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才女赵清阁,与老舍什么关系,为何终生未嫁苦等60年?

民国才女赵清阁,与老舍什么关系,为何终生未嫁苦等60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375 更新时间:2024/1/26 1:56:45

他们1938年在重庆萌生情愫,此前老舍在1931年与胡絜青结婚,并育有三个孩子。抗战爆发,北平陷落,老舍与妻儿分开,辗转武汉,到达大后方重庆。赵清阁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写过话剧、小说,时常在报纸上发表章,得到过鲁迅的关怀和接见,1938年,她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主编《弹花》。

1914年,赵清阁出生于河南信阳,父亲是个举人,官僚地主家庭,5岁时母亲去世,所以长大后,继母急于将她嫁人,很快许配给当地一个有功名的人家。赵清阁不同意这门婚事,于是离家出走,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到开封教书,时常发表一些文章。

后来,赵清阁被捕出狱,1938年来到武汉,就在那时成了老舍的秘书,生活工作中的经常接触,导致两人有了感觉,也可能是战时,生活不稳定,人们情感激荡,给了情感旁逸斜出的机会。很多“乱世情缘”在战争结束后都归于平静,反而是着急买票回家,但是老舍不是这样,赵清阁要与他断绝联系,可是他终其一生都在写信关怀。

不知道老舍与夫人的七年感情如何,然而站在胡夫人的立场,也很悲伤,1942年,她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辗转三个月从北平到达重庆,与老舍相遇。因为胡夫人的到来,赵清阁退让,但是两人还一直合作创作。

赵清阁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但是创作还是很努力,可当时还是不像曹禺、洪深等得到重视,与老舍合作的《桃春风》获奖了,人们记住的还是老舍,《弹花》她是主编,然很多人把老舍记成主编。可能那时候,大家实在太多,赵清阁也被淹没其中。

1945年,抗战结束,赵清阁在朋友的资助和鼓励下,离开重庆,前往上海,临行老舍赠诗一首:风雨八年晦,霜江万叶明;扁舟载酒去,河山无限情。

到上海后,因为情感问题和白色恐怖笼罩,赵清阁一度闭门不出,在田汉等人的劝说下,才走出书房。1947年,老舍与曹禺一起访美,路过上海,与赵清阁再次见面。老舍经常主动给赵清阁写信,赵清阁尽量回避,名义上他们分手,实际上经常书信往来。

老舍打算接赵清阁到美国共结连理,1948年,他写信给赵清阁,说了自己的准备,在马尼拉买房定居,他们在那里重逢。这封信是八十年代的时候,《新文学史料》主编、诗人牛汉去上海,赵清阁拿出的原件。老舍一生为人谨慎,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成功,唯独在赵清阁这件事上失了态。

后来,老舍在美国并没有过的很好。发展并不顺利,而国内正值新中国成立,周恩来在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因为冰心和老舍的缺席表达了遗憾之情。祖国的召唤,曹禺和阳翰笙决定请赵清阁写信给老舍,让他回国。接到赵清阁的信,老舍决定回国,这也意味着他和赵清阁感情的结束。赵清阁的信中写道: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1949年底,老舍回到北京,他和夫人的婚姻生活阴影挥之不去,根据林斤澜的回忆,老舍当着他们的讽刺夫人什么都不懂。胡絜青也是北师大毕业,酷爱文艺,擅长绘画,后来也是中国画院的一级美术师,说她什么都不懂,大多是出于赵清阁的因素。

赵清阁时常收到老舍的信,但是她基本不回,1955年,赵清阁生日快到了,老舍写信。

清弟:

快 到 你 的 寿 日 了 :我 祝 你 健 康,

快活!

许久无信,或系故意不写。我猜 :也

许是为我那篇小文的缘故。我也猜得出,

你愿我忘了此事,全心去服务,你总是为

别人想,连通信的一点权益也愿牺牲。这

就是你,自己甘于吃亏,绝不拖住别人!

我感谢你的深厚友谊!不管你吧,我到时

候即写信给你,但不再乱说,你若以为这

样做可以,就请也暇中写几行来,好吧?

我忙极,腿又很坏。匆匆,祝长寿!

一九五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在之后的日子里,老舍经常写信关心问候赵清阁。可以说,一世情两人都没有放下。

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是1963年,老舍途经上海,看望正生病的赵清阁,逗留三天。1966年,老舍去世,对赵清阁的打击很大,从此三十多年,晨昏一炷香。1976年后,她经常把报纸上纪念老舍的文章收集起来,以示想念吧!赵清阁生前收老舍的信达100多封,1999年,她去世年烧毁大半,也许想把那份情也带走吧!在她看来,也是她一生的守护。还有一些书信原件和字画捐献给国家,或者还给一些作家的后人。

站在胡夫人的角度,胡絜青一生也是非常悲情。赵清阁一生未嫁与保姆吴嫂相依为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囚犯被判死刑后,有一种方法可以免死,但操作起来太血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的死刑,死刑犯怀孕可以免死刑吗,有钱可以免死刑吗

    乾隆前期还是政治清明的,到了乾隆这里,各种贪官污吏横行起来,所以在清朝假如囚犯被判了死刑,还有一种方式可以免死,这种方式俗称"宰白鸭",或许很多人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称,也就是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家,有人犯了死罪,就花钱找替死鬼去刑场抵命。一般愿意去抵命的,都是写穷苦人家的孩子,他们自身地位低下,通过这种

  • 清朝四位错失皇位的王爷,一位被女人坑了,一位是咎由自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传错皇位的皇帝,奕訢错失皇位,历史上错失皇位的王爷

    代善,他是努尔哈赤的二儿子,正常来说皇位轮不到他,可他的大哥褚英被努尔哈赤杀了,按照长幼顺序,皇位应该轮到他,所以褚英死后,他格外卖力,几乎参加了努尔哈赤所有军事行动,兵器屡立战功,大家都认为,代善是努尔哈赤最理想的继承人了。随着代善权力越来越大,做人也渐渐开始飘起来,妻子死后,他又领取一个妻子,可

  • 溥仪和慈禧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何慈禧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溥仪是慈禧死后才登基的吗,溥仪和慈禧关系好吗,溥仪是慈禧死后坐上皇位的吗

    大清光绪三十四年,被囚禁了十年之久的光绪皇帝病死在了瀛台。光绪皇帝临终前,慈禧太后懿旨命醇亲王子溥仪为皇帝,消息传出,满朝愕然,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应该选立年长君主为帝,然而慈禧太后似乎再次重复了同治十三年时的伎俩,二度册立幼主继位。那么溥仪和慈禧太后时什么关系呢?慈禧为何会选溥仪继位呢?慈禧太后和

  • 清朝晚期,世界近一半的白银都在中国,它们是从哪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的白银哪来的,晚清的白银为什么多,清朝大量白银流入原因

    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后,曾在自己的笔记中写到:"天朝物产丰富,到处都是真金白银。"正是由于这句话,外国列强才一直窥视着中国的白银,马可波罗说的话也不假,当时中国的确有很多白银,大约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银都在中国。其实自古以来,金银都是稀缺之物,就算放到现代,想必很多人都没见过真正的金子、银子吧,古代则更加少

  • 清朝最不幸的皇子,皇位被弟弟抢走,老婆被叔叔霸占,有苦不能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七个皇子互相把对方送上皇位,皇子们夺皇位,清朝皇位传承表

    按照女真族的规定,新一任的皇帝由上一任皇帝退位时裁定,如果上一任皇帝没有遗嘱,则由八大贝勒来决定,所以八大贝勒中大多数人支持谁,谁就是皇帝,也就是说要看皇子们的实力,当时有两个人可能性最大,一个是多尔衮,他是皇太极的弟弟,一个是豪格,他是皇太极的长子。多尔衮是清朝第二个开国功臣,功劳仅次于皇太极,按

  •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勾结列强来镇压义和团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义和团的最初口号是“反清复明”,因为当时清廷的一些列做法,使得当时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由山东和直隶一带的民间社团和一些习武练拳的组织共同成立了“义和团”。义和团的成立直接对当时清廷构成了威胁,同时义和团大肆杀害洋人、传教士,烧毁教堂。虽然慈禧太后命袁世凯等一干大臣前去镇压,但是义和团的依旧以洪

  • 隆裕太后是亡国太后,弄丢了大清王朝,为何死后赢得国人尊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隆裕太后简介,隆裕墓,隆裕太后的后世评价

    而宣统帝溥仪当时年仅六岁,根本做不得主,所以这一切都必须归功于他背后的女人——隆裕太后。南北和谈在南北和谈的过程中,清政府一方负责的是袁世凯,而不是隆裕太后。和谈的时候双方就君主立宪还是共和的体制有争论,袁世凯的态度是左右飘忽不定的,总之他想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袁世凯在得到革命派承诺把大总统之位给他

  • 雍正是清朝最勤劳的帝王,他究竟是死于劳累过度,嗑药还是被刺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上最勤劳的雍正,雍正为什么会是最勤劳的皇帝,雍正孙嘉诚

    此事雍正严加处置,吕留良和其子吕葆中剖棺戮尸,子吕毅中斩立决,孙辈流放宁古塔为奴,著作则被焚毁。当时汉人大为不平,民间谣传,甘凤池大侠日日从事反清运动,清廷虽极力追捕,也无法抓到他。又传说吕留良还有一个幸存的孙女,名叫吕四娘,她的剑术之精,冠绝同辈,立志要为父祖报仇。后来潜入宫内,刺死雍正,并以血滴

  • 雍正去世前除去一人,帮助乾隆稳坐皇位,但自己却背负千年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熙雍正乾隆,雍正杀了谁让乾隆稳坐六十年,乾隆为何不认可雍正

    但是雍正背负了很多的骂名,比如说在传位时期的传言,以及自己去世时的谜团,甚至还有人认为雍正杀害了自己的儿子。据说在雍正还在的时候,为了能够帮助乾隆坐稳皇位,亲自下令处死了一个人。而这个被处死的人正是雍正的儿子,当时的皇子弘时。弘时的母亲是李妃,李妃在雍正还没有登基的时候就嫁给了雍正,而且一生生下了四

  • 雍正最宠爱的大臣,却为何被乾隆消灭?一个原因最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雍正为什么留了四位大臣辅佐乾隆,雍正的十大宠臣,康熙乾隆雍正三人什么关系

    然而,雍正在去世之前,却给乾隆留下了嘱托,一定要重用张廷玉和鄂尔泰。因为,只要有他们俩在,清朝一定会更加强盛。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先帝的宠臣到了乾隆这里,倒是不知道该如何支配为好?因为,不管哪个朝代,新皇帝都不会怎么欢迎先帝的臣子。所以,对于这两位大臣,乾隆也是比较无奈,不能不给好脸。可是,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