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太宗为何不屠杀功臣?四个因素决定了他与刘邦、朱元璋不同

唐太宗为何不屠杀功臣?四个因素决定了他与刘邦、朱元璋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479 更新时间:2024/1/24 11:48:54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 良狗烹”,这是形容君主对大臣们不放心,尤其是对功臣们不放心,会对这些功臣进行血腥杀戮,不过凡事总有例外,唐太宗就是一个例外。

他从来不随便杀功臣,大唐的功臣们也大多得以善终,以至于侯君集在谋反以后,还能对唐太宗说过:“我为你攻破了两个国家,能不能不要杀我的家人?”

这要是放在刘邦,朱元璋那里,哪个敢这么说,那就是纯粹嫌命长了,唐太宗为什么不屠杀功臣呢?四个因素决定了他与刘邦、朱元璋不同。

继任者问题

首先来看看,刘邦和朱元璋的继承人都是谁,刘邦的继承人是汉惠帝刘盈,刘盈的童年并不美好,因为刘邦偏爱赵王刘如意,屡次想要改立太子。

而且刘盈还有一个非常强势的母亲,吕后。两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下,让刘盈非常胆小。对人也很好,无论别人做了什么事情,都不舍得下狠手。

后来,吕后请来了“商山四皓”帮助刘盈稳住了太子之位。刘邦也知道刘盈的性格,这些功臣们如果活着,肯定会影响政权的稳定,所以他找借口把很多功臣都给杀掉了。

事实也证明,刘邦并没有料错,即便刘邦帮助汉惠帝处理掉了功臣的问题,最后也没能逃过外戚的问题,最后还是被拉下了台。

朱元璋也是类似的问题,原本他定的储君朱标是一个仁慈但不软弱的人,很多武将也站在了他身后。这个时候,朱元璋也不愿意大开杀戒。

后来,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朱标早逝,出于对朱标的偏爱,朱元璋最后决定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文做继承人。

这样一来,这些大臣们就很扎眼了。朱标死后被朱元璋杀掉的大臣比他死之前多许多。主要是朱元璋杀大臣的时候,朱标和他的妻子马皇后也会劝阻。这样一来,很多人得以活命。

唐太宗的情况不一样,他一开始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选择的是他的长子李承乾,精心培养。李承乾谋反以后,他又把目光投向了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他选择了李治。

在唐太宗看来,李治虽然慈和却不软弱,他给李治留下了辅政班子,足够政权平稳过渡,不需要依靠大杀功臣的办法来维持政权的稳定。

唐太宗本人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唐太宗和另外两个皇帝不同,唐太宗是武将,武力值超群,李渊建立唐朝的时候,就曾经封李世民为尚书令,还封他做了大将军。李渊是开国皇帝,不会拿江山开玩笑。李世民确实有很高的武力值。

李世民自己都是武将,也更能理解武将的处境,自然也不会随便杀人。还有魏征,这个人确实胆子很大,遇到不妥当的事情,敢于说实话。在帝王起了杀心的时候,大臣的劝阻往往能起到比较大的作用。

另一个原因就是唐太宗对自己实力的自信,有人造反?御驾亲征平了它就是。古代都讲究“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唐太宗不管,他本来就是武将,武将没有经历过战场狼烟,就名不副实了。

唐太宗时期,内部的叛乱很少,最著名的就是太子造反这件事情了。太子造反的时候,身边没有重量级的武将跟随,唯一的例外侯君集还是因为觉得不公,才上了太子的船,无他,别人都知道现在御座上的君主是个什么人,知道和他拼武力绝无胜算。

反观刘邦和朱元璋两个人,他们一个是乡长小官,一个是贫民出身。这两个人可没有什么武力值,他们对武将不放心,于是就决定杀之而后快。

另外一个原因是贵族相较于平民来说,还是要更加讲究一些,因为贵族看重自己的名声,轻易并不会不管不顾,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唐太宗李世民没有大肆屠戮功臣,而朱元璋和刘邦对功臣毫不留情,最终导致无数人被冤杀。

人一旦没有顾忌,是十分可怕的,我就是要把你杀掉你又能怎么样呢?在绝对的皇权之下,所有人都是弱者。

大乘平民所有的人想要很好的生存,只能指望君王的仁慈。在这一点上来说,唐太宗李世民做得很好,最起码他总体上是一个讲理的君王,否则随便就能罗织罪名杀死一个人,那也太可怕了。

比如明朝初期的蓝玉案等等案件,这些案件导致大批的功臣被杀掉。

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参与谋反只是有可能发过几句牢骚,或者对眼下的时局有一些不满,或者单纯是和那些人走得比较近,或者偶尔有一些逾矩的动作,甚至可能什么都没有,只是帝王觉得你是新君的威胁。这种时候你到哪里说理去?

李世民就比较讲理,在遇到重要大臣被告谋反重罪的时候,他处理得都比较谨慎,比如在侯君集谋反被人举报的时候,他就审查得非常仔细,因为告发的人是侯君集的同僚,唐太宗害怕他们两个人之间有私怨,也担心一旦这件事处理不好,会让大臣寒心。

不过唐太宗也很聪明,在事情查实以后,他担心侯君集会凭借以往的功绩逃脱死刑,所以他决定亲自审理这个案件,他对侯君集说了一句话/我知道你功劳大,我不想让寻常的审理人侮辱你,我亲自面对你。

侯君集一听到这话,就知道求情无望,坦然赴死,太宗也没有杀他的家人。

对于功臣,不同的君主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像刘邦、朱元璋这样的大开杀戒型,有像宋太祖那样的剥夺权力型,还有像唐太宗这样的微风拂面型。

今晚对待功臣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大臣对待君王也有不同的态度。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为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态度这个东西一般情况下都是相互的。在绝对的君王权力面前,即便君王真的要杀了你,你也不能够反抗,否则就是不忠,对于大臣来说,如果要躲开君王的魔爪,还是要知道你跟随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尽早做准备。

从这个角度来说,从龙之功也不是那么好挣的,首先,你要知道谁才是那头真龙,一旦下错了注,整个家族都会跟着一起完蛋。

其次,你要知道你跟随的那头真龙是什么样的性子,是温和的,还是暴躁的。如果实在太过暴躁,那还是赶紧跑吧,要不然,说不定什么时候,他就怀疑你,你和你的家族都要赔进去。

你不能得意忘形,觉得有了从龙之功就可以高枕无忧,一再挑战帝王的底线。否则一旦天威降临,便是灭顶之灾

要想成为从龙功臣,没有本事那是绝对不行的。千百年来,有无数人抱着投机的心态想要成为从龙功臣,最后却死得特别惨。

如果没有能力,还是不要去揽这个事情了。老老实地做个普通人或者做个小官,也是很不错的事情,毕竟如果官职比较少的话,那被处死的概率也不大,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

不用担心会搞到自己身上,当然,如果你有雄心壮志那也可以选择去搏一搏,这就看个人是怎么想的。

更多文章

  • 不敢相信!一代枭雄李世民幼年时是结巴!为了皇位不折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世民登上皇位,李世民一生简介及评价,李世民简介和功绩

    然而,幼儿的时候李世民并不是一个出众的小宝宝,甚至还有些口齿不清。直至少年时期他才有了惊人的转变。不论是四书五经,还是前朝历史,小小的李世民都能倒背如流。小小年纪就学富五车,还能对朝廷上下事务说出一番独到的见解来。这些与他后天的“发狠”努力有着很大的关系。特别是他骑射之术,尤为突出。要知道,李世民在

  • 唐玄宗的最后岁月:被儿子软禁,爱情、尊严、权力、自由都没有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收到了儿子唐肃宗李亨的上表,看完后悲喜交加。上面写着托祖宗保佑,我已经收复了长安,现在请父亲赶紧回长安继续当皇帝,而我继续当太子。收复长安是唐玄宗梦寐以求的事情,儿子办到了,这一点给他带来很大的安慰。70多岁的老皇帝一辈子都深深迷恋着权力,儿子提出要让他继续当皇帝,唐玄宗却苦笑了一声。走到窗边

  • 67岁的武则天是如何从一位才人,一步步走上帝王之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后自名为武瞾。他的父亲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武士彟,曾资助过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二人从此成为朋友,母亲杨氏则出身于隋朝的皇室。武则天三岁时爆发了玄武门之变。武士彟几经周折后,被李世民调任荆州都督。12岁时,武则天的父亲病逝,他的几个堂兄也开始落井下石,对其母亲失利。武则天只好跟随母亲从荆州搬回长安

  • 陕西出土一墓志,揭开上官婉儿被害的真相:原来李隆基杀她真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隆基杀婉儿,李隆基和上官婉儿的历史,李隆基为啥要杀死上官婉儿

    志文中对上官婉儿有着“千年万岁,椒花颂声”的高调盛赞,通篇都是对上官婉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文学修养的赞扬。由此可见,上官婉儿作为历史长河中一个传奇女子,其智商、情商、品貌都是为后人所称颂的。于此同时,志文也间接地称述了一个历史疑案:上官婉儿的被杀并非是李隆基所说的“依附韦后,渎乱宫闱,”而是别有隐情。

  • 唐朝对外战争胜率只有30%,比宋朝低得多,但为什么仍叫做盛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对外战争一览,唐朝战争明细,唐朝经历的重大战争

    大唐不夜城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唐朝和宋朝的对外战争性质不同,大唐主打的是扩张性的争霸战争,而宋朝就惨了,立国319年无一不是在反抗外敌侵略,这也难怪人们总是说盛唐弱宋。。唐朝有多强大?唐太宗自公元628年统一全国以后,就不断对外用兵,先后征服西域诸国,剿灭强大的突厥人(后来的奥斯曼帝国就是被唐朝击败被迫

  • 李隆基为何喜欢胖子杨玉环?除了皮肤光滑,还有一项特殊技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隆基怎么把杨玉环弄到手里,历史上真实的李隆基和杨玉环,杨玉环几岁嫁给李隆基

    杨玉环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非常风流的女人,在嫁给李隆基的儿子以后,夫妻二人的关系就一直不错,要知道杨玉环的家室并不是非常好,能够一步一步走到这个位置,靠的完全是自己的心机和容貌。据说杨玉环长相非常的出众,略微有一些丰腴的他还学会了很多的舞蹈,在嫁给李隆基儿子的时候,他就用自己的相貌得到了全部的恩宠。可是

  • 武则天到底经历了多少男人?真的掐死女儿来上位?史官说出实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武则天亲手掐死女儿是真的吗,武则天秘史掐死女儿,武则天的上位史

    男宠和武则天14岁入宫第一个男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六三七年,唐太宗前往洛阳宫,见到了当时十四岁的武则天,看到武则天的美貌后,就把武则天纳入了后宫,封为了才人,赐号“武媚”,史书中对武则天入宫之后的生活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武则天晚年的时候,曾经讲述过自己和李世民发生过的一件事,当时李世民得到了一匹宝

  • 马嵬坡下唐玄宗潸然泪下,哭的竟然不是杨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玄宗与杨贵妃高清图片,马嵬之变后唐玄宗去了哪里,马嵬坡下的故事以及唐玄宗的感受

    礼仪典范广宣扬。明皇马嵬念九龄,举手投足自难忘。礼,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行走坐卧,古人对不同阶层都有明确的礼仪规定。如《弟子规·谨而信》中要求的那样: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走路时步态要从容,站立时姿势要端正

  • 宝玉见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的宝镜,武后要那么多镜子干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镜室中宝镜干什么的,武则天宝镜有什么典故,明代多宝镜

    武曌[zhào]就是武则天,是唐朝至武周时期的政治家,是武周开国的君主,也就是从690—705年,在位1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67岁的时候即位,82岁去世。武则天是荆州都督武士彟(yuē)的第二个女儿,换句话说武士彟是当时湖北省军事指挥官。武则天14岁进入后宫,为唐太宗做才人,才人

  • 聊一聊武则天的家世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则天家世简介,武则天肉麻的诗,武则天的家庭情况

    在当时,文水武氏还是个当地小性。武则天的父亲叫武士彟(yue),家中兄弟四个他排行老四三个哥哥都是农民。但武士彟是个有野心的人,所以他想发财,想换一种生活方式,据《太平广记》记载,武士彟经商去了,做了木材商人。武士彟年轻的时候,正赶上隋炀帝统治时期。在隋炀帝修建洛阳的时候大量贩运木材,借此发家,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