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的帝王之术,究竟有多厉害?从三个方面来看

雍正的帝王之术,究竟有多厉害?从三个方面来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803 更新时间:2024/1/17 19:36:27

当然,这倒不是说清朝的灭亡让人感伤,而是清朝末年,腐朽昏庸的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人不由得义愤填膺

为了保全皇室的利益,肆意出卖自己的国土和尊严,这样的王朝最终走向灭亡,绝没有任何人会伤心难过。

好在就清朝前中期的发展来说,也算是中国古代封建历史上,少有的鼎盛时刻。尤其是康乾盛世的出现,更是成为了清朝综合评定的加分项

那么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究竟谁才是康乾盛世的最大功臣呢?

答案便是承上下、完善国家统治制度的雍正皇帝。如果没有他的衔接,估计康熙和乾隆两人,各发展各的。

不仅如此,雍正皇帝在治理国家的同时,还向世人展现了什么叫真正的帝王之术

古代皇帝们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除去在政务上面做出努力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处理好人才、国家、皇权以及臣权之间的平衡

而雍正在以下三个方面,就足以让清朝后来的皇帝们望尘莫及。倘若他们能够做到其中一二,又何至于丧权辱国。

中央集权

清朝所有皇帝之中,雍正皇帝或许不是最出名的一个皇帝,但他绝对是最受争议的一个皇帝

例如九子夺嫡之中,当所有人都认为皇位传承应该在太子和八阿哥之间分出胜负的时候,雍正却不声不响地“窃取”了胜利的果实,这让当时绝大部分人都没有想到。

甚至就连康熙都没有想过,最终的赢家竟然是自己第四个儿子

等到九子夺嫡以后,雍正帝则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他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只因他比其他皇子更能忍、也比其他皇子更狠

而这样的性格也让他顺利完成中央集权,让皇权彻底碾压臣权

这一优势甚至影响到乾隆执政时期,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幸福的一个皇帝,乾隆只需要延续雍正的统治方针,便能轻易打造出一个强大无比的国家。

而关于中央集权这件事情,雍正皇帝只做了两件事情,便轻易完成。其一是巩固帝位,排除异己其二则是设立军机处以及密折制度,让皇权更加行之有效。

在巩固帝位这件事情上,尽管康熙于公元1722年离世并传位给雍正,但其他皇子并不甘心失败。为此,雍正恩威并济,彻底将反对自己的皇子集团进行分化

尚且还有势力且并未逾矩的皇子们,雍正皇帝就将他们安排到一些无关紧要的职位上。随着时间一长,便通过“欲加之罪”将他们的权力一点一点地拿掉。

已经逾矩且有把柄在自己手上的皇子,处理起来更简单,只需要软禁起来就行。当然,诸皇子也不是没有想过反抗,只可惜在雍正的主场作战,他们实在没什么优势。

至于军机处以及密折制度,更是雍正皇帝的神来之笔。早在康熙执政时期,就专门设立了南书房来加强皇权,分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可南书房这一机构,对军务的涉足却十分有限,这也导致康熙不得不依靠自身的威势取得对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胜利。而雍正将军事政务都放在军机处之中,看似不争,实则已经架空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反观密折制度,其实也就是明朝锦衣卫的改良版本朱元璋为了更好地管控大臣以及朱家天下,专门设立锦衣卫监察百官。

可密折却不一样,它弱化了对官员的监督,重视对官员政绩以及老百姓的观察

一个官员做得好不好,只要看他治下的百姓生活如何即可。这种直达本质的管理方式,让雍正皇权正式达到巅峰。

改革创新

国家权力全部集中以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自然就是改革创新

雍正在这一点上做出的许多创新,也同样使得后来所有清朝皇帝学习。只可惜这些皇帝只学到皮毛,根本没有理解改革需要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也导致清朝的整体发展,自雍正、乾隆之后,似乎就已经停滞不前。以至于后来面对世界其他各国的时候,再没有任何一点优势。

经济上面,雍正最关心的一件事情就是康熙末年的财政亏空问题。原本康熙时期,全国经济一直都欣欣向荣。哪怕平三藩、驱沙俄用掉了大量资金,清朝的国库也十分丰盈。

可到了康熙晚期,国库突然告急,这让雍正十分疑惑。为此,他从中央开始,从一品大臣开始,逐层清查官员们的亏空。方法看起来很笨,但最终的成效却十分明显

除此以外,亏空问题逐渐得到解决以后,雍正又提出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纳粮等方针增加国家收入,这让清朝的整体经济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乾隆皇帝为什么能够连续六次前往江南巡游,原因也在于雍正给他积攒了大量的财富。按照现代话语来说,乾隆真算是前所未有的败家子

军事上面,雍正皇帝则继续执行清朝对外扩张的政策,至雍正五年,彼时策妄阿拉布坦死,其子噶尔丹策零继汗位,准噶尔内部出现动乱,雍正便找准机会用兵西北,以求让清朝的版图得到增长。

尽管历经四年的时间,清军依旧战败,但雍正的坚持却影响了乾隆,这也为后来清朝将西北地区彻底并入国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发展上面,雍正皇帝提出完善的灾赈制度、移民政策以及豁除贱籍政策。这让清朝的百姓更加认可清朝的统治。

清朝入关以后,一直面临着如以往金国一样的问题:许多中原老百姓并不承认少数民族政权。尽管康熙时期,就已经十分重视对汉文化的吸收和学习,但等到雍正的改革变化以后,人们对清朝的抵触心理才逐渐降低。

最后就是在文化发展上的改革,这里的改革对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推进作用,但文化专制、圣谕广训以及推广官话等等,却实实在在的让更多老百姓对帝王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人们不得不承认,雍正用独特的“心机”和“手段”去对付老百姓的时候,就注定他会因此获益颇丰。

不拘一格用人才

除去上述两方面之外,雍正在人才任用上的选择和判断,更是让不少人感慨帝王心术,深沉且霸道。

更关键的是,最终的结果也证明,雍正不拘一格选出来的人才,还真就做出了亮眼的政绩,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官员对他死心塌地,一心想着如何表现自己,让自己有机会能够进入雍正皇帝的视线中,并由此获得提拔

而在雍正破格提拔重用的所有人中,年羹李卫这两个人,堪称典型中的典型

首先以年羹尧来说,这人是汉军镶白旗出身,虽然也有军功傍身,且个人能力值得肯定,但清朝年间,让汉人去做独当一面的大将军,显然不合时宜。

可雍正却不管那么多。当时叛军罗卜藏丹津发动叛乱以后,雍正直接将年羹尧提拔为西北大将军

为此,好不容易安静了许久的清朝朝堂反对之声此起彼伏。可雍正皇帝不仅没有妥协,反而赐予年羹尧更大的权力——西北“专困”特权

简单来说就是,部队交给你了,去西北打仗以后,所有决策你都可以自己做主。试想一下,如果年羹尧当时选择起兵造反、自立门户,清朝发展必定会受到严重影响。

好在最终年羹尧并未辜负雍正皇帝的希望,一举平定西北边患,这让雍正皇帝无比庆幸。

史学家们不知道他有没有为自己的决定而后怕,但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如此魄力放权给大将军的人,绝对不多

尤其是和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相比,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极端。当然,不同历史下不同的选择,人们也不会多说什么。

其次则是李卫这个人,很多人对他可能不太熟悉,但他确实雍正年间实打实的三大宠臣之一。而他的晋升之路,也一定会让所有人感到震惊。

无他,李卫当官,绝不是凭借自身能力应试科举考来的,而是花钱捐来的。甚至有民间传言,彼时文言文盛行的年代,李卫连一篇简单的文言文都写不出来。

可就是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人,最终却成为雍正年间第一封疆大吏,这让人不由感到惊奇。

也正是有年羹尧以及李卫这两个前车之鉴,其他官员们无论出身如何,自然都会想着做出亮眼的政绩,让雍正皇帝刮目相看。

不拘于传统的用人标准,轻松获得所有官员的“热情”。这样的帝王之术看起来简单,却难倒了后世绝大部分清朝皇帝。

结语

事实上,雍正皇帝一生的成就还有许多。他对皇子阴狠、狡诈,但对清朝发展做出的贡献却是没话说

而清朝乾隆之后的嘉庆、道光、咸丰、光绪等皇帝,其实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皇帝当得太老实

看起来勤勤恳恳,结果对国家的发展没有一点好处

倘若他们能够认真思考自己和雍正的区别,或许也不至于整个国家于温水中走向灭亡。

更多文章

  • 王辅臣既然跟着吴三桂反清为何后来却投降了?投降后为何又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吴三桂和王辅臣谁厉害,王辅臣与吴三桂,康熙王朝吴三桂反清

    在康熙时期吴三桂爆发三藩之乱时,当时身为陕西提督的王辅臣跟随吴三桂反叛康熙,在三藩之乱时王辅臣的叛军距离京城最近,曾经一度对康熙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不过他最后却在关键时刻投降了康熙,使得三藩之乱的局势进入了新拐点,加速了吴三桂的败亡,但令人不解的是投降后的王辅臣却最终选择了自尽,这又是为何?下面就来说

  • 清朝有位小女孩,不到10岁就死在宫中,康熙皇帝却追封她为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康熙殉葬的妃子,康熙含冤而死的妃子,康熙去世的宫女

    话说在这些宫女当中,有一位非常独特的宫女,她只有10岁,却早就被太后暗自定位未来的皇后人选。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位小女孩就是康熙后宫的慧妃,也叫博尔济吉特氏。慧妃的背景其实是不错的,她是孝庄太后的娘家堂侄女。由于非常机灵,活泼,又聪明,所以深受孝庄太后的喜爱。但后来朝中形势变化。在康熙初年的时候,鳌拜

  • 清朝时期的和珅,明知嘉庆是下一任皇帝,为什么不提前巴结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嘉庆干掉和珅是对是错,和珅给嘉庆送礼说的话,嘉庆把和珅的钱都花哪了

    其实这是和珅的一种无奈。我们总以为皇帝喜欢清官不喜欢贪官,其实皇上更喜欢的是能臣,和珅就是这样的人。“贪”是和珅的护身符,那么聪明的和珅如果不贪,意味着对皇权的巨大威胁;“贪”,表明和珅没有二心,何况他又不能把财产转移到别的地方去,再怎么转,也是还是在大清之内,所以,和珅一家人吃吃喝喝能够用掉多少钱

  • 清朝有位女子,只被皇帝宠幸一次,却历经3朝,无儿无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皇帝最宠爱的嫔妃,清朝历代皇帝最宠爱的女人,清朝唯一受三代皇帝宠爱的公主

    话说在清朝道光年间,却有一位这样的女子,她只被皇帝宠幸了一次,却历经3朝,只可惜始终无儿无女。她是谁呢?她就是道光皇帝后宫中的李贵人。说起李贵人,有幸运也有不幸。幸运的是,由于长得漂亮,在宫女选选秀中成功突围,并受到当时将近60岁道光皇帝宠幸,随后被封为贵人。但是这个贵人的位置并没有当多久,也不知何

  • 清朝乾隆皇帝,为什么要将玉玺封存起来,再也不使用?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的玉玺找到了吗,乾隆玉玺青玉图片,清乾隆玉玺大全

    但是,传国玉玺传到清朝乾隆皇帝的时候,乾隆直接将其封存起来,再也不使用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根据乾隆自己所掌握的资料,他知道,所谓的传国玉玺,其实早就失踪了,而且做工极其精美,所以自己手上拿到的这块玉玺,是仿造出来的,是自己的老祖宗皇太极为了方便称帝,而叫人私自打造

  • 洪秀全的后宫有两千多人,他是如何管理的?说出来还别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谈清朝历史,洪秀全是位绕不开的人物。这位7岁上私塾,参加了4次科举,连考了22年,却依旧是布衣回乡的读书人,终于病倒了,以至于性命都堪忧。所谓:一个没有梦想的人,跟咸鱼有什么区别。须知,洪秀全是背负着全家人的期待在读书奋斗的,在这种巨大压力下,其实已经让他不堪重负了,所以这才发生了这样一奇事。洪秀全

  • 皇太极去世后其长子已34岁,为何还要让年仅6岁的顺治继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顺治皇帝与皇太极,皇太极和顺治谁厉害,顺治和皇太极关系好吗

    皇太极死后他的皇位继承者主要有他的长子豪格和弟弟多尔衮竞争其实说皇太极是清朝的建立者也毫不为过,虽然清朝的基础承袭于清太祖努尔哈赤,但真正改国号为清的是皇太极,而且努尔哈赤时期还是以游牧部落制度为主,真正让清朝走向汉化,进行封建改制还是起源于皇太极新政。努尔哈赤时期汗位非继承制,而是由八旗王公共同推

  • 清朝的侧福晋、庶福晋和侍妾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七福晋,雍正王朝四福晋,清朝庶福晋待遇

    其实在福晋这个称呼一直在清初时期也是用来称呼皇帝的后宫,比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16个老婆都没有名号全都称为福晋,到了皇太极时期才有了后妃之别,皇太极设立了五宫,后妃名号才逐渐多了起来,一直到了康熙时期才彻底制定了后宫妃嫔称号,不再用福晋、格格这些来称呼皇宫后妃了。也因此来说福晋和格格这都是康熙之后才成

  • 清朝乾隆年间,敢与和珅争斗的,不是纪晓岚和刘墉,而是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和珅的死对头是刘墉还是纪晓岚,和珅与纪晓岚和刘墉关系,刘墉和珅和纪晓岚他们是什么关系

    但乾隆依然重用他,还将女儿嫁给和珅的儿子,成为亲家。这样一来,朝中大臣更不敢在皇帝面前参奏和珅了。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纪晓岚和刘墉。别看纪晓岚在电视剧上跟和珅斗得欢,其实在历史中,纪晓岚的年龄远高于和珅,但职位却没有和珅高,严格上来说,纪晓岚还是和珅的下属。所以,和珅和纪晓岚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争斗,

  • 清朝时期有位丫环,为乾隆生了4个儿子,险些让自己成为皇太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为乾隆皇帝生了6个子女的女人,乾隆一生的几个子女,乾隆皇帝后宫争斗的故事

    清朝时期有位丫环,为乾隆生了4个儿子,险些让自己成为皇太后。这位丫环是谁呢?她就是乾隆皇帝身边的淑嘉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原姓金氏,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只比乾隆小2岁。她的一家都在朝廷为官,甚至还有位叔叔官至吏部尚书。所以总得来说,金氏的家庭背景还是不错的。由于出身不错,加上相貌俊俏,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