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布衣皇帝”朱元璋还是北京烤鸭的鼻祖?

“布衣皇帝”朱元璋还是北京烤鸭的鼻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313 更新时间:2024/3/21 15:19:10

“布衣皇帝”朱元璋还是北京烤鸭的鼻祖?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北京烤鸭的祖籍并不在北京,而是在金陵(今天的南京)?

对,你不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众所周知,南京人对鸭子非常偏爱,并将鸭子吃到了极致,一千个南京人有一千种“吃鸭大法”,当地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没有一只鸭子能活着走出南京”。

不过这句话,事实证明这话被打脸了,“南京鸭”还真就走出去了,并且还自立门户叫“北京烤鸭”。

它是怎么走出去的呢?

说出来,可能大家都不信,它之所以能名扬北京,明朝皇帝功不可没,可以说是他们一手带出来的。

人们都说,没有到过北京,就不能说他到过中国,而去了北京就一定要吃“北京烤鸭”。

但这北京烤鸭的故事,还得从金陵城开始说起。

中国地势北高南低,明朝是少有的从南到北统一全国的大一统朝。当时朱元璋一统天下之后将首都定在金陵,其实并不是很满意的,在朱元璋的心里,南京过于偏安一隅,不能够稳定全国。还曾派人考察过关中地区,为迁都西安做准备,只是最后因政务繁杂而作罢。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皇位之后,不知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要塞中,不适应南方的生活,还是因为南京周围有太多的皇子旧势力,他开始琢磨迁都到北京的问题,原因也很简单,毕竟北京是自己的“龙兴之地”。

自己从北京发动靖难之役打进南京,所以他非常地想给自己的承继大统加上一个合理的理由,所谓“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外藩入承大统,而于肇迹之地,皆有升崇。”

另一方面北京地理位置更加利于对抗蒙古,控制北方,所以朱棣决定迁都。

到了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营建完毕,他率领文武百官以及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循着运河水道向新都城进发,回到他的燕赵龙兴之地北平府(北京),而且改南京为留都。

当时的南京老百姓爱吃南京鸭,皇帝也爱吃。

据说太祖朱元璋就“日食烤鸭一只”,朱棣自然也是非常喜欢的,还是一个“死忠粉”。

此次迁都北京路途遥远,路上难免会想念南京的烤鸭,干脆顺道把烤鸭也“打包”过去。

所以在迁都时,除了文武百官也有不少宫廷的烤鸭高手们被带到了北京,朱棣嘴馋了就让从南京带来的烤鸭高手们露两手。

一开始这道菜只是在宫里才能吃到,但后来烤鸭从宫廷传到了民间,很快成为北京的名菜。

明朝永乐年间,首都北京人口骤增,经济水平达到空前繁荣。

当时,除了富庶的河北、山东军属之外,北京人口最多的是来自南京的官宦人家。

这些说江淮官话的人虽然跟随朱棣到了北方,但在老家的饮食习惯还是很难改变,尤其是对鸭子的爱好。

有个北漂的南京人从中看到了商机,在北京城内开了第一家烤鸭店,取名“金陵鸭片”。

因为店铺位置好,方便,路人被称为“便宜店”,这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便宜坊”。

而我们熟知的全聚德,创始已经是清朝同治年之后的事情了。

最初,食客们把切片鸭叫做南炉鸭,意思是从南方进口的烤鸭。《白下琐言》记载“金陵所产鸭甲于海内……正四时各擅其美,美不胜收。”南京鸭肴的烹饪技术与技艺体系达到顶峰,卤、烤、煮、蒸、炸,烤鸭占据新式鸭肴一席不可替代的地位。

瞬时间,北京的街头烤鸭店遍地,这竞争可就大了啵。为赢得食客们的心,店家们不得不在味道上做出改变,纷纷尝试新的烤鸭方式。于是乎,慢慢地北京烤鸭出了自己的新做法,风头竟然盖过了南京烤鸭。

最后形成了“北烤鸭,南板鸭”吃鸭子美食地图,细心的人会发现,烤鸭好像没南京什么事儿了。

虽然都叫:北京烤鸭,但这烤鸭确实一个妥妥的混血儿。

它的焖炉技术来自南京,葱丝来自山东,面酱来自保定。大葱面酱式的搭配吃法是北方民族的专利,更不用说,填鸭的鸭种选择、葱段改葱丝、片鸭刀法和各式花样吃法……

其中最值得说道的是,填鸭的鸭子选择,是很有讲究的。

最初做烤鸭的鸭子是由南京湖鸭驯化成的。

据说明代以前南京湖鸭就已经很有名气了,因为这种鸭子是用稻谷喂养的,所以肥嫩多肉,特别适于烹制菜肴。 后来明永乐皇帝从南京迁都北京后,把这种鸭带到北京南苑饲养,更适合做烤鸭。“南苑的鸭子——海谱儿(扑儿)”就是对北京鸭驯化、繁殖过程的真实描述。

南鸭北上,皇帝当媒人,再加上京城里全国各地的菜式匠人各展神通,烤鸭和北京相爱,并不是一场意外。

在20世纪,北京烤鸭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周恩来就曾邀请各种外国客人品尝北京烤鸭27次,人们也把“烤鸭外交”和“茅台外交”、“乒乓外交”一起称为周恩来的“三大外交战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曾国藩为什么说打捻军他不行,要李鸿章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捻军,清朝,历史解密

    曾国藩攻陷天京后,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至此朝廷在江南一带的心腹大患被彻底解除,然而在北方,一股强大的反叛势力正在崛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为此,曾国藩在两江总督府屁股还没坐热,朝廷便派给他一个大活——北上剿捻。说起捻军,不得不说他的“创始人”张乐行,张乐行是安徽涡阳县人,家中略有薄产,而且一向乐善好

  • 明代内阁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都有哪里利弊?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仁、宣时期,内阁制度也确立起来。阁职渐崇。这有个发展过程。朱元璋自废除丞相制后,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皇权空前加强,全国政务最后都丛集到他身上。朱元璋即使“昧爽临朝,日宴忘餐”,整天批答处理章奏,也还是忙不过来。而当遇到重大问题时,又无处商量讨论,朱元璋已感到“密勿论思,不可无人”。于是在洪武十三

  • 武则天墓前无头石人,是陵墓的“守卫者”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武则天墓前无头石人之谜。武则天被安葬的地方,叫做乾陵。古人很迷信风水,历代帝王之墓的选址比起寻常百姓,更是颇有讲究。风水术士们会推演寻找出龙气繁盛之处,以确保这样的风水宝地能庇佑龙脉延续,确保龙御归天后,帝后

  • 历史上尉迟恭的老婆是谁?他有儿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尉迟恭的老婆是谁?他有儿子吗?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在历史上,尉迟敬德的发妻是苏斌,她生有一子,名叫尉迟宝琳。尉迟敬德,又名尉迟恭,他是唐朝名将,为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第七。尉迟恭投唐后,就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开始为唐朝征战沙场,并立下无数功劳

  • 她是清朝晋升速度最快的皇后,可是年仅33岁就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孝全成皇后,清朝,历史解密

    传宗接代在古代是件很重要的事情,皇室妃嫔如果没有生子想要晋升并不容易,不过偶尔也会有例外,例如:道光皇帝的孝全成皇后钮钴禄氏。钮钴禄氏是清朝非常出名的外戚世家,这个家族上下总共培养出了5位皇后,而且她的祖上还有好几个了不起的大人物。这样的背景让钮钴禄氏的身份无可挑剔,加上她生得貌美,选秀时皇帝对她那

  • 慈禧死前留下三句遗言,被世人唾骂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慈禧,清朝,历史解密

    只要稍微了解历史的人应该都听过慈禧太后。她当年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掌握国家大权的女人,我们可以发现清朝这个王朝真的是非常的有意思的,在当年兴盛时期,也是一个女人和一个摄政王开始的,而清朝的结束也是因为一个女人和一个摄政王。慈禧太后当年掌握国家大权好多年,可以说真的是十分的赚到了。并且在古代的时候,很多的

  • 导致明末时期卫所制度受到大规模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卫所制度,明朝,历史解密

    卫所制度为明朝的最主要军事制度,为明太祖所创立。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提起明朝,有些人深以为憾。原本明朝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在经济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为何最后会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呢?明朝后期大小问题层出不穷,受到小冰河时期的影响,明朝农业受到极大的打击,粮食欠

  • 汉废帝刘贺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导致这么快就被废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汉废帝刘贺的故事。昌邑王刘贺:武帝之孙。在汉昭帝死后他被立为皇位继承人,当时来说是非常合理的安排。因为武帝的儿子中只有刘胥还在但他不被武帝喜爱,当然不能被列入参考之中。史书记载刘贺被废原因是他即位的27天中犯

  • 令妃生产不久,乾隆真的着急宠幸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令妃生产不久,乾隆真的着急宠幸吗?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通过对令妃的家族背景进行了解可知,她出身满洲正黄旗包衣,在后宫之中,她的出身并不是非常显赫。但尽管如此,在进入后宫后,她却凭借着自身出众的才情,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重视。相比其他后妃来说,令妃在后宫中的晋升速度极快,不仅如此,令妃为皇室诞

  • 瓦岗军为何会分裂,最终走向覆灭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隋朝末年,隋炀帝暴政横行,导致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很多民间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他们的目的就是推翻隋朝暴政,维护自己的权利。在这些起义军中,实力最强,发展最快的就是瓦岗军。他们在短短几年间,就发展了三十多万人。当初在隋末战役中,正是因为他们截断了隋炀帝撤退的道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