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过五关斩六将”都已经变成了成语,在民间有着巨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就算是没看过三国,或者叫不全那“六将”名字的人,恐怕也没谁不知道吧?但是,老乐说的是遇上颜良之前的关公战绩,那就相对有些陌生了。因为,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发生在斩颜良诛文丑之后,难道说此前也这么“巧”,让关老爷在战场上习惯了“666”了吗?
需要说明的是,老乐要跟大家介绍的关羽的两大原则,以及最早斩的六将,跟《三国演义》中的内容并不完全一样,而是出自南派评话的《三国》。因为最近这段时间,老乐一直在读这套书,觉得本书有些原创的内容,比起传统的名著小说,别有一番风味,所以也想跟大家陆续地分享交流。南派三国的开篇,就是从关羽土山约三事,降汉不降曹说起的,因为张老先生作为评书艺人,最明白抓住受众的兴趣点,所以把此前的一些冗长的背景内容,做出了删改取胜,让关羽这个三国顶流名将直接登场,并且丰富了他的人设。
首先,关公的形象就被进一步细化了,除了我们熟知的凤眼蚕眉,赤面长髯,绿袍金铠,青龙偃月刀之外。还说关公一生不带弓箭,原因就在于他的头号原则,是绝不会暗箭伤人,沙场之上,就是凭真本事击败敌人,大英雄气概更加突出。当然,这与《三国演义》原文多少有些出入,因为原著有关羽在樊城之战中,一箭射落何成这样的记录的。更不要忘了,他在刘备早期创业期间,担任的正是“马弓手”。所以,南派三国将关羽的这个不算特长的技能,彻底删掉了,反而还给关老爷的形象增添了不少光彩。
第二个原则,就更是评话极尽夸张地塑造了,说关羽从不欺负不骑马的人,无论是普通的步将还是士兵,都被关羽放过了。其实简单一想就不难发现,这只能是评书的理想化说法,毕竟在真正的冷兵器时代,也不分什么马上步下将领,只有评书才会做这种分类,大家看热闹就好,不必较真。
但也正是因为这两个特点,关羽的早期斩将名单,才能被评话三国精确到六个人。他们分别是黄巾阵营中的程远志、汜水关前的华雄、围困北海城的管亥、为曹操守徐州的车胄,以及奉命打徐州的王忠和刘岱。在这些人当中,前四位跟《三国演义》的记载一样,只有王忠和刘岱,在原著小说中是被关张兄弟两个分别生擒的,并没有取他们的性命,反而还将之放回曹营。但是,王刘二将无论怎么看,都是小说中无足轻重的人物,在南派三国中,更是没有直接介绍过这些故事,所以他们被评话作者改成了“送人头”的背景角色,也没什么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