都不把弘时立为世子。由此可见,弘时有多么不受雍正的待见,也因此后来雍正继位为君之后,继承人的考虑上直接跳过了弘时,选择秘密册立弘历为后继之君。

后来,弘时因为看不惯雍正对自己的八叔胤禩和九叔胤禟的处理方式,公开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指责自己的父亲对待兄弟手足过于残酷,并雍正求情。

雍正闻言盛怒,一气之下便将弘时过继给了胤禩,让弘时成了胤禩的儿子,并且也按照胤禩的待遇来对待弘时。之后不久,弘时便抑郁而终,终年24岁。

生在皇家迫不得已

就这么着,弘时也退出了角逐的舞台,而弘曕此时尚未降生,因此朝中能与弘历争夺储君之位的人,就只剩下了弘昼。弘昼也不是傻瓜,面对着如此的形势他岂能不设计自保。

况,雍正那时的秘密建储,哪能称得上是秘密。他即位后,对待弘昼和弘历的态度千差万别,弘历总是会被雍正派去祭祖,使得他在各种重要场合公开露面。

只要不是傻子,就都能看得出雍正心中的继承人是谁,身处皇家的弘昼在看懂了形势,本就不愿成为君王的他直接就宣布放弃。他也明白,皇位怎么着也轮不到自己的头上。

因此,出于对前朝九子夺嫡的恐惧,以及对自身险恶处境的了解,弘昼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能保全自己。为了能保全自己,他在办事的时候常常会叫上自己的哥哥弘历,并且每次办事后都将功劳让给自己的哥哥。

从这里我们并不难发现,弘昼并不是荒诞不经之辈,相反他有着大智慧,明白应该怎么样明哲保身保全自己。弘昼的这种行为,不单单是表达自己的心境,更多的是把自己和弘历绑在一起。

毕竟弘昼办过的诸多差事都曾经有弘历的参与,如果弘历日后因为这些事来清算自己的话,弘历也难脱干系,那么多事情都是两兄弟一起办理的。与此同时,只要一有空,弘昼就为自己举行活丧。

弘昼并不是一个天生荒诞不经的混蛋,相反他的头脑很清醒。身处皇家,有些事情总是不得已,正因为他明白了这个道理,才会将自己故意装出一副离经叛道的模样,以蒙蔽众人,一切皆为不得已而为。

大智若愚

后来,雍正累死在了君王任上,弘历顺利的继承皇位,也就是乾隆。乾隆在继位之后与弘昼饮宴,弘昼也不是傻瓜,假借酒劲向乾隆做了一首名为《金樽吟》的诗句。

诗词中,他将自己的内心全部向兄长吐露了出来,表示自己只想做个富贵王爷,安安稳稳地每日能与几个好友一醉方休,不想过问其他的事情。

果然,乾隆对弘昼此情大感满意,赐予了他很多的财物,满足他对富贵的追求。自此之后,弘昼也开始了一段荒诞不经的人生旅途,享尽了荣华富贵,甚至乾隆非常偏袒他。

比如,乾隆三年的一次朝会,弘昼不知因为什么事情和讷亲发生了争执,他做出了一件令满朝大臣都感到瞠目结舌的事情,那就是当朝暴打讷亲。

讷亲可是两朝重臣,也是乾隆皇帝的宠臣,身为王公贵族的他被打了一顿之后,一时之间有点蒙。大臣们都想,乾隆应该会出面阻止这一切,并且处罚弘昼以安抚讷亲。

可是,这回他们都看走了眼,乾隆选择了不管。不仅不管,他还在龙座上兴致勃勃地看完了,弘昼痛打讷亲的全过程,没有亲自下场阻止这一切的意思。

在此事后,弘昼仅仅是被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等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事后,甚至感觉自己说得有点重了,还给了弘昼不少的赏赐,以示弥补。

朝臣们也都明白了,五王爷惹不得,连讷亲招惹了五王爷都没换来什么好果子吃,他们就更不敢招惹他了。弘昼何许人也?他为何打讷亲?很明显的是借着讷亲在演戏。

一方面是抹黑自己,使得自己在大臣之中没有威信,无法威胁乾隆的地位。另一方面就是告诉乾隆,咱们是亲兄弟,我才会在你面前那么放肆,我是你弟弟。

当然,乾隆也乐得让自己的弟弟安心,批评的同时又给赏赐。总之,弘昼如此的自污名节令乾隆深感满意,在后来改建雍和宫时,更是将父亲原先的所有财物一并赏赐给了弘昼。弘昼更是成为了最富有的王爷。

弘昼似乎也明白了其中的深意,隔三差五就去找自己的大哥要钱花,把自己装成了一个贪财之人,乾隆对于此事虽然常常哭笑不得,但只要弘昼开口要钱他一定会给,并且心中对弘昼更加放心。

弘昼喜欢操办丧礼和丧事的爱好,也多次被乾隆发现了,皇帝对于这等荒谬之事也不加申斥,反倒是差遣他去内务府管理相关事宜。果然,弘昼操办了康熙的诸多皇子的丧事,安全了半生。

1770年,60岁的弘昼走完了他的一生,可以说他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靠着自己的智慧,弘昼享受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并且得以善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更多文章

  • 他是康熙最爱的女人唯一的孩子,却两度被废,紫禁城里禁锢终生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康熙最爱的五个女人,康熙微服私访记废妃子是哪一集,康熙二废二立的太子

    而这样一位开辟了伟大盛世的君主,生命中也有一位无可替代的白月光,这位白月光就是赫舍里氏,孝诚仁皇后,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顺治帝在临终前,担心年幼的康熙无法理政,就给他安排了4个辅政大臣辅佐他,分别为鳌拜、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 因皇帝年幼,大臣们内部斗争逐渐激烈。索尼年迈、遏必隆就是个墙头草、苏

  • 史上“巨贪”和珅,富可敌国,还有这样不为人知的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巨贪和珅,和珅有多富可敌国,和珅为什么这么能贪8亿

    和珅最初为官时,并不是爱财如命之人,他精通《四书五经》,喜欢《春秋》等著作,为人也是精明能干。年纪轻轻就占领要职,难免有人会眼红,趁此机会给和珅出难题。和珅本来就聪明,处理这些事情当然是非常容易,并且能将自己职责也履行的很好。据说和珅和纪晓岚之间还有一个小插曲,纪晓岚负责修订《四库全书》,当时天气非

  • 和珅贪婪无度,后世对他褒贬不一,到底是对还是错?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对和珅一生的评价,和珅为何敢于肆无忌惮的敛财,和珅的真实情况

    到了嘉庆执政的时候,其实清朝的国库已经亏空了很多,整个国家都拿不出多少钱。和珅最后没有办法被嘉庆皇帝所逼死,而和珅这么意思,让整个清朝最大的贪官就已经消失在这个世界上,当时的和珅才还没过50岁。其实在历代的王朝中,没有一位君主能对自己的手下官员贪婪而手软。对于贪官污吏最为严重的律法就是朱元璋所提出的

  • 44岁妇女傅玉芳,临死对清洁工丈夫说:我叫文绣,曾是大清的皇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女生文绣晚年照片,文绣嫁刘振东继女刘贞莲,文绣为什么叫傅玉芳

    没有哪个皇妃有她这么传奇。仅凭一张照片入妃,连皇帝都敢休,当过老师,做过小本生意,最后还嫁给了一名国民党少校。大家要问,这是穿越了吗,皇妃怎么和少校扯上关系了。其实没有搞错,她就是清朝末代皇帝的妃子文绣。少女文绣溥仪是末代皇帝,婉容则是末代皇后。其实,溥仪心爱的还有一位女人,她就是末代皇妃文绣。文绣

  • 孙膑明哲保身,而岳飞却因莫须有罪名而死,忠诚真的重要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膑的悲惨一生,岳飞死于莫须有完整版,孙膑真的死得很惨吗

    孙膑在古代的名头相信不用多说,大家都已经非常的熟悉了。一部《孙子兵法》让无数的古今中外的很多专家学者都非常的痴迷。但其实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的人,有一番成就很大的程度是来自家庭方面的影响。所谓的书香世家其实也是这样的道理,有着良好的家庭氛围才能够使一个人比较优秀,而没有很好家庭氛围,想要出一个非常有名

  • 原创原创三国最难熬的一年:蜀国死三个人,吴国死大都督但魏国​更惨!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蜀国魏国吴国,魏国灭了蜀国和吴国吗,三国吴国人物分析

    [var1]这一年就是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也是汉献帝名义上执政的倒数第二年。当时刚在汉中击败曹操的刘备在部下的拥护下进位汉中王,此时刚刚把关羽册封为五虎上将之首,关羽却受到孙权和曹操的夹击兵败身死,偌大的荆州也被他们两家人瓜分。刘备部下们极力请战,老将黄忠也承诺假如出兵夺回荆州,他愿意作为先锋。但正

  • 他是纸上谈兵的代表人物,史料中真实的赵括,真的不堪一击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括真的纸上谈兵吗,纸上谈兵赵括真的一无是处吗,为什么说赵括只会纸上谈兵

    [var1]我们先来看下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赵括的父亲赵奢是赵国的名将,在父亲的影响下,赵括从小就熟读兵书。除了外在条件,赵括对兵书的理解也很有天赋,长大后的他,就算和身经百战的父亲谈论起兵法,也能更胜一筹。作为父亲,儿子能有这样的天赋,也很骄傲,但是为了能更好的磨练儿子,赵奢并不承认赵括是带兵打仗

  • 他是魏国名将力大无穷,为何惧怕赵云,曹操为何那么信任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曹操和赵云谁厉害,赵云张飞曹操搭配,关于曹操和赵云的资料

    [var1]说起赵云,他是在张绣死之后(据说张绣跟赵云是同门师兄弟,张绣也是一位非常厉害的角色,曾经打得曹操落荒而逃),当时曹操手下大将许褚跟赵云有过一战,当时二人并没有过上几招,他就在赵云的手下吃了亏,被赵云的长枪拍在了自己的后背之上,这一击也是很厉害的,当时他就吓得逃跑了。可以说曹操手下第一猛将

  • 三家分晋时,曾经和晋国争霸的楚国,为何不趁机发难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晋国和楚国谁厉害,晋国和楚国几次战争,楚国在哪里打败晋国

    [var1]“三家分晋”成为了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家分晋之前,楚国一直和晋国争霸,也即在整个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并对春秋时期的诸侯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即很多诸侯国要么倒向

  • 十二路诸侯逢泽会盟,魏惠王为何敢摆出天子仪仗,自称夏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惠王会盟,魏惠王的执政风格,晋赵韩魏

    [var1]赵国想让魏国割地,而韩国主张将魏国分为两个国家,魏分为二,国力就大为削弱,不会再对韩、赵构成威胁。赵国不同意韩国的主张,韩国不高兴,就连夜带着军队撤出战场。结果惠王得以保住君位。浊泽之败并未损伤魏国的元气,次年(公元前368 年)魏对韩、赵两国发起反攻,''败韩于马陵,败赵于怀。魏国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