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当代历史学家公认为是“春秋”与“战国”这同时时期两个阶段的分水岭事件。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那么在“春秋”与“战国”这两个阶段里面自然也有相应的分水岭事件。
我们就来说一下“战国”时期的意见分水岭事件。虽然战国中期秦国一家独大的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区别,但是那个时候也只是我们在看完历史书本之后才得出的结论。换言之,在战国七雄里比如赵国、楚国、齐国等过就不认为自己比秦国差到哪里去,也确实他们几个国家的实力还是很强的。
[var1]
那么具体改变各大诸侯国对秦国的看法,其实“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俨然已经成为了秦国在战国时期的一件分水岭事件。此战之前在我们华夏大地之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在当时那个封闭的世界里,此战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战争吧!
在长平之战前,秦国与赵国之间虽然很不对付,但是又都相互掂量着对方的实力。换言之,他们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一些国与国之间的一些事情。此战之后,两国就是不死不休的地步了。
[var1]
为了尽快完成秦昭襄王提出的统一大业,再加之防止赵国再次死灰复燃。当时名震天才的秦国统兵大将白起在“长平之战”刚刚结束,就向秦昭襄王提出要“灭赵”的计策。
[var1]
[var1]
最后回到赵国的二百四十余个赵国士兵,也是白起放回去报信的人,他们的年龄也才十余岁,换一句话说,这二百四十余名赵国兵卒还只是个孩子,可见当时赵国也是下了血本。赵国压上了自己的所有本钱。
消息传到邯郸城之后,赵国举国哗然,赵王一时之间瘫软了下来。这是赵王的命根子,是他最后的依仗,这下子他的内心也是五味杂粮,心想者自己就要成为这亡国之君。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二百四十余名士兵也替秦国向天下诸侯国宣誓了自己的强大。虽然赵人十分敌对秦国,但是从此秦军在长平之战的所作所为将成为赵人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
[var1]
虽然秦昭襄王并没有采纳白起的建议——灭掉赵国。但这种军事打击恐怕在任意一个时代都将是十分奏效的。秦军“虎狼之师”的名号在这一刻更是显得十分的耀眼,让山东六国个个都闻风丧胆。或许你会提起楚国与齐国,我只能说在当时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