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当中,丧葬一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封建社会时期,人们十分重视自己的身后之事,而正因如此,有关于家族墓葬的规划,也就成为了许多人重点关切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土葬已经逐渐消失在我国社会当中,而在现代社会考古发展的进程中,专家们也会对从前那些土葬的墓穴进行相应的清理,并从中找寻一些历史的痕迹。
曾经,在安徽地区发现了这样一座清朝古墓,而就在专家们挖到一半的时候,这一墓主人的后代却闻讯而来,并表示不要挖我们家的祖坟。那么,这一墓主人究竟是何来历?在祖坟被挖之后,他的后代又得到了怎样的补偿呢?
在2016年的时候,安徽地区的一所小学正在对教学楼进行扩建,而就在施工人员们挖掘地基的过程中,却突然发现很多看起来十分奇怪的碎片。当时,凭借着之前的经验,这些施工队员们认为这个小学地下很有可能埋葬着一座古墓,就这样,他们也迅速将此事上报给了文物部门,并请求专家赶往此地进行发掘。
当时,在专家来到这一施工现场之后,就对工人们发掘出来的地方进行了仔细的清理,而在经过一番发掘之后,最终,专家们也找到了三座陵墓。根据古代社会中的陵墓建造方式就可以判定,这三座陵墓应该都是出于一个家族当中,而正因如此,很多专家也认为这些陵墓内应该有着许多珍贵的文物,毕竟在古代社会中,能够建造出如此规模陵墓的家族,也一定有着非凡的来历。
据悉,在对此地进行抢救性发掘的过程当中,专家们找到了几百件来自清朝时期的文物,而除此之外,在这一墓葬内部,还有着一顶专属于清朝武举人的顶戴花翎。
在对清朝时期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之后就可以发现,由于清朝的统治者来自于满族,所以,他们对于武举人这一职位也是非常重视的。而此次对古墓的发掘,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了武举人在古代社会中尊贵的地位。
本以为发掘过程会顺利进行下去的专家们没有想到的是,在他们将古墓发掘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墓主人的后代赶到此地,并拿出了族谱,表示这是自家的祖坟,请求专家们不要再继续进行挖掘。
对于专家们来说,他们也感到非常为难,毕竟这一古墓已经挖掘了一半,如果不将其中的文物全部取出的话,也很有可能会招来许多盗墓贼以及文物贩子,而这些人的出现对于文物的保护来说,也有着巨大的阻碍。
在经过一番协商之后,最终,专家们也给这位武举人的后代一种新的解决方式,那就是为这位武举人重新建立一个衣冠冢,并移到他处让后人进行祭拜,而古墓内所发掘出来的文物,也交由国家进行处理。
毕竟这些文物的价值是非常之高的,如果将其交给个人进行保管的话,也很有可能会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坏。对于中国现代社会的清朝历史研究事业来说,这些文物的出现有着非常大的意义,而如果它们遭受到损坏的话,也是一种莫大的损失。
对于武举人的后代来说,祖坟被挖的情况显然是非常突然的,而面对着专家的这种建议,在经过了一番权衡之后,他也决定同意专家们的做法。由于发掘古墓的地方是当地小学的建设用地,所以,专家们也无法将武举人的衣冠冢重原地重建。就这样,他们另找了一块风水宝地,并将武举人的衣冠冢迁了过去,而在此后的日子里,这位武举人的后代们也能够找到祭拜祖先的地方。
结语
通过对这一清朝时期的武举人墓穴进行了解之后就可以发现,在当时的社会中,武功高强的人是非常受欢迎的,而这也体现着清朝的统治风向。
对于这位武举人的后人而言,虽然他们家的祖坟被挖了出来,但这一古墓的出现也对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帮助。而从他后来的态度上也能够感受到,时至今日,我国人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虽然说这一武举人的后代没能守住自家祖坟,但他的宽容态度,也使得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变得更加顺利。
参考资料:《清朝武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