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末年三分天下的乱世之中,有三场著名战役影响了后世历史的走向。首先是曹操在官渡击败当时全中国实力最强的军阀袁绍,从而一举平定北方。然后就是曹操与刘备孙权联军在赤壁的战役,此战颇为经典,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将曹操赶回了北方大本营,最后就是吴蜀为了争夺荆州而爆发的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吴国在前期失利的情况下最后以陆逊火烧连营为契机,瞬间逆转了局势从而牢牢将荆州纳入了吴国的管辖。
在这三场战役中,赤壁之战最为人熟知,同时也正是因为这场战役保留了刘备代表的蜀汉和以孙权代表的江南势力,所以赤壁之战可以说是一次局部性的大决战,而这赤壁之战中也诞生了许多经典的故事,“草船借箭”就是其中之一。
01
在当时孙刘两家为了对抗共同的敌人曹操而形成的军事同盟前提下,双方的两位实际掌权人周瑜与诸葛亮为了最大限度削弱江北曹操水军势力而联手,最后决定以“火攻”的形式在赤壁战胜对手,可是要达成这一目的谈何容易,首先必须考虑的就是联军在箭矢上的数量远远不及曹军。
周瑜一方面大力动员后方人力物力日夜造箭,另一方面也时刻担心曹操一旦攻来联军难以抵挡,而这时诸葛亮却说三天之内必然能够“借”得曹操十万支箭,虽然表面上诸葛亮此言过于夸张,甚至有吹牛的嫌疑,但诸葛亮其实心中早已经有了良策。
周瑜身边的鲁肃与诸葛亮交情甚笃,作为孙权派来的“前线观察员”,鲁肃自然对诸葛亮三日之内借十万支箭的言论表示了怀疑。第一天,诸葛亮只是弹弹琴,喝喝酒,睡睡觉。
第二天同样如此,到了第三天鲁肃实在忍不住,站在朋友的立场他建议赶紧逃回刘备处以免因无法定期完成任务而遭到周瑜毒手,可是诸葛亮虽然表面装出一副无可奈何的姿态,背后却极力邀请鲁肃在第三天夜里来陪自己喝酒。
02
本着将信将疑的态度,鲁肃也没敢拒绝,到了深夜准时来到诸葛亮的船上赴约,当时诸葛亮通过占卜和星象已经知晓了第三天深夜江北将起大雾,这正好有利于诸葛亮发挥,于是借着夜色的掩护,二十多条扎满了草人的轻舟缓缓驶出联军水寨前往江北向远道而来的曹丞相“借箭”去了。
而曹军这边隐隐约约看见江面上点点星火,认为是联军趁着夜色和大雾偷袭来了,于是在水寨前所有弓箭对准江面射出致命箭雨,而这正是诸葛亮所乐意看到的,老实人鲁肃并不知道诸葛亮的计策,所以问诸葛亮小船将要去往何处时,诸葛亮淡定地说到:“曹军水寨”,一时间竟然将鲁肃吓得魂不守舍。
经过了一夜的射击,曹军以为随着天色将明,联军的攻势被击退,可是当天亮后大雾慢慢褪去,曹操才猛然发现原来诸葛亮带领的二十条小船根本就不是联军的夜袭部队而是扎满草人的轻舟时,这才悔之晚矣,而鲁肃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夜之后对于诸葛亮佩服得更是五体投地,只是在回去的路上鲁肃非常疑惑地问,为什么曹军不直接以火箭御敌?
诸葛亮告诉他以曹操多疑的性格必然不敢贸然出战,另外即使用火攻那么点燃的战船也可以借助火势和月色冲向曹军水寨,到那时曹操又该如何应付?鲁肃恍然大悟。
结语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已经是家喻户晓,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经典的一幕。但是仔细来考虑分析,其实诸葛亮之所以敢在周瑜面前夸下海口也是有原因的,首先诸葛亮利用占星术得知第三天深夜必然有大雾,可利用夜色和大雾的掩护偷偷将草船接近曹军水寨,其次,在多年与曹操交锋之时,诸葛亮对于曹操性格了如指掌,他深知曹操绝不会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贸然出战,也不可能在风势不利的情况下采用火攻,在具备了这两个条件之后,诸葛亮才干放手一搏。
最后的结局果然和诸葛亮设想的一模一样,曹操一夜之间失去了关键的十万支箭矢,而诸葛亮则满载而归,让众人不得不佩服,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在诸葛亮草船借箭这一幕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