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最后的败亡,是在下邳。简单来说,吕布不听陈宫分兵之计,并且被曹操用泗水淹了下邳城,在睡梦中被宋宪、魏续给绑住并且献给了曹操。穷途末路的吕布为了活命,表示要向曹操投降,利用自己的勇武,以及曹操的爱才之心,为自己的争取最后一线生机。最后因为刘备这样一句话,
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随后,曹操下令将吕布绞刑后枭首。
曹操攻打下邳时,身边的谋士有程昱、荀攸、郭嘉这些得力的谋士。为何在吕布投降时,曹操没有问他们的意见,而是独独征询刘备的想法呢?在这决定了吕布命运的几分钟里,可以看出两个高手之间的博弈。
吕布想投降曹操这件事,在史料中也是有记载的,但是《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对此的描述是有差异的。
在《三国志》中,吕布表明投降的想法后,曹操是有所心动的,而后刘备主动发言来暗示曹操杀掉吕布;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听了吕布的话后,是征询了刘备的意见。
两者相比,史料中的刘备是想借曹操之手杀了吕布,这也正常,毕竟吕布和刘备之间有夺城之恨;而《三国演义》里,刘备虽然也与吕布有怨恨,不过曹操问话后,他才暗示曹操吕布留不得,虽然结果一样,但是演义中更加凸显了刘备的仁义。
说得有些远了,现在我们回到上面的问题。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也是个能够听下属建议的人,一般在做一些重要决定前,也会征询属下的意见。比如对于是否要除去刘备这个问题,他就征询过程昱和郭嘉的意见。
曹操、出招
这一次,曹操没有征询这些谋士的意见,我认为这是因为,他心中对于是否要留用吕布,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吕布留不得。但是曹操还要靠爱才之名来纳贤的,如果直接杀了吕布,会不会影响到他招募贤才?所以,他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刘备,这也是颇有深意的。
刘备是什么人,一个以仁德著称的人,但是刘备和吕布之间是有夺城之仇的,是吕布让有大志的刘备再次过上寄人篱下的生活。刘备能咽下这口恶气吗?如果刘备直接建议曹操杀掉吕布,这会影响刘备仁德的形象。
刘备、接招
从刘备的话中,可以看出刘备也是想杀了吕布的。不仅是为了报夺城之恨,也是不想看到吕布真的为曹操效力。毕竟吕布是什么水平的人,刘备是很清楚的。吕布的勇猛配上曹操等人的谋略,将会让曹操势如插翅猛虎,未来同曹操的斗争将会愈发艰难。
既然想要杀掉吕布,但是又不能直接让曹操这么做,因为这样确实会对自己的人设造成影响。于是刘备说出了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吕布是个不忠不义的人,杀了自己的2任义父。在东汉时,忠、孝都是世人非常看重的品德,像吕布这样不忠不孝的人,即便是被杀了,也是死不足惜。刘备的说法,既是暗示曹操去杀掉吕布以绝后患,也是想通过这句话,将吕布之死归结于他自身的问题,而不是他刘备害死的。曹操在听了刘备的话后,也没再多说什么,就将吕布处死了。
在吕布投降到被杀害的短短几分钟里,发生在曹操与刘备之间的博弈,堪称两个高手之间的对决。不可一世的吕布,在两个枭雄的博弈之下,落了个惨死的结局,除了大骂刘备是“大耳贼”外,什么都做不了,弱小而无助。
(本文依据《三国演义》而作,切勿与历史相关人物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