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朝为何快速灭亡?主要原因并非外族统治,都是“印钱”惹的祸

元朝为何快速灭亡?主要原因并非外族统治,都是“印钱”惹的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706 更新时间:2024/1/2 17:10:17

谈及我国历史上最伟大君王,很多人第一时间可能会想到秦始皇、汉武帝和唐太宗,他们把“尚武”两个字演绎到淋漓尽致。然而,还有一位天骄一般的人物不输以上三人,他便是忽必烈

当然,忽必烈能有这样的成就离不开成吉思汗的帮助,但把元朝推向全世界的却是他,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尊崇其为“诸君主之大君主或皇帝”。

然而,这样一个疆域广阔、享誉国内外的王朝却只存在了98年,若是从忽必烈去世算起74年就将千万里家业挥霍一空,为何会如此呢?

一、1372万平方公里与元帝国

早期蒙古人一直在契丹、女真人的压迫中生存,金国为此还不断在草原上制造摩擦,以分化草原诸多部落。直至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趁着金国内乱之际,靠着铁血的手段建立了蒙古帝国。

自此开始蒙古铁骑不断向四周扩张,灭了金国、西夏和南宋,到了忽必烈统治时期,蒙古帝国所控制的区域已经达到了1372万平方公里,比欧洲的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还要强盛。

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皇位争夺中取得胜利,建立了“元帝国”, 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元军消灭南宋以后,中原也结束了长期以来的混战局面,忽必烈确定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不过,马上可以打江山却不能够守江山,治国需要一位雄主,而忽必烈正是这样一个人。起初忽必烈曾总理漠南汉地军事,后担任京兆一职位,对汉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建立元朝之后,忽必烈对外战争虽然依旧没停止,但中原大地的政治、经济在他的手里稳定发展,游牧民族统治中原的皇帝中,忽必烈是少数能够重视汉文化的人之一。

比如,他所建立的行省制度与两宋时期有异曲同工之妙,农业上重视农桑兴修水利,文化上大力提倡办学修儒,停滞多年的科举制度一度重

当然,忽必烈在位置时最有名的一项举措,还是发明了“钞”。交子等纸币虽然在两宋时期就出现了,但以纸币作为交易货币的时代,元朝是第一个、忽必烈是第一人。

他的麾下有一名叫做穆斯林赛夷阿札儿的大臣,此人堪称古代经济领域的能手,把纸币引入经济经济流通领域,用用纸币来衡量商品的价值,所印发的纸币还能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之内。

以至于忽必烈时期的纸币有很稳定的保值价值,甚至还流传到了当时的东南亚,为元朝繁荣的商品贸易奠定了基础,《马可波罗游记》中有详细的记载:

“凡世界上最为稀奇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特别是印度的商品,如宝石、珍珠、药材和香料……”

总的来说,忽必烈统治下的元帝国被誉为“东方市黄金遍地”,国运昌盛、百姓幸福,领土面积史书称 “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蒙古骑兵的战斗力更不用多说。

公元1294年忽必烈去世,在后人的印象中自元世祖死后,元朝就开始走下坡路,短短70多年就把他打造的辉煌盛世败光了,公元1368年元朝被明朝所取代。

那么,在这70多年中元朝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导致偌大的帝国不堪一击,亦或者说忽必烈之后的元朝出现了什么问题?

二、民族问题

游牧民族统一中原后,所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民族问题,忽必烈在位期间他能够很好地处理此事,但他之后的即位皇帝把民族矛盾一步步恶化。

元朝时期各大民族被划分为四个阶层,它们分别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这里的“汉人”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汉人,南人才是现如今的汉民族,可见汉人被蒙古人视为最低等的民族。

在这样民族制度的基础上,朝廷制定的相关政策也就对汉人百姓不利。其一,元朝有一种赐田制度,意思就是汉人的土地皆是蒙古人所有,统治者可以把这些土地赏赐给任何一个蒙古人。

这就导致许多汉人百姓连一个可以耕种的土地都没有,为了生活他们只能成为蒙古人的努力,忍受着剥削和压迫。其二,土地上的人口也是蒙古人的私有财产,汉人百姓生死不己。

其三,汉人的上升渠道被极度压缩,以科举制度为例子,汉人的录取人数非常低,即使进入仕途为官也只是一个小官,很难进入朝廷中枢。

总的来说,元朝中后期统治下的汉人百姓就如同“农奴”一般,在这样的压迫下中原大地上的起义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不断消耗元朝的国力。

三、内部政治问题

这一个问题金国统治中原时期也曾发生过,似乎是游牧民族存在的一个共性。我们都知道,游牧民族是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居无定所生活相对艰苦。

然而,中原大地却有着肥沃的土壤,无需像以前一样忍受着苦寒过日子,金银珠宝、茶叶瓷器充斥着游牧民族的感官,渐渐地他们就陷入了这种“温柔乡”,以至于忘记了最初赖以生存的“骑马射箭”本领。

这就好似温水煮青蛙一样,元朝贵族每天都在皇宫中贪图享乐,既加大了社会上的阶级矛盾,也是蒙古骑兵的战斗力不断减弱,为后期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另一个内部问题便是政治斗争不断,根据一些数据的统计,元朝存在的97年中一共有30多位皇帝。试想一下,除去忽必烈执政的20多年,元朝中后期几乎每2年就要换一位皇帝。

皇帝短命很容易出现两个问题,其一朝廷颁发的政令不持久,一朝天子一朝臣伴随而来的就是一种新政策,治国更需“无为而治”而非“朝令夕改”。

其二内部斗争不断也容易消耗王朝的有生力量,大多数当权者只贪图自己的利益,而不思考如何让百姓修养生息、让王朝继续传承下去,中后期的元朝很像隋唐后的五代时期,灭亡只是迟早的事情。

四、经济问题

上述咱们曾提到,忽必烈时期经济能够繁荣昌盛离不开“钞”的发布,对当时的元朝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忽必烈时期的货币政策相对稳定,经济体制也比较完善,商品交易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北方的农副产品居多,而南方则是手工业商品居多,以钞票作为结算货币可以很好地促进商品的流通,中间省去的一部分成本(金银运输需要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又可降低商品的价格,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但钞票归根究底就是一张纸,想要保障它的信誉必须要有足够的丝绸、粮食和金银等作为基础,否则的话信用体系就容易崩溃。忽必烈时期元朝经济发展稳定,同时纸币又不断向外输出,中统钞在民间的信用很好。

然而,自忽必烈之后元朝的财政危机不断加剧,内外部的战争频频出现,使得中统钞逐渐成为了一张废纸,后期元朝统治者更是不断加印新的货币,元朝纸币体系等于彻底崩溃。

根据我国一些研究人员的统计,1260年的纸币到了1287年贬值了近五分之四,到了1309年纸币仅仅只是一张纸而已,没有丝毫的购买力。

元朝朝廷却把印钞当做掠夺民财的法宝,只要财政出现赤字就发行新币,而被掠夺财产的老百姓只能在压迫中起义,进而消耗元朝的剥削的财产,再度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或许忽必烈在大肆推行纸币的时候,也没有预料到“钞”会成为元朝覆灭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合以上三个原因来看,偌大的元帝国只持续97年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因为经济体系的崩溃,毕竟民以食为天,经济基础才能决定上层建筑。

元朝朝廷一直执行的是高赋税政策,他们索要的税负是粮食、金银等,而下发下来的却是不值钱的纸币,老百姓的财产不断被收割,典卖妻女、离乡流亡的现象屡见不鲜。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老百姓没有了活路自然会寻找一种反抗的形式,以至于起义大军从南到北星火燎原。元朝贵族早已不再是凶悍的蒙古骑兵,而是温水里煮熟的青蛙,失去了横扫欧亚大陆的战斗力。

起义军在朱元璋陈友谅等人的带领下,元朝在南方的势力不断被驱逐,公元1368年徐达带兵攻陷元大都,蒙古贵族逃向北方并建立北元。

大明朝建立后洪武皇帝多次北伐,洪武二十一年左右蓝玉在捕鱼儿海大败北元,截止到此时不可一世的元帝国彻底覆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看法呢?

参考文献:《元史》、《马可波罗游记》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一定要知道的100件事-明朝皇帝的左膀右臂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皇帝的历史事迹,明朝16位皇帝的趣事,明朝各个皇帝最有名的事

    朱元璋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锦衣卫;1420年,明成祖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1477年,明宪宗增设西缉事厂。这些都是直属皇帝的特务情报机构,可以不经司法程序,进行刑事侦缉。由于它们的职能大致相当,因此合称为“厂卫”。锦衣卫飞鱼服和绣春刀明成祖朱棣在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后,于1402年正式

  • 1445年,一男子打死了哥哥,官府判男子死刑 明英宗:无罪释放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用刀杀死了人最轻判多少年刑,十四岁少年杀爷爷会被判死刑吗,明代安徽杀弟案

    刑部题奏此案,明英宗则认为非但不能凌迟处死,还应该予以释放,不追究刑事责任,并且要求将控告叔叔伯伯的侄子予以治罪。究竟是什么原因能使明英宗作出如此决定?明英宗钦裁的理由是什么呢?且从案情谈起。苏州府崇明县有秦姓一家人,老两口生了兄弟五人,老大秦何兴,老二秦务忠,老三秦务孝,老四秦务义,老五秦务信。在

  • 朱元璋成就一番霸业无非靠的就是这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而像刘邦、朱元璋这样的草根登上帝位,除了自身打仗实力以外,还需要笼络民心,让国民敬畏和崇拜。朱元璋能从草根一步一步发展成一代帝王,成就千古伟业,离不开这几点:一、神话传说,使人心生敬畏朱元璋的神话传说草根出身的朱元璋,要过饭、做过和尚,之后参加起义军,一步一步走到登基,这样的皇帝在当时如果没有一点点

  • “消失”的四百年:从金朝到大清,女真人从哪儿来,又去往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金朝统治下的中原,金朝女真族照片,金朝女真和清朝女真什么关系

    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一直饱受后人争议。 认可清朝皇帝作为的人认为,正是清朝的存在,才让国家版图变得更大。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清朝后期政治腐朽、朝纲混乱,签订无数丧权辱国的条约,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之中,后人的评价各有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只是很少有人关注另外一

  • 朱元璋的岳父入宫探望女儿,为何会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赐死干儿子,朱元璋为何要赐死自己的岳父,盘点被朱元璋赐死的忠臣

    审时度势,叛陈投朱胡美这个人很懂得审时度势。早年间还是陈友谅的手下,担任江西行省丞相一职。但看到陈友谅屡次跟朱元璋交手,基本上以失败告终,胡美于是萌生换主的念头。当朱元璋派人去龙兴(今南昌)招降时,胡美不是一副视死如归,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的气概,而是直接派人跟朱元璋谈投降的条件,自己原班人马不能解散

  • 朱标死后,立朱允炆为皇帝的朱元璋做错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朱棣,朱标朱元璋搞笑对话,朱元璋太子朱标简介

    朱元璋为何要摒弃朱棣等一干儿子,反而立了孙子呢?他这么做的原因实际上也是为了维护朱明皇权的统治稳定。朱元璋虽然击败了天下诸多割据势力建立了大明政权。但事实上关于明朝名不正言不顺,朱元璋皇权不合礼法多传言一直都十分的盛行。朱元璋自己也知道自己出身平民,想要确立自己统治的合法地位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朱元璋

  • 朱棣文武双全能力出众,朱元璋为什么不让他做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真实朱元璋对朱棣态度,朱元璋教育朱棣,朱棣和朱元璋

    那么朱元璋明明知道朱棣是个全才,为什么不立他为太子呢?一,历朝历代在选太子的问题上,都有明确的规定。从周朝开始立太子的顺序是立嫡、立长、立贤, 有嫡立嫡,五嫡立长。也就是说先考虑正宫皇后娘娘所生的儿子,如儿子不在了,可以选用儿子的儿子。剩下的如西宫娘娘和妃子所生的儿子,即使年龄多大,才华多么出众,都

  • 朱元璋征战一生,唯独不敢得罪这两类人,现代人也当以此为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征战过程,朱元璋征战沙场图片,朱元璋一生干过哪些大事

    因为服务员是给你上菜的,厨师是给你做菜的,假如你语言不慎得罪了他们,你的菜里很可能他们会加点作料,比如吐点口水之类,当然这是现代社会的做法,要是在古代就更加可怕,得罪了厨师,他们会直接在你饭菜里下毒。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从一个乞丐奋斗到皇帝,何等霸气威武,但他一生有两类人不敢得罪,一类就是厨师,

  • 朱元璋死后,为何还能吓到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不死朱棣敢反吗,朱元璋死后朱棣是怎么处理的,朱元璋死后谁打败朱棣

    为何震慑贪官,朱元璋还发明了"剥皮实草"的操作方式,即人皮剥下来,然而用草填进去,摆在县衙门口给官员们看看,不得不说这实在是太暴力、太血腥了,要是小孩子看到被吓坏怎么办,或许朱元璋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吧。虽然朱元璋对贪污大加治理,可明朝初年贪污的情况仍旧很多,主要是朱元璋给大家发的工资太少了,很多官员要

  • 朱元璋的荒唐儿子,朱允炆登基就废了他,朱棣登基却对他百般容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的儿子朱允炆,朱棣是怎么登基的,朱元璋和朱允炆朱棣关系

    朱桂是朱元璋第13子,生母是郭惠妃,朱元璋登基之后,为了稳固皇位,就把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区,给予各种赏赐,甚至给予兵权,其中朱桂被封到山西大同,爵位为代王,可是后来朱允炆一登基,就把这个叔叔给废掉了,而且直接贬为庶民,什么福利待遇都没了。朱允炆对叔叔们进行削藩,逐渐引起大家的恐吓和不满,后来朱棣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