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可读:当满朝文武都失声时,只有这个兰州人敢于挑战慈禧的淫威

吴可读:当满朝文武都失声时,只有这个兰州人敢于挑战慈禧的淫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219 更新时间:2024/1/17 7:52:12

吴可读:小臣争大计,一死博千秋

中国士大夫身上的那传统的家国情怀,有时真是让人感叹,他们长期浸润于儒家学说之中,受孔孟之道影响,以“武死战文死谏”乃报国忠君者的至高境界;当君臣关系恶化到有话不能好好说、有事不能细细谈的地步时,便会有人豁了出去,以命相搏,以期唤醒天听。

自明末后,满人入关,这文人的气节在整体上便碎了一地,除个别如张苍水,陈子龙外,绝大多数是“闯来降闯,蛮来迎蛮”,汉家衣冠在清人马蹄前跪成了一片,传统观念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但是,尽管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却依然有直臣不忘初心,胸怀天下,敢于挑战皇权,比如著名诤臣吴可读就是这样的人,但不得不承认,他的挑战过于惨烈,因为他采取的是“尸谏”。

吴可读,字柳堂,号冶樵,甘肃兰州人,道光年进士,累官至刑部主事,晋员外郎,后补河南道监察御史,因劾成禄降三级调用;复起为吏部主事,1879年以死谏慈禧为太皇太后而废垂帘听政殉国。

从简介上看,要是从官阶上说,这吴可读实在是个小人物,主事一职,最多也就是个正六品官,上边侍郎尚书大学士一大堆的大官不发声,唯独这六品杂官以死相誎,很是奇怪。

吴可读的先祖是浙江处州人,明初随扈肃庄王就藩而徙居兰州,世为耕读之家;吴可读身上那江南士子的基因应该是很强大的,他虽然身在西北,但完全是对“江南出相,西北出将”认知的一种颠覆。

他的家学应该是非常好的,按他自己所言:“家谱自前明始迁祖以来,三百载椒房之亲,二百年耕读之家,十八代忠厚之泽,七十岁清白之身”,虽少有出仕之记录,然诗书传家那肯定是必须的。

吴可读生性颖悟好学,记忆力超常,读书常过目成诵;并且能诗善文,下笔千言,一挥而就,他秀才和举人的功名都取得很是轻松,但悲催的是,这会试却久考不中,进士的声名于他来说,始终如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

其实,他久考不中是另有隐情的,原来,吴可读在京城赶考期间,迷上了一位叫翠花的姑娘,引为知己,遂将考试之事放轻了,每日沉湎于温柔乡中不能自拔,所以,还得了个外号叫“吴大嫖”。

如此这般,凭那尘积寸厚的考篮肯定是考不上的,吴可读索性以在京读书作为托词,日日与翠花缠绵,直到千金散尽而深受妓家冷落才作罢,屈指算来,好时光已过八载。

没办法,在京城,没有银子是混不下去的,他只好同心爱之人泪别回乡,好在当时有个“大挑制度”,于是,这吴可读便以大挑举人的身份,回到了家乡,旋即被任命为伏羌,也就是现在甘肃天水市下辖的甘谷县,当了县学训导。

这里应该普及一下这所谓大挑制度,清早期因人才缺乏,所以规定考取举人即可担任知县;但到了乾隆年间,随着官吏队伍地逐步健全,清政府对入仕者的要求更为苛刻,非进士不能为官。

但进士毕竟凤毛麟角,难以满足基层的实际需要,而闲处在家的举人也不断增加,久考不中也影响了他们参加科举的积极性,因此,必须要为落第举人找到一条上升的通道。

举人大挑制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所谓大挑制度,就是在落第举人中选拔一批符合规定标准的人,授予知县、教谕等官职。

不管怎么说,这吴可读是入仕了,他在甘谷被聘为朱圉书院山长,在书院讲学授徒,这一呆又过去了15年;道光三十年,由学生们为他凑集了路费,再赴京师会试,终于考中了进士,而此时的他已38岁了。

正式入仕后,吴可读的仕途也还算可以,被授刑部主事,后来又晋升为员外郎,几经辗转,吴可读出任御史,掌谏诤之权。

遇丁母忧,遂扶柩归兰,其间曾奉旨帮办甘肃团练,服阕,赴北京补原官,迁吏部郎中,又补河南道监察御史,却又因弹劾成禄降三级调用。

弹劾成禄是吴可读仕途上一次重大挫折,但也是他扬名宦海之作,所谓福祸相依大概就是指这样的事例吧。

成禄时任乌鲁木齐提督,鱼肉百姓,无恶不作,沙俄军从伊犁长驱乌鲁木齐烧杀抢掠,成禄畏敌如虎不敢迎敌,后来却纵兵诬杀良民二百余人冒功请赏,实属罪不可赦。

如此倒行逆施之行径,吴可读虽然远在京城,但实在是忍无可忍,他先是上奏列举其罪可斩者十,不可缓者五,笔挟风霜,严于斧钺,很快,成禄被押解进京,接受朝廷审讯。按清律被判斩立决。

然而,成禄是满人,又是铁帽子王奕譞的亲信,这皇亲贵族自然不能不管,所以,当奕譞施以援手后,成禄被改判斩监侯,从立即执行改为缓期执行了。

一旦成了缓期便可保全性命了,继而逍遥法外都是可能的,于是,吴可读再次上奏苦劝同治,痛陈必杀成禄之理由,但是,此举最终未能说服两宫。

“请皇上先斩成禄之头悬之于藁街以谢甘肃百姓,然后再斩臣之头悬之于成氏之门以谢成禄。”

这是吴可读奏折上的一段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写这个折子的热血贲张之情,他忠肝义胆,将个人生死早已是置之度外了。

但是,在同治看来,吴可读是在欺他年幼;在两宫看来,却是有以命要挟的感觉,所以,天庭震怒,要将他处死,后来百官求情才得免死罪。

最终同治皇帝驾崩后,光绪即位大赦天下,成禄避过惩罚,保全性命。与幸运的成禄结局判若霄壤,清廷以“吴可读坐刺听朝政”为由,降其三级,遣回原籍听用,幸好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对他优礼有加,礼聘他为兰山书院山长。倏忽间,吴可读输得几乎一无所有。

还有一件事,也反映了吴可读的敢于直言,不怕冒犯天颜的大无畏精神。

当时的西方各国早已有外国使臣来朝,但在觐见大清皇帝时候,双方由于礼节不同,以至于经常造成尴尬的纠纷,而且一拖旷日持久,久而不决。

当时西方先进诸国早已经取消了跪拜的繁文缛节,但是高傲自大的大清国依旧在天朝上国的梦中沉湎,坚持要求外国来使要对皇帝行三叩九拜大礼。

其实,朝廷上下都认为这样的坚持肯定是很可笑和愚昧的,但是,谁敢说出来呢,这叫祖制,而祖制是不可违的,就连熟悉外交的李中堂都不敢发声,噤若寒蝉。

这时,又是吴可读站了出来,他以一个七品小官的身份站出来耿言直谏:“请令各国使节觐见时不必强令行跪拜礼,宜随各国礼俗以示宽大,不必争论末节小事以损害国家利益。”

这个七品小官所说的确实是大势所趋,况且还体现了平等待人的先进思想。虽然清朝统治者很不高兴,但是最终也无可奈何地采纳了他的意见,也由此使清朝统治者记住了吴可读这个令人生厌的名字。

这大清王朝的统治者有时候也很奇怪,说它保守吧,有时也很开放,一会儿大行文字狱,一会儿又广开言路,为抚士子之心,大棒胡萝卜左右开弓,有时还真让人无所适从。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最最重要的是对朝廷的忠诚,所以,尽管吴可读惹得两宫很不高兴,但却也知道,这老头儿是憨直,忠心可嘉。于是,气过之后,适遇同治驾崩,大赦天下,遂又将其召回,让他当了吏部主事,去替皇家管干部了。

同治去世,无子嗣,时慈安早亡,慈禧为专权,立其妹夫醇亲王子载湉为帝,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光绪皇帝,而她则可以皇太后名义继续垂帘听政。

不管这人选是否合适,兄终弟及自宋太宗后就被后人所诟病,这也是引发皇室内部不定的重要原因,慈禧此举肯定是出于私欲,但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也未可知,但吴可读认为慈禧这样做是违反祖制的,于是便跳起脚地反对,反复上疏以言不可。

吴可读此时官阶依旧六品,而年已六十晋八,按说这个年龄之人,老佛爷让在回京颐养天年,那是给你多大的面子了,你就养养花,喂喂鸟的安度晚年,岂不美哉。

那慈禧要专权弄政,哪是你芝麻小官的几封誎书能够阻止的,再说了,慈禧想垂帘听政,符合不符合礼制的,同你有个毛线关系啊,是吧。

吴可读也知道,以他的力量是于事无补的,但是,他觉得作为一个士大夫的他有责任,生性耿直的他不能不誎,慈禧不听就以死相誎,哪怕是飞蛾扑火也心甘情愿。

于是,他安排好后事,让家人速速出京,在一座叫三义庙的小寺中,将身上仅有的十余两纹银交给住持,让其在他死后买棺以葬,然后怀抱写给慈禧的泣血奏折,自缢身亡,完成了他壮烈的“尸誎”。

回头六十八年中,往事空谈爱与忠。

抔土已成黄帝鼎,前星预祝紫微宫。

相逢老辈寥寥甚,到处先生好好同。

欲识孤臣恋恩所,惠陵风雨蓟门东。

这是吴可读自殒时留下的绝命诗,从诗中我们可以看见这位传统士大夫的精神追求,将耿直进行到底,也为他的一生画上了血红的句号。

中国士大夫饱受孔孟之道影响,对于不合祖制的安排往往会采取极端的行为,最著名的明武宗时所发生的“大礼仪”事件,百余名朝廷命官被皇帝掀翻在地“逆鳞廷杖”,煞时血肉横飞,二十余人立毙杖下,那个写有《三国演义》开篇词,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 的杨慎,也被发配云南,再没踏入官场一步。

为了不让皇帝违反儒家礼法,“文死誎”是他们的最高行为准则,而这“尸誎”是其中最惨烈的,是一种崇高赤诚的从容就义,对慈禧来说,也是对其绝对权威的一种有力挑战。

“尸誎”,古已有之,但一般都为朝廷重臣,老祖宗为春秋时卫国的大夫史鱼,其后虽然也有,但毕竟还是很少有人能有如此的担当,誎不誎在我,听不听在你,所以,当上奏后遇到雷霆震怒之后,一般人都选择退却,如果真有效的话,人人皆效仿之,皇权何在,是吧。

不过,在大清朝也曾发生过“尸谏”,那是道光年间军机大臣王鼎,为弹劾权臣穆彰阿奸诈害国自缢而死,不过,也没什么结果,甚至皇帝还以为是暴病而亡。

吴可读是个小人物,是吏部里级别最低的官,于今也没几人能记得他了,但在当时却是震惊朝野之事,一时间,朝野清流轰轰烈烈地设祭招魂,为他建祠立庙,情文并茂的挽联贴满灵堂。

而当事人慈禧太后为表示自己的雅量,对吴可读也给予了五品官例议恤的礼遇,认为“吴可读以死建言,孤忠可悯”,但,她老人家该做啥还是去做啥,完全地于她没任何影响。

不过,吴可读的“尸誎”,还是对清大统的承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经过大臣们讨论,慈禧再次申明光绪乃是承继咸丰的嗣皇帝,等生儿子之后,将作为同治的子嗣继位,这样才把名分问题摆平,使吴可读努力的“大统有归”,得到了上听的一个承诺。

时下有句话很是时兴,“当你改变不了环境的时候,就试着改变自己”,说这话的当然都是些小人物,英雄是不这般说的,他们说的是:“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然而,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过很多让人钦佩的小人物,救赵氏一脉的程婴、窃符救赵中的守门人侯赢、冒险埋葬岳飞隗顺、无怨无悔地守望莫高窟的王道士,每每想到这些小人物,心中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当然,也包括这“尸誎”慈禧的骨鲠之士吴可读……

更多文章

  • 康熙做过一次秘密“人体试验”,30个宫女死了4个,却称试验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康熙何时开始人体实验,康熙为什么关押30个宫女后死了8个,康熙用30名妃子做天花疫苗实验

    说到天花,在古代的时候那可是闻之色变,不管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对于这种病症都是靠运气生存。再加上清王朝属于外来种族,对于这种病毒更是束手无策,从顺治,董鄂妃等人开始,一直到康熙等人都是出过天花的,尤其是康熙,他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帝,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很小的时候得过了天花,并且活了下来,不会在之后因为

  • 唐朝第一清官,因为太过清贫,皇帝都劝他多少贪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清官一览表,历史上的唐朝第一清官,唐朝第一清官有多少人

    隋朝科举制以来,文人们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有朝一日榜上有名,能够顺利步入仕途,然而有的人步入仕途后成为了大贪官,有的人却不忘回馈百姓,可以说清官贪官完全就是一念之间,两千多年封建,不管是制度如何改成,历朝历代贪官一直都在,要说什么时候惩治贪官最为严厉,当属明朝朱元璋时期,朱元璋由于草根出身,知道穷苦百

  • 康熙这个仁君,为何非杀索额图不可,又说他是“本朝的第一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康熙和索额图是什么关系,康熙与索额图关系,康熙为什么说索额图是罪人

    他高兴的是,正宫皇后赫舍里氏为他生下了一个嫡长子胤礽,他悲的是,21岁的赫舍里氏生完儿子后就香消玉殒了。公元1665年,孝庄太后为了笼络老臣索尼,就打破了清廷以蒙古族女人入主后宫的惯例,而为小康熙选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后来康熙之所以能扳倒鳌拜,索尼一派的势力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时实际实施这项计划的

  • 商鞅变法前的秦国,真像电视剧《大秦帝国》里那样落后不堪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国商鞅简介,商鞅哪年去的秦国,大秦帝国商鞅变法解析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双尾猫字数:4260,阅读时间:约10分钟 编者按:《大秦帝国》小说和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可以说是一代人心目中经典的记忆之一,从文学角度和影视角度来说,《大秦帝国》系列无疑是成功的,但是从历史角度来就需要商榷了。本文主要讨论变法前的秦国,看看变法前的秦国到底是不是像小说里那样

  • 如果朱祁钰狠心杀了哥哥朱祁镇,他的下场是不是不会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祁镇为啥杀朱祁钰,朱祁钰是不是朱祁镇杀的,朱祁钰为何被朱祁镇推翻

    病死的。虽然有的资料、有的研究者认为,他是“不明不白”死的,不过倒推回去,在“夺门之变”以前,他已经和群臣讨论立嗣问题,而且有“迎立外藩”的说法了——三十来岁的年轻人,也曾经生过儿子,并非不育孕患者;如果不是病得实在重了,他急着过继儿子干什么?朱祁钰是在夺门之变以后十几天去世的。《明史》中只说“癸丑

  • 《梦华录》茶百戏在宋朝有多火 茶百戏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茶百戏简介,梦华录的宋朝茶文化,梦华录陈廉真实身份

    《梦华录》茶百戏在宋朝有多火电视剧《梦华录》中,女主赵盼儿身为茶铺的老板娘,秀出了一手绝妙的茶百戏。看这成品,颇有些现代咖啡拉花的意思。茶百戏始见于唐代,又称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等,是一种以研膏茶为原料,采用汤瓶注汤或用茶匙加水,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独特技艺。在宋朝时期,茶百戏是士大夫之间十

  • 被央视、新华社盛赞,被梦华录粉丝追捧,最极致的大宋应是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梦华录陈廉真实身份,大宋梦华值得一看吗,梦华录播放量突破5亿

    《知否》曾经掀起过一段收视热潮,剧中我们就能看出宋朝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是非常高的:点茶、焚香、插花、挂画,种种高雅艺术呈现在我们面前,看得出来他们的幸福指数很高,是一个知性的时代。《清平乐》则展现了宫中华贵生活,无论服饰还是妆容都美到极致,宫廷生活处处都是诗词雅致,风格就一个字——高大上!而最近热播

  • 饰演“姜子牙”的蓝天野,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话剧演员,也是为革命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蓝天野姜子牙照片,蓝天野表演过姜子牙吗,演姜子牙的演员蓝天野

    1945年的一天,家中突然有一个“神秘女客”造访。她不是别人,是蓝天野的姐姐石梅。石梅奉组织命令,在河北一带进行情报传递工作。当时的掩护身份是戏剧社的演绎人员。受到姐姐的影响,蓝天野加入到了党组织,并配合姐姐开始了情报传递工作,成为一名北平地下交通员。在组织的安排下,蓝天野成了一名话剧演员,他白天的

  • 司马懿的子孙到底干了些啥?为何辛苦建立的西晋,会如此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懿的子孙有多惨,司马懿与西晋的关系,司马懿子孙为什么灭亡

    西晋西晋的建立者乃是晋武帝司马炎,而司马炎则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懿本是曹魏的宠臣,早在曹操时期,司马懿就已经开始为曹魏效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司马懿都扮演了忠臣的角色,曹丕去世时,选择了四个托孤大臣,其中一个便是司马懿。曹睿去世时,选择了两个托孤大臣,其中一个也是司马懿。由此可见,曹魏皇室对司马懿是

  • 汉武帝选定的接班人刘弗陵,在位十三年却比文、景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刘弗陵登基后,由于年龄太小,所有国家事务都由4大辅政大臣决定,而4大辅政大臣之一的霍光可是权倾朝野,把持天下。因此有人说汉昭帝刘弗陵只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毕竟所有大事都由霍光决定。然而让你想不到的是刘弗陵在短短的十三年里为西汉所做出的贡献可比文、景,甚至在有些方面还超出了高祖刘邦和武帝刘彻:“汉昭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