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明朝巨商沈万三有多重身份,除了富商外,其还是远洋贸易的先驱,茶马古道的开拓者,当年奢香夫人在黔南的财政师,亦是武当张三丰祖师的著名俗家弟子。关于他的传说很多,有历史记载的,还有坊间传说的不一而足。
据江南民俗文化学者刘冻教授①多年长期实地研究和对地方志、正史及相关遗留建筑实物、沈氏后裔家谱的细致追踪考证,特别是其在贵州天龙堡走访时,他偶然听说这里有陈、郑、沈、张四大姓。其中沈姓家族有着种种和别家不一样的习俗,比如世代经商、供奉财神、再如每年向东北方(南京)方向祭祖。扎西刘先后拜访了沈氏在当地十分有影响力的几个人:天龙堡学校校长沈科儒、平坝县县委干部沈开文、还有至今住在老宅的沈氏一族的族长沈向东,了解了沈家许多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让刘冻认为很可能沈氏就是沈万三的后裔——而此次千里走访也为沈万三及其后人的存续性问题画上了一个句号。
另外,他还提供过这样一组令人惊讶的数据:明朝沈万三在当时的财富相当于清朝八年的财政收入;相当于比尔盖茨总收入4000亿美元的8倍。如此富可敌国的一位巨商,其存在性毋庸置疑。但在早些年,居然有人对万三先生的存在性存疑,以至于通过公开论文的形式发布到了光明日报上,后来,马上就有沈氏后人出来澄清。但为何有此疑惑?理由其实是限于当时缺乏沈氏一族的家谱;其二,对于万三先生生平的记载实在有限,当年确切活动时间的考证极为困难。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确凿的人文资料还原万三先生当年的一些人生轨迹。今天要讲的是关于其氏族墓志铭和姓氏的来源的探讨。
沈万三墓概念图(网络)
在直接提到万三先生的原始史料中,只有两篇墓志铭最为可靠(这里限于篇幅,我们仅对其中一篇做详细说明):一是刘三吾为沈汉杰(沈万三侄、沈万四子)所撰《故吴兴处士沈汉杰墓志铭》(下称“汉杰铭”),据志文判断当撰于洪武二十四年;二是卢充为沈庄(沈万三孙)所撰《沈伯熙墓志铭》(下称“伯熙铭”),据志文判断当撰于洪武二十一年。“汉杰铭”述其家世云:
由上可知,沈万三的父亲沈祐,原本居住在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②,后迁居平江路长洲县东蔡村。沈祐有三子:长子名富,字仲荣;次子名贵,字仲华。但两人之通行名,为万三、万四。明人提到沈万三,常在后面加上一个“秀”字。
关于“万三秀”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系因排行,如黄暐③谈到:“沈富,字仲荣,行三,故吴人呼沈万三秀。”另一种认为系因户等,如董谷④谈到:沈万三秀不知其名,盖国初巨富者。谓之万户三秀者,国初每县分人五等,曰哥、曰畸,曰郎、曰秀。哥最下,秀最上。洪武初,家给户一纸,以此为第。而每等之中,又各有等。沈乃秀之三者也。”
▲ 万三纪念馆局部照(网络 )
综合考虑,第一种说法较为合理,其一,田艺蘅⑤谈到:“元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至今之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这很可能只是江南俗语。如果元明朝确实存在“人分五等”制度,官私典籍应该或多或少留下一些线索,而现今户帖、黄册实物以及地方志中均未见此制度。提到此事者仅见与沈万三有关的几则笔记,元朝及明朝有此制度着实可疑。
其二,解释沈万三之名。必须与其弟名一同考虑,若“万三”意为“万户三秀”,则其弟应为“万户四秀”,此时,其弟是否已经分家,为何户等不同,皆需要斟酌。此外,江南富户不止沈万三一人,倘若当时民间流行这种称呼,则有陆万一、程官二、钱郎四等之类的称呼,然而相关文献均未发现此等称呼。其三、沈万三为江南首屈一指的富户代表,仅用“秀之三”也令人感到怀疑。
因此,若把万三、万四之名字结合起来考虑,得名于排行的可能性最大,元朝时取名,多用数字,沈祐俩子的可能本名为万三、万四,迁苏发达后改名为富、贵,并分别取名字仲荣、仲华,不过时人仍旧以原名称之,并为表尊重加一“秀”字。
既然得名于户等说颇为可疑,有些学者据此进一步推论,认为沈万三并非沈富之专称,其子弟也可能继承此名,因此明清文献中的沈万三并非一人,这种说法,恐怕亦难成立。另外,孔迩等又写作“沈万山”,“山”当为“三”之讹传,有人解释沈财富多如山积,恐亦属望文生义。
▲ 福泉万三府邸局部照(一)
结语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姓名学可能是被当今人逐渐遗忘和忽略的。在过去,取一个好名字与个人、家族的发展有着某种莫可名状的关联性。以前,我们的父母、祖辈给孩子取名都是非常慎重的,往往要请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为孩子取名。长辈们希望通过符合孩子天性的名字来勉励他们一生都要自修其德,自强不息,建功立业等。虽然很多时候这些姓名都是寓意吉祥、财富,属于世俗范围。
若是从道学的角度,我们仍不能将其忽略。因姓名学以特定人物为目标,依据文字的音、形、义、意、数的原理,按照名学、易学、五行学、社会、民族文化等的象、数、理、形、文化为依据,综合姓氏文化、文字阴阳五行,并以名主的八字、预知者的感应,找出最适合的名字,并论证其吉凶变化——不同姓名组合的名主,他们在特定时空中的活动轨迹,其阴阳五行气场往往也会迥异,大体而言可概括为顺畅与滞涩,若通则吉顺、滞则凶险。
▲ 福泉万三府邸局部照(二)
后序
在黔南地区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进入“扶贫攻坚”的重要时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双重、持续推进和经营对于一个国家、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古往今来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往往与相关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我们希望,通过对“沈万三文化”的相关历史、传说的挖掘、整理,去探秘和寻找万三先生当年的诸多人生轨迹、学习其独特的精神、思维理念。从其致富智慧和坚毅不屈的开拓精神中汲取可贵的人文营养,并以此精神力量为黔南山区同胞提供可借鉴的超越物质财富本身的内涵。
撰文:道海寻真
图文:百科、福泉万三府邸
文献参考:
1、民俗学家刘栋先生讲述沈万三的故事系列
2、《沈万三张三丰学术研讨论文选编》
3、《巨商沈万三》
▲ 贵州省地图
注:
①刘冻(亦称扎西∙刘)教授:明代民俗学专家及明史研究学者;
②南浔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拥有全国文明镇、中国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著名景点有:小莲庄、张石铭旧宅、南浔文园、南浔颖园、辑里湖丝馆、通津桥等。
③黄暐:明代官员、笔记作家。字日升,号东楼,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明代学者黄省曾为其孙。弘治三年(1490)进士,授工部主事。
④董谷:明代,(约公元一五二二年前后在世)字硕甫,海宁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初前后在世。少从王守仁学。正德十一年(公元一五一六年)举人。官安义、汉阳二县知县,廉静不苛。罢官后,居海盐之澉水镇,自号碧里山樵,又曰汉阳归叟。谷著有碧里杂存一卷,澉浦续志九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⑤田艺蘅(1524~?)明代文学家。字子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田汝成子。贡生。任徽州训导,罢归,作诗有才调,博学能文,为人高旷磊落,好酒任侠,善为南曲小令,老愈豪放, 斗酒百篇,著有《 大明同文集》、《 留青日札》、《煮酒小品》、《老子指玄》及《田子艺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