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合纵抗强,仅一年便宣告失败

战国时期,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合纵抗强,仅一年便宣告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678 更新时间:2024/1/17 20:07:27

[var1]

公孙衍离秦归魏,开始思索合纵之策

公孙衍本是魏人,后于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离魏入秦,并先后参加了秦攻魏岸门、秦攻韩宜阳和秦魏“雕阴之战”等战役。凭借战功,公孙衍得以升任左庶长,并获封大良造。

[var1]

在当时的秦国,左庶长公孙衍的地位,仅次于相邦樛游和庶长秦操,而在极为重视战功的秦国,公孙衍无疑是极有可能接替樛游,担任下一任秦国相邦的人选。

然而,彼时张仪已经入秦,虽然仅仅担任客卿,但却已经凭借自己的学识打动了秦惠文王嬴驷

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公子华和张仪奉命攻占魏国濮阳,张仪则趁机劝说秦惠文王将濮阳归还魏国,并派公子繇入质魏国,借此换来了魏国的上郡十五县和少梁,从而成功使秦国拿回河西之地,将东部防线推至崤山。

[var1]

于是,当秦相邦樛游于该年去世后,张仪得以出任新一任相邦,结果公孙衍不仅希望落空,后又因建议暂缓攻魏而受到怀疑和排挤,心灰意冷之下,公孙衍最终离秦归魏,魏惠王遂任命其为犀首,让其统领魏国军队。

此时的魏国早已不是那个战国初期霸主,国力衰退已经极为严重,又时常面临着秦楚两国的攻击,因此公孙衍开始思索以弱抗强的策略,并提出弱国合纵以抗强国之策。公孙衍先是联合齐国击败战国,但随即便引起秦国警觉,在出兵攻魏的同时,拉拢齐楚两国,成功防止了齐楚魏三国合纵。

[var1]

当时,秦、齐、楚三国势大,连年攻占魏、韩、赵、燕城池近百座,列国皆面临极大威胁,公孙衍见根本无法拉拢强国组成合纵,便转而寻求与弱国合纵,联合弱国共抗强国,并在陈轸的建议下,开始游走于燕、赵等国,推销自己的合纵策略。

公孙衍促成五国相王,但仅一年便宣告破产

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公孙衍与魏相恵施经过努力,成功拉拢韩、赵、燕、中山四国发起“五国相王”。五国之中,魏、韩早已称王,于是新尊赵、燕、中山三国君主为王,彼此承认对方王号,同时五国组成联盟,合力对抗秦、楚、齐三个大国。

[var1]

“五国相王”之举,立即便引起了秦、齐、楚三大强国的警惕,秦惠文王派张仪与齐、楚两国在啮桑会盟,商议联合齐、楚破坏魏国合纵计划之策,但这次会盟并没能阻止“五国相王”。

“五国相王”之后,齐国当即便表示,"我万乘之国也,中山千乘之国也,何侔名于我?"以中山国小为借口,意图联合魏、赵迫使中山国放弃王号,破坏五国联盟,但遭到魏、赵拒绝。

一计不成,齐国又关闭同中山国往来的通道,并提出割平邑给燕、赵,让他们一同出兵攻中山。燕、赵也未听从齐国的计谋,结果破坏合纵联盟的计划再度以失败告终。于是,齐国开始公然向魏国边境增兵,意图以武力胁迫魏国。

[var1]

相较于齐国而言,秦楚两国的反应可就直接了很多。楚国为了迫使魏国退出联盟,要求魏国废黜太子魏嗣,改立流亡在楚国的公子高为太子,并派令尹昭阳率军大败魏军于襄陵,占领八邑。

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年),秦国亦出兵攻打韩魏两国,夺取魏国曲沃、平周和韩国的鄢陵。

赵武灵王赵雍见状,遂以赵国国力弱小为由,表示赵国不具备称王的资格,自降一格,让国民称自己为君。

[var1]

魏惠王眼见合纵仍无法抵御强国,开始对“合纵”策略动摇。秦惠文王见状,遂罢免了张仪的相位,张仪于是便又跑到了魏国,向魏惠王推销连秦以抗齐、楚的策略,于是魏惠王罢免主张合纵的魏相恵施,改以张仪为相,魏国就此退出合纵。

更多文章

  • 八王之乱的最终胜利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八王实力排行,八王之乱的资料,八王之乱谁活到最后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老祖宗的兵变给了后人一个启示——只要对统治者不满意,是可以兵变的。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老祖宗的行为又给了后人一个启示——只要看小皇帝不爽了,是可以废黜的。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掉魏帝曹髦。老祖宗杀戮再次给了后人一个启示——对不服的人就要杀掉,皇帝也不

  • 汉朝薄太后一生有两大功绩,培养一个明君,留下了一道美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汉太皇太后薄姬,薄姬最后当了太皇太后,西汉景帝薄皇后结局

    “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胆战又心惊”。薄太后是河东安邑人,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将她送到魏豹的宫中当侍女。魏豹被灭掉后,薄姬为生计,她成为汉王刘邦织室的一名织女。某日,刘邦去织室,发现正在工作的薄姬,他定睛一看,竟发现薄姬长得还不错,便将其召进自己的后宫,并得到刘邦的恩宠。幸运的是,薄姬竟因仅有一次的恩宠

  • 晁错是汉景帝的老师,忠心耿耿,为何却被景帝腰斩、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晁错是景帝的老师吗,晁错和汉景帝第一次谈话,汉景帝的晁错

    晁错是颍川人,年少时拜张恢为师,学习法家思想。汉文帝在位时,晁错奉命向伏生学习《尚书》,成为一位儒法兼备的人物。之后,汉文帝就让晁错去辅导太子的刘启,双方就此结成师徒关系。晁错能言善辩,才能十分突出,因此深得刘启的欣赏,被称为“智囊”。公元前157年,汉景帝继位,晁错被封为内史。汉景帝对晁错言听计从

  • 孙策死后,孙权怎样对待嫂子大乔,她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策死后孙权对大乔做什么,孙策死了孙权是怎样照顾嫂子的,孙策死后大乔被孙权怎样

    先来介绍一下孙策,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是孙坚的长子,弟弟就是大家熟知的孙权,孙策可以说是孙吴的奠基者之一。出生在世家的孙策从小就会利用自己家族的资源,在十几岁的时候,孙策在寿春结交名士,年纪轻轻的自己的名声就传了出去,东吴后来的重臣之一周瑜就是在这个时候专程到寿春拜访。周、孙两人同岁,且均少年有

  • 刘备在村姑家避难一宿,村姑问:有了咋办?刘备说:到益州来找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拿下益州完整版,刘备人生经历时间表,刘备从荆州到益州

    公元212年12月,刘备与刘璋决裂,益州之战爆发,刘备亲率大军从广元境内的葭萌关发兵西进,步步向成都逼近。但是,这场战争并没有《三国演义》中写得那么轻松。葭萌关到成都的距离,大约是300公里左右,就这么点距离,刘备却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当攻到绵州、梓潼、雒城一带的时候,就花了近一年的时间,而且已经实在

  • 秦灭楚国时,如果王翦面对的不是项燕而是项羽,最终结果会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将王翦对战楚军项燕,王翦灭楚项燕有多少人马,王翦怎么打败项燕的

    虽然项羽的军事成就很高,也有“西楚霸王”独一无二的称号,但即便是成年项羽顶替了他祖父项燕的位置,短时间内也无法挽回楚国的不断衰弱的国势,以至于改变不了楚国最终灭亡的结局。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秦军可以说是当时天下最强悍的军队,秦国也是凭借这支铁军才横扫六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一统天下;其次秦国的国力

  • 如果赵云生死战吕布,结局究竟谁胜谁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吕布顶几下赵云会哭,三国赵云和吕布大战,历史上赵云和吕布谁强

    一句话,吕布是创业老板,而赵云只是失了宠的高薪元老员工至于综合能力,两人其实并未真正面对面,只能通过相关实例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在主公谋略、文官素养、战场指挥和个人勇武等4个方面来进行对比。最后在个人勇武方面对两位传奇人物进行一下比拼。 ①主公谋略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是历史机遇还是命运使然,吕布曾两

  • 吕布“辕门射戟”救了刘备,为何刘备却恩将仇报,要杀死吕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吕布射戟辕门求刘备的真正意图,吕布射戟,吕布死前为何单单只骂刘备

    ▲吕布曾在虎牢关前,单挑刘、关、张3人。(图/翻摄自百度百科)吕布最初手下有谋士陈宫,武将张辽、高顺,但他不听陈宫的建议,且为人反复无常,才会被曹操处死,至于刘备痛恨吕布的原因,主要还是“辕门射戟”,这对刘备而言不是恩情,而是恩怨。“辕门射戟”的故事背景是,当时袁术派纪灵率3万大军攻打刘备,刘备向吕

  • 韩信起兵打得过刘邦么?其实刘邦的能力是发掘培养第二个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韩信起兵打得过刘邦吗,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完整版,做人学韩信做事学刘邦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刘邦,或者说伟大君主最应具备的能力,不应该仅仅是像一方诸侯四处征伐,而是识人、用人。知己知彼,然后发挥自己班底

  • 真三国无双8刘备驾崩:虽然夷陵惨败,孙尚香却在最后陪伴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无双8孙尚香战死,真三国无双8孙尚香被小兵打,真三国无双8刘备与孙尚香

    为了仁德之世征战一生的英雄,如今瘫软地靠在白帝城的王座上。结义兄弟们撒手而去,纵然得了天下又能真正收获几分喜悦。不知哪里飘来的桃花花瓣让两鬓斑白的刘备打起了精神,白帝城到底是何时长出了一片充满回忆的粉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走向了眼前这片陌生又熟悉的桃花林。首先映入刘备眼帘的,竟然是年轻时候的自己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