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为什么不用张昭为太子之师

孙权为什么不用张昭为太子之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086 更新时间:2024/2/9 4:53:48

孙权立长子孙登为太子后,想让他读《汉书》,以便熟悉近代之事。孙权认为张昭在这方面有师承渊源,于是就让张昭的儿子张表跟随父亲学习,回来后再传授给孙登。那么,孙权为什么不直接让张昭当太子的老师,而是要隔着这么一道手呢?

(张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权的理由是否成立

孙权不用张昭,是说不愿意张昭过于劳烦,这个理由成立吗?说起来,此时的张昭年龄已经很大,孙权这么说,看起来似乎是个理由。但是,三国时期一般都是终身制,张昭此时也没有说已经办理退休手续,为什么就不能作为太子之师?张昭还没有到老糊涂的地步。再说了,如果说是劳烦,张昭能够在家里教儿子张休,为什么就不能在外教孙登?如果仅仅是因为年龄大,他完全可以让张昭只做教授,不做其他杂务,这样不是更好吗?说到害怕张昭过于劳烦,不由想起另一件事情:孙邵去世后的丞相人选。当时百官推荐张昭,孙权说的理由也是“丞相事务繁杂……这不是用来照顾他的办法。”让人当丞相是照顾,不是让人办事,这是个什么道理!所以,这种借口一目了然,不难分辨。

孙权为什么不让张昭直接教授太子

孙权不让张昭教授太子,就是不给张昭太子之师这样一个名号,原因有三:

一是赤壁之战后,张昭不再受重用。赤壁之战前,在是否抵抗曹操问题上,张昭是主和的,这和周瑜鲁肃意见不同。《江表传》记载了两件事:孙权对周瑜说,张昭等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孙权当皇帝后,在百官大会羞辱张昭,说“如张公之计,我今天怕是已经要饭吃了”。所以在孙权当皇帝后,张昭就已经没事可干了。再向前追一下,赤壁之战后,张昭就已经不再受重用了,只是那时候孙权还不敢称王,大局上还必须笼络以张昭为首的江北士人,所以他还不能把张昭贬斥,但称王后的孙权则不同了,他只需把张昭当牌位供着就行了。

二是张昭其人在东吴名望太大,孙权要避免张昭再扩大影响。在与辽东公孙渊联盟问题上,孙权和张昭意见不一。两人反复争论,以至于孙权按着刀把说:“吴国人士入宫则拜我,出宫则拜你……我真担心失手杀了你。”张昭看着孙权很长时间,说:“我知道我的话你不会听从,所以还要进愚忠,是因为太后临终前,把你托付给了我。”这件事情虽然不是在同一时间发生,但张昭在江东的影响不言而喻,也就是不管他人的官位有多高,只要有张昭在,任何人的声望也不会超过他。孙权要再让张昭直接担任太子之师,那张昭的声望则更是大于天了。太子之师虽然不一定有实权,但在教授过程中可以直接对太子施加影响,在未来的君王和百官中其影响力也会更大。孙权可以让张休教孙登《汉书》,却不想让张昭进一步扩大影响,因为张休是太子的臣子,而张昭出来就是老师。

三是孙权在有意识地对江东豪族重臣加以抑制。

孙权靠笼络东吴大家世族巩固的政权,这些大家族也都获得了高官厚禄。然而,孙权后期却重用诸葛瑾父子和孙氏宗族中人,大家世族一定程度上遭到了排挤,像陆逊、顾谭等人。张昭作为孙权的顾命大臣,位高权重,影响力太大,虽然孙权不能不在名义上给他尊荣,但不让他有更大影响和实际权力还是做得到的。在孙权第一个太子孙登的四友之中,张昭的儿子张休和诸葛恪、顾谭,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两宫之争,顾谭和张休都受到了严厉的处罚,而诸葛恪却最终成为了托孤大臣。这是不是会让人产生不一样的联想,诸葛家族在江东没有深厚的根基?

所以说,孙权不让张昭直接担任太子之师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看孙权和张昭的关系有一种感觉,尽管张昭是孙权的顾命大臣,但总是有一种张昭被孙权玩弄于手掌心的感觉。

更多文章

  • 曹操杀了陈宫,为何还供养陈宫一家老小?难道不怕陈宫儿子报仇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杀陈宫的真正原因,新三国曹操杀陈宫片段,曹操该不该杀陈宫

    事件回顾曹操身边第一位有着某种意义的谋臣必然是陈宫,而陈宫与曹操之间相互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曹操信心,甚至给曹操指引了方向。这一年并不是空穴来风,可以从后期曹操再一次见到陈宫之后,两个人的对话中能够看的出来,曹操无论如何都是非常敬重陈宫的,哪怕陈宫一而再再而三的背叛自己。尽管陈宫跟随了自己的死敌吕布

  • 孙权曾让刘备评价周瑜,后者谈笑间说一番话,次年周瑜便蹊跷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与孙权周瑜的关系,孙权周瑜和刘备是什么关系,刘备挑拨孙权周瑜

    读过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周瑜感到陌生。“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一派儒将风范,指点江山,运筹帷幄,击败曹操数十万大军,更有小乔这样的佳人相伴,实在羡煞旁人。▲吴主孙权及都督周瑜剧照周瑜,字公瑾,三国时期东吴名将,21岁时就追随孙

  • 刘备刚刚称帝便征讨孙权,所有人都竭力反对,为何他不肯听劝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备怎么败给孙权,刘备真实讨伐孙权是怎么败的,曹操刘备孙权的共同点

    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起蜀汉政权,仅仅过了3个月时间,便以替大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军东征孙权(此时孙权尚未建立东吴)。对于刘备的举动,包括大将赵云在内的文武百官集体反对,但均遭到前者的无视。其实,为关羽报仇不过是幌子罢了,刘备征讨孙权的真实目的,无非有以下三点:刘备刚刚称帝,便

  • 孙权唯一册封的皇后,却在即将成为皇太后时被宫女勒死,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孙权皇后,孙权死后封谁为皇后,三国时期孙权的皇后

    一般做苦工的女子都是满面愁容,给人的印象也是脏兮兮的。但是潘氏不一样,她天生的长相就极好,一眼看去,给人的感觉就是清新脱俗的样子。有一天,孙权无意间看到了正在做工的潘氏,面带愁容的潘氏让人看起来是如此的娇媚。孙权就在想如果她能笑一笑,肯定更诱人。于是,孙权随后就将潘氏招到后宫,做了自己的妃子。潘氏也

  • 刘备的成功之道:宁可错过,绝不做错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的做人之道,刘备能成功的秘诀,刘备的10个处世之道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南下,荆州牧刘琮向曹操投降。刘琮投降前,并没有知会驻兵在樊城的刘备,等到曹操的军队抵达宛城,刘备察觉到情况不对,赶紧派人去问刘琮,刘琮这才让属官宋忠去樊城知会刘备。刘备获知刘琮投降的消息,又惊又怒,呵斥宋忠道:“你们这些人怎么能这样办事,不早些告诉我,如今大祸临头才讲,不也太过分

  • 孙权愿意偏居一方吗?他真的没有想过统一三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权有可能一统天下吗,孙权能统一三国吗,孙权的真实地位

    在乱世中,谁不想一家独大统领天下啊!孙权也想从他的动作也看得出。一、孙策去世,巩固政权。孙策去世时,孙权年仅18岁,他不跟父亲和哥哥那般征战沙场,所以在将士文臣的眼里不过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孙策死后,出现了很多地方的太守不服孙权,发生叛乱,最著名的就是庐江太守李术的叛乱,但是在周瑜、张昭、程普

  • 孙策临死前,把霸业传给弟弟孙权不传给儿子,原来他想的很多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策为什么要传位给弟弟孙权,孙策与孙权是同母吗,孙权对孙策的后代怎么样

    给我拿镜子来,我要看看这些贼子把我伤成什么样子了?孙策冲着大乔道。大乔小心翼翼的给他拿来铜镜,道:伯符,还是别照了吧?孙策道:照。大乔把铜镜放到孙策脸前,孙策看了一眼铜镜,愤怒的大吼:老东西,为何你整天跟着我……2,孙策被刺杀孙策喜欢打猎,来到丹徒以后,孙策带了一帮人,进山打猎,他的马是万里挑一的良

  • 从蜀国战略路线上看为什么诸葛亮和姜维多次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姜维北伐,诸葛亮死后姜维怎么北伐的,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之路

    蜀汉的战略《隆中对》被称为“千古一策”,自诞生以来就引世人瞩目,虽然《隆中对》的最终目标没有实现,但是《隆中对》也成功预言了三国前期的历史走向。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隆中对里面的计策到底可行不可行,然后再分析蜀汉的战略。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

  • 曹操最想立谁为嗣?不是曹丕和曹植,其实连曹冲也不是候选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操最喜欢的儿子是曹植还是曹冲,曹植曹丕曹冲关系,曹冲和曹植谁更厉害

    曹丕虽然性格沉稳,但为人不够洒脱大气,而且能力也非常一般,不够聪明,曹植虽然能写文采,才高八斗,但却举止轻浮放荡,不太适合执政,曹彰虽然屡立战功,但只会征战沙场,不懂治国方略,曹操面对这三个儿子,无奈之下只能按照长幼顺序选择了曹丕。其实曹操的儿子们都很优秀,从某个方面来说,能力都非常强,但综合而言似

  • 同样是抢别人的老婆,曹操落下恶名,刘备却捡了个大便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与曹操,真实历史上刘备和曹操,曹操为什么放走刘备

    曹操抢别人的老婆,最为典型的当属宛城之战,本来张绣已经投降,曹操却要求张绣的婶婶来侍寝,结果张绣大怒,连夜引兵来攻,曹操长子曹昂战死,侄子曹安民和典韦也战死,可曹操并没有改掉抢别人老婆的习惯,后来的貂蝉、甄氏、大小乔他都垂涎不已。曹操因为这档子事,被人后唾骂不已,幸亏曹操是个看得开的人,他从不介意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