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裴炎由武则天培养提拔,为何终与女皇分道扬镳?是杀降遭报吗?

裴炎由武则天培养提拔,为何终与女皇分道扬镳?是杀降遭报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709 更新时间:2024/1/31 7:44:22

所谓杀降遭报,指的是当年高宗在世的时候,裴行俭征讨突厥时打了大胜仗,为了安抚突厥部众,裴行俭曾许诺投降不杀,并成功招降了阿史那伏念等突厥将领。但裴炎却嫉妒裴行俭的功劳,以"窘急而降"为由,劝说高宗将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等五十四人斩于都市。并在高宗面前说虽然打了大胜仗,但不是裴行俭的功劳,而是他的部下程务挺等的功劳。裴行俭觉得自己有失信于突厥降将,为此称病不出。而裴炎因为斩杀降将,使国家丧失信誉,后来被武则天斩杀,当时很多人都认为是阴祸的报应。

事实上,这种说法是比较迷信的解释,真正的原因,是裴炎后来与武则天的想法不一致,而分道扬镳了。武则天是一个会用人,也会杀人的女人,当她觉得裴炎和她不一条心的时候,她就很果断地把裴炎干掉了,那裴炎为何要与武则天分道扬镳呢?

裴炎与武则天分道扬镳,是在他认识到武则天的企图之后作出的决定。裴炎作为顾命大臣,虽然专权,可是这个人很清廉,忠于李唐,他协助武则天打击裴行俭,支持武则天废李显李旦,都是为了李唐皇室的利益。当他发现武则天把唐睿宗李旦囚禁起来,却不归政的时候,才发现武则天的企图,原来这个女人会有更大的目标,这时候,裴炎作为李唐皇室的支持者,就站到了武则天的对立面。

有很多事便例可以为证。

其一,裴炎阻止武则天追封武氏先祖。当武氏子弟在朝廷中逐渐掌权时,武承嗣便请求立武氏七庙,并追封先祖为王。裴炎进谏道:"太后母仪天下,不应偏私于亲属。难道太后忘记吕氏败亡的教训吗?"武则天道:"吕后封生者为王,而我是在追尊死者,情形并不相同。"裴炎道却认为应防微杜渐,这使得武则天很不高兴。

其二,裴炎力保李唐宗室。武则天因为废除唐中宗李显,囚禁唐睿宗李旦,自己把持朝政,导致一些人借口恢复李唐宗室而造反,当时影响最大的就是李敬业打出匡扶中宗李显的旗号,发动扬州之变。这时候,武氏子弟觉得应该把李唐子弟都清除掉,以免后患。武承嗣、武三思等人纷纷上表,要求处置韩王元嘉、霍王元轨等李唐宗室,而裴炎又一次跳出来表示反对,虽然武则天也觉得武承嗣、武三思等人的要求不合理,不见得到采纳,可是裴炎的态度让武则天很不高兴。后来裴炎还打算趁武则天出游龙门,以武力劫持,逼女皇还政给唐睿宗。但武则天却因连日大雨,取消了出游的计划。裴炎的谋划未能成功。

其三,裴炎在扬州叛乱之际请求武则天归政于睿宗。这直接把裴炎置于武则天的对立面。当时,英国公徐敬业因贪污被贬为柳州司马,途经扬州,遇到同样遭贬的事中唐之奇、长安主簿骆宾王,詹事司直杜求仁,盩厔令敬业弟敬猷,盩厔尉魏思温等人,于是联合起来密谋造反。为此,魏思温联络薛仲璋,让他一同起事。薛仲璋正是裴炎的外甥,当是官拜监察御史,虽然裴炎是他的舅舅,可是他也没有得到什么照顾,不被武则天重用,正心有不平,于是薛仲璋立即心领神了,上书请求出使扬州。

薛仲璋到了扬州后,凭着自己监察御史的身份,很快就协助徐敬业把扬州城给占领了。面对叛军,裴炎主张是请太后归政于李唐皇帝,这样叛军就没有借口了。他是这样说的:“李敬业作乱之所以短短十日就有十万之众响应,无非是皇帝年长,太后却迟迟不肯归政,遗人以口实。只要太后还政皇帝,叛军必然不战自溃。”这些话直接刺痛了武则天,武则天是一个嗜权如命的女人,她之所以废李显,囚李旦,杀李贤,把亲生的三个儿子通通修理了一遍,目的就是为了权力啊,怎么可能还把权力还回去,这根本不符合女皇的心思。裴炎竟然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请求女皇归政,简直是找死。当时,满朝文武噤若寒蝉,震惊于裴炎的大胆,震怖于太后的盛怒,偌大一个朝堂顿时落针可闻。半晌,一个尖利的语音划破沉寂,监察御史崔詧出列上奏:“裴炎受先皇托孤重任,独揽朝纲,大权在己,若无异心,何故请太后归政?”此刻,武则天意识到裴炎再也不是以前的裴炎了,再也不是自己的亲密战友了,再也不是无条件地支持自己的心腹了,再也没有利用价值了,如此,那就只有杀掉他了。武则天控制住自己愤怒的情绪,对着群臣,用她那威严的声音,慢慢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说,“怠慢军机,乘危逼宫,裴炎,你可知罪?”于是,和武则天众多的反对者一样,裴炎死。

裴炎,一代权臣就此没落,如果他能一直追随武则天,那他的荣华富贵也会一直延续下去,然而,他是一个有政治理想的文人,是一个有底线的读书人,他虽然专权,可是他内心深处是受传统思想的引导,要忠实于李唐,反对女人专政。所以,他最终会走到武则天的对立面,他的结局就是死亡。

更多文章

  • 唐朝和宋朝之间,还有一个朝代,留下两个惠民工程,沿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与宋朝之间的历史,唐朝到宋朝之间的过渡朝代,唐朝宋朝朝代顺序

    例如,西汉和东汉虽然是刘家天下,国号也都为“汉”,然而,东汉与西汉之间的传承性,其实是要小于两者之间的独立性的。甚至,王莽建立的新朝,虽然建立者和国号都与汉不同,但其传承性却要大于东汉之于西汉。又如,三国时期更是如此。在习惯的划分方案中,将东汉末年到西晋之前的这段时间,全部划分为“魏”,这样划分的依

  • 唐朝一才女,六岁作首诗,父亲看后大呼:长大是祸害,送她出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代八大才女的诗,唐朝最有才的女诗人,唐朝最奇葩的一首诗

    封建社会时期,女子不能进入学校学习,所以大部分的女子都无法掌握许多的文化知识。只有那些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女子,能够在父母的影响下,开始文化课程的学习,也能够读到非常多的文学著作,最终通过文学熏陶,成为一代才女。古代的才女,正因为很稀少,所以才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唐朝一才女,六岁作首诗,父亲看后大呼:

  • 唐朝一官员因离婚被罢官,皇帝为女方主持公道,亲自收青春损失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皇帝抢儿子的媳妇,唐皇帝微服私访见女子被欺负,章吉仁被罢官

    很多人因为清宫剧的影响,认为古代并不存在离婚,而只存在男子休妻,但其实这在唐朝是不符合事实的,离婚是需要男女双方共同达成协议,并且在宗族邻居们的见证下签订协议,然后就解除婚姻关系。而休妻的话,那也不是想休就能够休的,是需要满足七个基本条件中的一个“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也

  • 唐朝交通到底有多繁荣?又有什么特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这句话说的是,古代罗马的交通之发达已经领先于世界水平。过去我们总是认为罗马应该算得上是交通法律等各项领域都非常拔尖的国家。但其实仔细研究历史,我们会发现,与罗马帝国相比较而言,大唐帝国也同样不逊色。正如史书中所描绘的大唐帝国的交通,虽不说是条条大道通首都,但也是繁荣的一塌糊涂。在现代社会,我们评价一

  • 唐代的人当真以胖为美吗?杨贵妃的真实体重,其实已给出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杨贵妃因胖而美,杨贵妃减肥前后照片,唐代杨贵妃是哪里人

    人们心中好像有了一个普遍的认知,就是唐代是一个以胖为美的时代。有人对此深信不疑,有人对此表示怀疑,很多人都想知道,唐代的人是否真的以胖为美。杨贵妃的真实体重,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古代的许多朝代奉行的美,都是一种飘逸轻柔的女性之美。毕竟女性的代名词就是水,水则灵动,透明,清澈,若是身材太过肥胖,必

  • 裴炎与武则天商议废显立旦,显被废,旦却被软禁,裴炎傻眼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李治去世的时候,裴炎地位很高的,因为高宗指定他为顾全大臣,如有不决事,则由武则天决策。而武则天与裴炎关系非常好。对于李显,裴炎不是很看好,后来他与武则天商议废除李显,立李旦为皇帝,可是结果,李显被废,李旦却被软禁了,武则天临朝称制,不归政让权,裴炎这下子傻眼了。那事态是怎么发展到这一步的呢?李治在立

  • 唐朝第一才女,一生写500多首诗,吃朝廷俸禄,因姐弟恋孤独终老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代八大才女的诗,唐朝一生只留下5首诗,唐朝四大美女谁的诗最好

    除了才子,唐朝同样盛产才女,下面要说的这位才女,便是“唐代四大女诗人”中的薛涛,她的一生历尽波折,写下500多首诗,无数才子慕名而来,成为她的座上宾,薛涛甚至拿到了朝廷俸禄,然而即使是这样,她还是没逃过悲剧命运。唐大历五年(768年),长安城中,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她便是薛涛。由于父亲薛郧只有她这一个

  • 唐朝兵府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其制度有哪些优点?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是两京制的吗,唐朝兴元府,恢复府县制

    相比于这样的兵役制度,唐朝就大不一样了。在唐朝初期形成的是府兵制,其实这个制度在人数上面也非常庞大,但唐朝是如何运用少量的开销去维持军队的花销的呢?一、府兵制1.生产集团与武装集团的相互关系前面所提到的汉朝是把武装集团的所有用资,全部寄托在了生产集团上面。而唐朝则是截然相反的,在唐朝士兵都可以转化为

  • 杨贵妃到底长啥样?复原图像极一女星,难怪李隆基为她放弃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照片,杨贵妃和李隆基有哪些关系,历史中的杨贵妃长什么样子

    杨贵妃到底有多美我们只能从一些历史事件和诗句里去看,她719年6月22日出生,10岁这年父亲杨玄珪去世,她被寄养在叔叔杨玄璬家。虽然杨贵妃是侄女,但杨玄璬把她当成亲生女儿一样疼,让她学习文化、琵琶、舞蹈,把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丫头培养成才貌双绝的绝世大美人。734年寿王选妃,选秀的秀女多如牛毛,可奈何

  • 武则天晚年将天下还给李家,并非年老糊涂,而是发现了一个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则天为什么能把江山给李家,武则天晚年为什么把天下给李家,武则天最后是怎么把权交给李家的

    除此之外,在唐太宗贞观年间民间莫名其妙地出了一个预言:“唐三世之后,女主武氏代之。”唐太宗多次派人找出谣言的源头,但是却发现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传言。唐太宗惴惴不安,他害怕家族的基业落入他人手中,就请太史令李淳风观星象占卜,看看是否真的会出现一个女主武氏。李淳风经过多日观察之后,对唐太宗说道:“确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