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
第十位,蒋钦。蒋钦很早就投奔了孙策,跟随孙策履立战功,以善射和勇猛著称。原本只是一员猛将,和吕蒙一起被孙权教育要多学习。后来吕蒙和蒋钦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令孙权非常高兴。吕蒙因为最为典型二为大家熟知,蒋钦的进步不在吕蒙之下。因此,蒋钦也不只是单纯的勇,也有了一定的智商。
第九位,潘璋,就是埋伏路边活捉关羽的潘璋。在小说中,潘璋最擅长捡漏。先是在吕蒙偷袭荆州时,埋伏在临沮小路活捉了关羽父子,立下大功。后来在夷陵之战中,又设计诱杀了刘备大将黄忠。后来战败,被关羽儿子关兴所杀。虽说是在优势一方,但能拦住拥有赤兔马的关羽,没有一定的智商和武力肯定是不可能的。
潘璋
第八位,程普,作为三代老臣,程普实在不足以排进前五。程普一开始就效力于孙坚,在孙坚战华雄时献计斩杀了华雄手下胡轸,算得上有智谋之人。但进入孙权时代,先是不服周瑜,后又不服陆逊,而且计谋明显不如周、陆。不过作为孙坚的四大家臣,作战勇猛是毫无疑问的。
第七位,徐盛。在小说中,徐盛和丁奉一直都是黄金搭档,总是一起杀敌。在曹丕伐吴时,徐盛和丁奉设计,在空城内布置了许多稻草人。曹丕远远的看不清,于是怀疑有诡计,不敢攻城。后来徐盛用火计,顺风而下,大火蔓延到曹丕军中,击退了曹丕。《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徐盛也玩了一次,足见其智谋。
第六位,凌统,小说中和甘宁是有杀父之仇。甘宁堪称东吴第一虎将,凌统多次找甘宁的不痛快,勇武不下于甘宁。凌统不仅有勇,而且有谋。在平复山中叛乱时,并没有一味蛮干,而是以威信和恩惠劝说反叛之人,最后不仅成功的平复叛乱,还收编了新兵万余人。这一成绩可以跟陆逊招募山越人相比。
第五位,孙策,人称江东小霸王。一看到这个外号就能知道,孙策的勇武之高。孙策从袁术手中借来区区几千老弱病残,竟然就能横扫江东,没有智商是不可能办到的。在与北海名将太史慈的决斗中最能体现孙策之勇武。在后来袁绍和曹操大战时,孙策本来想趁机偷袭许昌,有胆有识。但可惜死于刺客之手,过于冲动,故只能排第五。
孙策
第四位,黄盖,就是那个献苦肉计的黄盖,所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中的主人公就是他。曹操和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周瑜和诸葛亮确定火攻之计,但苦于无法接近曹营放火。当时,黄盖主动找到了周瑜提出火攻,并愿意诈降。这份战场上的谋略,已经不输于周瑜,而勇武更甚。为了诈降,硬是实施苦肉计挨了50军棍,差点被打死。而诈降时,又冲在先前,猛不可当。
黄盖
第三位,甘宁,东吴的“张辽”。其实论勇猛,甘宁远甚于张辽。甘宁最先在刘表手下任职,后来已从黄祖,射杀了凌统的父亲。和曹仁、关羽交战,不落下风。后来,曹操亲征孙权,刚刚经历了逍遥津痛处的孙权畏惧不已。甘宁请命率百骑突袭曹营,一战成功,竟然能完好无损的回来。这份智勇双全,堪比蜀汉的关羽。
第二位,丁奉。相比于其他名人,丁奉明明实力非常之强,可是名气却远不如。如果综合武艺和智商来排名,丁奉在东吴群雄中数一数二。年轻时候的丁奉就已经非常著名,因为每战都身先士卒,勇冠三军。在孙权死后,魏国趁机进攻东吴。丁奉领兵抵御,趁雪夜天寒地冻时一举击溃魏军,立下大功。后来在东吴权力斗争时,给当时的皇帝孙休设计除掉了权臣孙綝,惊险万分。假如当初何进有丁奉相助,岂会断送于十常侍之手。
那么,小说里东吴群雄综合武艺和智商,排名第一的是谁呢?
小编认为是吕蒙,也就是最开始的“吴下阿蒙”。可能会有人不服气,吕蒙偷袭荆州,一点都不光彩,并不见得有多厉害。但这是纯粹的意气用事。吕蒙最初就是以勇猛著称,从小就跟着姐夫从军,后来跟随周瑜、程普经历多次大战。但,早起的吕蒙更多以勇猛闻名,因为读书少而被人嘲讽为“吴下阿蒙”。后来经过孙权的点拨,发奋读书,见识高明,不下于鲁肃。
吕蒙
吕蒙的谋略也很高超,在夺取荆州三郡中用计诱降零陵;在偷袭荆州中,诈病骗过了关羽;白衣渡江,骗过了关羽的沿江烽火台;恩威并施,劝降傅士仁和糜芳,瓦解了关羽的军心。这都是吕蒙高智商的体现。毕竟这里不是评选道德达人,荆州在吕蒙手中终于夺得,武艺和智商排名,吕蒙当之无愧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