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原本没有杀掉关羽的意思,为何吕蒙等人还要将关羽杀掉呢?

孙权原本没有杀掉关羽的意思,为何吕蒙等人还要将关羽杀掉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550 更新时间:2024/1/25 16:09:05

很多人就比较疑惑了,明明孙权最开始并不想杀掉关羽,为何吕蒙却不听孙权的命令,坚持将关羽给杀害了呢?难道说吕蒙已经狂傲到不愿意听从孙权命令的地步了?

关羽究竟是被谁所杀

在《三国演义》中,确实曾经说过关羽在被吕蒙偷袭之后,被吕蒙俘虏刺杀了,所以从这个记载来看,关羽确实就是吕蒙所杀,可是我们应该清醒一些,罗贯中写的毕竟是小说演义,而不是正史记载,所以这个说法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翻开陈寿所著的《三国志》,我们很快就会找到答案,关羽大意失荆州一事,确实是因为吕蒙偷袭所致,可是吕蒙在偷袭荆州促使关羽失败之后,就没有继续去收拾关羽了,当时吕蒙距离关羽比较远,关羽是被潘璋部下的一个名叫马忠的将领生擒,至于最后关羽是被谁所杀,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总之肯定是被东吴的人杀掉的,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

当然了,关羽被生擒之后,没有被当场杀死,说明不管是吕蒙还是潘璋、马忠之类的人,都没有违抗孙权最开始所说的不能杀关羽之命令,至于后来关羽为何又被杀害了,根据诸多史料记载来看,那就是孙权自己想要杀掉关羽了,为何孙权想要杀掉关羽呢?

为何孙权非要杀掉关羽

要说到孙权想要杀掉关羽的理由,其实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孙权与关羽两个人,一直以来都存在诸多仇恨,不管是于公还是于私,甚至是考虑到东吴内部的政治问题,都与关羽有着巨大的关系,至于这些关系是什么呢?我们继续详细分析。

于公而言,关羽这种杀神加战神级别的人物,在三国时期那可是人人畏惧的,再加上关羽的性格过于高调,为人狂傲,对谁都不放在眼里,所以得罪了很多人,有很多人都对其不服气,东吴内部对关羽不服气的第一个人就是东吴大帝孙权本人。

本来很多人都对关羽不服气和不满了,结果在襄樊之战中,这些人都想收拾关羽,却又无能为力,反而被关羽一直坚持除掉了很多东吴大将,促使东吴损失惨重,面对关羽给东吴带来的这些损失,孙权可谓是恨得牙痒痒,所以公仇就这么建立起来了,孙权对关羽的仇恨越来越大,恨不得抓到关羽立马将其杀掉,以解心头大恨。

事实上,仅仅是公仇还不至于孙权对关羽就这么恨了,关键是在襄樊之战前,孙权和关羽之间,早就有了不可修复的私仇了,这种私仇主要就是因为关羽丝毫不给孙权面子,让孙权这个东吴大帝内心愤恨不已。

大家都知道,关羽十分狂傲,他一直看不起孙权这种蒙受父亲孙坚与哥哥孙策恩惠而成为东吴大帝的人,所以关羽一直称孙权为“碧眼小儿”,就算是当年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的那些日子,关羽要是对孙权不满,就会直接表示出来,丝毫不会给孙权留下面子,对于东吴方面的最高领导人而言,当然是受不了关羽这种态度的。

孙权曾经也想过要和关羽交好,让两人之间的关系融洽一些,免得两人之间存在仇恨,对孙刘联合的局面影响颇大,于是孙权专门去找到关羽,给自己的儿子提亲,希望关羽能够把他的女儿关嫣嫁给自己儿子。

关羽听完孙权的提亲之后,只说了一句话“虎女焉嫁犬子”,孙权听完这句话,差点就气到吐血,一生气直接走开,从此以后,孙权对关羽的私仇达到极致,恨不得老死不相往来。

说实话,孙权能够抛开面子去找关羽提亲,其实已经是十分给关羽面子了,但是关羽为何会说这样的话呢?很多人觉得关羽本来就是一个狂傲之人,他看不起孙权,所以说了这样的话也很正常。

事实上也许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关羽这句话其实就是一个误会,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继续道来。前边我就说过了,关羽的女儿名叫关嫣,所以关羽说虎女焉嫁犬子中的焉并非是“焉”,而应该是“嫣”,意思就是我的女儿关嫣,是可以嫁给你的儿子的。

可是因为关羽不会说话,将孙权的儿子称之为“犬子”,这种话一般都是自己谦称的时候才会说,可是关羽却不小心说出来了,结合前边的一句话,就很容易让孙权误解,导致最终两人私仇加剧。

当然了,这种解释也有一定道理,不过至于关羽当时说的那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我想只能等到以后有更多资料出现之后,才能彻底搞清楚了,不过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关羽这句话确实让自己和孙权的关系彻底决裂了。

有了公仇私仇的结合,孙权对关羽那种不共戴天的仇恨,已经恨不得立刻将其杀掉了,可是这个时候的孙权,也许还会考虑到一些大局,因此他还不至于直接杀害关羽。

一直到后来孙权再次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局势进行一番分析后,才正式决定杀掉关羽的,这就是我今天所说的政治考虑。当关羽被生擒之后,孙权没有立即将其杀害,东吴朝堂之上也产生很多不一样的声音,有人建议孙权立刻将关羽杀掉,以绝后患,有人建议孙权为了大局着想,不能杀害关羽,孙权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当孙权考虑到另外一个问题后,他终于决定杀掉关羽,这个问题就是自己和曹操之间的关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首先需要曹操给自己一个更高的官职,让自己在朝廷地位高一些,其次他还希望借助关羽去讨好曹操,趁机与曹操联合起来一起去灭了刘备。

原本想要讨好曹操,送一个活的关羽去是最好的办法,因为曹操一直对关羽都十分尊重且爱才,要是孙权送一个活的关羽给曹操,曹操肯定兴奋不已,可是问题来了,本来曹操就已经有过一次放走关羽的经历,要是自己把关羽送给曹操,曹操再次放走关羽怎么办呢?

就算曹操没有把关羽放回去,关羽留在曹操身边,这种水战、陆战都十分精通之人,对东吴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如今曹操虽然步步紧逼东吴,可是曹操手上没有熟悉水战之人,孙权暂时可以放心一些,要是关羽追随曹操,那东吴怕是就要完蛋了。

考虑到以上种种政治因素,最终孙权决定把关羽杀掉,送一个关羽的人头给曹操,以此来讨好曹操,达到双方联合去收拾刘备的目的,死掉的关羽当然不可能威胁到东吴了。

谁曾想孙权这个做法,曹操一眼就识破了,因此孙权虽然将关羽人头送去了,但是曹操仅仅是给了孙权一个更高的官职,却没有想要和东吴联合攻打刘备的意思,曹操对关羽的那种感情,促使曹操看着关羽人头伤心不已,命令手下将关羽厚葬起来。

曹操这么多举动,充分说明曹操看透了孙权的想法,后来当然没有与孙权联合,甚至因为杀掉关羽一事,孙权出力不讨好,最后反而被曹操不断侵蚀地盘,丝毫没有将其放在眼里。

结合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孙权不管是于公、于私还是考虑政治因素,都必须把关羽杀掉才是最佳方案,可是孙权从来没有想过,唇亡齿寒,他将关羽杀掉,势必导致蜀汉与东吴决裂,一旦孙刘联合决裂,曹操就可以顺利将东吴与蜀汉逐个灭掉,孙权此举,大有鼠目寸光之意啊。

结语

吕蒙在偷袭荆州之后,没有多久就吃不下饭而死(应该是得了食道癌之类的疾病,明明不是吕蒙杀掉的关羽,后世却经常将吕蒙当作背锅侠,也是可怜啊),孙权杀了关羽之后,不仅没有得到曹操认可与之结盟,反而促使孙刘联盟破裂,刘备和张飞不顾一切和东吴大战,两败俱伤,隔岸观火的曹魏,越看越兴奋,在他们打完之后,顺手捡一个便宜,逐个击破,最终实现了一家独大!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死前为何点亮49盏灯?表面是在续命,实则藏着2大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死前十四个预言,诸葛亮死前49盏灯背后真正目的,诸葛亮死前为什么点7盏灯

    也许在看三国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诸葛亮在临死之前,试图点燃七七49盏灯,有人说诸葛亮这是为了给自己续命,他想向上天再借十年寿命,完成自己北伐大业。实际上我们在仔细了解分析三国之后,会发现诸葛亮此举表面上是借命,实际上却隐藏着这2个计谋。诸葛亮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之后,就为蜀国

  • 刘邦从一无所有到一国之君,时隔417年,老刘家再出类似的大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的五大传奇,刘邦过人之处有哪些,刘邦格局大揭秘

    那么刘备究竟是不是汉室后人,他和刘邦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两人要是真有关系,刘备和刘邦相差多少年,到底是多少代人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详细分析一番。刘备到底是不是刘邦后人在《三国演义》的记载中,刘备确实是刘邦后人,他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献帝还专门拿出皇室家谱来自己研究了一番,最终确定出来刘备的身

  • 朱元璋允许这人穿龙袍,从不敢直呼其名,只因4个馒头的恩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让太子穿龙袍,朱元璋的皇袍,朱元璋龙袍图片大全

    朱元璋年幼时,因为家庭条件不好,经常吃不饱饭,他的亲戚也多是贫苦的种地农民,只有李贞家情况还算好点,还有点余粮。那时,李贞特别照顾他的这个小外甥,经常偷偷地接济他。在朱元璋要离开家乡从军时,李贞还特意赶来送了他四个大白馒头,让他路上当干粮。后来,李贞妻子去世,李贞一人带着孩子四处流浪,躲避战火,而后

  • 唯一看透梁山结局的人,装病离开宋江,最后在海外建国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我国的四大名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大家对其中的故事大多耳熟能详,即使没有阅读原著,也能在影视作品中看到作者笔下这些人物的风采。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里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汉故事,108单将,人人都有一首属于自己一生的诗歌。全书内容都旨在在将这些人物活灵活现的刻画,共同形成一个梁山好汉的形象。

  • 宋江用70多个好汉性命,才换来的楚州安抚使,相当于现在多大的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宋江原本只是郓城县的一个小押司,如果按照正常的仕途升迁,恐怕一辈子都不可能得到重用,更不可能出人头地。因为押司在宋朝属于“吏”,是不入朝廷品级的。换句话说,宋江的这个押司连官都不是。而且,宋朝官制实行的是双轨制,“官”和“吏”虽然领的都是朝廷俸禄,但是“吏”是一辈子不可能晋升为官的。也就是说,宋江如

  • 梁山第一大聪明吴用,为何最后在宋江墓前上吊?瞧瞧他做的那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说吴用是梁山第一大聪明并不夸张,这一点从他在梁山平步青云的过程就能够看得出来。吴用和晁盖本是莫逆之交,后来因为劫“生辰纲”一事落草梁山。一行人好不容易有了个落脚之地,按理说至少应该循规蹈矩地过一段时间。可是吴用倒好,直接三言两语激林冲火并王伦,然后把晁盖推上了寨主之位,自己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吴用

  • 明代时曾控制缅甸泰国地区,后来怎么分离出去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后由于麓川王国扩张过快,引起元政权的关注,屡次兴兵征讨,麓川国势单薄,国库耗尽,上表纳贡求和。元朝在其地设平缅宣慰司,册封首领思汗法为世袭宣慰使。到了明朝,对于边远地区,主要是西南地区和中南半岛(今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设立三宣六慰制度,包括三个宣抚司和六个宣慰司。范围广阔,包括云南和缅甸、泰国、

  • 朱元璋最恨的一个人,死后百年还被朱元璋下旨:子孙世代为奴为娼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最残暴的事件,杀功臣是朱元璋最大的污点,朱元璋一生最恨的人

    泉州港发达的海外贸易,虽然给泉州城带来了巨大利益,同样也引来了许多海盗。这些海盗盘踞在泉州港外围的海岛上,经常打劫过往的远洋船队,有时甚至聚众攻打泉州城。当时的宋朝已经是强弩之末,泉州官府根本无力打击这些海盗。公元1274年,海盗聚众攻打泉州城。蒲寿宬和蒲寿庚两兄弟捐钱捐物,协助官兵击败海盗。蒲寿庚

  • 此人是明朝走私大王, 把火药枪技术传入了日本, 日本人至今还在纪念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90年代走私石油大王,火药枪修复过程,明朝造炮专家

    日本的王直铜像在明朝的嘉靖年间,朝廷是不允许进行海外贸易的,所以产生了大量的走私商人。其中最大的走私商人名字叫王直,他是安徽歙县人。他手下有一个十分庞大的走私船队,走私生意做的是非常红火。有一次他的船载着几名葡萄牙人去浙江沿海的双屿岛洽谈生意,因为风暴的原因船队无意间漂流到了日本的鹿儿岛,就是这次偶

  • 朱元璋为啥不把皇位传给朱棣?专家:皇位给谁都行,就朱棣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是否考虑过把皇位给朱棣,朱元璋皇位怎么传给朱棣,朱元璋为何不直接传位于朱棣

    朱元璋将儿子们都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原本是想要子孙后代都能永远享受荣华富贵。可是朱元璋却没有想过,这样的做法对于刚刚登基为帝的朱允炆来说,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朱允炆是已故太子朱标的长子,被朱元璋破格选为皇太孙,成为大明王朝的继承人。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各地的那些实力雄厚的藩王尚且不敢说什么,可是等到朱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