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朱元璋像
朱元璋生于元朝,那个时候汉人中穷苦的人家基本没有名字,就用数字代替,比如朱元璋他爹叫朱五四,朱元璋小时候叫朱重八,而朱元璋这个名字是在起事后才起的。而跟他同时代的英雄们也有着差不多的名字历程,比如雄霸江浙的私盐贩子张士诚原名张九四,他们和陈友谅一样都是穷苦孩子出身,最终三人却为了争夺天下成了势均力敌的对手。
[var1]
张士诚像
当然最后是朱元璋笑到了最后,这自然和其重要文人、尊重知识分子有关,比如朱元璋阵营中的李善长、刘伯温等人,都为朱元璋最终取得天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虽然朱元璋比较尊重知识分子,但是有些知识分子却利用了老朱的文化水平不高的特点来忽悠他。
[var1]
刘伯温像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总是喜欢追忆往昔,有一次在谈到张士诚时,朱元璋感慨道:“张士诚这个人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起的这个名字倒是不错的。”而这个时候朱元璋身边的大臣则不以为然,但是他仍然恭敬的对答道:“陛下,其实不然。孟子曰,士诚小人也。他哪里能知道呢?”朱元璋“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这些文人真是包藏祸心啊。
其实,朱元璋不知道的是,并不是给张士诚起名字的文人欺骗张士诚,而是他眼前的这位大臣在他面前玩了一个文字游戏。的确,《孟子》确实是有“士诚小人也”这样一句,但是不是孟子说的,而且也不应该这么断句。这是《孟子》里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尹士的人和孟子的故事,尹士知道自己误会了孟子之后,尹士自己说了这么一句,应该是“士,诚小人也”,是尹士自我反省的一句话。结果却被别有用心的后人这样利用了。
[var1]
孟子
然而,朱元璋这次被骗了他还不知道,但是最终却也形成了很坏的影响,因为朱元璋人文那些文人欺骗了张士诚,文人都不可靠,这也就让朱元璋对这些文人产生了防备心理,后来朱元璋时期兴起的几次文字狱应该说也与此有关。
固然,有些文人是会利用自己的才学去做一些欺骗人的事情,但是绝大部分文人还是有自己的人格的,不过这些文人之中的害群之马却给这个群体带来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