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中期,魏国最有可能统一全国,为何最终还是被秦国所灭?

战国中期,魏国最有可能统一全国,为何最终还是被秦国所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759 更新时间:2024/1/18 19:02:21

[var1]

大神一:吴起

吴起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坏名声,但管理国家、指挥军队却十分有一套。魏文侯期间,吴起创立武卒制,选最好的兵组成一支军队加以训练。吴起指挥南征北战,打的秦军不敢露头,一直后退。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晋国,吴起用五万人就大破秦军,真战神也。

总之,魏国的军事力量战无不胜,都是吴起的功劳。然而就这么一位大神,却陷入魏国权力斗争的漩涡,被当时魏国的宰相排挤和算计,导致魏武侯对吴起态度大变,吴起一看情况不对,就逃到了楚国。魏国就这么损失了一位不世出的将才,这才是魏国自掘坟墓的第一步而已。

[var1]

(吴起剧照)

大神二:商鞅

谈起著名的变法,肯定少不了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让当时落后、贫困、弱小的秦国摇身一变,跻身战国时期的超级强国,也为嬴政的一统六国打下重要基础。

然而,商鞅并不是秦国人,他最开始的是在魏国的宰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临终前向当时的魏国国君魏惠王举荐商鞅,说:“商鞅的才能不知高出我多少倍,我死之后请把相位交给他。”魏惠王一听,魏国竟然还有这样的人物。(商鞅雕像)

[var1]

但公叔痤又说了一句,如果大王不能任用他,务必杀掉他,如果他被别的国家任用,一定是魏国的头号大患。魏惠王听后,对左右的人说:“宰相重病,已经语无论次了,竟然一会让我任用商鞅,一会让我傻了他。”这是什么领悟水平,能这么理解一个宰相的遗言。

随后又有一位大臣推荐商鞅,魏惠王不以为然,一笑置之。真是服了这个魏惠王,智商无下限,趋于负无穷。

商鞅一看自己在魏国根本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本领,正好这时候秦国在招纳贤士,他就跑到秦国去了,和秦孝公相见恨晚,于是就有了以后的商鞅变法,秦国崛起。若商鞅在魏国当了宰相,再加上当时魏国的国力,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大神三:范睢

[var1]

(范睢剧照)

范睢初在魏国,有一次作为一位大臣大随从出使齐国,得到齐国国君的赏识,大臣一看,赏识随从不赏识我,暗暗记下这笔帐。回国后大臣诬告范睢向秦国泄露机密,于是乎范睢遭到一系列酷刑,最后不得不靠装死逃过一劫。逃到秦国后的范睢,秦昭襄王给他跪下让他当宰相,范睢感谢秦昭襄王赏识,为秦国鞠躬尽瘁。范睢在秦国最牛的操作是提出“远交近攻”这一谋略,魏国和秦国接壤,自然没有好果子吃。

(战国时期各国地图)

[var1]

魏国地处中原,物产丰富,教育发达,当时一系列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大部分都集中在魏国。但魏国那逐渐肮脏的政治环境让贤臣一个接一个的遭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到敌国。如果魏国好好任用吴起、商鞅、范睢等一系列人才,或许实现大一统的就是魏国,被灭掉的就是秦国了。还是那句话,历史不容许假设,也不容许重来,我们能做的,只有借鉴和感叹。

更多文章

  • 秦国名将白起是怎么死的?长平之战后,秦国为何迟迟攻不下邯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国名将白起详细资料,大秦帝国白起攻长平,白起之死对秦国影响多大

    《大秦帝国之崛起》中的秦宣太后(宁静饰)在秦国统一的道路上,秦昭襄王在位时间最长,虽然他的光芒一直被风流率性、作风放浪的秦宣太后所掩盖。没有宣太后,他当不上王,但有了宣太后,他却做了40年不掌权的王,从18岁的少年一直熬到50多岁,终于在范睢的鼓动下,把老妈与舅舅赶下台,亲了政。一年后,宣太后病逝。

  • 战国贤相蔺相如在成名前,为何会投身在一个宦官的门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蔺相如的历史资料,蔺相如完璧归赵签文解释,蔺相如怎么画简单

    [var1]本来呢以蔺的知识和本领,按理说放在以后不管是哪个朝代也绝对会很快便有了名气,达你还是在当时那个朝代却不行,因为在我们的隋以前最开始官员的继承是父死子继,所以说你的出生就决定了你以后的身份,自从后来才慢慢出现了察举制,不过最成熟的还要算是隋开创的科举制了。[var1]所以说当时蔺在那个时候

  • 荆轲为何明知危险还去刺杀秦王?幕后主谋用这3计让他不得不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荆轲为什么刺杀秦王,荆轲到底想刺杀秦王吗,荆轲为刺杀秦王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var1]在那个时代,任何一个人都知道刺杀秦王有多不靠谱,荆轲明知道很危险,明知道此去就必死无疑,他为什么还要接这个活?难道真是为了千古留名吗?非也非也,事实上,真相是很残酷的,那就是荆轲根本就不想去,他只是被坑了而已,荆轲背后的那个男人太子丹,才是这个计划的幕后主谋大boss。那他是用了什么方法

  • 重耳当初为什么放弃晋国君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晋国重耳简介,历史上的重耳真的三让君位吗,重耳会回晋国当国君吗

    此时,作为两场动乱的策划者,胜利者,里克的决定可以说是举足轻重了。他召集朝臣,商议说道:“今庶子余孽已除,众位公子之中,唯独重耳最长且最贤,他应当继承君位,主持晋国。现今已经备好书简,如若诸位大夫同意,就请在此竹简之上写上自己的名字!”说罢,里克便从怀里掏出一份竹简。[var1]正当众人准备签字之时

  • 实力不强的宋襄公为什么能决定春秋霸主齐国的国君归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春秋齐国有多强大,春秋齐国纪录片,宋襄公为什么被列入春秋五霸

    宋襄公亲自率军支持齐桓公的三子公子昭回国继位。齐国当时是天下诸侯的霸主,综合国力远强于宋国。然而宋襄公武装干涉齐国君位继承问题的过程却极为顺利,仅靠宋、卫、曹、邾四国的军队就将公子昭推上了齐国国君的宝座,是为齐孝公。[var1]实力不强的宋襄公却能决定齐国的国君是谁。这增强了宋襄公的威望,也助长了宋

  • 三顾茅庐试出了刘备的诚心,商鞅初见孝公也是先进行了一番试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顾茅庐的故事突出刘备什么特点,商鞅第三次在船上见孝公视频,刘备三顾茅庐完整视频

    君臣际遇风云变,废旧立新爵军功。车裂而亡法犹在,秦皇藉此扫六合。千古变法惟商君,成败评说待后人!商鞅者,卫国人也,初在魏国担任中庶子侍奉公叔痤。但是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之后秦孝公发布求贤令,商鞅于是去魏入秦。在秦国遇到了秦孝公,一番君臣际遇,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秦国由此而兴,最后统一了天下

  • 陆逊曾打败了刘备,挽救了吴国,为何孙权偏要逼死他?真不怪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刘备出身草根,一生吃瘪无数,可说阅尽了人生沧桑,可他在夷陵一战惨败后就憋屈死了。更让人觉得意外的是,刘备还一手捧红了吴国的年轻书生陆逊。[var1]221年,辛苦了半辈子的刘备总算实现了人生巅峰,建立了蜀国这么个小政权,而他也成了蜀汉的开国君主——昭烈帝。虽然刘备上位了,但他没忘记二弟被

  • 秦始皇唯一放弃的领土,居民仍然留战国习俗,方言被美国带入太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在历史上在后人的口中评价褒贬不一,他在前期对于我国领土的完整和各个民族的大统一,大融合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这方面他的成就是没有办法磨灭的,但是同时他在权力稳固之后进行的一系列求神拜佛和修建阿房宫的行动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指责。秦始皇也为我们现在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 楚国面积广,人才多,拥有一手好牌,为何最后却没能统一天下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七雄楚国能统一天下吗,楚国国土是怎么扩张的,楚国实力到底有多强

    [var1]而原本地广人多的楚国,却没有走到最后。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原本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楚国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呢?其实,楚国不能统一天下,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这个国家做错了很多的决策。第一, 楚国的发展目标摇摆不定。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只有树立起自己的发展目标,并告诉全国人民,才能够

  • 李悝开创变法之河,吴起打造魏武卒,看魏文侯如何开启魏国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悝与吴起谁更厉害,李悝吴起商鞅变法成就,李悝和吴起变法的效果

    虽说当初三家分晋时魏国获得的领土排第二,但却占据了原晋国最精华的领土,包括河东(今山西黄河以东)、河内(今河南黄河以北)和河南(今河南黄河以南地区),统称“三河”,土壤肥沃,良田众多,人口密集,是极为富庶的地区。最值钱的河东盐池也被收入囊中,河东盐池是华北最大的卤盐产地,还有中条山脉的铜矿资源。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