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家分晋时,曾经和晋国争霸的楚国,为何不趁机发难呢?

三家分晋时,曾经和晋国争霸的楚国,为何不趁机发难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524 更新时间:2024/2/5 21:35:15

[var1]

“三家分晋”成为了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家分晋之前,楚国一直和晋国争霸,也即在整个春秋时期,晋楚争霸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并对春秋时期的诸侯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即很多诸侯国要么倒向晋国,要么倒向楚国。那么,问题来了,三家分晋时,楚国在干什么,为何不趁乱消灭晋国呢?

首先,公元前636年(周襄王十六年),公子重耳回到晋国即位,是为晋文公。晋文公在位期间,日益强大的晋国和楚国争霸中原。晋楚争霸主要三次大战:前632年城濮之战晋胜,前597年邲之战楚胜,前575年鄢陵之战晋胜。鄢陵之战时俘获了楚国王室的公子茷,楚共王也被射瞎一只眼睛。前557年晋国在湛阪之战再次击败楚国。前546年弭兵之会后,晋楚大体上平分中原霸主的宝座,但是,因为晋国胜多败少,所以晋国长期占据上风,而楚国则长期处在下风。

[var1]

由此,对于楚国来说,晋国可谓自己的头号大敌。而三家分晋的时候,晋国各个卿大夫之间激烈较量,这意味着晋国陷入到四分五裂的状态中。对于楚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趁机发难的良好机会。不过,楚国并没有在三家分晋时进攻晋国,乃至于消灭晋国。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因为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这一历史阶段,楚国的实力相对下滑,不具备消灭晋国的条件。

楚康王十四年(前546年),弭兵之会在宋国举行。晋、楚、齐、秦、宋、鲁、郑、卫、陈、许、曹、邾、滕、蔡等14国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晋国和楚国共为盟主,晋国和楚国之间不再交战,至于秦国、齐国之外的诸侯国,则需要向晋国或者楚国朝贡。彼时,晋国因为受制于卿大夫执掌大权的情况,所以逐渐无力对楚国发动战争。但是,晋国选择扶持楚国东边的吴国,以此达到牵制乃至于削弱楚国的目标。

[var1]

春秋后期,楚平王这位君主在位时,忠奸不分,听信佞臣费无极,杀忠臣伍奢、伍尚,迫使足智多谋、颇有才干的伍子胥出逃。平王十年(前519年)秋,吴王僚见形势对吴有利,遂出兵伐楚,攻打州来。也即在春秋后期,吴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晋国,成为楚国的重要对手。楚昭王十年(前506年),吴王阖闾派伍子胥、孙武率军攻打楚国,从而爆发了柏举之战。

柏举之战是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由吴王阖闾率领的3万吴国军队深入楚国,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一说湖北汉川北)击败楚军20万主力、继而占领楚国都城的远程进攻战。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柏举之战中,楚国遭到了重创,连都城都被攻占了。虽然之后在秦国的帮助下,楚国得以击退了吴国大军。但是,不管怎么样,柏举之战带来的破坏,需要楚国休养生息,以此来恢复元气。

[var1]

在此基础上,晋国发生三家分晋的时候,楚国因为自身实力的相对下滑,也即没有来到巅峰,所以没有趁乱攻打晋国。另一方面,相对于进攻强大的晋国,楚国更愿意消灭周边的小国。楚惠王即位后,重用子西、子期、子闾等人,休养生息,使楚国国势得以迅速复苏。楚惠王在位时,先后平定白公胜之乱,灭亡陈国、蔡国、杞国,将楚国领土扩至东海、淮海、泗水一带。楚惠王这位君主在位时,晋国已经爆发了晋阳之战,也即魏赵韩三家联手消灭了智氏。

最后,对此,楚惠王没有选择和晋国,或者说是和魏国、韩国、赵国三国展开较量,而是趁着魏赵韩三国忙着瓜分晋国土地的机会,从而消灭了楚国周边的陈国、蔡国、杞国。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无疑是非常理智和务实的行为。因为当时的楚国,根本没有把握来消灭晋国或者三晋,既然如此,拿下周边的小国,以此扩张楚国的地盘,已经是比较合理的选择了。除此之外,虽然三家分晋是晋国的内乱,并导致晋国分为魏国、韩国、赵国这三个诸侯国。但是,一旦楚国对晋国发动战争的话,那么,这很可能导致晋国上下团结一致,乃至于共同抗衡楚国。

[var1]

比如周威烈王廿三年(前403年),三晋伐齐至长城,俘虏齐康公朝见周天子,请求册封为诸侯。也即在对付齐国上,魏国、韩国、赵国组成了联军,从而攻入到齐国都城。同样的道理,如果楚国敢于趁机发难的话,那么魏国、韩国、赵国也会组成联军来对付楚国。众所周知,在战国初期,一个强大的魏国,已经足以压制秦国、楚国等大国了,如果三晋联合行动的话,那么楚国就要担心是否会赔了夫人又折兵了。综上,在三家分晋时,楚国不具备进攻晋国或者三晋的条件,并且,相对于进攻晋国,消灭旁边的小国,是一件更加划算的事情。对此,你怎么看呢?

更多文章

  • 十二路诸侯逢泽会盟,魏惠王为何敢摆出天子仪仗,自称夏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魏惠王会盟,魏惠王的执政风格,晋赵韩魏

    [var1]赵国想让魏国割地,而韩国主张将魏国分为两个国家,魏分为二,国力就大为削弱,不会再对韩、赵构成威胁。赵国不同意韩国的主张,韩国不高兴,就连夜带着军队撤出战场。结果惠王得以保住君位。浊泽之败并未损伤魏国的元气,次年(公元前368 年)魏对韩、赵两国发起反攻,''败韩于马陵,败赵于怀。魏国打败

  • 为何长平之战30年,赵国才被秦国所灭?赵国靠什么支撑如此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平之战以后赵国怎么样了,赵国失败只是因为长平之战吗,长平之战秦国怎么包围的赵国

    赵国得感谢秦国的后几位国君。不仅是赵国,应该说战国七雄中的赵国、齐国、楚国、燕国、魏国、韩国等山东六国,都应该感谢秦国的这几位国君。秦昭襄王是战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 秦昭襄王在位时间一共是56年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他依靠秦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国家储备,不断对外发动大规模兼并战争,攻占了楚

  • 三国最强家族,分别执掌魏国、蜀国、吴国军政大权!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蜀国魏国吴国,三国时期都有哪些家族势力,魏国蜀国吴国哪个国家最大

    [var1]在战乱的三国,诸葛家族却在魏蜀吴都吃香,甚至一度成为各位的权力代表人物,权倾魏蜀吴。哪怕是三国尽归司马氏,西晋成立,也离开诸葛家族的影子。说到诸葛家族,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诸葛家的二儿子诸葛亮了,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他是诸葛家族中最有成就的一位了,没有之一。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蜀汉的丞相,军事

  • 三国时期魏国枭雄曹操,一生征战天下,功臣辈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国曹操个人简介,三国正史曹操有多强,三国历史之曹操的一生

    [var1]荀彧出生于大家族,祖辈都是当官的,所以到了荀彧这辈也是不可避免的做官。而荀彧这个人呢,又特别的有才华,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名扬天下了。而家族势力庞大又世代为汉官,当时政局动荡,天下将被分散,所以为了保全整个家族,荀彧只得去依靠当时有势力的人,所以荀彧一开始跟随的并不是曹操,而是袁绍。荀彧一开

  • 三国吴国实力强盛为何不“北伐曹魏”,将才陆逊为何不学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伐吴能打过陆逊吗,陆逊怎么灭曹魏的,陆逊为什么打败曹魏政权

    自古以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汉军只要守住汉中这个门户,那么进攻四川的军队只能走阴平小道,但是这个地方不利于大部队展开,只要驻扎2000人的小股部队,就能完全守住。所以蜀汉帝国可以以天险作为战力,如同平添数万生力军,给敌人的突破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诸葛亮才能够六出祁山。[var1]228-234诸葛

  • 天龙八部中,慕容复一心想重建的燕国,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天龙八部慕容复恢复哪个燕国,慕容复光复燕国有多不靠谱,慕容复怎么重建的燕国

    [var1]在东汉末年三国分裂了接近百年的时间后,司马家族掌握了政权,更是统一全国,也就是历史上的西晋。然而,晋朝因为继承者的问题上,不断的发生内乱斗争,导致西晋国力大不如前,司马氏一族也人丁慢慢衰落,后来的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掌握权力,在中原大地上建立了秦、燕等国家,分别于偏

  •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六国的君主去哪里了,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死后六国复国了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还活了多少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有哪些改变

    [var1]六国的势力也已经分出了等级和层次,似乎准备好就等着他刀剑一挥,天下就尽归他囊中之物了。最后他也没有让自己失望,灭了六个国家,自己掌握了天下,自此国家的最高领导者有了一个非常豪奢的名称---皇帝,为了证明自己他特意在前面加了一个始字,试图通过这个称谓,让自己成为旷古烁金第一人。[var1]

  • 战国七雄,齐国与楚国的关系,多次被秦国利用,联盟时貌合神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时期齐国楚国秦国哪个最强大,楚国和齐国,战国七雄齐国深度解析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逐鹿天下,每个诸侯国都使出浑身解数进行合纵连横以增强自己的实力,笔者在前几篇文章中,分别讨论了春秋时期第一霸主齐国,与三晋的关系,与秦国、燕国的关系,本篇文章我们继续分析齐国与第三大强国楚国之间的关系。齐国与楚国的关系比较复杂,在战国初期,齐国先强大起来,在周边进行兼并战争,而楚

  • 蜀中孔子:刘备入川,他劝刘璋投降,邓艾灭蜀,他劝刘禅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禅邓艾,刘备刘璋益州之战始末,刘禅和刘璋的关系

    [var1]谯周出生在东汉末年蜀地的一个书香门第,这时已然一副“王非王,侯非侯”的乱世景象,幼年家贫丧父,学业并没有耽误,各式经书典籍均有涉猎,颇晓天文,后世称他是“仅次诸葛亮星象师”。近代气象学家考究诸葛亮借东风,用一系列密密麻麻的真实数据说明“借东风”的可行性。谯周是三国时期的蜀地大儒,人誉“蜀

  • 此人堪比''五虎上将'' ,却离开刘备,在魏国被大材小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堪比是什么意思,堪比西施貂蝉的女人,一女子说她容颜堪比西施貂蝉

    我们对三国的故事并不陌生,今天就说说刘备的手下。据了解,刘备的前半生过的是碌碌无为,居无定所,有才能却也没有伯乐赏识,但他却很有眼光,重用贤人,后来收纳了不少人才,这些人对他也是忠心耿耿。但也还是有人选择中途离开,其中一个人叫田豫。[var1]据说当时田豫深受刘备器重,胜过赵云,他本人智勇过,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