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真的得国太易吗?大家都知道原因,只是不敢说而已

清朝真的得国太易吗?大家都知道原因,只是不敢说而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944 更新时间:2024/2/17 3:33:40

尤其是唐宋元明清这五个朝代之中,宋朝陈桥兵变就夺取了皇位暂且不谈,其他几个朝代都是一场又一场战斗打出来的天下

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今人提及这几个朝代的时候,往往都会说清朝得国太易,而很少会说宋朝得国太易

关于宋朝我们暂且不谈,就清朝得国太易这个说法,究竟是从何而来呢?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们认为清朝得国太易。

事实上,这四个字最早由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提出,也得到了曾国藩的认可,才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

而有关清朝得国太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不过在了解原因之前,我们要先知道得国太易的本质是什么

得国太易的本质

赵烈文和曾国藩商议出来的得国太易,可不是清朝统一整个国家太过容易,而是说清朝入主中原太过容易

要知道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再到清朝真正统一天下,前后共经历了46年的时间,这可算不上容易。不仅如此,如果再加上后来康熙皇帝平三藩、收台湾的话,那时间跨度就显得更长。

因此,所谓的得国太易,仅仅只是清朝在极短时间内就进入了山海关,并且只用了两年就收获了明朝两京以及江南富庶地区

这样一来,明朝名存实亡,只剩下南明苟延残喘,清朝成为了中原大地上的实际话事人。后人很难想象,人口数量百倍于清军的明朝,为何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面,就垂直性地走向了覆灭

而至于入主中原看起来太过容易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其一是这对于清朝来说,纯粹是一个意外收获。这就好比三国时期的刘备只想到徐州暂住,结果陶谦却甘心将徐州牧都让给他。

其二则是清朝整体实力比不上明朝,分明是以小博大,却还赢得这么简单,更是显得十分容易。

最后则是汉人提供的帮助,让清朝自身似乎没有发挥出足够的作用。

这样一来,也无怪人们会认为清朝得国是在太过容易。尤其是在没有经历过足够令人认可的战争的情况下,清朝获取天下霸业,似乎就是划划水、摸摸鱼,便成功走到了人生巅峰

可这又会导致什么样的情况出现呢?赵烈文指出,国家得来太过容易,君王不知道珍惜,王公大臣各自为政,最终必然会走向覆灭。

尽管这样的评价在当时是大不敬的言论,但后来的事实足以证明,赵烈文的判断一点也没有。尤其是慈禧太后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做出的选择,根本体现出对国家应有的责任心。

反观清朝之前的明朝,宁愿承担巨大的压力,也不愿意向关外清军妥协,这也难怪后人提起崇祯总是遗憾,但提起慈禧,那就是“咬牙切齿”

意外收获

首先从意外收获来分析清朝得国太易这件事情,很多人都认为明朝发展到崇祯时期,内忧外患,明军已经完全不是清军的对手。这样的说法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

正确的原因在于和草原骑兵交战,彼时的明军的确无法和清军相提并论。可只要边关防线没有被攻破,清军又拿什么和明军相互消耗呢

更重要的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当时明朝和清朝便是这样的关系。明朝失败一次没关系、失败两次也没关系。

在没有李自成发动农民起义的情况下,崇祯皇帝可以不断从全国各地调集兵马赶赴边境。皇太极想要和明朝拼消耗,他还没那个资格。而他只需要一场大败,清朝政权就很有可能会分崩离析。

《清实录》中就曾记载,正是考虑到这一方面的因素以后,皇太极心里面想的一直都是如何能够和明朝讲和。在他看来,自己建国时间实在太短,完全无法和明朝拼底蕴。

无奈之下,自己也只能让清朝发展到曾经金国的高度,以后再找机会南下进攻明朝。只是无论他提出怎样的条件和明朝平等相处,崇祯皇帝都没有同意

崇祯皇帝是不是傻?先将皇太极稳住,然后抽调兵力剿灭李自成不就好了。这样一来,明朝内部的危机得到解决,以后再慢慢征讨皇太极不就可以了?

的确,当时皇太级只提出两个要求:互通贸易以及平等相处,这完全可以接受。可明朝自朱元璋开始,就从来没有向草原政权妥协过,所以崇祯皇帝哪怕两线作战,也根本不会同意。

在明朝的发展过程之中,皇帝以及大臣们不止一次以宋朝为自己的“榜样”,认为宋朝的覆灭,就是不断和草原政权妥协

先是辽国,随后又是金国,这样的王朝即便存在,也对国家发展没有任何帮助,所以明朝骨子里已经坚定淘汰宋朝的政策方针。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让崇祯皇帝向现实低头,他做不到。

然而就在皇太极还在为崇祯皇帝的“愚蠢”生气时,吴三桂突然一纸降书告诉自己要打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要问崇祯皇帝?已经在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逼迫下,自缢身亡。

于是清朝就这样,原本只想发展成金国,结果一不小心将明朝占领,这份运气堪称无与伦比。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说清朝得国太易。

以小博大、时间太短

其次就是清军虽然强悍,但他们在面对明朝的时候,的的确确是以小博大。尤其是对明朝内部发动进攻的时候,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将明朝绝大部分版图都收入囊中,这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遥想当年蒙古铁骑进攻南宋,前后打了四十五年。不说清朝两年就把明朝拿下,至少你多打几年,让人更能接受一点不是?

更重要的是,清朝的兵力还不如明朝。尤其是总人口上面,清朝不及明朝的百分之一。如果明朝内部老百姓们愿意反抗清军,不说他们寸步难行,至少能让他们铭记终身。

可清朝有多幸运,李自成起义以后,早就帮他们将所有麻烦都解决,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以后,纯粹就是坐享其成,毫不费力就夺了天下。

事实就是这样,别说后人预想不到,估计就连他们自己都始料未及

尤其是清军入关以后的实际统帅多尔衮,正当他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发现逐鹿天下的人就只剩下自己一个,那还怎么玩?

连个像样的对手都没有,总不可能起兵造反,和顺治皇帝打一场。要真这样做的话,清朝入关的意义又在哪里。

所以后人认为清朝得国太易,真没冤枉清朝。想象一下,两家房地产公司争夺某一块土地的时候,另一家房地产公司什么也没做,就是到该土地上赚了一圈,这片土地就归他,这不是空手套白狼,一本万利

不仅如此,在收获土地的同时,这家房地产公司还收获了前任公司修建的建筑,实在是令人无语至极

汉人的帮助

最后便是汉人对清朝入主中原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有关于这一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来讲。

首先是关外发展阶段,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时,内部民族组成主要有女真、蒙古、汉族以及其他人口数量更少的民族。

而这部分汉人对后金发展的帮助就在于先进文化和生产技能的提供,正是有了这些知识教育,后金的发展才会蒸蒸日上。

其次就是到皇太极执政期间,洪承畴对清朝的帮助,他不仅让清朝对明朝更加熟悉,同时也让清朝有了完整的政治体系以及军事体系

也正因如此,皇太极才有资本向崇祯皇帝提出建国平等往来,要不然整体军事实力强大,但政治体系却一窍不通(适合治理草原部落,但不适合治理国家),那也只是对国家的一厢情愿而已。

最后便是吴三桂对清朝的帮助,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入关这件事情暂且不谈。就后续清军在攻打江南地区的时候,也是吴三桂提供了帮助。

如果不是吴三桂以及其他汉人将领的镇压以及诱骗,明朝老百姓们也不可能一点反对的声音都没有。在打一棒子给一甜枣的政策方针下,清朝最终坐稳了江山。通过这样的方式建国成功,难道不容易?

结语

清军入关以后,估计他们自己都是懵的,怎么说好平分天下,现在天下都是自己的?怎么明朝国内士兵的实际战斗力,和明朝边境士兵,完全不是同一个档次?怎么汉人还帮着自己打汉人?

普通士兵们难以理解,但他们也不需要理解。他们只需要知道,从此以后,清朝彻底取代了明朝,身为女真族人,地位也一定会比汉人更高。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之中,像清朝这样幸运的王朝,绝不多见

而前文中提到的宋朝以及宋太祖赵匡胤其实更像是一场政变

在他还是大将军的时候,天下各国都需要派兵征伐才行。相比之下,清朝入关以后,哪里有能够让后人记起的战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康熙皇帝为了传位给雍正,做了一件事,朝廷上下全被蒙在鼓里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熙如何传位给雍正,康熙驾崩时传位给雍正吗,康熙是否真的传位给雍正

    但暗地里,康熙皇帝其实早就有合适了人选了,他早就认定了四阿哥,加上四阿哥还有一个儿子弘历,都是非常好的皇帝苗子,所以一直在暗中栽培他们,甚至是保护他们。为了将皇位传给四阿哥,康熙皇帝做了一件事,朝廷上下全被蒙在鼓里。这件事就是立太子。康熙一开始立两岁胤礽为太子,胤礽聪慧好学,文武兼备,见过理政期间举

  • 曹操和汉献帝,鳌拜和康熙,都是权臣掌控皇帝,为什么鳌拜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鳌拜和曹操谁厉害,康熙为什么要除掉鳌拜,历史上康熙和鳌拜

    汉献帝和康熙最大的区别在于,汉献帝是名义上的皇帝,没有实权!康熙并没有完全被鳌拜架空,康熙并不是名义上的皇帝,是拥有一定实权的!汉献帝名义上是天下之主,但实际上各地早已割据自立,并不听从中央的调遣!每个诸侯的地盘都是自己通过战争抢回来的!曹操的江山是他自己一寸一寸打下来的,并不是汉献帝赏赐给他的!从

  •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将皇位传给雍正?原因有4个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康熙为啥把皇位给雍正了,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有什么关系,康熙如何将皇位传给雍正

    首先,比雍正大的几个阿哥都不着调,有的急于掌权,有的碌碌无为。康熙很失望,把阿哥关进宗人府不商量。其次,雍正有个好儿子,叫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康熙很喜欢,相当于康熙有了一个“好圣孙"。雍正即位,他有个好儿子,因此雍正当皇帝顺理成章。当然雍正心机重,又有贵人指点,继位为必然。第三,雍正适合做帝王,雍正

  • 康熙最牵挂的孙子,为什么会遭到乾隆囚禁至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和乾隆的祖孙情,康熙晚年与乾隆的关系,康熙和乾隆见过面吗

    而到了乾隆当皇帝的时候,弘皙的地位一切一切都改变了,为此他对乾隆不满,蠢蠢欲动联合众太们逆案爆发,反对乾隆被囚禁,直至弘暂终被降取所处置,这就是几代帝被秋歌所迫。其实,乾隆皇帝一开始只是革除了弘皙的王爵,让弘皙弟弟承袭了理亲王爵位,并没有圈禁他。然而到了乾隆四年十二月,弘皙王府佣人把弘皙在王府里“装

  • 李卫是雍正朝的名臣,和珅是乾隆朝的名臣,他俩谁的官职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卫和珅谁有权力,和珅和李卫谁官职大,和珅与李卫的关系

    和珅的权力实在太大了,在当时都说他是“二皇帝”,什么意思呢?就是除了乾隆皇帝,就数他的权力最大了。而李卫呢?只是一个优秀的官吏罢了,所以两者相差甚远。李卫最高职位是兵部尚书,这个是从一品的。一品分为正一品和从一品。而和珅,最高职位是文官之首的文华殿大学士,清朝没宰相,其实,这个职位,就相当于是宰相,

  • 康熙皇帝写下15个字,300年来,父亲顺治皇帝的陵墓无人敢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皇帝的墓碑,顺治皇帝康熙皇帝,康熙墓碑写了什么

    康熙大手笔修建父亲顺治皇帝陵墓,但是也考虑到会有盗墓贼盯上。因此,一方面不断加固扩建顺治墓地,更为重要的是,康熙机智的在墓碑上刻了15个字:“皇考遗命,山陵不崇饰,不藏金玉宝器”。也就是告诉盗墓贼们,这里面没宝贝,挖了也白挖。当然了,还有其他原因,导致盗墓者不去盗顺治皇帝的陵墓。首先,虽然顺治帝24

  • 乾隆皇帝刚死,为什么嘉庆皇帝就急着处死和珅?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和珅怎么被嘉庆处死,乾隆死后嘉庆皇帝怎么收拾和珅,嘉庆可以轻易处死和珅吗

    首先,嘉庆皇帝曾经在批复江西巡抚的一道奏折提到过的,朕如不除和神,天下人只知和珅,不知有朕,实出于万不得己,因此,嘉庆杀和珅的真正原因,是和珅的权力太大,人事关系太复杂。其次,和珅权倾朝野,富可敌国。为了震慑朝野,强化自身权利,稳定民心。杀了和珅足以让以和珅的党羽和天下的官民得以震慑,可以起到一个重

  • 嘉庆皇帝并不昏庸,为什么清朝从他开始走向衰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嘉庆为什么叫清朝最悲惨的皇帝,嘉庆皇帝是个怎么样的人呢,嘉庆皇帝一生的经历

    外部环境是当时乾隆皇帝造成的,因为他闭关锁国。嘉庆皇帝继续乾隆的做法,所以不会有改观。而内部环境,也非常严重,社会矛盾发生了改变。这个时候清朝的腐败、民间土地兼并、民族矛盾,尤其是因为清朝人口空间的拓展,土地和人口之间的矛盾严重起来。嘉庆即位的年代,清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败,他的父亲乾隆皇帝留给嘉庆的,

  • 古代皇帝寿命都不高,为什么清朝乾隆皇帝却能活80多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乾隆皇帝活了多大,乾隆皇帝真实的寿命,乾隆皇帝一生长寿吗

    乾隆皇帝由于深受爷爷康熙皇帝的喜爱,他不用跟兄弟们争皇位。而且他即位的时候,爷爷、父亲已经辛辛苦苦治理了几十年,给大清帝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天下太平,不用担心有人反对他的统治。在一个特别好的历史节点上,非常顺利地登上皇位,让乾隆可以有一个非常平和愉悦的心境。而且,乾隆不仅深谙养生之道,总结了养生四诀

  • 秦皇岛山海关有一处吴三桂宝藏馆,藏有众多珍宝,很多游客没看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山海关景区吴三桂,吴三桂镇守山海关的视频,秦皇岛的文物

    说起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汉奸,吴三桂当仁不让,大概还是最大的那个。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王朝时期,投敌叛国的人物并不少见,但像吴三桂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背叛所在王朝之人,却算得上是难得一见了。“山海关”,是吴三桂作为“汉奸”人生的起点,他在这里“冲冠一怒为红颜”一直是后人演绎与评说的焦点。因此,在山海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