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洛语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文字形式记载的朝代就是周了,周朝以前的汉语的具体形式已经无从考证。而周朝时期的标准语,一般认为就是《诗经》的语言,也就是洛阳雅言。雅言主要的流行地区就是黄河流域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周朝的文字学习的是商朝时期殷商的,而商朝学习的又是夏朝。相传夏朝建都是在河南洛阳以及周边地区,而商朝建都的地点也是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所以中国历代标准话的发音基础就应该是在洛阳地区附近,也就是所说的洛语。
为什么三国时期的普通话是洛语
其实三国时期肯定是有方言的,哪怕经过了将近两千年的现在,我国仍然有很多方言,但是现代社会我们就是有大家都听得懂的普通话,同样的,在三国时期也有标准的官方话语。
因为三国时期是处在东汉末年,所以三国鼎立之前,他们都是属于汉朝人,作为汉朝的子民,不论你卖草鞋的刘备,又或者是屠户张飞,都是需要会说一些官方普通话的,不然怎么做生意呢,更何况在朝廷当官的曹操,一点官方话不会说,怎么当差。
而汉朝时期的官方语言是传承于秦朝,秦朝用的官话则是东周时期形成的各国都有采用,经常用于各国之间交流的"雅语"。
春秋时期,孔子有三千弟子,这三千弟子肯定不是都来自一个屯子,而是来自五湖四海。据传,孔子就是用洛阳雅言来讲学的。论语中也有记载:《论语·述而第七》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所以三国时期他们并不是没有普通话,平常除了见到老乡以外,说的也基本都是上面所说的洛语雅言了。即便是语气什么的不太相同,但是大致还是能听懂的。
关于雅言
周朝之后,各个朝代随着首都的迁移,雅言的基础发音也慢慢的被扩散开来,每个汉族王朝,都在努力的发展雅言以达到天下大同的局面。特别是在唐宋时期,雅言发展达到了巅峰,发展出来一个字是一个音,也就使得唐诗宋词等作品大量涌现,周边各国也开始争相恐后的学习洛语雅言。我国周边的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都受到了洛语雅言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