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繁荣的音乐文化,使得唐人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满足

唐朝繁荣的音乐文化,使得唐人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满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055 更新时间:2024/1/15 1:07:49

我们都知道,历史中有很多的人对于音乐几乎是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像贝多芬,巴赫这些人都是将音乐视作生命一般的人,对于他们来说,音乐就是毕生的事业。

音乐,自古有之,如果深究中国的音乐历史,最早出现成体系的音乐,应该就是在周朝,那时候的音乐还是比较的单一,主要就是编钟。而且音乐也并不是人人都能够触摸得到的,夏商周这些时期,音乐一般是在祭祀或者是在重大节日中才会出现,很多平民百姓一辈子都可以不能听到一次音乐。

到了唐朝,这种音乐匮乏的局面发生了改变,音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为什么在唐朝的音乐能够到达如此繁荣的高度呢?音乐的繁荣给当时的唐朝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一下。

一、全方位的音乐繁荣

唐朝音乐的繁荣之所以能够被载入史册,关键就在于他的全面性,唐朝音乐上的繁荣是方方面面的,不管是在乐器的种类,音乐乐谱上的造诣还是受众面上来说,都是前无古人的存在,在某些方面甚至是后无来者,真正的登峰造极。

首先就是在乐器的种类上。一般来说,每一个朝代兴盛的乐器只有一种或者是两种,这当时整个社会的流行趋势有关,像周朝流行的就是钟鼓,在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就是琴。但在唐朝,流行的乐器就有很多种,而且不仅流行,每一种乐器都有出名的演奏人物和曲谱,这些在唐朝的诗歌中都有表现。

首先说到唐朝最为出名的乐器,那肯定是琵琶了,相信大家都记得学生时代学过的那一首“琵琶行”,章中开头的引言选自的就着《琵琶行》中的一句,“如听仙乐耳暂明”短短的几个字,把琵琶声的美妙表现的淋漓尽致。

琵琶在唐朝有多流行呢?在唐朝的十部乐曲中,琵琶的分量不可撼动,上到大家闺秀、秀才大家下到流连于风尘中的女子,都是人手一把琵琶,那时候会弹琵琶的人就等于是有才情的人。

而且唐代不仅是流行琵琶,还发展了琵琶,唐代有不少的乐家醉心于琵琶的研究,在琵琶的弹奏指法上开创了新的弹法,对后续的琵琶发展有很大的贡献。除了指法上的变革,唐代还改造了琵琶的造型,将原来的曲项琵琶和直项琵琶两者的特点相融合,成为了新的琵琶,一直使用延续至今。

除了琵琶,唐朝的琴也是非的出名,留下了很多经典名曲,唐朝对原来的古琴也有一定的改造,在琴弦两边加有一块小桐木,用这个来作为一个假音,这种做法在当时非常的风靡,一直到了明代都还有保留着这种造琴的方法。唐琴的制作精良,不管是原木的材质,还是出来的音质都是上等的佳品,后续朝代有很多的乐师毕生所愿都是有一把唐琴。

唐朝音乐的繁荣还体现在乐谱上,说到古代流传下来的乐谱,我们脑海中就会很自然地浮现出《霓裳羽衣曲》、《秦破阵乐》、《上元曲》等经典篇目,其实这些曲目都是在唐朝谱写的,唐朝对于后续音乐的乐谱发展也是有很大贡献。

不仅如此,唐朝的音乐还有一个融合的趋势,因为和吐蕃,其他游牧民族有很多的往来,中原之外的音乐也不断地传入中原,影响着中原音乐。

二、唐代的音乐教育

我们看一个东西能不能长久的繁荣,关键是要看它能不能流传下来,其中最教育是最为明显的体现。都说教育都是当时统治者意识形态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个时代的教育内容也是很能体现那个时代的潮流。

唐代音乐的繁荣还体现在唐代的音乐教育上,唐代的音乐能够有繁荣的发展和音乐教育是分不开的。唐代的每一任皇帝都是相当重视音乐上的教育,浓厚的音乐教育风气,也是为唐朝音乐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唐朝音乐上的发展,首先就是在音乐教育机构上,在唐朝已经形成了比较成体系的音乐教育机构。首先我们要讲到的是太常寺,这是唐代掌管礼乐的机构,这里不仅掌管着整个国家的礼乐,还设有学员的位置,会在社会中收取一些学生进行音乐方面的培训,当时把这一类人成为“博士”。在里面的学员是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的,非常的人性化。

除了太常寺这一类带有行政性质的培训机构,还有一些直接受到宫廷管理的音乐教育机构,这些地方就会比较的严格,主要是培养宫廷内的歌舞乐工。

在唐代,教坊和梨园是音乐制度繁荣最好的体现,这两个地方都是培养宫廷内的乐工,但教坊就是直接受到宫廷内部管理的,从这里出来的人,一般都会为宫廷的宴会演奏。而梨园主要是教授曲法的,从这里出来的人,既可以留在宫内做乐工,也可以走出社会,还可以去往太常寺做官,算是比较全面的机构。

唐代的音乐教育也是相当的有特点,像之前提到过的,唐代的音乐是有一定的融合性,这一点在音乐教育上同样是有体现的。在教育上的交融主要是在“遣唐使”们身上,当时的统治者奉行的是一个开放政策,朝鲜、日本等国家都会派使者过来学习,这些使者就被称为“遣唐使”。

遣唐使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内容就是音乐上的学习, 他们会学习唐代的乐器和乐谱,同样也会将他们国家一些比较特色的乐器和曲谱带来唐朝,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交融的局面。

三、音乐繁荣的原因

说完了唐代音乐繁荣的景象,那么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唐代的音乐究竟为什么能够这么繁荣?在唐代之前的音乐为什么一直是寂寂无名的呢?甚至是后面国力如此强盛的元朝、明朝都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音乐繁荣景象呢?笔者主要认为是有3个原因。

第一个是经济上的繁荣,文化上的发展一定是要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只有经济足够的好,文化才能有所发展。唐朝音乐上的繁荣和发展和唐朝同样繁荣的经济是分不开的,因为唐朝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才会有空的钱财在音乐上有所造诣,同样的百姓也是安居乐业,有所富足,才会有足够的时间和钱财去欣赏音乐。试想一下,在战乱的年代,谁会去有心事欣赏音乐,发展音乐。

第二个就是上层统治者的重视,在封建时代,皇帝的喜爱是非常重要的,皇帝和上层的官员喜欢什么,下层的社会就在流行什么。唐代的每一个皇帝都是非常喜欢音乐的,有几位皇帝甚至可以被称为音乐家,就好比经典乐曲《霓裳羽衣曲》就是唐玄宗登山有感所作;唐明宗也是一个非常痴迷的音乐爱好者,他同样会投身于音乐上的创造。

另外,几乎每一任的皇帝都非常喜欢欣赏音乐,各种节日盛宴,都是少不了音乐作陪。因为皇帝喜欢听音乐,宫廷音乐才有了这么大的发展,唐代的音乐体系中,宫廷音乐是绝对的主导地位。

第三个就是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音乐的发展是离不开开放的社会环境,因为音乐是一个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不管是创作还是传播都需要有气支持的环境。

对外,唐朝奉行的是一个开放政策,每年都会有很多的使者来到中国进行音乐方面的交流,让唐朝的音乐一直可以蓬勃发展;对内,有足够宽松的文化政治,教坊、梨园都是学音乐、听音乐的好地方,上有宫廷音乐,下有民俗音乐,上下一体,全面发展。

唐朝繁荣的音乐市场在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如果说找一个时代能够和唐代的音乐相比较,那应该只要元朝的曲艺,但元朝只是在曲艺上有所发展,和唐朝的全面繁荣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唐代音乐的发展不仅仅是给唐人带来了精神世界的满足,还给后续的音乐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像唐代对一起乐器的改良,在音乐教育上的发展都后续朝代甚至是现代的音乐都有很深刻的影响。

结语

从唐代音乐上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繁荣音乐的发展条件,或许这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对象,现在我们国家也在提倡“文化强国”,我们也可以借鉴唐朝音乐发展的优势,为现在所用,发展我们的现代文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唐朝最出名的4首情诗,从初相见到终别离,00后也滚瓜烂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最好的爱情诗,唐朝一生只留下5首诗,唐朝最美一首诗

    一《长干行》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是我们并不陌生的一位诗人,他的《黄鹤楼》基本上人人会背,当年李白就是因为看到他写的《黄鹤楼》而不敢再写同样主题的诗,可见其才华横溢。在这首《长干行》中,崔颢用一种船家女子的天真烂漫,描述出了青春妙龄的少女在第一次见到心仪的男

  • 唐朝最“懒”的诗人,一生只写了2首诗,凭其中一首打败杜甫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仅仅《全唐诗》中就收录有将近五万首唐诗,记载了将近三千位诗人,在诗人中最为著名的显然就是被称为“诗仙”的李白,与被称为“诗圣”的杜甫了,他们一个是创造了浪漫主义的高峰,另一个是创造了现实主义的高峰,是公认的两座巅峰级人物。 但是在唐诗之中,被人们公认为最厉害的那一首却既不是出自李白的笔下,也不是

  • 为什么唐朝的诗人大多都是武林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为什么唐朝诗很出名,唐朝武林高手,唐朝为什么有那么多诗

    这句诗出自李白的《侠客行》,他向我们表达出了一个诗人的剑仙情怀,还有作为一个剑客的飘逸与豁达。虽然表面上看杀气凛然,但实际上仔细想想,这也是一个文人拿刀的气魄,让人感觉到非常的震撼。还记得,当年在看《侠客行》的时候,其中各种高手都在追求着李白的境界,都想要得到李白的武功秘籍。那时候就在想,李白作为一

  • 唐朝百姓出行时的“条条框框”:“驾照”从来不是现代人的专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车辇,唐朝出行工具图片,古代出行通行证

    其实关于这一段,笔者看了以后还是挺有感触的,因为最近经常在各种各样的视频网站上出现关于交通冲突的问题。其中最多的就是交通追尾,所有的人因此家破人亡的人,车毁人亡的也有,还有导致两个家庭不断冲突斗争,甚至导致杀人的现象都有。因此,不得不说在现代社会交通问题也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话题。但是,从这些古代历史

  • 同为开国之君,为何朱元璋叫明太祖,李渊只配叫唐高祖?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渊和朱元璋的性格,朱元璋与李渊,李渊和朱元璋谁的后代多

    其实这些称呼,叫做“庙号”或“谥(shì)号”,是皇帝死后奉祀用的名号,并不是生前的称呼。那么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什么叫庙号,什么叫谥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庙号常用“祖”字和“宗”字。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

  • 他是唐朝第一清官,皇帝去他家后都于心不忍:爱卿,多少你也贪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第一清官有多厉害,我国唐朝第一清官是谁,唐朝最有人情味的皇帝

    在我国历史上诞生过很多的清官,他们出淤泥而不染,始终坚守本心,为国为民。宋代时候有包拯,断案如神明镜高悬;明朝时候有于谦,两袖清风为民讨贼;清朝时候有于成龙,被康熙帝认证为“今时清官第一”,诸如此类,等等等等。而如果要提到唐朝的清官的话,陆贽肯定就是其中之一了。他虽然曾经身居宰相高职,但是始终生活朴

  • 唐朝以胖为美?看完李白写给杨玉环的此首诗后,从此不再梦回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白赞美杨玉环,李白写给杨玉环最美的诗词,李白给杨玉环写了哪些诗

    所以很多微胖界的女生在面对痛苦的减肥时,都能够用“放在唐朝的话,我这也算是杨玉环那样的美人了,减肥干嘛”来安慰自己,心安理得地放弃减肥大业,但是唐朝真的以胖为美吗?如果我们有认真看完李白写给杨玉环的此首诗,那么想必就能够发现这其实很有可能是一种谬传,从此也就不在梦回唐朝。 李白出生于701年,是

  • 唐朝以胖为美,那杨玉环有多胖呢?也许是我们误会了他们口中的胖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杨玉环唐朝,唐朝以胖为美那杨玉环也是胖子吗,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有多胖呢

    关于唐朝以胖为美最大的证据就是杨玉环,毕竟在史书上都有着“环肥燕瘦”的传闻,那么杨玉环到底有多胖呢?如果我们真正去深入探究这一个史实的话,那么就能够发现也许是我们都误会了他们口中所说的“胖”,那更多是一种看似微胖的丰腴,该胖的地方足够胖,而不该胖的地方一点都不胖。 根据史书记载,杨玉环出身于官宦人

  • 唐朝以肥为美,那杨玉环是丰腴还是胖?体重曝光,并非你想的那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玉环在唐朝有名吗,唐朝以胖为美那杨玉环也是胖子吗,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有多胖呢

    正是因为杨玉环如此的美丽,姿态仪容非常地动人,以至于君王对于后宫三千佳丽的宠爱,都集中在了她一人身上,从此都不再去上早朝,可见她有多么的美丽。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都知道唐朝是一个以肥为美的时代,杨玉环作为唐朝美人的典型代表,在很多人的心中,那也是肥女的代表人物。 然而根据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一

  • 裴炎由武则天培养提拔,为何终与女皇分道扬镳?是杀降遭报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武则天裴炎,唐朝宰相裴炎真因青娥而被杀吗,裴炎和武则天什么关系

    所谓杀降遭报,指的是当年高宗在世的时候,裴行俭征讨突厥时打了大胜仗,为了安抚突厥部众,裴行俭曾许诺投降不杀,并成功招降了阿史那伏念等突厥将领。但裴炎却嫉妒裴行俭的功劳,以"窘急而降"为由,劝说高宗将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等五十四人斩于都市。并在高宗面前说虽然打了大胜仗,但不是裴行俭的功劳,而是他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