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挖他的膝盖骨,孙膑复仇时有多狠?

庞涓在孙膑脸上刺字,挖他的膝盖骨,孙膑复仇时有多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690 更新时间:2024/1/23 11:01:10

[var1]

古往今来,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是会不顾及他人的看法,自然更加不会在意他人的死活。这样的人自私自利,也算是一代恶人,如果遇上贪生怕死柔弱者,或许这些恶人将更加猖狂无比;但又如若遇上那些刚毅者,那或许又将会是另一番结局,就如孙膑庞涓的一生一般。

孙膑与庞涓这两人的关系很微妙,而他们之间的仇恨是无法化解的。庞涓因为嫉妒孙膑便在他的脸上刺字,不仅如此,还挖了他的膝盖骨。但孙膑并没有忍气吞声一辈子,而是开了他的复仇之路,那么他的复仇之路究竟有多狠呢?

[var1]

孙膑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出生于“阿、鄄”之间,本名无从考证,但是在山东孙氏族谱中孙膑为孙伯灵,而关于他的祖先更是众说纷纭,有的说他是卫国公子惠孙的后代,而有的又说是孙武的后代,具体是怎样无从得知,不过人们更加相信他是孙武的后代。据记载,孙膑与庞涓是同窗的关系,两人一同学习着兵法,而他们的老师便是鬼谷子

虽说庞涓与孙膑是同窗,但两人的关系并不好。在兵法这一块,孙膑要比庞涓学的好,也正是如此,庞涓非常的不服孙膑。学成后的两人分别告别恩师四处找寻归处,庞涓很快便在魏国做上了将军,因为怕孙膑来到魏国后抢了他的风头,于是暗中给他捏造罪名,让孙膑成为了罪犯,不仅如此,庞涓还把他的双腿弄断,脸上也刻了字。

[var1]

当然,孙膑双腿残废于外界也是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庞涓只挖了他的膝盖骨,还有一种便是直接砍了他的双腿。但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已经让孙膑无法行走了,对于一个学习兵法的人而言,没有了双腿就相当于失去了饭碗,在加上脸上还有代表罪犯的字,对他而言这都是莫大的侮辱。

庞涓做了这些之后,认为孙膑从此就会郁郁寡欢,为了面子甚至都不会出门,更别说前途。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孙膑远比他想的要坚强很多。因为在魏国没有办法待下去了再加之要报仇,所以在齐国使臣出使魏国时,孙膑便与齐国使臣取得联系并请求将他带去齐国。而使臣也觉得孙膑是个人才于是便将他带回了齐国。

[var1]

孙膑本就精于兵法,很快便取得了齐国大将田忌的赏识,也因此做了他的门客。后来的孙膑更是在田忌与别人赛马时说出了一套理论,得到了齐威王的赏识,成为了齐国的军师。孙膑已经有了后台,再想想当年的仇恨,他自然不会善罢甘休,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在周显王十五年时,魏国攻打赵国,齐国收到了赵国的求救,于是齐威王便决定派兵救援。田忌原本打算直接前往赵国与魏军对峙,但孙膑却表示,此战魏国肯定派遣了全部的兵力,后方必定空虚,所以可以直取魏国首都逼退他们。田忌觉得孙膑此法可行,便依之所言。

[var1]

没想到的是,魏国的兵力布防果真如孙膑说的那般。庞涓听闻大梁有难,即刻返回,不曾想孙膑还在他回城的必经之路中设有埋伏。因为这次孙膑的计谋,赵国得以安全,齐军也大伤了魏军。在十多年后,魏国又攻打韩国,韩国依旧向齐国发起了求救,而孙膑依然运用了那一招,不同的只是多了几个计谋。

那时的人们行军打仗在吃饭时和现在有所不同,以前的人们多数会在地上挖个坑然后放上柴火与锅等用具。进入魏国之后,孙膑让士兵们第一天多挖一点坑,到了第二天则少挖一点,第三天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少挖一点,这样的话就会给魏国制造出一定的假象,认为齐军胆怯。

[var1]

而庞涓虽说已经有了上次的教训,但看到齐军如此作为,便放松了警惕并且已经把上次的教训抛之脑外,他只想趁胜追击取了孙膑的性命。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孙膑早已设好埋伏只等他前来。就这样,庞涓到了马陵时,才发现自己中了计,却已经无力回天,看着自己战死的兄弟们,最终他也没有脸面便自刎而死,此战最终仍旧是齐国胜利。

如果庞涓没有嫉妒孙膑,而是和他共进退,或许这一生也不会有此下场,终归还是他自己酿下的大错。

参考资料:

《尚书·太甲(中)》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合纵抗强,仅一年便宣告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魏将公孙衍,公孙衍为何一生抗秦,公孙衍和苏秦合纵谁厉害

    [var1] 公孙衍离秦归魏,开始思索合纵之策 公孙衍本是魏人,后于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离魏入秦,并先后参加了秦攻魏岸门、秦攻韩宜阳和秦魏“雕阴之战”等战役。凭借战功,公孙衍得以升任左庶长,并获封大良造。[var1]在当时的秦国,左庶长公孙衍的地位,仅次于相邦樛游和庶长秦操,而在极为重视战功

  • 八王之乱的最终胜利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八王实力排行,八王之乱的资料,八王之乱谁活到最后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老祖宗的兵变给了后人一个启示——只要对统治者不满意,是可以兵变的。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老祖宗的行为又给了后人一个启示——只要看小皇帝不爽了,是可以废黜的。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掉魏帝曹髦。老祖宗杀戮再次给了后人一个启示——对不服的人就要杀掉,皇帝也不

  • 汉朝薄太后一生有两大功绩,培养一个明君,留下了一道美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汉太皇太后薄姬,薄姬最后当了太皇太后,西汉景帝薄皇后结局

    “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胆战又心惊”。薄太后是河东安邑人,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将她送到魏豹的宫中当侍女。魏豹被灭掉后,薄姬为生计,她成为汉王刘邦织室的一名织女。某日,刘邦去织室,发现正在工作的薄姬,他定睛一看,竟发现薄姬长得还不错,便将其召进自己的后宫,并得到刘邦的恩宠。幸运的是,薄姬竟因仅有一次的恩宠

  • 晁错是汉景帝的老师,忠心耿耿,为何却被景帝腰斩、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晁错是景帝的老师吗,晁错和汉景帝第一次谈话,汉景帝的晁错

    晁错是颍川人,年少时拜张恢为师,学习法家思想。汉文帝在位时,晁错奉命向伏生学习《尚书》,成为一位儒法兼备的人物。之后,汉文帝就让晁错去辅导太子的刘启,双方就此结成师徒关系。晁错能言善辩,才能十分突出,因此深得刘启的欣赏,被称为“智囊”。公元前157年,汉景帝继位,晁错被封为内史。汉景帝对晁错言听计从

  • 孙策死后,孙权怎样对待嫂子大乔,她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策死后孙权对大乔做什么,孙策死了孙权是怎样照顾嫂子的,孙策死后大乔被孙权怎样

    先来介绍一下孙策,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是孙坚的长子,弟弟就是大家熟知的孙权,孙策可以说是孙吴的奠基者之一。出生在世家的孙策从小就会利用自己家族的资源,在十几岁的时候,孙策在寿春结交名士,年纪轻轻的自己的名声就传了出去,东吴后来的重臣之一周瑜就是在这个时候专程到寿春拜访。周、孙两人同岁,且均少年有

  • 刘备在村姑家避难一宿,村姑问:有了咋办?刘备说:到益州来找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拿下益州完整版,刘备人生经历时间表,刘备从荆州到益州

    公元212年12月,刘备与刘璋决裂,益州之战爆发,刘备亲率大军从广元境内的葭萌关发兵西进,步步向成都逼近。但是,这场战争并没有《三国演义》中写得那么轻松。葭萌关到成都的距离,大约是300公里左右,就这么点距离,刘备却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当攻到绵州、梓潼、雒城一带的时候,就花了近一年的时间,而且已经实在

  • 秦灭楚国时,如果王翦面对的不是项燕而是项羽,最终结果会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将王翦对战楚军项燕,王翦灭楚项燕有多少人马,王翦怎么打败项燕的

    虽然项羽的军事成就很高,也有“西楚霸王”独一无二的称号,但即便是成年项羽顶替了他祖父项燕的位置,短时间内也无法挽回楚国的不断衰弱的国势,以至于改变不了楚国最终灭亡的结局。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秦军可以说是当时天下最强悍的军队,秦国也是凭借这支铁军才横扫六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一统天下;其次秦国的国力

  • 如果赵云生死战吕布,结局究竟谁胜谁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吕布顶几下赵云会哭,三国赵云和吕布大战,历史上赵云和吕布谁强

    一句话,吕布是创业老板,而赵云只是失了宠的高薪元老员工至于综合能力,两人其实并未真正面对面,只能通过相关实例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在主公谋略、文官素养、战场指挥和个人勇武等4个方面来进行对比。最后在个人勇武方面对两位传奇人物进行一下比拼。 ①主公谋略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是历史机遇还是命运使然,吕布曾两

  • 吕布“辕门射戟”救了刘备,为何刘备却恩将仇报,要杀死吕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吕布射戟辕门求刘备的真正意图,吕布射戟,吕布死前为何单单只骂刘备

    ▲吕布曾在虎牢关前,单挑刘、关、张3人。(图/翻摄自百度百科)吕布最初手下有谋士陈宫,武将张辽、高顺,但他不听陈宫的建议,且为人反复无常,才会被曹操处死,至于刘备痛恨吕布的原因,主要还是“辕门射戟”,这对刘备而言不是恩情,而是恩怨。“辕门射戟”的故事背景是,当时袁术派纪灵率3万大军攻打刘备,刘备向吕

  • 韩信起兵打得过刘邦么?其实刘邦的能力是发掘培养第二个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信起兵打得过刘邦吗,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完整版,做人学韩信做事学刘邦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刘邦,或者说伟大君主最应具备的能力,不应该仅仅是像一方诸侯四处征伐,而是识人、用人。知己知彼,然后发挥自己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