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粮食问题一直是天大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古代而言,由于落后的生产力,粮食产量极低,老百姓一年忙到头,收获到的粮食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哪个朝代做到了每个人都能吃饱肚子,就能算是盛世。而且粮食的生产从来都不是稳定的,如果哪一年爆发了天灾,必然会导致粮食欠收,还有可能会出现饥荒,人在饿极了的情况下,所有的东西都会褪去,就仿佛成为了一只野兽。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一个类似的故事。
一、古代的粮食
明朝的前期,粮食生产还是比较充足的,大部分百姓都能吃饱肚子。可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人吃不饱肚子了,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由于土地兼并,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土地,自然就无法生产粮食。又比如朝廷不断的征收赋税,使得百姓们交了税后,剩下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再比如由于小冰期的到来,直接导致粮食产量极大降低。在这样的基础上,大家都吃不饱肚子,一旦遇到了天灾,饥荒几乎是必然的。明朝有一次闹饥荒时,还发生了这样的一个故事,父亲找女儿借粮食,结果被女儿以150文的价格卖给了屠夫。
根据相关文献的显示,我国古代稻米的亩产量,长期保持在300斤左右,在一些自然资源比较好的地区,最多也只能达到500斤左右。而我们如今的粮食产量,是可以轻松突破千斤的,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古代这么低的粮食产量,根本就无法攒下粮食,一旦遇到天灾,那饥荒可不就到来了。而且古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导致大家吃不饱肚子,我们如今是不用交农业税的,可是在古代,农业税可是朝廷的重要收入,每户人家必然要承担大量的赋税。
二、古代的农业税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朋友对于古代的税收,有着一个错误的认知,比如说明朝时的农业税是三十取一,非常低,这就给大家造成了一种明朝的农民,没什么负担的感觉。其实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因为古代除了农业税之外,还有人头税、盐税等一系列税,而那时又是农业社会,想要交其它的赋税,就必须要卖粮食。通常朝廷所规定的农业税,对于农民来说并不高,但再加上其它的赋税,就会给农民带来极大的压力,所以在此基础上,农民每年生产出来的粮食,基本只能够自己吃。
公元1628年,明朝北方爆发了一场极大的旱灾,接下来又爆发了洪灾,大部分农民在这样的天灾中颗粒无收。本来出现这样的情况,朝廷肯定是要赈灾的,可那时的皇帝是崇祯皇帝,他连官员的工资都发不下去了,那还有钱赈灾,于是乎,这些灾民就被抛弃了。灾民们为了活下去,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先是去山里挖野菜,野菜吃完了就吃树皮树根,最终这些都吃完了,就只能吃观音土,然后因为消化不了,腹胀而死,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三、父亲与女儿
人为了活下去,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根据中原地区的县志,在那一场天灾中,出现了大量的人吃人现象,直到如今,在当初受灾的地区,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位父亲由于实在是没有吃的了,就去投靠已经嫁人的女儿,女儿接纳了父亲,并且拿出了一点粮食给他吃。可到了晚上,睡得迷迷糊糊的父亲,感觉身边好像有人,睁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屠夫拿着刀对着他的脖子在比划。
这位父亲顿时清醒了过来,连忙向屠夫询问,为什么要杀自己?屠夫表示,你女儿用150文把你卖给了我,所以现在要把你给杀了。这位父亲那时感觉一道惊雷在自己脑海中炸响,他万万没想到,女儿竟然要害自己。在求生的欲望之下,父亲拿出了自己身上所有的钱,并加上了一些家当,凑足了一两银子交给了屠夫,又将女儿卖了出去,这才挽回了一命,最终女儿死在屠夫刀下,成为了他人的“粮食”。
结语:
在这场大饥荒中,人性的黑暗暴露无疑,只要能活下去,大家什么都顾不上了。我们也要从这个故事吸取到经验教训,必须要不断的发展生产力,提高粮食产量,而且要建立相应的储备粮制度,绝对不能让曾经的灾难再次降临。最后也希望大家,一定要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千万不要浪费粮食。
参考资料:
《兵车行》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