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历史一定要知道的100件事-明朝皇帝的左膀右臂

中国历史一定要知道的100件事-明朝皇帝的左膀右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295 更新时间:2024/2/7 5:46:01

朱元璋

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锦衣卫;1420年,明成祖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1477年,明宪宗增设西缉事厂。

这些都是直属皇帝的特务情报机构,可以不经司法程序,进行刑事侦缉。由于它们的职能大致相当,因此合称为“厂卫”。

锦衣卫

飞鱼服和绣春刀

明成祖朱棣在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后,于1402年正式建立起内阁制度。内阁成为皇帝的政务咨询机构,通常由几位皇帝信任的大臣组成,负责参预机要。不过内阁只有议事权,决策权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明成祖朱棣

明代中央集权制度厂卫和内阁,一个是皇权深入民间的工具,一个是服务皇权高度集中的得力助手。这两种制度的存在保护了以皇族为核心的专制社会的权力格局,将明朝君权送上巅峰。但同时,也埋下了王朝衰落的祸根。明朝统治者们创立制度时,无非是抱着集中皇权,稳固朱氏子孙的皇位为目的。但为何厂卫制度和内阁制却成为了王朝的隐患,这其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呢?

第一,明前期,朱元璋废除丞相,设立锦衣卫,内阁雏形初现。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对功臣的忌惮之心日渐加深,尤以丞相胡惟庸为眼中钉。胡独掌中书,为人骄横跋扈,经常越权行事,令朱元璋大为不快。但是在处理胡惟庸一案时,朱元璋感到处理功臣权贵的乏力之处。于是锦衣卫应运而生,这支亲兵在皇帝赋予的特权之下,绕过司法部门,集搜查、逮捕、立案、审理权于一身。大肆逮捕涉嫌谋反的官员,包括大将军蓝玉。制造了史无前例的“胡蓝之狱”,这场肃清“乱臣贼子”的运动持续了20余年,最终牵连4万余人。这下,无论是丞相还是悍将,能够威胁到朱家的势力已经诛杀殆尽。但为了防止丞相专权,朱元璋还是取消了两千年来的丞相制度,以绝后患。

蓝玉

不过,朱元璋利用锦衣卫清理门户之后,已经预见到其权力滥用的危害,便于1387年以锦衣卫“非法凌虐”为名罢黜其刑狱职能。锦衣卫发展历程与此同时,朱元璋一人管理天下政务分身乏术。据记载他曾八天之内处理3291件政事。为了应付繁杂政务,朱元璋于洪武十五年仿宋制设置殿阁大学士,简单来说,就是在皇帝需要的时候,召翰林学士入东阁议事,“内阁大学士”成为皇帝临时组织的顾问小组。

第二,永乐到正德年间,厂卫合流,内阁制度完善。明成祖发起靖难之役篡夺皇位后,为打压对他夺位有非议的官员和百姓,在锦衣卫中又设镇抚司,专门管理“诏狱”,恢复了其刑狱职能,以树立新帝的威严。但是锦衣卫被朱元璋削弱后,办事能力下滑,再加上明成祖认为调用内宫宦官更加方便,于是调动锦衣卫的精兵成立东辑事厂。他令得力的宦官担任东厂提督,代锦衣卫行使监视民众的职能。而东厂的侦缉范围更加广泛,大到官员谋反,小到物价起伏,都要上报皇帝。另外,东厂还会参与听审诏狱中审理的案件,可见锦衣卫已处于东厂的监视之中。

此后,宦官乱政一发不可收拾。明宪宗时,偶然出现了李子龙刺杀案件,皇帝惊魂不定,遂建立了权力更大的西厂。西厂提督汪直为了建功立业,大兴冤狱,首开不经皇帝批准便秘密逮捕的先例。朝野震惊,纷纷上书劝谏。宪宗短暂的取缔了西厂,不久又因缺乏安全感复设。以汪直为原型的西厂提督“雨化田”明朝最荒唐的皇帝武宗在位时,宠爱宦官刘瑾,再开明代阉党之祸。此时东西两厂争权夺利,刘瑾难以控制,他又自建内行厂,将东西厂和锦衣卫全部纳入自己的权力范围。

刘瑾

正德五年(1510),武宗以谋反罪名诛杀刘瑾,随即裁撤了西厂和内行厂。内阁的确立也是在明成祖年间,朱棣常年南征北战无暇顾及国事过多,因此召解缙、杨荣、胡广等七人入直文渊阁。阁臣常伴皇帝左右处理政务,标志着内阁制度在事实上的成立。此时,阁臣官仅五品,比六部尚书地位低得多。仁宣之时,内阁制进一步完善。明仁宗规定内阁下属制敕房和诰敕房,配给相应的官员。并为内阁学士加封一、二品的荣衔。

内阁形成的关键事件,票拟制度也是在这时形成的。票拟权是内阁的一项重要职权,其实质是批答诸司章奏之权,这在明初是专属于中书省的职权,即相权。由内阁专掌票拟,足见此时内阁的权位之重。

第三,嘉靖以来明后期,制度弊端日益凸显。嘉靖以后,厂卫和朝中大臣相互勾结,在民间收买流氓无赖以扩大自己的权势,且手段残忍行事乖张,造成了明代社会恐怖紧张的气氛。万历皇帝为了满足私欲,对民间加征矿税,是明代一大恶政。

明熹宗时的宦官魏忠贤被称为“九千岁”,他一人便可调动天下兵马,当时的人们“知有忠贤而不知皇帝”。他滥用厂卫权力,制造了大量屠杀东林党人的冤狱,被人骂为“厂臣”。崇祯年间,辽东大将袁崇焕也死于锦衣卫诏狱之中。厂卫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明代统治者为了增加自己的专权,而不断破坏法律制度的过程。绝对的权力滋生绝对的腐败,当皇权下落到宦官或阁臣,厂卫也沦为他们擅权的工具。

“九千岁”魏忠贤

内阁的权力开始膨胀是在嘉靖时期。嘉靖与阁臣关系融洽,乐于听取意见。阁臣在嘉靖十一年,首次获得了任免官吏的大权。明代两位权相均出现于这个阶段。

一是嘉靖内阁首辅严嵩,他集内阁首辅与礼部大权以及吏部尚书于一身,一时天下官员莫不听从严阁老的教诲。首辅独揽大权激发了朝廷的党派之争,以徐阶为首的江南官僚集团就是东林党的滥觞。他们扳倒严嵩父子一事,亦成为明末党争的发端。

严嵩

二是徐阶的学生张居正,他是万历朝的内阁首辅,皇帝待他如同亲父,六部尚书无不听命与他,这才有落实改革的权力。推行一条鞭法的张居正此阶段内的厂卫大部分时间与首辅的利益相同,比如与张居正共同把持朝政的东厂提督冯保太监,二人携手打造了万历中兴的局面。但是万历皇帝亲政后,却报复性地清算了张居正,这成为内阁衰落的开始。他怠政的25年里,不上朝、不批奏折也不选拔官吏。用消极的方式,使官僚体系趋近停滞状态。阁臣纷纷辞官,时政凋敝。崇祯皇帝不仅频繁更换首辅,而且热衷改票,实际上废除了内阁的票拟权。他执政的17年里,内阁几乎没有发挥任何积极作用。他虽然清理了奸宦魏忠贤,却依旧滥用宦官与厂卫的力量监视百官,明末官员无不人心惶惶。

张居正

明代的厂卫和内阁制度被清代所继承,雍正设立的粘杆处和军机处便是仿照此二制而来,它们作为提高专制皇权的工具继续为统治者提供服务。

更多文章

  • 1445年,一男子打死了哥哥,官府判男子死刑 明英宗:无罪释放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用刀杀死了人最轻判多少年刑,十四岁少年杀爷爷会被判死刑吗,明代安徽杀弟案

    刑部题奏此案,明英宗则认为非但不能凌迟处死,还应该予以释放,不追究刑事责任,并且要求将控告叔叔伯伯的侄子予以治罪。究竟是什么原因能使明英宗作出如此决定?明英宗钦裁的理由是什么呢?且从案情谈起。苏州府崇明县有秦姓一家人,老两口生了兄弟五人,老大秦何兴,老二秦务忠,老三秦务孝,老四秦务义,老五秦务信。在

  • 朱元璋成就一番霸业无非靠的就是这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而像刘邦、朱元璋这样的草根登上帝位,除了自身打仗实力以外,还需要笼络民心,让国民敬畏和崇拜。朱元璋能从草根一步一步发展成一代帝王,成就千古伟业,离不开这几点:一、神话传说,使人心生敬畏朱元璋的神话传说草根出身的朱元璋,要过饭、做过和尚,之后参加起义军,一步一步走到登基,这样的皇帝在当时如果没有一点点

  • “消失”的四百年:从金朝到大清,女真人从哪儿来,又去往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金朝统治下的中原,金朝女真族照片,金朝女真和清朝女真什么关系

    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一直饱受后人争议。 认可清朝皇帝作为的人认为,正是清朝的存在,才让国家版图变得更大。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清朝后期政治腐朽、朝纲混乱,签订无数丧权辱国的条约,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之中,后人的评价各有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只是很少有人关注另外一

  • 朱元璋的岳父入宫探望女儿,为何会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赐死干儿子,朱元璋为何要赐死自己的岳父,盘点被朱元璋赐死的忠臣

    审时度势,叛陈投朱胡美这个人很懂得审时度势。早年间还是陈友谅的手下,担任江西行省丞相一职。但看到陈友谅屡次跟朱元璋交手,基本上以失败告终,胡美于是萌生换主的念头。当朱元璋派人去龙兴(今南昌)招降时,胡美不是一副视死如归,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的气概,而是直接派人跟朱元璋谈投降的条件,自己原班人马不能解散

  • 朱标死后,立朱允炆为皇帝的朱元璋做错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朱棣,朱标朱元璋搞笑对话,朱元璋太子朱标简介

    朱元璋为何要摒弃朱棣等一干儿子,反而立了孙子呢?他这么做的原因实际上也是为了维护朱明皇权的统治稳定。朱元璋虽然击败了天下诸多割据势力建立了大明政权。但事实上关于明朝名不正言不顺,朱元璋皇权不合礼法多传言一直都十分的盛行。朱元璋自己也知道自己出身平民,想要确立自己统治的合法地位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朱元璋

  • 朱棣文武双全能力出众,朱元璋为什么不让他做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真实朱元璋对朱棣态度,朱元璋教育朱棣,朱棣和朱元璋

    那么朱元璋明明知道朱棣是个全才,为什么不立他为太子呢?一,历朝历代在选太子的问题上,都有明确的规定。从周朝开始立太子的顺序是立嫡、立长、立贤, 有嫡立嫡,五嫡立长。也就是说先考虑正宫皇后娘娘所生的儿子,如儿子不在了,可以选用儿子的儿子。剩下的如西宫娘娘和妃子所生的儿子,即使年龄多大,才华多么出众,都

  • 朱元璋征战一生,唯独不敢得罪这两类人,现代人也当以此为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征战过程,朱元璋征战沙场图片,朱元璋一生干过哪些大事

    因为服务员是给你上菜的,厨师是给你做菜的,假如你语言不慎得罪了他们,你的菜里很可能他们会加点作料,比如吐点口水之类,当然这是现代社会的做法,要是在古代就更加可怕,得罪了厨师,他们会直接在你饭菜里下毒。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从一个乞丐奋斗到皇帝,何等霸气威武,但他一生有两类人不敢得罪,一类就是厨师,

  • 朱元璋死后,为何还能吓到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不死朱棣敢反吗,朱元璋死后朱棣是怎么处理的,朱元璋死后谁打败朱棣

    为何震慑贪官,朱元璋还发明了"剥皮实草"的操作方式,即人皮剥下来,然而用草填进去,摆在县衙门口给官员们看看,不得不说这实在是太暴力、太血腥了,要是小孩子看到被吓坏怎么办,或许朱元璋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吧。虽然朱元璋对贪污大加治理,可明朝初年贪污的情况仍旧很多,主要是朱元璋给大家发的工资太少了,很多官员要

  • 朱元璋的荒唐儿子,朱允炆登基就废了他,朱棣登基却对他百般容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的儿子朱允炆,朱棣是怎么登基的,朱元璋和朱允炆朱棣关系

    朱桂是朱元璋第13子,生母是郭惠妃,朱元璋登基之后,为了稳固皇位,就把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区,给予各种赏赐,甚至给予兵权,其中朱桂被封到山西大同,爵位为代王,可是后来朱允炆一登基,就把这个叔叔给废掉了,而且直接贬为庶民,什么福利待遇都没了。朱允炆对叔叔们进行削藩,逐渐引起大家的恐吓和不满,后来朱棣忍不住

  • 朱棣耗费国力让郑和7下大西洋,朱棣死后,郑和最终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棣打仗的时候郑和在下西洋吗,朱棣为何派郑和下西洋,历史上朱棣如何派郑和下西洋的

    郑和在军事上也颇有成就,而他最著名的就是郑和七下西洋,他的这个行动也是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郑和因为有军事才能,又深受朱棣的信任,同时那时郑和年龄更值壮年,再加上郑和又对佛教、伊斯兰教的背景多有了解,所以在朱棣决定下西洋时,郑和就被定为下西洋的正史太监。那朱棣让郑和七下西洋,朱棣驾崩后,郑和的下场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