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七国打的北方诸族不敢反抗,为何到了汉朝,刘邦却被打的不敢出头?

春秋七国打的北方诸族不敢反抗,为何到了汉朝,刘邦却被打的不敢出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690 更新时间:2023/12/12 6:16:34

在先秦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并未完成统一,同样和诸侯林立、割据争霸的中原一样。北方草原除了我们印象中比较熟悉的匈奴之外,还分布着几十上百个游牧部落,比如东胡、月氏、楼兰、乌孙、呼揭、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国。

这些大小不同的游牧部落也和当时中原地区的形势差不多,他们分散在北方草原各地,各部落之间都有各自的势力范围,其中一些中小型的游牧部落并不能对中原上的诸侯国构成威胁,只有像林胡、娄烦、匈奴这样的大型部落才具备南下侵扰中原的能力。

不过邻近这些外族的周朝境内诸侯国,比如秦国、赵国和燕国,三国都在边疆地区部署重兵,并且筑有防御工事,比如种植树木、修筑长城等。因此相互分散在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并不能对中原构成太大的威胁,甚至在更早的春秋时期,一些游牧民族曾臣服于中原诸侯的秦国和晋国,比如赤狄、白狄、义渠、乌氏、彭卢等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曾命大将蒙恬率领数十万大军向北进攻匈奴等外族,而匈奴等游牧部落打不过秦朝,只能不断向北迁移,一直到秦始皇去世之前,分布在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都无法对大一统的秦朝构成威胁。

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胡亥即位,这时匈奴首领头曼善于的儿子冒顿杀父自立,在中原王朝进入天下大乱后,冒顿带领匈奴也开始征服分散在北方的各个部落,在汉高祖刘邦平定中原的同时,冒顿也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匈奴成为北方草原上最强大的国家。

汉高祖刘邦虽然平定了中原,继秦王朝之后建立起第二个大一统的西汉王朝,但中原地区在短时间内先后经历了秦灭六国之战、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争霸战争,可以说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刚建立起来的西汉王朝急需恢复生产,以及安定社会的休养生息之策。

加上当时匈奴完成了大一统,正值强盛时期,初建的汉王朝并不适合再与北方外族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而且刘邦麾下军队的战斗力也比较低,在同等兵力的情况下,汉军很大可能是打不过之前的秦军,以及项羽率领的楚军,对战匈奴的胜算也比较低,结果便有了白登之围。

刘邦亲率三十二万大军向北攻打匈奴,结果被冒顿率领四十万铁骑围困在白登山上七天七夜。

先秦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

《史记》记载:“武王伐纣而营雒邑,复居于酆鄗,放逐戎夷泾、洛之北,以时入贡,命曰“荒服”。”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西戎东夷等外族被驱逐到泾水、洛水以北的边远地区,并且每年都要按时向周王室进贡,这些地处偏远的地区外族统称为周之“荒服”。

后来随着周王室衰落,这些荒服之国开始不来进贡,甚至还不断侵扰周王室,西周也是申侯(周幽王之子宜臼之外祖父)联合外族犬戎灭亡。此后实力强盛的戎狄开始不断侵扰地处中原的诸侯国,一些中小诸侯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威胁,甚至连晋、齐这样的大国也经常遭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

《史记》记载:“当是之时,秦晋为彊国。晋文公攘戎翟,居于河西圁、洛之间,号曰赤翟、白翟。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於秦。”

直到春秋中期,中原各诸侯国有了较大发展,并增强了军事实力后,北方的游牧民族才减少了对中原的侵扰,其中不少戎狄部落也被地处北方的诸侯诛灭。比如齐国灭莱夷;秦穆公称霸西戎;晋文公为中原作战需要,以及解除游牧民族的对晋国侵扰设立三军六卿,驱逐戎狄,之后在晋悼公时期,戎狄向晋国称臣;南方的蛮人也有楚国对抗。

《史记》记载:“岐、梁山、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而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馀戎,然莫能相一。”

之后到了战国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基本上已经对中原各国无法造成威胁。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各国先后实行变法改革,国力更加强盛;二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没有相互统一,当时仅北方地区就有一百多个游牧部落,如义渠、大荔、乌氏、朐衍、林胡、楼烦、东胡、山戎、匈奴等戎族部落。

和这些游牧民族接壤的周朝境内诸侯国有三个,从西到东分别是秦国、赵国和燕国。秦国周边有义渠、乌氏等国,赵国北部有林胡、楼烦、匈奴等戎狄部落,燕国的北方也有东胡和山戎。不过这些游牧民族在秦、赵、燕三国的不断攻打下,不是灭亡、臣服,就是不断向更北方迁移。

  • 秦国
  • 《史记》记载:“秦昭王时,宣太后诈而杀义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於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秦国西北部有义渠之戎,在春秋战国时期,义渠在西部地区逐渐强盛起来,开始与秦国抗衡,经常趁机侵袭秦国边境地区,是战国时期秦国称霸西戎的主要对手。

    秦国经过第一次商鞅变法后,就曾乘义渠内乱,出兵攻打过义渠国,使义渠臣服于秦国,后来在秦惠文王时期,义渠乘中原诸国混战脱离了秦国,并联合东方诸侯共同伐秦,大败秦军。于是秦惠文王在取得中原战场的胜利后,便调集重兵攻打义渠,攻占二十五城,未亡其国。

    直到秦昭襄王时期,宣太后用计将义渠王杀死于甘泉宫,秦国出兵才彻底攻灭了义渠国。之后秦国占领陇西、北地、上郡,并修筑长城来抵抗北方边地的游牧民族,此后直到秦朝建立,北方的游牧民族再也没能对秦国构成威胁。

  • 赵国
  • 《史记》记载:“赵武灵王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

    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就将南向战略调整为北向攻打胡地,先后夺取了林胡和楼烦的大片土地,建立了雁门郡、云中郡和代郡。林胡和楼烦只能被迫向北迁移,接着赵武灵王便派人修建了两道长城,用来阻止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侵扰赵国,又于公元前296年攻灭了中山国。

    后来赵国名将李牧又率军大破匈奴,斩杀匈奴十余万人,此后很多年,匈奴都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城镇。接着李牧又打败东胡、林胡等游牧部落。

  • 燕国
  • 《史记》记载:“燕有贤将秦开,为质於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馀里。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

    在秦国和赵国攻打游牧民族取得大胜的同时,燕国名将秦开(秦舞阳祖父)由于早年在东胡做过人质,因此熟知东胡的风土人情、军事地理等情况,后来率兵迎战东胡,一路斩关夺隘,马踏平川,迫使东胡向北北退却千余里。之后秦开效法秦、赵两国,也在边疆修建起长城,用以防御胡人。

    从秦、赵、燕三国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态度和取得的军事战果来看,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军事实力上是无法抗衡中原诸侯国的,因此只能不断向北迁移,加上长城防线,北方的游牧民族始终都无法南下。

    《史记》记载:“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徙适戍以充之。当是之时,匈奴单于曰头曼,头曼不胜秦,北徙。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匈奴更是被蒙恬率领的数十万大军打到不敢南下牧马,当时的匈奴首领头曼善于打不过秦军,只能被迫向北迁移,直到秦始皇和蒙恬去世之前,北方的匈奴碍于秦朝强大、秦军威猛,始终不敢再犯中原。

    在先秦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敢南犯中原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在实力上不如中原国家,其背后原因是北方草原上有上百个游牧部落,而这些部落未能实现统一,小的部落只有几百上千人,大一点的有上万人,只有数十万人的超大型部落才能具备侵扰中原的能力。

    但战国七雄哪一个不是佣兵数十万,甚至带甲百万,兵车万乘,在强大的实力面前,北方的游牧民族别说是侵犯中原,能做到自保就已经不错了。

    西汉初期的匈奴

    不过到了西汉初期,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形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西汉立国开始,崛起于北方的匈奴就开始不断对中原王朝施加军事侵略与政治压力,而初建的西汉王朝被匈奴打得不敢北上,并且主动向匈奴和亲,以缓和两国关系。

    《史记》记载:“是时汉初定中国,高帝自将兵往击之,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於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

    汉高祖刘邦平定中原后,因驻守在北方的诸侯反叛,并联合匈奴进犯中原,便亲率三十二万大军向北讨伐匈奴,结果却被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率领的四十万铁骑围困在白登山上七天七夜,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后,刘邦再未出兵攻打匈奴,而是选择用和亲的方式来换取匈奴停止对汉边境的掠夺,从而争取时间休养生息,增强国力。但冒顿并没有因为与汉朝订立盟约就暂停对中原的侵扰和劫掠,反而屡次违背盟约,对西汉边境进行侵扰劫掠活动。

    那么汉高祖刘邦为何会对匈奴选择忍气吞声呢?主要原因是西汉初期匈奴已经崛起,正处于鼎盛时期,反观中原久经战乱,初建的西汉王朝还未恢复国力,正处于虚弱阶段。

    而且汉军的战斗力与匈奴的铁骑有着明显差距,刘邦率领的三十二万大军大多是以步兵为主,而冒顿率领的四十万铁骑大多都是训练有素的骑兵,可以说汉军与匈奴基本就不在同一高度,别说刘邦的兵力不如冒顿,就算刘邦像彭城之战一样,率领五十六万大军都不一定是冒顿四十万精锐骑兵的对手。

    《史记》记载:“冒顿东袭击东胡,大破灭东胡王,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冒顿而匈奴最彊大,尽服从北夷,而南与中国为敌国。”

    匈奴之所以这么强大,是因为冒顿即位后,乘中原大乱之际,带领匈奴部落在北方草原开始了扩张战争,东袭大破东胡、西击赶走月氏,又先后吞并征服了楼烦、屈射、丁零等北方诸部,首次统一了北方草原,当刘邦平定中原建立西汉王朝时,匈奴也成功崛起,发展成为北方草原最强大的国家。

    国力尚未恢复的西汉王朝和实力强盛的匈奴属于此消彼长的情况!这时中原王朝处于实力薄弱时期,因此被迫用和亲的方式,以缓和与匈奴之间的关系,从而争取时间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结语:

    在春秋战国时期,周朝境内的各诸侯国都有较大发展,之后又经历变法图强。而当时北方草原上分散的上百个游牧民族互相敌对,还未实现统一,因此先秦时期之前的北方游牧部落无法抗衡中原诸国。

    后来匈奴崛起,统一了北方草原及西北一带,在匈奴崛起鼎盛之时,西汉初建,久经战乱的中原王朝国力尚未恢复,正处于实力薄弱阶段,在此消彼长之下,处于薄弱时期的西汉王朝又如何会是实力强盛的匈奴对手呢!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更多文章

    • 此人拥兵自重雄踞一方,先叛曹操,再叛刘备,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曹操刘备,正史的刘备有多少战功,正史上刘备投奔过谁

      东三郡在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指的是处于汉中、益州巴东郡、荆州襄阳郡、南乡郡、宜都郡以及关中等地包围之中的上庸、房陵和西城三郡。按理来说东三郡是连接荆州和益州的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应该是兵家必争之地,可是奇怪的是自东汉末年初平年间开始,东三郡保持了长达二三十年的平静,除了刘表入主荆州后

    • 汉朝是如何征服贵州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征服了哪些国家,汉朝怎么征服西域的,汉朝谁征服了新疆

      汉初时巴郡之南为南夷,有夜郎、且兰、漏卧、句町、都梦等数十个部落,以夜郎为大,且兰次之。公元前135年,大行令(九卿之一,官职二品)王恢出征闽越,闽越王之弟驺余善,效仿公子阖闾刺吴王僚,杀了闽越王驺郢,将首级送到王恢军前,请求罢兵。武帝令王恢派人南下,趁平闽越的东风,召南越王赵胡入朝。王恢便派鄱阳县

    • 秦始皇祖坟出土战马遗骸,DNA结论改写历史,汉朝为此背上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战马,秦始皇墓出土车马,秦始皇的战马有多厉害

      张仪在游说诸侯的时候,就常常以骑兵多寡来论国力,说秦国“骑万匹”,燕国“骑六千匹”,魏国“骑五千匹”。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也提到:“马者,兵甲之本,国之大用”。张仪在提到诸侯列国的骑兵数量时,还特别强调了“秦骑兵之精,尤为六国所不及,秦国战马探前跌后蹄间三寻腾者,不可胜数”,秦国之所以战马精良,一方面

    • 赵高已经能够指鹿为马,行废立之事,为什么还会死在子婴的手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高为什么不杀了子婴,子婴不杀赵高秦朝会灭亡那么快吗,赵高是不是害怕子婴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历史情况。 指鹿为马,权倾天下。 秦始皇驾崩后,赵高和丞相李斯立秦始皇的儿子胡亥为秦二世,之后赵高凭借着拥立之功,以及秦二世一心想吃喝玩乐的心态,赵高的权势不断上升,其地位甚至超过了丞相李斯。为了权倾天下,赵高最终把丞相李斯设计除掉,并撺掇着秦二世把他的兄弟姐妹都杀了,以

    • 古代使者身份特殊,如果杀了使者会如何?此小国被汉武帝派兵征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上斩杀使者的例子,汉武帝时期的使者,汉武帝派使者前往哪些国家

      这个潜规则在春秋以前应该是得到普遍的遵循,及至春秋时,有理由相信它已经不再那么严格的被人遵守。因为大家都知道,春秋依然是周礼之风尚存的时候,很多战争依然还在遵守古老的规则。譬如所谓的君子不重伤(不重复攻击受伤的敌人)、不禽二毛(不抓老人),不鼓不成列(没排好队形不攻击敌人)。应该说这些都是上古时代比

    • 周瑜英年早逝,貌美的小乔下半生与谁共度?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小乔和周瑜图片,周瑜夫人小乔最后嫁给谁了,小乔和周瑜真实历史

      曾有人说“仲华遇主年犹少,公瑾论功位已酬。”,当乱世中,世人皆感慨于难遇明主与伯乐之时,周郎已成大势,成为多少人羡慕的对象。但周瑜让人羡慕的还不止这一处,都说家庭与事业两者兼得这,才是这世间的赢家,那么周瑜便是这赢家。美人配英雄,这世间能有几对,小乔与周瑜让多少人为之妒忌。当人们还在“遥想公瑾当年,

    • 吕布被杀后,喜欢美女的曹操为何没有霸占貂蝉?这个教训太惨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布爱貂蝉吗,吕布死后貂蝉去了哪,貂蝉吕布的故事完整版

      首先是曹操因霸占人妻而接受过惨痛教训。曹操喜好人妻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在古代那个三妻四妾的年代,男人拥有好几个老婆那是十分平常的事。尤其是曹操还是北方最大军阀的首领,即使他霸占了别人的妻子,其他人也是敢怒不敢言。但有些人却忍不了。建安二年,曹操南征,部队在到达淯水时,守将张绣举城投降。曹操也没想到此

    • 原创郭嘉用兵少有失败,他才是天下第一谋士!事实证明诸葛亮真不如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郭嘉跟诸葛亮谁牛,郭嘉和诸葛亮到底谁聪明,郭嘉和诸葛亮谁智谋最高

      郭嘉(图来自网络)曹操给郭嘉很高的评价赤壁大战全军覆没后,曹操逃回南郡后,痛哭流涕着说:“倘若郭嘉仍在,我是绝对不会有此次惨败的!痛惜呀!”这时候在旁的一众谋臣,听了都沉默不语,都感到自己的确远不如已故去的郭嘉。在曹操心目中,郭嘉是最有谋略的人。曹操哭郭嘉(图来自网络)郭嘉优秀的战绩郭嘉可以让曹操如

    • 司马懿临终立下遗言,不立坟冢不得扫墓,千年后发现真是老奸巨猾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懿临死前为什么扫墓,司马懿临死前预言,老奸巨猾司马懿

      许多历史的人都知道,三国里有这样一个权臣,他老谋深算、运筹帷幄,且满腹经纶。其计谋和心机不在诸葛亮之下。而且,这两个顶级智慧人物也频繁交过手。且一时之间并未能分出胜负。这个能够让诸葛亮都忌惮三分的人物,正是曹魏的司马懿。而作为老狐狸的司马懿,虽然最后位及王侯,但却立下了一个十分奇怪的遗言,那就是“子

    • 吕蒙:少年时砍死长官,之后夺荆州、败关羽,为什么名声并不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吕蒙杀关羽的详细过程,吕蒙怎么夺荆州的,吕蒙智取荆州的故事概括

      后来吕蒙还是率军渡江,与孙吴一起合围关羽军队,最终关羽败亡,荆州全部落到了孙吴的手里,这件事让吕蒙在国内的威望达到了顶点。然而吕蒙在协助国家灭掉关羽后,他很快也突然病死,由于关羽的事情,让吕蒙在后世的风评不是非常好。吕蒙也是直接害死关羽的元凶之一,可客观来看,吕蒙无疑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名将。早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