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为何故意雪藏李建成?给李世民立功的机会,可以带来什么好处

李渊为何故意雪藏李建成?给李世民立功的机会,可以带来什么好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758 更新时间:2024/1/24 12:23:48

义旗初建,遣使密召之,建成与巢王元吉间行赴太原。建成至,高祖大喜,拜左领军大都督,封陇西郡公。

当时李建成和李元吉从老家前往太原。这个时候李渊就很高兴了,先见李建成册封为了左领军大都督,封为陇西郡公。主要负责统领左三军。

而李渊对李元吉则有这样的安排:

授太原郡守,封姑臧郡公。寻进封齐国公,授十五郡诸军事、镇北大将军,留镇太原,许以便宜行事。

也就是说李元吉不仅被封为齐国公,而且还手握十五个郡的军队。李渊甚至把太原留给了李元吉来镇守。

至于我们最关心的李世民,当时一直跟在李渊身旁,被任命为右领军大都督,敦煌郡公,负责统领右三军。

三个儿子,每一个都手握兵权,每一个都被封为公爵。由此可见,李渊将起义的大权,都交给了自家人,同时也给了这三个儿子平等发展的机会。

一、最早李建成的战功并不少。

李渊刚创业的时候,这三个儿子的年纪分别是:老大李建成29岁,老二李世民20岁,老三李元吉15岁。

从年龄上来说,老三李元吉年纪太小,压根不可能委以重任。老二李世民虽然已经有20岁了,但是此前毫无建树,所以未必就敢轻易将大权交给这么一个愣头青。

只有29岁的李建成,作为家中的长子,自然是被委以重任的。所以我们会发现,最初带兵出去打仗的总是李建成。

比如说霍邑之战的时候,其实这一战的计谋是李建成出的。他认为霍邑守将宋老生有勇无谋,所以可以引诱他出城后,再灭了他。

结果果然跟李建成所预料的一样,李渊亲率一支大军将宋老生引诱出来,随后让李建成和李世民各自带领本部人马拿下了霍邑,堵住了宋老生的归路。

在《旧唐书》里的记载有点过分了,李渊被宋老生击败,而李建成落马,就剩下李世民拿下了全部战功。

唐初第二战,攻取关中,其实也是李建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李建成带着刘文静、统军王长谐、姜宝谊、宝琮等人,领兵数万,拒守潼关,防止屈突通来袭。这一战的记载就比较蹊跷了。

第一,果然屈突通带着几万大军前来潼关,结果在这里史料记载是被刘文静给阻挡了。第二,当时隋朝将领刘纲镇守潼关,屈突通便前往潼关,结果统军王长谐率先击杀了刘纲,夺取了都尉南城。逼得屈突通只能退守都尉北城。这两次成功的阻击战,丝毫不提李建成的名字。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里只提手下大将的功劳,为何李世民做总指挥的时候,全都是李世民的功劳呢?

所以说逻辑上是有问题的,这一战李建成也是立下大功的。从后来李渊的封赏中,我们就能看得出端倪。

事后李建成被李渊封为抚军大将军、东讨元帅,带领李世民等人打算夺取洛阳。所以说正是因为夺取关中之战李建成立下战功,所以李渊才正式让李建成的军事地位高于李世民。但是由于后来李建成是失败者,因此李建成的功劳能被抹去就被抹去了。

二、李渊改变策略,着重扶植李世民。

李渊建国以后,其实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瓶颈期。这段时间,不光李世民没工作可以做,连李建成其实也是无业游民,夺取关中后,他们似乎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发展。

武德二年,李建成前去平定司竹盗贼祝山海的叛乱,同年负责接应凉州降军。这两年李建成压根就没什么正事可以做。

其实武德二年,这是一个关键点,因为李渊对俩儿子的工作分配,发生了巨大转变。他开始着重培养李世民,给予他更多机会。

武德二年,李渊派遣李世民带领大军平定了刘武周、宋金刚,攻占了并州。这一年李建成就打打小贼,没什么建树。武德三年,李渊又派遣李世民集中兵力攻打王世充。那么李建成在干什么呢?他负责镇守蒲州,防止突厥人南下。也就是说突厥人如果不南下,那李建成就毫无战功可言,等于是变相雪藏。武德四年,李世民拿下了窦建德和王世充,为唐王朝立下了大功。而这一年李建成在干啥呢?依旧是在边疆打小贼。虽说也大破刘仚成,收服了当地部落,但是跟李世民的战功依旧没法比。所以说从武德二年,到武德四年,李渊给予两个人的平台资源是完全不同的。李渊的偏心其实瞎子都看得出来。

因此在武德五年,有人出来主持公道了。李世民击败刘黑闼后,刘黑闼带着突厥人南下。魏征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于是就建议李建成这个嫡长子,赶快去请求立点战功。

李建成立刻跑去找李渊要这次机会,儿子都追上门来要了,李渊总不能再偏心吧?所以李渊就把这次机会留给了李建成。最终李建成成功击败刘黑闼,收复了山东。

有人说,就那么点机会,给了李世民就没法给李建成。那么事实是这样吗?显然并不是,在南方,李孝恭带着李靖等人,横扫千军,立下赫赫战功。作为李建成的父亲,李渊为何不让李建成取代李孝恭呢?所以说,不是没机会,是李渊不愿意给李建成机会。

总结:我认为李建成不输李世民。

其实大家都是大军统帅,不需要出来作战。手下大将具体负责作战的事情,甚至可以说,他们俩都可以挂个名。

但是李渊偏偏就是不让李建成去挂这个名,为啥?因为李渊有自己的小心思,他想要搞政治平衡,哪怕是亲儿子,也要防备着把自己给取代的危险。

一个王朝只能有一个皇帝,但问题是,也只能有一个太子。而太子是未来的皇帝,更容易吸引群臣去靠拢。李渊要避免的就是这种情况。

所以李渊在不断培养李世民,让李世民有做太子的潜质,以此跟李建成互相争斗。这样一来他这个皇帝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一招很多皇帝都会用,比如说三国时期的孙权,就利用鲁王孙霸和太子孙和之间的斗争,自己渔翁得利,李世民本人也在用,他利用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互相争斗,想要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包括后来的明成祖朱棣,也会利用太子朱高炽和汉王朱高煦之间的斗争,巩固自己的地位。

所以说搞平衡没什么问题,可是搞砸了,那问题就大发了。谁也想不到,李世民会来玄武门之变这一出。不光李建成被杀,李渊的皇位也保不住了。

参考资料:《旧唐书》、《大唐创业起居注》、《新唐书》、《资治通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一个倒霉弟弟,十三岁被斩首,可他生了一个很有出息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世民简历,李世民真的有一个丢了的长子吗,李世民最有名的三个儿子

    唐朝在历史上是非常厉害的存在,现如今的人们非常熟悉唐朝。小说隋唐演义的出现让人们对这段历史变得非常熟知。历史上的隋唐时期是一段大乱世,正所谓乱世出英雄,隋唐时期也不例外。这样的乱世出现了很多英雄人物。比如说人们非常熟悉的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等等,这些都是隋唐时期的英雄人物。大唐王朝建立之后,这些人

  • 杜甫写了首诗热情歌颂他,他带6万人出征无一生还被打成光杆司令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杜甫的豪言壮志诗,杜甫的哪首诗是为了安史之乱写的,杜甫被谁尊为诗圣

    杜甫一生仕途艰涩,虽然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但因为出身贫寒,没有关系背景,在科举考试中又连遭挫败,使得他的入仕之路分外艰难。唐朝初中期,文人们的主要出路无非这两条,一是通过科举考试成为朝廷官吏,二是当上名臣大帅的幕僚,再逐步升迁。杜甫为了能谋得一官半职,屡次参加科考却一再失败,最终也不得不收起读书人的

  • 李世民的三子李恪很优秀吗?为何没能成为太子?长孙无忌不答应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世民三子李恪的结局,如果李世民立李恪为太子会怎么样,李世民三子李恪争取皇位

    为什么?因为分封制严重影响了官员们的权力,你是地方官,不仅要听朝廷的,还要听王爷的,这怎么办事呢?而且这么做,也极大地伤害了中央集权。可是皇帝都是比较自私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孙能够世代在地方上做土皇帝。皇位就一个,可诸侯国可以有若干个,于是李世民和朱元璋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将儿子们分封在外。其中,李世民

  • 李白酒后写了副上联,酒醒后自己也傻了:下联咋对?至今无人能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白千古绝对上联,李白喝酒后写的上联是什么,李白喝醉酒出的上联无人对下联

    根据新唐书的记载,李白的出身跟李唐皇室有那么点关系,不过这事在唐代有点忌讳。他的祖父还有曾祖父史料无一记载,就连李白自己都很少提到家世,根据后人的猜测来看,他应该是沦落民间的宗室之子。从小他就十分聪明,五岁的年纪开始读书,到了十五岁的时候已经名动长安城。但他的一生也是仕途不顺,或许是因为他的家世,或

  • 此人使出一条妙计,不仅虎口脱险,还平息了东晋历史上一场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晋的五次叛乱,东晋初年发生什么叛乱,东晋时期做过哪些大事

    晋明帝司马绍继位后,虽然对王氏兄弟有所警惕,但已是尾大不掉,无可奈何。他只得倚重于另一位名叫温峤的大臣,每有军政大事,都要听听他的意见。温峤为人精明能干,善于出谋划策,对司马绍更是忠心耿耿。其时,王敦正以大将军的身份,领兵驻守在武昌,一直虎视眈眈地窥视着帝位,恨不得一个早上黄袍加身。但王敦深知,温峤

  • 李世民厌恶单雄信的真实原因:单雄信的一个特征太像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单雄信和李世民恩怨,李世民为什么要斩杀单雄信,为什么单雄信不能降服李世民

    李世民的做法与众不同。他最先敏锐意识到,争夺天下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储备的竞争。只有麾下聚集足够多的优秀人才,才能击败众多强劲对手,成为最后的胜出者。李世民在招揽人才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不管你是其他反王的部下,或者是太子建成的心腹,只要有一技之长,他都会照单全收,几乎到了无底线的地步。瓦岗军一度是隋末

  • 李白最丢脸的一首诗,全篇吹捧一位名将,名将却为活命投降了叛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白最吓人的一首诗,李白最出名的九句诗,李白流传最多的十首诗

    不过说他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李白为他写的诗:《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李白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先看第一句,李白直接夸对方乃上天赐给国家的英才,城府深深;第二句再夸他的计谋如同江海般源源不断,

  • 李渊为啥在家谱中乱认祖宗?不只为掩盖这一事实,其中另有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渊简历,李渊祖坟传闻,百家讲坛李渊

    由于隋代在差不多30年前已经结束了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所以当李渊接着在全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权的时候,他幸运地继承了隋王朝这份大家业。 李渊新王朝的制度便是在前朝遗留下来的坚实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和中国历史上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王朝的大多数帝王一样,李渊也不是个平民,而是一个出身显赫世家的贵族。他的先世可

  • 李渊7岁时父亲病逝,他又非嫡长子,为何能继承唐国公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渊简介及儿子,历史上真正的李渊有几个儿子,李渊传位后活了多少年

    首先,两个哥哥的早亡为他提供了机会。唐国公李共有4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澄、次子李湛、三子李洪和四子李渊。据史料记载,梁王李澄和汉王李洪早薨,并未留下子嗣。蜀王李湛也英年早逝,但却留下了两个儿子。为何李不在李湛活着时,将他确立为继承人呢?从他两个儿子的表现,便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李湛的两个儿子李博义和李

  • 最无耻的盗墓贼!挖开唐太宗女儿墓后,把棺材劈了当柴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盗秦王墓的过程,历史上最奇葩的盗墓者,唐朝墓里的盗墓贼

    为了保护那些被盗墓贼破坏的古墓,考古人员做出了很多的努力,致力于挽救那些被损坏的文物,可饶是如此,还是由很多的人对考古工作不理解,还说专家是打着考古的名义进行盗墓。但我们细细数,历史上的盗墓行为有多猖獗,又对古墓造成了怎样的破坏,一个是毁坏,一个是保护,这两种行为本身就是相反的,又怎么会相同呢?盗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