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第一章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讲的就是当时人们的爱情故事。可见,任何时代的人们,谈恋爱都喜欢在河边。但那时候的谈恋爱,可是没有今天的那么自由。春秋战国时代,有很多繁文缛节。恋爱,不是想谈就谈的。
严格意义上来看,那时候的男女之间还是要将媒妁之言的,至于门当户对更是毋庸置疑。天子与诸侯之间结亲家,诸侯与诸侯之家结亲家。在那个时代里,如果不是国家或是家族没落了,很难看到跨越阶层的婚恋之事。
[var1]
事实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人们也都喜欢美女帅哥,长相俊美的贵族男子甚至在民间有大量的粉丝,比如郑国的“子都”,书中就曾有说“不见子都,乃见况且”。还有美女夏姬,更是单凭自己的容貌,就吸引了几个国家的君主和权臣争抢,最后还因此灭了几个国家几个家族。
比如夏姬、文姜这样的女子,在那个时代里或因为国家的原因,或因为家族的原因,都在追求着自己的真爱。可是这种追求在推崇三纲五常的时代里,是不被主流所认可的。男女授受不亲,还有周礼中的所谓伦常之制,就让她们在世时沦为男人的玩物,而身后又为历史所不齿。
但不管是春秋战国,还是后来的时代,人们对于爱情的憧憬都是一样的。而且,人们的心中都曾有自己的梦中情人。比如《诗经》中就有一篇“有女同车”,讲的是个男子幻想自己与齐国的公主同乘一辆车。能够同乘一辆车,那也是有可能在与公主谈恋爱了,这个男子的心中所想也正是如此。
[var1]
但是,其实那个时代有很多爱情,又不是严格按照正常的规矩来的。文姜、夏姬等等女子的爱情且是不说了,就连孔夫子的父亲也是“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可以说,当时的民间很多男男女女,为了追求爱情也是偷偷摸摸,从来不敢光明正大的。
对于恋爱之赞,任何时代皆是炽烈而火热的。我们在《诗经》中就可以看到当时列国民间对恋爱之事的歌颂,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比如“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那种“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情感,可见任何时代皆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