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三思是武元庆的儿子,和武承嗣是一样的,同样是个有奶就是娘的主。他的父亲虽然是武则天搞死的,但武则天给予他的荣华富贵他没法拒绝,只好把杀父之仇抛到九宵云外,对武则天百依百顺,奴态十足。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唐高宗死,武则天临朝称制,起用武三思为右卫将军,后进夏官(兵部)、春官(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封武三思为梁王,赐实封一千户。堂兄武承嗣劝武则天先杀掉韩王李元嘉和鲁王李灵夔等事儿,武三思全部有份。而堂兄武承嗣阿谀奉承武则天和其男宠的事,武三思更不甘落后,而且花样翻新,别具一格。武承嗣替薛怀义执鞭,武三思便替薛怀义牵马。
这对兄弟是美男子,时人称张易之为五郎、称张昌宗为六郎。
君临天下的武则天除了好淫,还和秦始皇一样,疯狂地追求长生登仙之术。她特别羡慕传说中的周灵王太子姬晋(即王子乔),传说,这位王子乔传说擅吹笙作凤鸣,后随浮丘公登仙而去,成仙后还乘白鹤现于缑山,人称“升仙太子”。武则天还为这位升仙太子题写过碑文。
武三思为了拍武则天和张昌宗的马屁,竟然肉麻无限地说:“我以为六郎之美,已非凡世所能有,他一定是王子乔转世。”
这一马屁拍得果然妙,荒淫无耻的武则天当即下令造鹤麾并制木鹤,将张昌宗打扮成她心目中的王子乔模样,自欺欺人地进行自慰。
武三思继续进献马屁,以宫中绽放争艳的莲花做比喻,道:“六郎似莲花。”
宰相杨再思在武三思的启发下,青出于蓝更胜于蓝地说:“非也,正谓莲花似六郎。”
武则天听了,婆娑着老眼,象花痴一样,盯着张昌宗看。
延载元年(694年),武则天给自己加上了一个稀奇古怪的尊号,曰:“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其实,“慈氏”指的就是“弥勒”;而“金轮”则是指《大云经》里说的“女转轮王净光天女”,属于佛教中的行话。后面的“圣神”却是道家的术语。佛道两家原本不相容,但武则天强将之合在一起,反正佛家、道家都归她老人家管。
为了讨武则天高兴,这年(延载元年,公元694年)八月,武三思就率领四夷首长在神都皇城的南门——端门之外修建一座歌功颂德的“天枢”。
所谓“天枢”,是一种通体都由铜铁铸造成的图腾柱。
这座“天枢”的柱基由铁铸成,其形如山,周长一百七十尺。柱为铜铸成,高一百零五尺,直径十尺,蟠龙麒麟围绕柱身,顶端为承露盘,直径三丈。
铸造天枢的过程中,因消耗的铜铁量太大,眼看就建不下去了,武三思又下令在民间强行搜刮,把农民的农具、器皿全部充公,闹得百姓家败人亡。
“天枢”终于峻工,武三思亲撰铭文,“黜唐颂周”,大加称颂武周功德,极力贬低李唐旧政,镌刻于柱,并刻百官及四方国君的姓名于其上。
好大喜功的武则天在武三思的导引下,也自书“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几个大字交由匠人铭刻其上。
武则天年近八旬,年迈体衰,厌居宫中,武三思又创建三阳宫于嵩山,兴泰宫于万寿山,供武则天每岁巡游。“工役巨万万,百姓愁叹。”
武承嗣和武三思是武家子弟中最有名的人物,他们的表现是这样的糟糕,那么,其他武氏子弟又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