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不讨人喜欢的小心眼儿皇帝

曹丕:不讨人喜欢的小心眼儿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753 更新时间:2024/1/20 4:50:43

这其实是在表面上赞美曹丕文学艺术上很牛之外,说他要是心胸再豁达那么一点点,再多那么一点点的公平公正之心啥的呢,那就堪称是古代最牛的明君了!这到底是夸他啊还是损他啊,抑或是明夸实损,不懂。

世人对曹丕鲜有好感,究其原因,怕都是来自那所谓的“七步诗”,当了皇帝就想害死自己的兄弟,这还是人嘛,加上曹植文采出众,才高八斗,这就更加深了对这曹丕的憎恨之情,可以说,他在知名皇帝中间,肯定是列入不被喜欢的那一帮人中里面去了。

曹丕,字子桓,曹操的次子,三国时期魏朝的创建者。曹操死后,丕袭魏王、丞相。后代汉称帝,为魏文帝。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建置。四十岁时病逝于洛阳,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

这曹丕其实是个悲催之人,因为同他PK之人,一是父亲曹操,一是兄弟曹植。曹操乃偶像级的人物,一生纵横叱诧,一个人就贡献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例,跟牧野之战和淝水之战,并称历史上“四大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这还不算曹操平袁术、擒吕布等战例呢,曹丕有啥?

至于他弟弟曹植,在文学上的名头比他要响亮了许多,《白马篇》《七哀诗》都是他无法比拟的,特别是那名动天下的《洛神赋》更是他望其项背,紧追慢赶仍不及的名篇,所以,怪只怪他生在这样的人家,一门地优秀,虽然给他带来了皇位之尊,但却也在对比中相形见绌。

在政治上,如果按一般帝王的标准来看,他也还算是个称职之人,但是曹操的一个“奉天子令诸侯”,别说曹丕了,就是其他雄主都要仰望并狂赞!且对统一北方,恢复经济,曹操堪称是居功至伟。而他呢,在这方面一直被后人诟病,因为当夷陵大战时,他本可以提前结束三国乱世,却坐失良机,任由三国之乱象长期的存在。

特别是他还一反老爸唯才是举的原则,弄了个“九品中正制”,开后世数百年“士族门阀”之先声,直到隋时行科举方告结束。想这曹家声名并不算好,为何要弄这自损声名的制度,是不是被出身名门的司马懿给忽悠的,也未可知。

曹操一生是行皇帝事而坚决不当皇帝,曹丕是在接了老爸的魏公后,立即篡位,过程是轻松之极。但这却又给他带来了新的难题,就是他能否踩着老爸曹操的肩膀达到一个新高度,最直接的便是统一全国,这就曹丕的能力看来,实在不是他能完成的。

对非历史爱好者的一般人来说,这“七步诗”对曹丕的杀伤力是太大了,是他心胸狭窄的标签,但其实,这个有点冤枉曹丕了,此事完全是后人为了黑他而杜撰出来的。因为在《三国志》及裴松之的注中,都没有提到这首诗,这首诗的最早出处是南北朝刘义庆所撰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必是后世假托之作,并非出自曹植之手。

曹丕与曹植之间的矛盾源自立嗣之争,历史上这个是最常见,最血腥的,且不说那秦二世把他那几十个兄弟姐妹统统杀光,就是那被视作一代伟人的李世民不也有玄武门之变,不稀奇嘛,怎么一到这曹丕,大家马上就变得忿忿然而不容呢?何况他最后还没下狠手,放了曹植一马,但即使如此,还是难除心狠手辣之嫌。

再有,曹丕在对待汉献帝的问题上也还是显得有些宽容之心的,古来禅让的君主能有几人得善终呢?而汉献帝却在曹丕手上做到了,曹丕给了他最高的待遇,后来的生活过得还很滋润。但是在电视剧中,为突出曹丕的阴狠,改为将船凿沉,连同他的亲妹妹一并弄死了。

有人把不杀曹植归于母亲的庇护,不置汉献帝于死地归于刘协的乖巧。其实都没太多的道理。说穿了,根本原因是曹丕还算是个性情中人,并不是一个凶狠残暴的君主,这些我们从他的诗文中也能看出来,多少还是带有一丝温情的文人,只是政治太残酷,往往把人性的一点良知给湮灭去,而后世也刻意把他塑造成冷血之人。即使他做了温情之事,也无人认可。

看三国正史,感到曹丕这个人有时也有真性情,也是一个很幽默很搞笑的人。不过这种幽默,有时可能是冷笑话,听到这个幽默的人可能会很不爽。吃过人肉的将军王忠来投降,他命令部下把死人骨头挂在他的马前,孟达从蜀国来奔,曹丕一见到他就拍拍他的背说:“你就是蜀国派来的间谍嘛?”这哪象是一个国君能说的话嘛,是吧。

于禁开的玩笑就很过分,完全就属于死亡玩笑。他让于禁出使江东,去前让于禁去祭拜一下曹操,却在特安排的休息的房间中画了一排的壁画,内容就是是水淹七军,樊城之战关羽大胜、庞德殉国、于禁乞降的画面,于禁看完后羞愧难当,不久就忧病而死。他可能觉得很幽默,但就是没有考虑到于禁是否能受得了。

在日常生活中他也很任性,他可以带着一帮人在王粲墓前学驴叫。此起彼伏的嚎声一片;他可以把那绝世美人甄宓拿出来显摆,还让甄美人去给下属挨个地斟酒,这作派也醉翻了那一众饮酒之人了哈。

更有一奇葩之事,那是为正统礼仪之邦的大汉民族跌眼镜之事。曹操好人妻,这谁都知道,他的夫人十有八九都是从别人那儿捡来或抢来的;这曹丕也继承乃父遗风,并且还“发扬光大”,居然在老爸死后,将老爸的侍妾归置归置,一并笑纳了。

此事并非风闻或后世杜撰,见于正史《魏书》,书载:“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宫人自侍。”后来被他母亲知道了,太后大怒:“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意思是说你这样做,死了之后,狗鼠都会嫌弃你脏,不愿吃你。

这事怎么说呢,是有点过了哈,至少是乱伦吧,同那匈奴那些少数民族的“烝报”何异,那唐高宗想小妈武则天,不还得假模假式地送去出家当几天姑子嘛;你这曹丕怎么会这般地不管不顾呢?,难怪当年老爸不喜欢你。

文学史上有个名词叫“建安文学”,曹家三父子引领了建安文学,撑起了建安风骨。从感觉上来说,这曹丕算是其中稍弱者,其实这是不对的。

首先,曹丕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和建安文学中的才子们关系非常好;其次,他的《燕歌行》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七言诗,他的《典论》是中国最早的文学评论著作。对后世影响巨大。

也许,正是这文人的气质,加上点点的小心眼子,使他一直游离于文士和帝王之间。文人是当不好国的,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屡见不鲜了,那读书破万卷的梁元帝萧绎,敌人包围王宫了他还在宫内讲经;更有那宋徽宗,文士了一生,直把个自己给文到五国城的冰天雪地中还在写诗。所以,我坚信,如果阿瞒立了那子建同学为嗣当了皇帝,情况会更惨,当然玄宗不重用李白也是无比正确之举。

文采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只能说是锦绣,可惜这锦绣被一个莫名的“七步诗”给撕成一团碎布;一曲《燕歌行》中反映的对人民的关怀同情,对安抚民众,减少伤害的主观性,也被未能一统三国给抹得个漆黑,又是一袭破衣贯身;善待汉献帝,却纳献帝两个女儿为妃,要知道,汉献帝本来是曹丕的妹夫,如今却成了他的岳父。

于是,曹丕这件“善待前朝皇帝”锦绣衣裳,就又碎了一片。成了“一半锦绣,一半碎布”的模样,看着不伦不类,滑稽异常,那曹丕的妹妹曹节,如今是叫曹丕哥哥呢,还是让曹丕给自己行岳母礼呢?有点乱哈。

更多文章

  • 史上一共有5次三足鼎立,除了三国,你还知道哪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三国鼎立,历史上的三国鼎立事件,历史上三国鼎立的时期有哪些

    但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包括这次三国鼎立在内,历史上其实一共出现了5次三足鼎立,你都知道哪次呢?第一次:魏蜀吴三国与一般人认知不同的是,我们所熟悉的“三国”历史,其实大部分并不属于三国时代,而是东汉末年。包括董卓、吕布、袁绍、袁术这些人,乃至曹操,他们都不是真正意义的“三国”人。三国真正形成的开始时间

  • 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孙权真的毫无准备吗?其实他对蜀汉早有防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夷陵之战刘备和孙权的关系,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对孙权的影响,刘备发动夷陵之战蜀汉能存在多久

    而刘备在盛怒之下没有听他人的意见,当即亲率大军,对东吴发起进攻。在战事之初,刘备派出的前锋攻无不克,他们先是攻克了峡口,进入吴地,随后击败了李异等人,就此占据峡口。有人认为,刘备当时的先锋军之所以能如此顺利的攻入吴境,主要是因为孙权毫无防备,否则他不会急匆匆的向曹丕俯首称臣,并在秭归等地沦陷后,才启

  • 刘邦战败,扔下吕雉,大喊7个字,如今成年轻人打游戏时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邦跟吕雉说的话,刘邦遇到吕雉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刘邦为什么会输给吕雉

    这个皇后就是吕雉,公元前241年出生在一个颇有背景的家庭中,后因为被仇家追杀,吕雉父亲就带着老婆孩子到了沛县,当时刘邦还什么都不是,有个很小的官职,也跟着大家去了吕家的乔迁之喜。刘邦官虽小,还是一个地痞无赖,但看不上了沛县的官吏,觉得他们毫无作为。在这词的乔迁之喜中闹了不少的笑话,但吕后父亲说此人是

  • 姜维深受诸葛亮器重,为何成了诸葛瞻眼中的罪人,答案一目了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姜维与诸葛瞻的关系,姜维为什么投降诸葛亮,姜维在诸葛亮死后的地位

    吴主看罢,与群臣计议曰:“既蜀中危急,孤岂可坐视不救。”即令考将丁奉为主帅,丁封、孙异为副将,率兵五万,前往救蜀。丁奉领旨出师,分拨丁封、孙异引兵二万向沔中而进,自率兵三万向寿春而进:分兵三路来援。却说诸葛瞻见救兵不至,谓众将曰:“久守非良图。”遂留子尚与尚书张遵守城,瞻自披挂上马,引三军大开三门杀

  • 女神算算出他老婆将生天子,此人一高兴就造了反,隔壁刘邦笑坏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算命故事,刘邦做了几年皇帝,刘邦破咸阳脑筋急转弯

    乱世出什么呢?告诉大家吧,乱世出神算。秦朝末年就是这样。第一个神算其实就是刘邦的老丈人。他能算出刘邦将来必定贵不可言,所以以当时的首富身份将女儿吕雉嫁给了小混混刘邦。可谓慧眼识珠。不过,下一个出场的才真是第一神算。而且还是个女子。乱世,什么都难以看清,所以许多人就把命运交给了神算子。也别说,有些人天

  • 春秋七国打的北方诸族不敢反抗,为何到了汉朝,刘邦却被打的不敢出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的一生,吴楚七国之乱和刘邦的关系,刘邦灭七国的经过

    在先秦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并未完成统一,同样和诸侯林立、割据争霸的中原一样。北方草原除了我们印象中比较熟悉的匈奴之外,还分布着几十上百个游牧部落,比如东胡、月氏、楼兰、乌孙、呼揭、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国。这些大小不同的游牧部落也和当时中原地区的形势差不多,他们分散在北方草原各地,各部落之间

  • 此人拥兵自重雄踞一方,先叛曹操,再叛刘备,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曹操刘备,正史的刘备有多少战功,正史上刘备投奔过谁

    东三郡在汉末三国时期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指的是处于汉中、益州巴东郡、荆州襄阳郡、南乡郡、宜都郡以及关中等地包围之中的上庸、房陵和西城三郡。按理来说东三郡是连接荆州和益州的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应该是兵家必争之地,可是奇怪的是自东汉末年初平年间开始,东三郡保持了长达二三十年的平静,除了刘表入主荆州后

  • 汉朝是如何征服贵州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征服了哪些国家,汉朝怎么征服西域的,汉朝谁征服了新疆

    汉初时巴郡之南为南夷,有夜郎、且兰、漏卧、句町、都梦等数十个部落,以夜郎为大,且兰次之。公元前135年,大行令(九卿之一,官职二品)王恢出征闽越,闽越王之弟驺余善,效仿公子阖闾刺吴王僚,杀了闽越王驺郢,将首级送到王恢军前,请求罢兵。武帝令王恢派人南下,趁平闽越的东风,召南越王赵胡入朝。王恢便派鄱阳县

  • 秦始皇祖坟出土战马遗骸,DNA结论改写历史,汉朝为此背上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战马,秦始皇墓出土车马,秦始皇的战马有多厉害

    张仪在游说诸侯的时候,就常常以骑兵多寡来论国力,说秦国“骑万匹”,燕国“骑六千匹”,魏国“骑五千匹”。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也提到:“马者,兵甲之本,国之大用”。张仪在提到诸侯列国的骑兵数量时,还特别强调了“秦骑兵之精,尤为六国所不及,秦国战马探前跌后蹄间三寻腾者,不可胜数”,秦国之所以战马精良,一方面

  • 赵高已经能够指鹿为马,行废立之事,为什么还会死在子婴的手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高为什么不杀了子婴,子婴不杀赵高秦朝会灭亡那么快吗,赵高是不是害怕子婴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历史情况。 指鹿为马,权倾天下。 秦始皇驾崩后,赵高和丞相李斯立秦始皇的儿子胡亥为秦二世,之后赵高凭借着拥立之功,以及秦二世一心想吃喝玩乐的心态,赵高的权势不断上升,其地位甚至超过了丞相李斯。为了权倾天下,赵高最终把丞相李斯设计除掉,并撺掇着秦二世把他的兄弟姐妹都杀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