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光绪帝的一生也是特别悲惨的,从出生到即位,再到软禁,他完全享受不到皇帝的权力,最后还英年早逝,在当时人们并不知道死去后的光绪帝是何原因,一直到2008年才被专家验出死因。下面我们就随着时间的历史,一起来了解一下光绪帝的传奇一生以及去世的真正原因。
光绪帝的悲惨一生
光绪帝的父亲是道光帝的第七个儿子,名叫奕讙,他的母亲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光绪帝四岁就即位了,是清代的十一位皇帝,由于年纪较小不能亲政,权力就由慈安、慈禧这两位太后把持着,后来慈安太后去世,权力便都在慈禧手中。
在光绪登基不久后,马嘉理案发生了,英国军队从缅甸踏入到了云南的土地上,杀害中国公民,当地人为了赶出敌人,就把敌军将领马嘉理杀死了,也顺利地把英军赶回了缅甸。但是英军并不买账,要挟清王朝如果不赔偿就要踏进清朝的领土,迫于压力李鸿章与英军签下了不平等条约《中英烟台条约》,使云南浅层含义上是英国的殖民地。
光绪帝当了皇帝后,就让他用心读书,光绪帝也是很努力。等到光绪帝成年的时候,就开始了亲政仪式,但是权力依然还是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帝考虑国家的因素就没有去针对皇权问题,在他眼中国家才是更重要的。光绪帝在这几年当中,为了收回伊犁,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召回左宗棠,进军伊犁,但情况却不是很乐观。
后来法国又打起中国西部领土的主意,跨过越南直接侵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但清王朝失败了,签订了《中法新约》,使清王朝被迫同意殖民地的宗主权。经过几次战争后,光绪帝明白了敌强我弱的道理,暂时停止战争,先发展内地,光绪帝也赞同了《海国图志》的作者魏源的提议,师夷长技以制夷,成立北洋水师、铁厂和纺织厂的建立,洋务运动也由此展开了。
后来又经过几次战争后也都以失败告终,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光绪帝已经不知所措,这时日本留学归来的学者向他讲述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如何在殖民侵略上存活变法的,光绪帝听了很是心动。于是在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提议下支持了变法,名字叫做戊戌变法,这种变法虽然保留了皇帝但是皇族和官僚的利益却受到了威胁,这时慈禧太后利用手中的权力阻止了这次戊戌变法,一气之下也把光绪帝软禁在了瀛台,管控光绪帝的一举一动,光绪帝也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最终在他38岁时去世了。
戊戌变法失败后,让一心治国的光绪帝彻底丢失了地位
经过甲午战争后,光绪帝的军队支柱北洋军队也全军覆没,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为了寻求救国的良药,光绪帝同意了梁启超和康有为的维新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在很多方面上都进行了改革,在文学上废除科举,考政史,学习西方文化,派学生留学,鼓励人们发明和从事科学。在经济上树立工商立国,建设铁路铁矿,支持私有产业,建设各类工厂。在军事上摆脱传统武术,学习西方军事,把弓箭改为枪炮。
在政治上撤销大量职位衙门,举用维新人士。这些条件直接触犯了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加上光绪帝手中没有实权,慈禧太后直接进入到紫禁城当中,把光绪帝软禁在瀛台,慈禧下令全国捉捕维新人士,就这样戊戌变法只持续了一百日,也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很多维新人士被杀害,其中谭嗣同不愿继续逃亡,希望能以死来证明清王朝是一定需要改革的,但也是没能阻止戊戌变法的失败,康有为梁启超也逃往国外。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却为国人解放思想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光绪帝仅仅38岁就去世了,真正的死因居然是这样
光绪帝被软禁在瀛台后,每天的言行都会受到看管,而他在瀛台每天要做的就是,早上坐船去慈禧的宫中给慈禧请安(慈禧的宫和瀛台非常近,坐个船很快就能到),没有别的任务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无聊生活,就在光绪38岁打破了,光绪身边的太监还是一如往常的去叫他起床,但这次无论太监怎样呼喊光绪都没有反应,于是太监就近身叫他,这时太监就发觉光绪帝已经去世了。
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一些专家对光绪帝的坟墓进行了考古调查,专家们竟然发现光绪帝并没有腐烂严重,衣服首饰依然完好无损,于是专家们就对光绪身上的残渣进行了化验,发现光绪腹中出现了砒霜,专家一下子就明白了光绪帝的真正死因。因为光绪帝死后不久后慈禧就去世了,前后事件一联动,这也就意味着是慈禧知道了自己已经活不了多久了,他知道光绪帝心里一定会记恨她软禁的这个行为的,所以慈禧下毒给光绪帝,以免在她死后策反,因为当时的皇帝宣统帝溥仪还没有成年是敌不过光绪帝的,所以慈禧为了阻止光绪帝策反就下毒,毒死光绪帝,让他走在慈禧自己的前面。
总结:
光绪帝虽然没有实权,但他为了救国也非常的用心,想了很多的办法,每次敌人侵略国土时,他也从来没有放弃抵抗,虽然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不过在当时能有这种决心救国,不考虑自身的利益的明珠也是不多了。光绪帝的一生都是非常悲惨的,直到最后死去后也是没有太多人过问的,具体的死因也没有人去考察,直到现代才被发掘,非常令人惋惜。关于光绪帝的一生我就讲解这么多的故事,如果您还有什么独特的看法的话,不如和我们一起来分享分享,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