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病死白帝城那一刻,整个魏国都在欢呼,唯有一人留下了眼泪

刘备病死白帝城那一刻,整个魏国都在欢呼,唯有一人留下了眼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361 更新时间:2023/12/28 20:43:38

公元217年,刘备派张飞、马超等人率领大军攻打汉中,揭开了刘备与曹操的一场巅峰对决。刘曹之间的巅峰对决,蜀军最初是失利的,但黄忠斩杀夏侯渊后开始逆转,曹军亦被赵云的“空城计”吓得军心崩溃。

后来刘备主动出击,面对蜀军的步步紧逼,曹操无奈撤出汉中。

[var1]

攻占汉中,皆权所谋

名将云集的汉中之战历时近两年,最终以刘备成功夺取汉中全境结束。刘备取胜离不开赵云和黄忠,他们一个北袭曹军粮草又计破曹军,一个袭杀猛将夏侯渊,立下赫赫战功。

有观点认为刘备取胜汉中的最大功臣是蜀汉首席参谋长法正。在张鲁归降曹操之后,法正便向刘备分析说明夺取汉中的意义,法正认为一旦占据汉中,蜀军进可夺天下,退可守益州。

法正的献策,令刘备坚定了攻打汉中的决心,曹操都曾经感叹自己笼络了不少英雄豪杰,唯独没有争取到法正,但其实第一个提出占领汉中的是黄权

[var1]

《三国志》记载,黄权认为失去汉中就等于硬生生割掉蜀地的“股臂”,刘备听罢命他为护军率诸将前往巴中地区,击败杜濩和朴胡、杀夏侯渊以及占据汉中“皆权本谋也”。

史书里的记载可见,夺取汉中的战略部署皆出自黄权之手。身为护军的黄权兼具统兵之职,除了战略部署以外,还要处理士兵调度、粮草供给等军务,而法正则为这个战略出谋划策。

黄权的名气不如法正响亮,但他却是三国公认的战略性谋士,他既可以牧守一方,也可以单独领兵出战,综合能力之高令刘备、诸葛亮、司马懿都钦佩不已。

[var1]

益州易主,归顺刘备

黄权是巴西郡阆中县人,二十多岁就凭才华闻名乡里,曾任巴西郡的守官。益州的最高长官刘璋听闻黄权之名,派人将他请来亲自面试,被其才华折服的刘璋立即任命黄权为主簿。

彼时的刘璋与张鲁剑拔弩张,急需助力的刘璋经张松提议,有意邀请刘备入蜀抵御张鲁。黄权对此极力反对,因为刘备拥有强军,征战骁勇且胸怀大志,邀请他入蜀无疑是引狼入室。

刘璋从父亲手里接过来的益州,包括了现在的四川、重庆,以及陕西南部、云南北部等地区,是三国时期最大的三州之一,也是诸葛亮所说得之可图天下的两个战略要地之一。

[var1]

刘璋并未听取黄权的意见,甚至将黄权外放至广汉任县令,然后亲手将益州这块肥肉端至刘备面前,结果刘备入蜀不到一年就上演了喧宾夺主。公元214年五月,已经被围困数十天的刘璋开城门投降。

此前,即使其他郡县纷纷投降,黄权依然紧闭城门坚守不降,直到听闻刘璋投降才终于打开城门归顺了刘备。刘备十分欣赏黄权的忠义赏识,于是自领益州牧的刘备将黄权提拔为偏将军。

公元219年后,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令黄权为治中从事,负责记录任用迁转及文书案卷等工作,相当于省委秘书。

[var1]

诸葛亮曾私下向刘备提出,黄权并非平庸之人,治中从事的官职之于他是过低了,连诸葛亮都认为是屈才,但黄权并未表现出不满,尽心担任其为人臣子的责任。

忠言劝谏,奈何忠言逆耳

公元219年十二月,关羽遭吴将吕蒙的部下伏杀,蜀、吴两国结下深仇。两年后,在成都称帝的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企图将孙权一锅端。

黄权苦劝刘备,指东吴将士剽悍善战,蜀军顺水而下,一旦失败六陷入无路可退的危险境地,并自请为先锋探路,让刘备镇守后方。可惜,不管是刘璋还是刘备都没有采纳黄权的谏言。

[var1]

公元221年七月,刘备率陆军亲往江南前线,又命黄权为镇北大将军,让他率领一万水军驻守长江北岸,以防曹丕趁机进犯,实际上就是以防范曹魏的名义将他调走,这一幕何其熟悉。

蜀军一开始气势强劲,但后来陷入东吴境内长达三百公里的崎岖山路,后勤难以保障又兵力分散,让陆逊抓住时机转守为攻,火烧连营大破蜀军,惨败的刘备几乎一朝回到解放前。

刘备率残部撤退,而黄权不仅跟蜀军主力部队失去联系,所有退路都被吴军封锁无法返蜀。眼前又是虎视眈眈的曹魏大军,腹背受敌的黄权权衡之后,只好带领手下的一万余人投奔曹丕。

[var1]

无论是刘璋还是刘备,终究还是为自己的一意孤行付出惨痛代价,刘备对此亦颇具自知之明,所以当蜀国官员纷纷上书要求处死黄权的妻儿时,刘备明确表示“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

蜀汉内部认为黄权叛逃而群情激愤之际,身在曹营的黄权也听到妻儿已遭刘备诛杀的流言。然而,黄权却告诉曹丕,自己与刘备、诸葛亮推心置腹,很肯定且清楚他们不会这样的人。

事实证明,刘备确实并非不分青红皂白,他下令释放被蜀汉人私自抓起来的黄权家眷,而黄权留在蜀汉的儿子黄崇同样得到器重,后来更是官拜尚书郎。

[var1]

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病逝白帝城。听闻消息的曹魏群臣一阵欢呼,甚至互相庆贺,唯独黄权留下了眼泪。在蜀汉人都认定他“叛逃”之后,刘备依然善待他的家人,如此仁德何以为报?

刘备死后,颇得曹丕赏识的黄权领益州刺史,迁进河南。曹魏的大将军司马懿想要从黄权口中探听蜀汉的情况,问蜀汉内部还有多少像黄权一样有才能的人?司马懿问得不怀好意,黄权亦笑着避重就轻,称没有想到自己能得司马懿如此看重。

这个回答非常巧妙地避开司马懿话里的锋芒,同时又尽己所能地维护了蜀汉。即便投奔了曹魏,但黄权丝毫没有要卖旧主的意思。也许这就是同样几度易主,吕布被骂“三姓家奴”,而黄权三度易主依然被世人所称赞的原因。

更多文章

  • 战国初期秦国换了邻居,原以为新来的好欺负,没想到比前一个还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战国后期对秦国统一贡献,战国秦国和赵国的恩怨,战国时期秦国盟友

    对于处在虚弱期的秦国而言,这当然是个好消息。原本的“超级大国”解体,拦在秦国东进道路上的强大对手不复存在,真是可喜可贺。然而让秦国没想到的是,好容易从春秋熬到战国,从“秦晋之争”变成“秦魏之争”后,这日子反而更加难过了。一、魏国继承的家业韩、魏、赵三家中,接替晋国的角色,和秦国继续演对手戏的是魏国。

  • 春秋战国-这个大动荡时代,秦国凭什么争霸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国统一后还有诸侯吗,春秋战国秦国统一之路,春秋战国的秦国

    春秋战国,这个诸侯争霸的大动荡时代,要想不任人摆布欺凌,唯一的出路就是升级自己的军事实力,各诸侯都在倾尽全力寻找强国之路,《孙子兵法·始计篇》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但前有春秋五霸,后又有战国七雄,为什么偏偏是秦国统一的六国?当年秦国军队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兵源如

  • 春秋石碏“大义灭亲”,并非道德高尚,而是因为卷入了政治漩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石碏世系图,石碏大义灭亲讲解视频,读石碏大义灭亲有感

    但州吁同时又是“嬖人之子”,“嬖”字从辛,辛者刃也,其本意应该是奴隶之属。春秋时期“嬖”的含义已经不是奴隶了,《中华大字典》中有一条解释很切合,所谓“卑贱婢妾媚以色事人得幸者”。通过这个字我们也能稍窥春秋时期东方国家君主的婚姻制度,盖有妻、有媵、有妾、有嬖,妻一般都是盟国的宗室之女,媵是夫人的陪嫁姐

  • 反驳: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结果没有孔子的欧美人发明了电灯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是真理吗,天不生仲尼则万古如长夜是谁说的,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典故

    有人说,他们是师从先秦“名家”公孙龙的诡辩术。但我想说,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是强调名与实的差异,而这些人纯粹是在跪舔西方。比如有这样一个帖子,在某论坛获得了大量点赞: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结果没有孔子的欧美人发明了电灯![var1]还有人说,中国人信奉了几千年的孔子儒家学说,却被我们视作“暗夜中

  • 《秦本纪》:大将军王翦成就了秦国不朽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国将军王翦辅佐了几代秦王,王翦攻楚时秦国总兵力,秦国大将军列表王翦

    楚国的将领项燕拥戴昌平君楚王,在淮河以南地区起兵反秦。秦始皇又派出王翦,蒙武去平定叛乱,结果楚军大败,昌平君不幸战死,楚将领项燕见情形不妙也跟着自杀了。随后的几年里大将军王翦四处征战,胜利颇多,陆续攻下燕国的辽东郡,平定楚国长江一带的战乱,俘获了齐国君主。[var1]秦国统一天下之初,秦始皇对自己的

  • 战国四大公子之平原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一、杀妾而悦士的贵公子赵胜,父亲是赵武灵王,哥哥是赵惠文王,封号就是平原君。平原君极好客养士,宾客投奔到他的门下大约有几千人,在国内外极具威望。司马迁说他是“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贾谊也称他“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赵胜家有座高楼面对着下边的民宅。民宅中有个跛子,总

  • 赵国胡服骑射以后军队就以骑兵为主?史书证明并非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国胡服骑兵,赵国军队善骑射为何打不过秦国,赵国军事制度

    [var1]赵国自胡服骑射后确实是建立了一支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骑兵,赵国的北边便是游牧民族以及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极利于培养战马、训练骑士,是建立骑兵部队的绝佳基地,史书记载,赵国建立了一支约五万人的骑兵,其中精骑约万余人,而同时期的秦国骑兵也不过只有两万余众,大家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我们要知道,当

  • 齐桓公吕小白:感谢我管仲大哥给主播送来的一发“穿云箭”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齐桓公吕小白,管仲给齐桓公出的弱鲁之策,齐桓公管仲完整版

    (齐襄公)齐国的国君齐襄公,治国能力十分一般,人品更是不怎样,在位期间残暴昏庸,一顿神奇操作,很快被自己的堂弟公孙无知给杀了,取而代之,自己当了皇帝。《史记》:乃襄公,遂弑之,而无知自立为齐君。不过很显然,公孙无知也不是个贤明仁善的主,弑君自立,当上国君没几天,又被部下所杀。综合来看,齐襄公当国君的

  • 西秦灭亡:最弱的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国是如何灭亡的,秦国最弱的国君,西秦的崛起和灭亡

    西秦进攻北凉:西秦君主乞伏炽磐讨伐北凉遇阻,国力受到严重削弱,导致西秦由盛转衰。公元431年,西秦君主乞伏暮末投降夏国,西秦灭亡。作为西秦君主,乞伏暮末并称职,继位之后常常滥用酷刑,搞得西秦内部四分五裂,许多部下叛逃。尚书辛进有一次跟随乞伏暮末打鸟,因为天色昏暗,弹弓打出的弹丸不小心击中了暮末母亲的

  • 越国将粮食煮过之后再送还给吴国作种子,这种“计谋”行得通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越国给吴国的种子,吴国向越国借粮的故事,越国吴国

    [var1]一年之后,经历过“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越国终于缓过劲来。那位知人知面不知心且“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在谋士高人的指点之下,昧着良心进行了一波“神一般的骚操作”。这位一直在吴王面前像奴仆一样“竭诚服务”“表现良好”的越王“小老弟”具体都做了些什么呢?他先是命人挑选颗粒饱满的粮食,蒸煮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