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登基后,雍正朝的8位总督分别去了哪里?

乾隆登基后,雍正朝的8位总督分别去了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261 更新时间:2024/2/3 20:56:48

当时清朝一共有8位总督,分别是直隶总督、两江总督、陕西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和闽浙总督。总督是朝廷封疆大吏,他们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当时清朝历史脉络的潜在变化。(陕甘总督的名字要到乾隆时确立,东三省总督要到晚清时确立)

乾隆元年,朝廷裁撤原本管辖甘肃、陕西两省的陕西总督,废除四川总督,改为川陕总督。乾隆会在刚刚继位时对陕西总督进行大规模变更制度,主要还是处于西北战事的需要。所以,原来的陕西总督、四川总督就失业了。当时的陕西总督是刘于义。

他是进士出身,曾在翰林院任职。刘于义擅长撰拟谕旨,雍正对他十分满意。后来让刘于义担任地方官,也有不错的政绩。所以,雍正特旨,让刘于义担任陕西总督时,又兼任兵部尚书的职位。但是,乾隆改制后,刘于义并未继续担任川陕总督,而是由满洲镶黄旗出身的查郎阿担任。

雍正后期,查郎阿参与清朝西北平叛,立下战功,授文华殿大学士。担任川陕总督时,同样兼任兵部尚书职位。刘于义在三年后遭到查郎阿弹劾,曾短暂革职。乾隆后来念及他在陕西的政绩,又重新起用刘于义。时任四川总督黄廷桂,汉军镶红旗出身,他在乾隆年间,仍多次担任总督职位。

除了陕西总督变化较大,其余总督,更多是人事上的调整。这种调整,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完全没有调整的情况。首先是直隶总督。直隶总督管辖今天天津,河北大部分地区与河南、山东小部分地区,属京畿要地。在8位总督中,地位最高。雍正十三年,由李卫担任直隶总督。

李卫被誉为雍正朝的“三大模范督抚”,出身江苏富户,靠花钱买官获得职位。雍正继位后,对李卫提拔重用,让他先后到云南、浙江等地处理盐政,推行摊丁入亩等事项。在雍正朝推行的改革中,李卫做出了较大贡献。

这也是李卫第二次担任直隶总督了。此时李卫48岁。乾隆继位后,让李卫继续担任直隶总督的职位。直到乾隆三年,李卫告病退休。同年,李卫病逝,乾隆以总督的礼节安葬。

其次是两江总督。两江总督管辖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是清朝最富裕的地区。每年可以为国库贡献三分之一以上的财政。

乾隆继位后,当时的两江总督赵宏恩,仍继续任职。他是汉军镶红旗出身的官员。在两江总督的职位上,已经任职两年。直到乾隆二年正月,赵宏恩才被乾隆召回京城。

接下来是云贵总督。云贵总督管辖云南、贵州两个省份。雍正十三年,由尹继善担任云贵总督。尹继善是满洲镶黄旗人,受乾隆、雍正信任。雍正对他十分栽培,乾隆更是直言:“我朝百余年来,满洲科目中惟鄂尔泰与尹继善为真知学者。”

乾隆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尹继善的儿子,两人结为儿女亲家。而尹继善的弟子,便是清朝有名的学者袁枚。尹继善担任云贵总督的职位到乾隆二年,调任他职。后来曾担任川陕总督的职位。

最后是两广总督。两广地区管辖广西、广东。乾隆继位后,两广总督仍由鄂弥达担任。鄂弥达是满洲正白旗出身。在雍正十年,鄂弥达便担任两广总督的职位,久经考验。后来鄂弥达又回到京城担任刑部尚书。

第二类是根据情况的调整。闽浙总督便是如此。闽浙总督比较特别。乾隆十三年,这个职位由郝玉麟担任。郝玉麟是汉军镶白旗出身。但是,乾隆让郝玉麟驻地福州,继续担任闽浙总督后,又让嵇曾筠担任浙江总督。

其实,浙江总督的职位,在雍正时已经裁撤,乾隆的做法,更多是效仿当年雍正任命李卫的做法,让浙江总督专管浙江,闽浙总督专任福建,更好处理闽浙地区的事务。

第三类就是换人。雍正十三年,湖广总督由汉军镶红旗的张广泗担任。张广泗原本是监生,靠买官获得知府职位。

因为用雍正提拔官员,不考虑是否科举出身,更在乎才能、品行,张广泗被一路提拔。担任湖广总督时,张广泗兼任兵部侍郎的职位,兼贵州巡抚和七省经略,权势极高。

为平定云贵地区的叛乱,乾隆把张广泗调到贵州,让史贻直接任湖广总督。史贻直是汉人进士出身的官员。但只当了两年湖广总督,就召回京城,历任工、刑、兵、吏四部尚书,后来又加封大学士,还被乾隆加为“人瑞”的称呼。而张广泗就没那么幸运了。他在乾隆十四年的时候因为延误军机,被斩立决。

但是,总体上来说,乾隆初期,为了保持稳定,对于雍正朝的安排,仍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变动,只是根据现实情况,略做调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皇帝每3年选一次秀,为何嫔妃和福晋都很丑,都因这一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皇帝如何封福晋,清朝皇帝选秀多久一次,清朝皇帝是如何选举的

    首先我们都知道大清是由满清进行统治的王朝,所以挑选后妃的规定肯定也和前朝有所区别,就比如说当年清太祖在位期间的八旗制,这一制度不仅将人的地位等级划分开了,同时也象征着不同身份的人,给皇上挑的娘娘们基本上都是从这其中三年选一次秀,而那些三旗之中的女子因出身较低的缘故一年只有一次。不得不说清朝之所以会能

  •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样更有利解决藩王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藩王进京,明朝藩王每年需要进京吗,藩王儿子可以进京吗

    从历史结果来看,很明显是清朝的不准王爷出京方案更有利于解决“藩王作乱问题”,毕竟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历朝历代,尤其是明代的经验教训总结的十分深刻。明朝的藩王制度是由朱元璋一手制定的,其意是借助宗法血缘关系来稳固朱家江山,令藩王领兵在外,正常情况下是不准归京的,只能驻守在地方上,并于地方行政

  • 乾隆想得到新瓷器,唐英在《易经》上看到四个字,竟制出“神”瓶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英瓷器,乾隆顶级描金瓷器,乾隆的青花瓶特点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唐英先后为雍正和乾隆两朝皇帝烧制瓷器,而这两位皇帝,有一点相同之处:一个挑剔,另外一个非常挑剔。关于雍正皇帝挑剔,小编在下面举例说明:雍正十二年,他让造办初烧制一个关公塑像。工匠将蜡样拿给雍正审批时,他却一

  • 和珅赈灾往粥里丢沙子,文武百官对他痛骂,灾民却感恩戴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年间,有一年又遇上了灾荒,乾隆帝派和珅为这次赈灾的钦差大臣,和珅到达朝庭在灾区开办的粥场时,看到数以万计的灾民,立即命属下煮了无数锅的粥,分领给灾民,但还是有很多灾民没有领上粥。和珅在想,按理说煮了那么多粥,差不多都能领上,为什么还有许多灾民没有领上呢?第二天,和珅又令属下煮了和头一天同样多的粥

  • 143年前的今天,同治封了一位15岁的皇贵妃,20天后她就守寡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同治时期的贵妃,同治皇后简介,历史上同治皇后是怎么样死的呢

    导读:今天是2018年的元旦,而按照中国农历来算是丁酉年的十一月十五,143年的今天,清朝的同治皇帝病重,为了“冲喜”,特意将皇室的妃嫔进行了统一的晋封,其中有一位年仅15岁的妃子连跳两级,直接被晋封为皇贵妃,成为了清朝最年轻的皇贵妃。更没想到的是,只过了20天,同治帝就龙御归天了,这位年纪轻轻的皇

  • 慈禧得“真实照片”,被美国博物馆珍藏,这才是她真实的模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外国博物馆中慈禧真实的照片,慈禧太后十八岁的模样,慈禧的简介和生活照片

    华夏大地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经过无数的朝代,拥有过无数的辉煌。自封建帝制建立以后中国走上到了世界的领先位置上,一时间东方神秘的古国成为了世界羡慕的对象。然而,这一切都终止于清朝。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的王朝,不仅没有将中华文明延续下去,甚至于还将其带到了不可挽回的暗黑时代。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 清朝时在朝堂上大臣都说汉语?别被电视剧骗了,其实说汉语很危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上朝用什么语言,清朝官员使用汉语交流吗,清朝皇帝在宫中说汉语吗

    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从努尔哈赤那个时候开始,满人说满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只是到了清朝的中后期,随着大量汉族官员进入政府高层,满族皇帝才慢慢学会说汉语。但即便如此,皇帝召见满族官员时,彼此的交流还是以满语为主。为什么汉人有上亿人口,满人充其量也就几百万人,汉语却不能成为朝堂的正式语言呢?说

  • 这个人占领台湾后,上书康熙,要求攻占日本,结果被康熙拒绝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关系,并且由于我国在历史上一直处于比较强盛的状态,所以自古以来日本就一直对中国崇敬有加。但是在近代时期,随着日本实力的增强,中国腐朽统治的延续,所以近代时期日本给予了我国沉重的打击。因此一时之间我国人民对于日本是十分仇恨的。其实日本作为一个弹丸之地,在历史上是有很多次机会收入我

  • 孝庄与慈禧裹脚吗?她们的做法有些出乎意料!总算是做了件好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慈禧和孝庄的关系,慈禧和孝庄谁的名声大,孝庄与慈禧太后谁厉害

    引言 缠足又叫裹脚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是用布将女性双脚紧紧缠裹,使之畸形变小。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足者。裹脚在中国历史上,影响非常深远,是被无数人所痛恨的一项陋习,极大地摧残了古代女性的身心健康,来华的英国传教士阿绮波德·立德曾用文字记录下了他

  • 康熙第一次见孙子乾隆,为什么惊得放下了酒杯,他发现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跟乾隆的关系,康熙初见乾隆完整版,康熙和乾隆见面次数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封建时代的帝王总是承受着后人更多的讨论,他们一生的作为或好或坏都会成为后代人的谈资。这其中,有如商纣王这样的昏庸的皇帝,也有如武则天这般开天辟地千古一人的传奇人物。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清朝,虽然在许多的决策和制度上都有着很明显的缺失,但是依旧不妨碍清朝一连出现了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