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遭人用剑顶住肚子,被胁迫归还土地,但他却占了大便宜,为什么?

齐桓公遭人用剑顶住肚子,被胁迫归还土地,但他却占了大便宜,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228 更新时间:2024/2/3 21:28:08

[var1]

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给鲁国发了块“木板”(那会儿没纸),责问鲁国为什么没来开会,给你们一次机会,补办一次会议,要是在不参加,周天子就要讨伐你们鲁国了。

鲁庄公手里拿着木板,也是一筹莫展。去吧,估计凶多吉少,不去吧,还是凶多吉少。怎么办?“凉拌”。于是在1800年后武松打虎的阳谷县境内,齐鲁两国补办了一次“盟主”大会。

鲁庄公随行人员中有一位武将,名叫曹沫。此人跟着来参会也是命中注定的事情。因为在本次“盟会”之前,鲁国跟齐国打仗,曹沫打了三次,这三次全输了,而且鲁国因为打输了还割地赔款,把汶阳让给了齐国。可鲁庄公依然坚持用曹沫(估计也是没人可用),这次来开会,曹沫也是气鼓鼓地。

大会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召开了。齐鲁两国首脑“喜气洋洋”的落座,两国主要“官员”也都按座次分别落座。循例开头先聊聊天气,这天还没聊完呢,只见一个身影如离弦之箭窜上主席台。

[var1]

大家还没缓过神来,齐桓公已经被勒住脖子,肚子前边比画上一把匕首了。鲁庄公定睛一看,这不是曹爱卿么?这是抽得什么疯啊,来之前没商量有这么一出啊?

只见曹沫声嘶力竭地喊道:“今天是来结盟的,齐国过去凭着自己比我们鲁国强大,抢占了我们汶阳的土地。请齐国先把占了我们的地给还回来,要不然怎么结盟?不还地天下的各路诸侯恐怕也不会信服咱们的结盟大会?”

齐桓公肯定是不想还,再说本次“盟会”也没有这个议题呀?可是看曹沫这个疯劲,估计是不想活了。难不成齐国割了鲁国的汶阳,这个曹沫要割了寡人肚皮?

台下两国官员也是被眼前的情景震慑了,没想到还有这么玩 的。鲁国的官员已经开始算计回头要跟齐国打仗还要割哪块地了;而且齐国的“众爱卿”看到主公这般,很想上去表现一番孤胆救主,苦于主公肚子前面一把刀,上去搞不好就成“孤胆送主”了。

[var1]

最后齐桓公的“小心思”经过错综复杂地“运算”,觉得还是还地为妙。于是大喝一声:“还地便是”。只见曹沫立刻抽身回席,坐在那里开始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跟个没事人似的。

齐桓公的脸色那叫一个“多彩”呀。肚子一不“受控”,他马上就跟底下人说要反悔。管仲这时也回过神来了,赶紧跟齐桓公说不可,你都答应了还地,立刻就反悔,怎么立信?你刚刚成为“天下盟主”,各路诸侯都听你的,你这么没信用谁会信你?

齐桓公就如同充了气的蛤蟆,最后没吭声,反复思量,这个“盟主”的称号可比汶阳这块破地有用得多,没办法,忍就忍了吧。

这件事传了出去,各路诸侯都开始琢磨着跟齐国再补办一次“盟会”,大家互相学习一下齐鲁“盟会”的精神;对齐桓公的一言九鼎也是信服了,觉得他说话算数。

曹沫更是名扬天下了,这一把就把之前输的全都捞回来了,就连孔子都称赞曹沫是条汉子。

[var1]

我倒觉得齐桓公会不会是同曹沫商量好了来这么一出苦肉计。让天下人看看我齐桓公是不是个一言九鼎的汉子,你们不听我的听谁的?当然这是我的戏言。

其实这件事本身最大的受益者是齐桓公。通过这件事令各路诸侯对齐桓公产生了信任,齐桓公表面上是把占了的城邑在胁迫下还给了鲁国,可是得到的却是诚信和信誉。

他盟主的位子还没坐热,可是这件事却将他的盟主之位给坐实了。大家本来还不服气,但是看他如此行事,不服气都不行。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各位看官又有何高见呢?

更多文章

  • 如果秦始皇不统一六国,秦国还会不会早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始皇不统一六国秦国还会灭亡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秦国发展历史,秦国统一六国完整版

    [var1]有些人说,如果秦始皇没有统一中国,秦国也就不会这么快灭亡了,但是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不成立的。因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当时的秦国为了迅速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的国家壮大起来,实行商鞅变法。秦国的壮大,势必会召来其他国家的危机感,即使秦国没有主动发起战争,其他六国也终究会想尽办法铲除秦

  • 看看2000多年前的春秋历史,秒懂俄罗斯、乌克兰为啥走到这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300年前的乌克兰与俄罗斯,乌克兰与俄罗斯战争历史,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历史故事

    如果真的存在此类疑惑,那证明咱们还是比较“纯真”;要搞清楚其中是非曲直,其实不需要看专业的战略分析,中国历史就是现成的百科全书。但凡看懂春秋历史你就会发现:俄罗斯、乌克兰这类性质的冲突,早在近3000年前就屡见不鲜。很难界定所谓的正义、邪恶,在国家利益、政权存亡面前,这些概念不值一提;经过了近300

  • 为说服荆轲,太子丹不仅杀无辜美女,还杀无辜将军,到底值不值?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荆轲死得有多惨,太子丹砍了女子手送荆轲,荆轲

    [var1]秦国大军在战国时代,是比较勇猛的存在,而燕国与之相比,则显得不堪一击。因此到了第二年的时候,王翦便燕国的都城蓟城。燕王喜和燕太子丹是软弱之人,他们见到此情此景赶紧率兵东撤,企图保住辽东之地。[var1]然而,秦国怎么可能就此善罢甘休,放过刺杀秦王的罪魁祸首,因此继续乘胜追击。最为有意思的

  • 秦始皇灭六国为什么只有燕国是被彻底灭绝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始皇灭燕国,秦始皇什么时间灭的燕国,秦始皇时期燕国是怎么统一的

    [var1]“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无论陈胜,还是项梁、刘邦,打的都是“楚”国的旗号,显然不是楚国;楚汉之际田氏争齐,先有田儋、田荣、田横一脉自立为王,后有齐王建之弟田假被拥齐王,更有项羽分封诸田裂齐而封,显然也不是齐国;张耳陈余虽在陈胜时期拥立武臣,后武臣被杀,他们还是不得不找到了赵王歇,拥立为赵

  • 一天一个典故系列——“曹刿为何能助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关于曹刿的典故,曹刿如何分析齐国,曹刿鲁国齐国差距

    史上著名的战役“长勺之战”就是曹刿助鲁庄公赢下的战役在公元684年强大的齐国要准备攻打弱小的鲁国这场战争无疑输的概率非常大实力悬殊但是历史往往会证明弱小不一定会输这场战役就是史上为数不多以少胜多的战争之一根据《左传》记载此次鲁国的胜利离不开曹刿的功劳[var1]在曹刿知道齐国要攻打鲁国的消息时便主动

  • 长平之战后赵国残余240余名士兵,对于当时的影响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长平之战赵国真死了40万人吗,长平之战后赵国还有多少军队,长平之战失败后的赵国

    在春秋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当代历史学家公认为是“春秋”与“战国”这同时时期两个阶段的分水岭事件。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那么在“春秋”与“战国”这两个阶段里面自然也有相应的分水岭事件。我们就来说一下“战国”时期的意见分水岭事件。虽然战国中期秦国一家独大的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区别,但是那个时候也只是我们

  • 长平之败的隐情,赵括不是主要责任人,该负责的是赵孝成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括兵败长平的小故事,赵孝成王和赵括的故事,长平赵括

    [var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一个大变革时期,当时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今后几千年的走向。在战国中期至后期的这段时间里,估摸着长平之战是最受关注的,因为长平之战也是秦国走向强大的一个重要证明之一。原本秦国只是想要韩国的上党地区,怎奈赵国在这个时候横叉了一杠子,这也就导致了后来的长平之战,从此赵国失去了

  • 春秋宋国本是弹丸小国,宋襄公因何崛起?小国为何如此膨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国襄公,春秋战国宋国很富有吗,春秋时期的宋国历史

    其它四国军事实力均远超于宋国。宋国的总人口都不足五千,甚至连今天一个小县城的人数都赶不上,又何以去培养强大的军事实力呢?[var1]其次历史上对宋襄公的评价争议不断,有人说他的仁义不过是在惺惺作态,甚至连开国领袖毛主席也评价其为“蠢猪式的仁义”;也有人为此鸣不平,说他遵守仁义之道,可谓仁人。《春秋公

  • 长平之战中如果没有将廉颇换下,战国局势是否会发生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廉颇守长平,长平之战廉颇能守住吗,长平之战廉颇败给谁了

    [var1]小编先来分析一下廉颇担任主帅期间的情况,长平之战的前期是由廉颇来主导的,当时白起并不是秦军的主帅,主帅是王龁,但是还是处于一个劣势,并没有主动权,期间赵王也是多次催促战局,因为赵国的大后方已经无法供应了。[var1]战争比拼的就是后勤物资,秦国先后都江堰后有郑国渠,巴蜀平原和关中平原的粮

  • 楚国当年有多强?凭借这个发明,成为春秋时期灭国最多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楚国灭国历史,楚国什么时候灭国的,楚国巅峰时期的国力有多强

    由此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凭借着自身的雄韬伟略和训练有素的秦军,实现了灭六国的壮举,最终成功实现一统天下的霸业。那么为何秦军能如此所向披靡呢?其实这其中与楚国当年的一项发明有关。[var1]根据历史的记载,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兵强马壮,在战国时期就展现出称雄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