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清朝是一个贪污盛行的朝代,尤其是乾隆后期,以和珅为首的贪党,更是明目张胆地卖官鬻爵,以至于当后来抄家的时候,和珅一人的钱财就相当于清朝15年的税收,以至于后世常言“和珅一倒,嘉庆吃饱”。
但即便如此,在清朝还是有着许多清官直臣的,而魏象枢就被称为“清初直臣之冠”。
>> 清初大臣
魏象枢出生于公元1617年,从小成长在河北蔚州的一户普通家庭之中。彼时正是明朝末年,吏治腐败,国内混乱,魏象枢早早就看遍了人间疾苦,因此从小就立志要做一名清官,要为百姓谋福祉。
因此,魏象枢发奋读书,在1640年时,23岁的魏象枢就考中了进士,并禁猎出任庶吉士、给事中等等职位,在明朝末年那样贪污腐败盛行的时候,魏象枢却出淤泥而不染,不仅自己不贪,还弹劾品级远高于自己的安徽巡抚王懩结党贪污之事,可谓是十分难得。
明朝灭亡之后,顺治帝欣赏其才华,因此让他进入了清朝朝堂之中,让他做了朝廷当中的一名言官,专门监督朝堂大臣。刚刚上任不久的魏象枢,就弹劾总兵任珍滥杀无辜、滥用私刑,为大清除去了又一祸害。
公元1661年,康熙帝即位之后,对魏象枢更加重用,而魏象枢也帮助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因此更得康熙帝宠信,接连让魏象枢出任顺天府尹、大理寺卿、刑部尚书、户部侍郎等等职位,成为了清朝名盛一时的清廉大臣。
>> 扳倒两相
随着清朝逐渐稳定下来,贪污腐败、结党内斗之事也因此开始迅速萌生,其中又以权臣索额图、重臣纳兰明珠为代表。索额图乃是满洲正黄旗人,他的父亲索尼乃是努尔哈赤的亲信,清朝的四朝元老,还是顺治帝钦定的辅政大臣,索额图作为索尼的儿子,自然也享受到了父亲的荫蔽,得到了康熙帝的重用,成为了康熙帝极其其中的宰相。
索额图上任之后,开始逐渐变得骄傲自满,不仅干预朝政,还利用职务之便贪赃枉法,卖官鬻爵,因此而遭到了魏象枢的弹劾,康熙帝考虑到索尼之功,因而没有将索额图处死,而是罢去了作恶图议政大臣、内大臣、太子太傅的职位,一代权相就这样落了马。
而纳兰明珠也同样是满清贵族,因为帮助康熙帝平定三藩,击破噶尔丹叛乱而获得内大臣、太子太师等等职位,由此成为了一代权臣。但纳兰明珠也同样仗着权势卖官鬻爵,党同伐异,因此遭到了魏象枢、于成龙、郭琇等等大臣的联名弹劾,纳兰明珠也就这样失势了。
>> 清廉一生
因为纳兰明珠帮助了康熙帝太多,因此魏象枢、于成龙虽然进言弹劾,但康熙帝对纳兰明珠却并没有立即裁撤其职务,而且之前被他斗倒的索额图,在当时又官复原职了,这让魏象枢颇有些失望,加上当时已经是魏象枢已经将近70岁,也到了该告老还乡的时候了。
因此,魏象枢就两次请还,康熙帝看他这么坚持,也就同意了。索额图看到这老对头终于要走了,心里边是喜出望外,还专门派人“送送”魏象枢。结果索额图发现,魏象枢离京之时,居然还带了很多大箱子,沿途城关检查时发现,这大箱子极其沉重,很可能是装了金银珠宝。
索额图听闻,当即大喜,立即上奏康熙帝,说魏象枢表面清廉,背地里却贪污受贿,以至于请辞之后,居然攒下了几箱子的金银珠宝。康熙帝听闻之后,立即快马传令,命人半途将魏象枢拦下,看看他箱子里装的是什么。
受命官员拦下魏象枢后,立即打开了魏象枢的箱子,结果发现里面根本没有什么金银珠宝,只有满满一箱铁钉。魏象枢让官员告诉康熙帝,自己发现京城生产的铁钉长度要远远长过其蔚州家乡所售的铁钉,更加适合房屋修葺,于是自己就专门买了几箱,想着运回去送给家乡父老,便于他们以后修葺修建房屋使用。
康熙帝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一时之间也是羞愧难当,魏象枢为官几十年一直清廉正直,其府上常年门可罗雀家徒四壁,又怎会、怎能贪污呢?就这样,魏象枢安安心心回到了老家,不久之后就离开了人世,而康熙帝则善待魏象枢的后人,嘉庆帝后来还直接赐魏象枢四世孙做了举人。
>> 结语
魏象枢是清朝初期的一大清官直臣,是历史上少有的几乎一生都没怎么犯错的能臣,他呈给康熙帝的100多封要事奏折里头,每一封都极有见解,乾隆帝时期还专门要求臣子要向魏象枢学习,结果首开奢靡之风的,就是乾隆帝自己,以至于上行下效,出来了和珅这么个大贪官,想想要是魏象枢还在,怎么让和珅乃至乾隆帝如此作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