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朱标没死而是继位,明朝的命运会发生变化吗?

如果朱标没死而是继位,明朝的命运会发生变化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705 更新时间:2024/1/26 1:56:17

朱标于龙凤元年(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陈迪家中。朱元璋称吴王时便将其立为世子,随宋濂学习经传。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明太祖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为接班人。

朱标从小熟读儒家经典,性格仁慈宽厚,对弟弟们十分友爱,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过错,朱标从中调和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在诸王中威信最高。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视察陕西回来后,因风寒病逝,八月葬孝陵东侧,即明东陵,谥“懿文太子”。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称帝后复称懿文太子。崇祯十七年(1644年)朱由崧复称其孝康皇帝,《明史》亦称孝康皇帝

朱标(1355年—1392年)

自周代以后,除了少数几个,除曹丕萧赜等几个人之外,中国主要朝代的开国君主的太子(长子),没几个人能顺利继位,他们或者死于残酷军事斗争,如陈霸先的世子陈昌;或者是才能有限被兄弟们给干掉了,如杨勇李建成;或者是在充满变数的争斗中被干预,最后成不了气候,如扶苏刘盈等。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做太子的时间太长,还没熬到继位就病死了,数数历史上还挺多,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子朱标,就是因为病死没能顺利登基。

朱标继承了马皇后的性格,宽厚仁爱,和朱元璋的严厉果决,很不像。父子两个也常有冲突。对于朱元璋狂杀功臣,朱标是很有意见的,据野史记载,有一次朱标又跑去劝父亲,朱元璋非常生气,但还是很有耐心地丢了一根满是铁刺的木棒让他捡,朱标不是超人,当然也没办法毫发无伤地捡起来,但父亲的话又不得不听,他很为难。朱元璋就趁机教导他,说这铁刺和功臣是一样的道理,没了铁刺的木棒才好拿,没有居功自傲的功臣,国家才好治理。朱元璋对这个长子,也是不太满意,但是父亲爱长子,做了皇帝的也还是普通父亲的心理,他花费了心思调教的儿子,最终也不舍得废掉。但是朱标没等到父亲把大任交给他,三十八岁那年,先走一步了。三十几岁的年纪,又有当时最优良的医护,却也是没法治好,估计也是长久以来,精神压力太大了。

朱标没当成皇帝,朱元璋很伤心,也很重情义地把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封为皇太孙,并且跳过其他儿子,直接把皇位传给这位皇孙。给了他一大堆的顾命大臣,只可惜朱允炆太过年轻,急于削藩,又策略不当,最终被老成持重的皇四叔朱棣夺了皇位,大明朝政治中心由南京移到了北京。

有不少人就感慨朱标当了皇帝,朱棣会不会造反?朱棣又会不会成功?其实也就那么感慨一番,历史哪容得下假设?只是,设想一下,也并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咱就叨叨一回,朱标没死,大明朝会怎么样?

如果朱标顺利继位,靖难之变很可能不会发生。靖难之变大小战役加起来几十次,前后持续四年,双方死伤惨重,朱元璋时期的几十年好不容易的喘息才刚定下来,就又大战,对于大明来说,是一场浩劫。尤其是南方,他们大多支持朱允炆,所以,朱棣篡位前后战死的,被杀的,官员文人将士平民,数不胜数。朱棣造虽然看不起自己的哥哥,但是要冒然造反,也是不会的。他造反,多半也是被朱允炆给刺激的,换句话说,朱标继位,未必会如朱允炆一般大刀阔斧地把自己兄弟废的废,杀的杀,没有这个激化矛盾,未必会反。

如果朱标继位,明朝的都城可能不会迁到北京。北京北扼幽燕,南控中原,战略位置非常重要。都城在北京,当然可以让北部边防得到加强,就算是发生内乱,也可以以上击下。相对来说,在南京则比较尴尬,无险可守。蒙古再如明朝初期一样,南下那么几回,也会亡了国。当然,不迁都的话,在经济方面,做为国家财 赋来源的三吴地区,负担肯定会轻很多。就拿苏州来讲,从汉唐到宋元,一般都是上交近三十五万斛,朱元璋上台后,恼怒苏州人民随张士诚守城,没收张士诚及部下富民的地土,称为官田,租官田上交租税的标准比租私田的标准高几倍,苏州府的赋税增加到二百六十多万担。朱允炆继位后规定免除这种独特的标准,一亩田收国租不超过一斗。但是朱棣上位后,三吴一带的赋税又恢复到了朱元璋时期。直到宣德年间才略有减轻。朱标在位的话,这个增加赋税的事情,肯定是不会做的。

如果朱标顺利继位,别的不说,单是知识分子的处境和待遇就会好很多。朱标从小接受儒学教育,他的老师都是当世大儒,对知识分子,他是非常尊敬的。明朝初期武臣的地位优越,随着大明渐渐稳定,文人的地位得到了提升。朱元璋杀功臣,也杀了一部分文人,但是朱棣和他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朱棣大赏武臣,对文臣,尤其是支持过建文帝的,一个都不放过,著名的诛十族,就在史上留下了残暴的一页。他不但自己杀,还纵容亲信动辄辱骂文臣,文臣几乎就是罪臣的代名词。按朱标的性格,如果是他继位的话,明朝的知识分子必然是会得到优待,不说享受唐宋时的尊重,最起码不会在厂卫横行,宦官肆虐中受尽屈辱。或许以后的继任者,也都会在对待文化建设和知识分子上,重视起来吧。

只可惜所有的一切,都随着壮年而去的朱标,徒留下感叹而已。

更多文章

  • 明朝军队战力有多强?丰臣秀吉的总结:光靠人多是打不赢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丰臣秀吉在位之时,发布的诏书常常以"天下人"署名,表达出他把天下当成囊中物的志向,他占领日本九州后,就表示"朝鲜国王也将服属于我,跟着就收复明朝",为了实现这一计划,丰臣秀吉甚至还预想过,占领明朝后该如何统治。在丰臣秀吉的计划中,北京可以当成天皇的驻地,朝鲜等地交给自己的亲信,而丰臣秀吉自己则驻守宁

  • 明朝时期,瓦剌和倭寇为何不联合夹攻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与瓦剌的战争赢了吗,明朝50万大军为什么打不过瓦剌,明朝一直没打过瓦剌吗

    一开始,瓦剌并非是蒙古人,或者说,蒙古人并不认为瓦剌是自己人,在蒙古帝国兴起到元朝的这段时间里,他们与蒙元成吉思汗系通婚,是成吉思汗家族统治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灭亡后,瓦剌积极参与草原诸部的战争,强盛一时。公元1414年,明成祖朱棣北征蒙古,与瓦剌战于忽兰失温,将其击败,其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

  • 明朝百姓最仇恨的清军将领,不是皇太极,也不是多尔衮,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多铎是豫亲王,即多尔衮的同母弟,他有个外号叫"杀人狂魔",作为努尔哈赤的第15个儿子,多铎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虽然他在历史上的知名度没有两位兄长皇太极、多尔衮那么高,可多铎作战勇猛,军事能力突出,是清朝当世名将,却也最令明朝百姓痛恨。1629年,多铎就追随皇太极进攻山海关,后来又逼迫祖大寿投降,

  • 李自成打北京前曾提出三个条件,崇祯为何宁愿亡国也不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三个条件说开了,其实就是要地盘,要名分,要军饷,假如这个是李自成真心的要求,说明他当时有可能并没有做好夺取整个天下的打算,但这些可能挽救北京城的条件崇祯又为何不答应?第一:崇祯是个不愿意背负责任的皇帝,答应李自成的条件,不管李自成是否真心,崇祯都必须背上割土失地

  • 梁山泊108将中,被宋江坑得最惨的不是晁盖,应该是张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梁山上晁盖和宋江势力,宋江和晁盖在梁山谁有威望,晁盖和宋江到底谁厉害

    后来宋江、戴宗前来说情,张顺才放了李逵,四人便结为好友,这时宋江便开始套路张顺了,四人重新回到酒楼做下,作为顺序可排名论大小,宋江是首座无话可说,戴宗是次座,按理说张顺应该是第三座,可宋江却表示按照年龄顺序排作为,结果李逵反而坐在张顺之前,张顺成了小弟。要知道当时李逵是什么身份,他原本是杀了人,逃到

  • 靖康之耻,宋徽宗究竟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靖康之变宋徽宗的年龄,宋徽宗 之耻,靖康之耻宋徽宗死得有多惨

    被押解回金国的京师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南白城)。沿途,金军官兵在饮酒作乐时,常常强迫宋徽宗和宋钦宗像侍从一样侍立一旁,他们的两位皇后则像歌姬一样唱歌跳舞助酒。普通的嫔妃宫女,则经常遭到金军士兵的调戏,多名未婚女性因此怀孕。靖康二年(1127)正月时,金将翰离不曾专门颁布了一条针对女俘的命令,即“元有

  • 野史传闻,戚继光曾斩子立威,此事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戚继光野史,斩将立威,戚继光斩子立威

    戚继光斩子这个故事,主要依据的来源是第二十八卷〈戮子〉记载:根据上面两则,民间的戏曲和传说中,传闻着戚继光有次打仗,他命其子戚印为前锋探路。戚印出发不久,遇上迷雾,视线不清使他迷路,他任务未达成,就撤退回营。戚继光得知后,怒其违反军令,下令将其斩首。这个故事流传甚广,在福建、浙江一带,还有号称是戚继

  • 靖难之役时梅殷手握四十万大军为何按兵不动,谁也不帮?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梅殷个人资料简介,梅殷的祖籍,驸马都尉梅殷

    靖难之役后期,朱棣绕过济南、徐州一线,直扑南京。建文帝猝不及防,所有人都认为朱棣只有打通济南、徐州,才有胜利的可能。绕过徐州就犯了兵家大忌,孤军深入没有后援就是最大的问题,所以建文帝这边也就没有防范。这理论上确实没有错,但是朱棣的这次战争和其他战争不一样。朱棣不是为了攻城略地,而是要夺取皇统。朱棣认

  • 靖难之役后,朱棣是如何对待大哥朱标的妻子和儿子们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棣如何对待朱标的妻子儿子的,朱棣靖难怎样对待朱标的,朱标不死朱棣能认命吗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战争历时四年,公元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但是不管朱棣怎么粉饰,事实上,他都是一个篡位者。因此,朱标一脉的子孙,对他来说都是威胁,没有例外。当朱棣确立对明朝的统治以后,他对大哥朱标的子嗣们,基本是抱着斩草除根的态度去处理的。最是无情帝王家,每个朝

  • 明朝兴衰的转折点:此人登基当皇帝后,辽东清兵迅速崛起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辽东军事转折点,朱由检登基后辽东发生哪些大战,崇祯皇帝登基时辽东情况

    朱翊钧从小就非常聪明,六岁时就被封为太子,他的母亲李妃对他十分严格,每天天不亮就叫他起来读书,一旦读书犯困了,就让他跪下反省,在如此严格的教育环境下,加上张居正这位名师指点,所以朱翊钧从小被培养得很不错,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有一次,父皇穆宗得了一匹好马,便在宫中驰骋玩耍,朱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