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最可惜的人是郭嘉。曹操帐下拥有最多的人才,荀彧、荀攸、程昱、贾诩等人皆是一流的谋士,智慧超群,然而,最受器重的还是郭嘉。
郭嘉原本在袁绍帐下效命,后来看出袁绍难成大事,便在荀彧的引荐下投奔了曹操。
郭嘉尤其擅长军事谋略,被美誉为“算无遗策”。曹操与袁绍决战时,曾担心孙策偷袭后方,郭嘉却直言孙策必将死于刺客之手,后来果然应验。
官渡之战时,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大大鼓舞了曹军士气,最终击败袁绍。取胜之后,郭嘉又力排众议,劝说曹操亲征,平定乌桓,肃清袁氏残余势力,一统北方,雄视天下。
遗憾的是,郭嘉在曹操征乌桓的途中病逝,这对曹操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后来的赤壁之战,曹操就曾说,如果有郭嘉在,必不会遭此大败。
吴国最可惜的人是周瑜。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是孙吴的元老,他一生最大的功业就是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为三分天下奠定了基本的格局。
曹操败逃回北方以后,刘备趁机占领了荆州的大半土地和城池。周瑜看出刘备志在天下,他主张将刘备与关张分割开来,不让刘备有继续扩大地盘的机会。然而,孙权出于自身的考虑,没有采纳周瑜的建议。
后来,周瑜又决定亲自去取西蜀,进而北上汉中,席卷天下。这个计划得到了孙权的支持,但就在周瑜整装待发之时,他却突然暴病而亡,年仅36岁。
自周瑜去世以后,东吴虽然兵强马壮,却几乎没有主动进取,对外扩张,这种一味固守的方式,注定会走向灭亡。
蜀国最可惜的人是庞统。庞统原本想要投奔东吴,在赤壁之战时还献上了连环计,但由于相貌丑陋,不被孙权重用,于是在赤壁之战后投奔了刘备。
刘备十分欣赏庞统的才华,让他与诸葛亮一同担任军师中郎将,卧龙凤雏,两人齐得。
庞统擅长奇谋,能敏锐地洞察局部战争。然而,刘备作战一向稳重保守,对于庞统的计策大多都会打折扣执行。取益州之时,庞统向刘备献上中下三策,刘备弃上策而取中策,间接导致了庞统的死。
诸葛亮擅长内政,而庞统则长于军事。刘备也看出两人各有所长,所以让诸葛亮镇守荆州,而让庞统随行取益州。如果得诸葛亮与庞统两人相助,正是虎生双翼。
庞统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以后,刘备十分悲伤,伤心落泪不已,由此可见庞统在刘备心中分量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