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唯一的周天子宗亲,战国七雄中的燕国,为何没有任何机会?

唯一的周天子宗亲,战国七雄中的燕国,为何没有任何机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441 更新时间:2024/2/4 18:14:49

战国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在战国时期,各大强国相互争霸。在战国的初期,魏国一超独霸。到了战国的中期,则是秦国、楚国和齐国三足鼎立。进入战国后期,秦国和后起之秀赵国相互对抗。在战国七雄中,只有韩国和燕国的存在感比较低。作为周天子唯一的宗亲国家,占据北方地区的燕国,在大争之世为何没有任何机会呢?

[var1]

一、周天子宗亲的身份束缚了燕国的改革

西周消灭了殷商以后,周天子采用了分封制度。按照公侯伯等爵位,把各级贵族册封到各地。其实,召公被册封到了燕国。在此以后,召公的后代们一直掌控燕国。从宗亲角度来说,燕国与周天子属于亲戚。随着局势的变化,各个诸侯国开始相互兼并,姬姓封国的数量越来越少。到了战国时期,所有的国家中,只有燕国和鲁国属于周天子的宗亲。楚国吞并鲁国以后,燕国成为了周天子唯一的宗亲国家。这是燕国最特殊的地方,在战国的中前期,战国七雄中的其他国家都开始了改革。由于燕国属于周天子的宗亲,各种旧制度根深蒂固,因此,燕国的改革阻力非常大。秦国经历改革以后,国力迅速增强。燕国却只能固步自封,偏安一隅之地。周天子宗亲的身份束缚了燕国的手脚,以至于燕国在大争之世中,面临着各种挑战。

[var1]

除了自身固步自封的问题,燕国也有自身无法改变的问题。燕国的疆域包括现在的河北北部、京津地区和辽宁的部分地区,按照现在的视角,这些地区的气候非常适中。但在战国时期,当地的气候非常寒冷,农作物的收成不是特别高。燕国境内以丘陵、山地为主,耕地的数量不是很多。在古代农耕社会,耕地的数量意味着人口的多少,而人口的多少又意味着国力的问题。经过计算,燕国的耕地数量大约只有韩国的一半,只有总人口不超过200万。从自身国力来说,燕国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争,也没有进行长期战争的实力。再加上,国内守旧势力的影响,燕国只能盘踞北方帝国。在燕昭在位时期,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燕国曾经短暂崛起,向东击败了胡人部落,控制了辽东半岛地区。向南联合其他四国,击败了自己的宿敌齐国。

[var1]

二、外交方针的短视和君主能力问题

在古代社会,由于家天下的制度问题,君主的能力高低对于一个国家的影响非常大。例如雄踞南方的楚国,由于楚怀王的昏庸,以至于楚国一败再败,曾经的南方强国迅速衰败。齐宣王在位时期,齐国能够与强大的秦国抗衡。但是在齐闵王时期,由于各方面的失误,齐国的国力遭受重创。燕国的情况非常类似,在燕国的历代君主中,只有几位属于精明强干的君主,其余的君主基本上都是碌碌无为。由于君主的能力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燕国的发展。在外交方针方面,燕国的外交策略非常短视。赵国和齐国属于燕国的邻国,燕国与周边两个长期纠缠不休,尤其是与赵国的恩恩怨怨。甚至在长平之战以后,燕国仍试图趁火打劫,大举进攻赵国。结果,被实力犹在的赵国一顿暴打。经过这次战争,燕国与赵国交恶,根本没有联盟抗秦的调整。

[var1]

进入战国的末期,秦国统一天下的趋势已经无法阻挡,韩国、魏国、赵国等国家已经灭亡。强大的秦国正在向自己逼近,在这样的情况下,燕国上下才开始了恐慌。赵国灭亡以后,赵国的残余势力组成了代国。燕国一方面联合代国抗击秦国,另一方面则上演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关于荆轲的结局,大家都非常清楚。其实,即使荆轲成功的刺杀了秦王,也无法挽救燕国的优势。秦国在各方面已经拥有决定性的优势,秦王嬴政被杀,还会有其他宗亲子弟担任秦王。仅仅依靠刺杀,根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二战的末期,美国总统罗斯福逝世以后,德国阵营曾经一片欢腾,认为自己的机会终于到了。但随后的局势发展对于德国没有丝毫好处,德国失败的命运不会改变。这样的情况在燕国同样适用,言而总之,由于燕国自身的问题过多,致使燕国在战国时期没有任何机会。

更多文章

  • 如果韩信攻占齐国后称王,刘邦还能一统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没有韩信能统一天下吗,韩信跟刘邦打天下最后却死得很惨,韩信为什么能辅佐刘邦得天下

    [var1]大家公认的楚霸王项羽不是输在军事能力上面,而是输在了管理上面。刘邦带兵打仗不如韩信,治国不如萧何,出谋不如张良,他能做皇帝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而刘邦所具备的个人智慧,其实韩信没有,韩信适合生在乱世,只有做将军的才能。[var1]说句实话,韩信真和项羽打起来根本不是他的对手,项羽失败有很多

  • 他是秦一统六国最大功臣,最后在嬴政手中全身而退,隐退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嬴政为什么能一统六国,嬴政是怎样一统六国,秦灭六国后的嬴政

    历史上有不少功臣最后都没能落得好下场,就比如那些为统治者打下江山的将领们,这些人或许很早就跟随统治者南征北战,但当天下平定之后,君主便会开始逐步收回赐予他们的权力,比如古代统治者非常看重的执掌军事的权力。[var1]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古代的功臣也并非都结局悲惨,有些功臣非但没有被君主迫害,甚至还得到

  • 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统一天下,扫平六国用了多少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上的秦始皇凭什么能扫平六国,秦始皇统一哪六国死了多少人,秦始皇从哪年开始统一六国的

    [var1]话说回来了。是公元前大概230年,他是灭的谁呢?韩国?不是现在的韩国啊。然后呢?公元前228年呢?它灭了谁呢?把赵国给打死了,把赵伟打了。你说他打完这些国家,他得派人去驻扎。说他的派兵呐。他不能年年打压他的,等个几年吧。那个咱们就可以看出来公元前230年打的韩国,公元前228年打的赵国。

  • 功不抵过,3次为相的平原君做了2件错事,从此赵国的命已日薄西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国平原君生平,平原君和赵遂谁厉害,战国四公子之平原君的一生

    战国有四大公子。他们分别是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此四人都是以“贤”著称,并且以养门客为比拼的标准,也就是说谁的门客多,谁的贤明就会比其他人更高一样,但是四大公子只是表明了他们的身份,但并不是说他们的贤能达到了君子的标准,所以他们的结局也并不一定就很

  • 貌似弱小的韩国,为何位列战国七雄?“劲韩”之名不可小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韩国为何是战国7雄,战国时期韩国最弱吗,战国七雄之韩国的由来

    战国七雄是指秦、齐、楚、燕、赵、魏、韩的统称,其中韩国不论是疆域还是人口都称不上强大,却为何以“劲韩”之名位列七雄序列呢?这就需要从战国初年的韩国灭郑开始说起。[var1]郑国是春秋初年的中原霸主,到郑庄公时期达到了霸业顶峰,却因受制于地缘环境等因素,影响力有限,并未维持长时间霸业就衰落下去了。此后

  • 秦始皇残暴,如果多活20年,会不会跟隋炀帝一样成为亡国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被历史黑得很惨,如果秦始皇不死能统治一万年吗,历史上秦始皇有一段耻辱的往事

    以秦始皇做的那些事儿,他就该是亡国之君,他的下场应该和隋炀帝惨。但是秦始皇还是比较幸运的,他是的时候,时机恰到好处,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他的名节,然而胡亥却替他承担了“无能败家”的恶名。秦二世即位的第一年就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大泽乡起义。秦朝末年的起义和隋末、元末的起义是一样的,都是全国性的大起义

  • 如果李建成当了皇帝,能够达到李世民的水平,开辟大唐盛世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如果李建成当皇帝唐朝还会富强吗,历史上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实力,李建成当皇帝大唐会更持久吗

    我们假设,如果当初李世民没有发动兵变,而是让李建成登基称帝的话,那李建成能不能达到李世民的治国水平,开辟大唐盛世呢?在那个战乱的时代,只是刚好这个人遇到了这个机遇,才成为千古流传的将军。几个人的能力还真就不能影响江山的稳定。况且带病打仗,李建成也是一把好手啊!将军并非要冲锋陷阵,只要在中军运筹帷幄即

  • 刘裕篡位之后为什么不学司马炎厚待前朝皇族,而是将其诛灭?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裕篡位杀尽前朝皇族,刘裕篡位历史记载,刘裕北伐是为了篡位吗

    刘裕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经常被人提起,主要的原因是身处东晋末年和南北朝交替时期,此时中原文明一片混乱,相对应的这段期间的风云人物也鲜为人知,但了解刘裕的生平经历,不得不佩服此人是当时豪杰、乱世英雄。桓氏从桓温开始就大权在握,谋划篡晋,桓温靠多次北伐不断积累政治资本,到了

  • 刘渊深受西晋朝廷的赏识,为何最后却要起兵攻打西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渊公示,刘渊与西晋的关系,西晋末年刘渊起兵时间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大混乱时期,也是人才辈出的时代,这些人中有汉人,也有少数民族的英雄人物,而匈奴人刘渊便是其中之一。汉武帝时期,汉朝将领卫青和霍去病,带领着汉朝军队,和长期盘踞在中国北方,时刻威胁着汉朝统治的匈奴王朝,展开了三次激烈的战役:河西之战、漠北之战、漠南之战。三次战役之后,原本强

  • 他与李世民齐名,装疯卖傻36年,骗过天下人,登基后秒变千古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晚年最厉害的人,唯一打败过李世民的人,李世民和李元霸谁更厉害

    ?自古以来,伴随着皇权之争,各种算计、阴谋及杀戮不断上演,很多皇子为明哲保身,不得不装傻充愣,瞒天过海,祈愿当个逍遥王爷了却此生。说起特别能忍耐,堪称“装疯卖傻第一人”者,恐怕非唐宣宗李忱莫属了,他忍辱负重36年,骗过天下人,登基后,群臣才发现他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功绩堪比唐太宗!李忱,是唐宪宗李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