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过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在1852年夏天洪秀全所率领的军队一路打到湖南直逼长沙。此时咸丰皇帝坐不住了,同意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之后李鸿章举行了鸿门宴,太平天国的八位主要将领高高兴兴的入座,没想到筷子还没动人头就落了地。
师徒齐上阵
从金田起义一路打到湖南,太平天国所到之处获得了普通百姓的支持,太平军很快席卷了长江流域,越来越多受到压迫的农民拿起了手中的武器加入了起义的队伍。正是由于前期的兵强马壮,让太平天国的势力迅速扩大。
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农民起义是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洪秀全眼看着自己兵强马壮,觉得推翻清朝的统治指日可待,于是洪秀全等人飘了。虽然清朝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是一对师徒终结了太平天国的命运。这对师徒就是曾国藩和其学生李鸿章。
当时洪秀全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轻视了对手,有道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清朝后期统治已经搞得天怒人怨,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此时曾国藩站了出来,之前的曾国藩政绩平平,其本人的能力也并不出色。
公元1840年曾国藩成为翰林院检讨,此时的曾国藩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但是仍然有一腔热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后,曾国藩冒着被皇帝问责的危险,多次向咸丰皇帝进谏要求镇压太平天国。
就此曾国藩开启了自己的团练之路,在正面战场曾国藩与太平天国死磕了11年。最终成功的镇压太平天国。当时曾国藩有一个得意门生就是李鸿章。
自己的老师在正面战场上死磕太平天国,李鸿章便采取了另一种方式镇压太平天国。有一次李鸿章设宴邀请太平天国八大将领共同赴宴,谁知这是一场鸿门宴,八大将领还没动筷子便人头落地。
八大将领的投名状
太平天国后期内部的矛盾逐渐显现。杨秀清、韦昌辉、秦日刚等太平天国创立之初的将领几乎都已经被杀害,石达开对于太平天国内部的斗争十分失望也离开了太平天国。当时与洪秀全一起创立太平天国的得力干将几乎所剩无几。
此时太平天国又遭遇了曾国藩所带领的清军的正面打击,特别是雨花台战斗更是让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当时李鸿章为了配合自己的老师便派兵围困苏州。由于长时间的围困导致苏州城内太平天国的守军缺衣少食,为了迅速拿下苏州李鸿章便想出了一个方法。
当时镇守苏州的太平军将领是慕王谭绍光,李鸿章深谙擒贼先擒王的套路,于是便给其他几位将领释放出这些人只要投降便会予以高官厚禄的信号。而李鸿章还表示,如果这些人想要展示自己的诚意就要献上投名状,投名状也很简单,就是慕王谭绍光的人头。
此时慕王谭绍光还在镇守苏州,他万万没想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几位将领居然盯上了自己的项上人头。就这样在其他几位将领的合谋策划下,慕王谭绍光死在了自己人手里。这八位将领为了向李鸿章表示自己投降的诚意,将谭绍光的人头献上。
李鸿章一看太平军的主帅已经死了,现在群龙无首就剩下这八位将领了。随后李鸿章派人给这几位将领送信,表示自己会设宴款待这些将领。这个时候苏州城里的将领还做着投降之后就有高官厚禄的美梦,殊不知这是一场鸿门宴。
李鸿章布下鸿门宴
应李鸿章的邀请,赴这场宴会的分别有四位领兵的将领以及四位称王的将帅。他们分别是将领汪怀武、张大洲、汪有为、范启发;而另外四位称王的将领分别是纳王、康王、宁王、比王。
正是这八个人密谋将谭绍光杀害,后来这八个人一起高高兴兴地去赴李鸿章的宴会,然而他们忽略了李鸿章本人深信多疑的特点。李鸿章一直觉得这八个人很可能是诈降,于是本着斩草除根的方针李鸿章设下了这场鸿门宴。
由于谭绍光已经被杀害,所以阻止这八个人投降的最大阻力已经扫清了。这八个人在赴宴的时候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没有带太多的人手和兵马。
可以看出太平天国一度席卷了长江流域,深得百姓的支持,但即便没有清朝皇帝的镇压后期也持续不了多久。因为这些人对于政治手腕和权谋是完全不懂的。
没有试探对方虚实的情况下,八个人便单枪匹马到了李鸿章的军营。此时即便再有本事也是刀俎上的鱼肉,任人宰割。果然当这八位将领到达李鸿章所设宴地点之时,还未动筷子,李鸿章一声令下周围的将士们迅速将八位将领围住。
八位将领还没反应过来就直接被腰斩。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李鸿章该出手时候绝对不犹豫,事后英国将领戈登认为李鸿章的这一做法实在是太过于残暴,然而李鸿章却认为自己做得没有错。
李鸿章的老师曾国藩在正面战场上积极团练镇压太平天国,李鸿章在第二战场上与太平天国的将领斗智斗勇。李鸿章与自己的老师一样在历史上颇有争议。
特别是八位将领已经投降,李鸿章却仍然毫不犹豫地将其斩杀,不少人认为李鸿章太过于冷酷。然而政治斗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不少人批评曾国藩和李鸿章就是因为他们镇压了太平天国。
总结
一些人觉得如果没有李鸿章和曾国藩的镇压,中国可能走向另一条道路。也不会有后来的百年屈辱和抗争的历史,然而还是那句话,历史没有如果。
就从八位镇守苏州的太平天国将领与李鸿章相比就可以发现太平天国能取得一时的胜利,但是无法持续地走下去。无论是洪秀全还是手下的将领都缺乏大局观也缺乏政治智慧。但不能否认太平天国揭开了清朝最后一块遮羞布,也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