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岳麓书院老照片) 当然,有些人会说,那时楚讲的是湖北那一带好不好?
其实,此楚并非特指湖南,而是整个曾要的楚国地域。真要分得那么清楚,人家楚国的先祖,还是从河南过来的呢,跟两湖都没啥关系。 不过,既然提到了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湖南这带,是如何变成楚地的。 《湖南通史》记载:
从生产工具来看,不论是山区还是湖区平原,河谷盆地,西周前中期,如今湖南的先民还处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农业远不如中原及关东,出土的多是石制工具。 到了西周后期,才出现了铜器,进入耜耕农业阶段。 此时,隔长江洞庭相望的楚国,对于盛产琉璃、犀皮、象齿的湖南地区,是有着扩张意愿的。 但是,他们自身的力量还不是太强大,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讲个例子就很明白了。
公元前822年,西周宣王即位5年后,楚国第十一代君王熊霜去世,三个弟弟争位,小弟季徇夺得王位,二哥仲雪被杀,三哥“叔堪亡,避难于濮”。 濮即百濮,当时即在湖北以西以南的广大地域。 据专家们的考证,熊堪逃到的地方,即在湘西北一带。 由此也可以说明,此地当时并未被楚国征服,否则,他断不可能逃到有楚国势力的地方。
他不可能是一个人来的,但他跟随从们所带来的中原以及楚地文化,却不敌本地之风,最终,“叔熊逃难奔濮,而从蛮俗”。 楚国真正兵锋加于湘地,已在楚厉王蚡冒(前758-前741)时代。
[var1]
(湖南周鼎 图源:湖南博物馆网站)
《国语》记载,“及平王之末,而秦、晋、齐、楚代兴……楚蚡冒于是乎始启濮”。 也就是说,到了这时,楚国才向更西方向发展,进入鄂西及湘西北一带。
除了西路的渗透和吞食,楚国还沿洞庭湖东岸施加影响,经略湘东北。
然而,到得150年后的公元前611年,仍发生“庸人帅群蛮以叛楚,麋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之事。 为何如此? 大概因为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即位才两年,国内政局很不稳定,于是,被征服者们群起反抗……
[var1]
(楚国 剧照) 楚国对湖南的征服,从两周之际开始,虽然征服一地,就会吸纳当地头面人物进入政权,但对当地人而言,无疑用是一种外来势力,因此,在这过程中,也伴随着不断的反抗,能进入史书的,自然是最中较大的那些。 迟到战国中期以后,楚文化才完全取代原来的越文化,领有洞庭湖以南的地域。
这是一个长达400多年的过程。 可以说,湖南这块地盘上的人们,远在先秦时代,就很霸得蛮了。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