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答案并不难找,因为老乐提到了一个范围,那就是“早期”的三国故事。也就是说,要比《三国演义》更早的三国类评书小说话本,毕竟《三国演义》也不是凭空出现的,正是因为吸取了大量前人的经验和智慧成果,《三国演义》才能破土而出,并且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最顶级名著之一。因此,《三国演义》也必须对前人的作品,做出适当合理地删改和增补。其中,《全相三国志平话》就是《三国演义》很重要的“母本”,在那部小说中,刘备手下名将众多,同时还提出了“关张马黄赵”这样的五虎将概念,当然,这个五虎将概念是受到《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的影响,自然归类得出的。可问题是,平话中的猛将层出不穷,甚至到了失去平衡性的程度,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关张马黄赵并不十分突出,遑论魏延。
说到这里,老乐该说说我想介绍的那两位都是谁了。头一个最出名的,莫过于铁臂将张益,听这名字,就能看出小说对张益的认可,基本就是身体强壮,力大无穷,完全跟《葫芦兄弟》里的三娃差不多,绝对的输出担当。而张益最早并非是刘备的手下,反而是刘备的敌人,刘璋殿前的头号猛将,他厉害到什么程度?刘备征西川的时候,最强的敌人就是张益,先是打败了赵云,后来又跟张飞大战几天几夜,千百回合都不分胜负的顶级高手!
要知道,在平话中,张飞绝对是数一数二的顶级高手,一人可以横扫百万黄巾军,更是可以轻松击败吕布和赵云,直到小说后半部,黄忠横空出世,以一敌三,对阵张飞、关羽和魏延不败。但整体说来,就算黄忠是三国志平话的第一高手,张飞也绝对可以排进前三了。能跟张飞不分高低的张益,怎么看都可以在五虎将中位居前列吧。因此,如此一个猛将,到了《三国演义》中必须被弱化,否则就太抢戏了。甚至在蜀汉群英中,后期有张嶷和张翼两位将军,这两人在小说中的地位,倒是大致与历史相当,所以“张益”既是被弱化后,还原的张嶷或张翼,也可以说是张“yi”这个名字,在民间艺人的头脑里,也没有个准确概念,所以在早期作品中,被无限放大了。反正在史书中,是找不到“张益”这个名字的,同样我们也没法确定,张益的原型究竟是张嶷还是张翼,只能说这是早期三国故事的一个bug,不改也不行。
接下来这位的身份倒是好确定,但勇武地位更加夸张,此人就是刘封。没错,就是刘备的义子刘封。刘封在《三国演义》中只能算是个三流武将,更对关羽的败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大多数三国迷对他印象不会太好。而在三国志平话中,刘封的结局虽然一样,但其登场的几次大战,却让人印象深刻,因为刘封打平过夏侯敦(也就是夏侯惇),以及韩国忠(应该是长沙韩玄的原型)。
也许有人会说,打平韩玄还值得吹嘘?夏侯惇不也是个常败将军吗?那是大家在《三国演义》中对他们形成的印象。而在三国志平话里,夏侯敦可是曹操手下第一大将,眼睛都是被吕布射伤的,但夏侯敦带着重视狂斗吕布,给吕布都吓跑了,而且在平话后半部分,夏侯敦也变成了曹魏军中最长寿,最有经验,最有威望的老将,总之,刘封跟可以打败吕布的人战平,不是五虎将水准吗?而韩国忠更有趣,他先是打平了刘封,后来又跟张飞交手十余回合成平手,这实力肯定不弱吧?由此对比,刘封难道不是三国早期故事中,匹敌五虎大将,远胜魏延的名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