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的三子李恪很优秀吗?为何没能成为太子?长孙无忌不答应

李世民的三子李恪很优秀吗?为何没能成为太子?长孙无忌不答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91 更新时间:2024/2/29 4:06:32

为什么?因为分封制严重影响了官员们的权力,你是地方官,不仅要听朝廷的,还要听王爷的,这怎么办事呢?而且这么做,也极大地伤害了中央集权。

可是皇帝都是比较自私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孙能够世代在地方上做土皇帝。皇位就一个,可诸侯国可以有若干个,于是李世民和朱元璋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将儿子们分封在外。

其中,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李恪被改封吴王,并加封潭州都督,拥有地方上的军政大权。那么李恪这个人,到底有没有传闻中那么神呢?他真的最像唐太宗吗?

李恪和李治,分别是唐太宗和长孙无忌手里的筹码。

李世民虽然是皇帝,但是他也有很多身不由己的地方。他为什么要提拔魏征这类谏官呢?一方面他的确是要听取谏言,另一方面是为了平衡关陇集团的势力。

只有这帮草根集团逐渐进入朝堂,那么关陇集团的力量才能被打压下去,至少维持平衡。皇帝是最喜欢搞平衡的。

李世民虽然出身关陇集团,可是从他做了皇帝以后,他就不仅仅属于关陇集团了。他要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培植草根集团也很重要。

与此同时,在选拔太子的事情上,李世民其实也跟关陇集团的代表人物长孙无忌,发生了很重要的摩擦。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在他心目中,只有三个人可以继承皇位,分别是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晋王李治。

为什么?因为这三个皇子都是他妹妹生的,跟他有血缘关系。可是李承乾和李泰互相争夺皇位,结果都被李世民排除出了继承人的范围,因此长孙无忌只能强烈支持晋王李治。

可是李世民却偏偏要跟长孙无忌较劲,他始终认为自己的太子李治,是个无能之辈,反观吴王李恪,却是个十分出色的人,因此他有改立吴王李恪做太子的想法,他的理由是吴王李恪跟自己很像。

这个想法还有意无意地透露给了长孙无忌,于是一场新的夺嫡之争就这么展开了。长孙无忌背后是整个关陇集团,你能扛得住?

最终在这帮人的连番炮轰之下,李世民还是选择了妥协,不再改立太子。其实动摇长孙家的势力,是李世民对关陇集团的一次挑战,结果挑战宣布失败。外面的仗好大,这家里的仗是最难打的。

李恪真的很优秀吗?

李恪的出身身份,其实也注定了他不可能成为皇帝。为什么?因为他的母亲是隋炀帝杨广的女儿杨氏。

玩哪儿?爷爷和父亲,带着一帮马仔,推翻了外公的江山,建立了自己的集团。这种事情怎么看都觉得很奇怪。

作为拥有前朝血脉的皇子,李恪想要成为储君,道路何其难也。因此就算长兄李承乾被废,次兄李宽过继给了他人,作为老三的李恪,想要当皇帝,也几乎不可能。

为什么?因为唐王朝的百官们是不答应的,这帮人可是以推翻大隋王朝为己任起家的,你现在大隋王朝的遗孤又跑回来做主子了,那我们还玩个球啊!回家种地他不香吗?

不过李恪这个皇子的表现,其实还是可圈可点的。贞观十一年,李恪被任命为安州都督前往赴任,这个时候他才19岁,正是最贪玩的时候。

所以李恪在这段时间各种玩闹,结果被人家投诉,最终李世民撤销了他安州都督的职务,并且各种劝告李恪要学好,从此李恪就跟换了个人似的。

后来的李恪简直跟唐太宗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他也开始察纳雅言,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把自己的封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很有君主风范。

此后李恪又跑去坐镇宋州,在这里他的名声也很好,多次向唐王朝推荐贤才,在封地的治理上也游刃有余。因此唐太宗说:此子类我,并不是一句空头白话。

长孙无忌极力要除掉李恪,可见李恪对他和李治的威胁不小。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曾经摊牌讨论过储君的问题,李世民还拿出了李恪作为幌子来试探长孙无忌。可是他不知道,这么做是把李恪往火坑里推。

唐太宗去世以后,仁慈的唐高宗李治,给自己的兄长李恪加官进爵,不仅封他为太子太师,而且让他开府仪同三司,位列三公。

但是朝中大权,可以说都在长孙无忌手里。他带领的关陇集团,一度成为了唐朝最强大的政治集团。而李恪作为曾经夺嫡的对象,肯定会受到长孙无忌的打压。

于是在房遗爱谋反的案子上,长孙无忌动了手脚。房遗爱是房玄龄的儿子,也是高阳公主的丈夫。这两个人合伙联合了柴绍的儿子柴令武、薛万彻,打算发动政变废掉唐高宗,改立荆王李元景为帝。

房遗爱谋反,坐子则与往还系狱。时吴王亦抵罪,高宗谓大臣曰:“朕欲从公丐叔及兄死。”兵部侍郎崔敦礼曰:“陛下虽申恩,不可诎天下法。”遂赐死。---《旧唐书》

这件事跟李恪一点关系都没有,可是长孙无忌却偏偏让被抓以后的房遗爱供出李恪参与了其中,并且表示,如果供出李恪,就能够饶他一命。

结果房遗爱的确这么做了,李恪也因此遭受牵连,无辜被杀,年仅34岁。长孙无忌自以为除掉了政治上的最大障碍,其实他的对手,正在一步步朝他走来。

总结:武则天为李恪平反,诛杀长孙无忌。

太原王氏也是关陇集团成员,王皇后更是李治的原配。可是李治为了武则天,打算废掉王皇后,结果遭到了长孙无忌的强烈反对。

这回他算是惹错了对手,因为武则天可不是好惹的。结果在武则天的授意之下,许敬宗等人诬告长孙无忌谋反,如法炮制一般,长孙无忌百口莫辩,最终被赐自尽。

长孙无忌死后,李治并没有被完全平反,一直到了神龙元年,在武则天的授意之下,李恪才得到平反。

至于他为何一直被后人怀念,我认为主要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主将李恪追认为自己的祖先,并且从李恪开始,将他的袭爵子孙都追封为了皇帝。毕竟唐朝王爷有若干,子孙后代都被追封为皇帝的可不多。

参考资料:《旧唐书》

更多文章

  • 李白酒后写了副上联,酒醒后自己也傻了:下联咋对?至今无人能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白千古绝对上联,李白喝酒后写的上联是什么,李白喝醉酒出的上联无人对下联

    根据新唐书的记载,李白的出身跟李唐皇室有那么点关系,不过这事在唐代有点忌讳。他的祖父还有曾祖父史料无一记载,就连李白自己都很少提到家世,根据后人的猜测来看,他应该是沦落民间的宗室之子。从小他就十分聪明,五岁的年纪开始读书,到了十五岁的时候已经名动长安城。但他的一生也是仕途不顺,或许是因为他的家世,或

  • 此人使出一条妙计,不仅虎口脱险,还平息了东晋历史上一场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晋的五次叛乱,东晋初年发生什么叛乱,东晋时期做过哪些大事

    晋明帝司马绍继位后,虽然对王氏兄弟有所警惕,但已是尾大不掉,无可奈何。他只得倚重于另一位名叫温峤的大臣,每有军政大事,都要听听他的意见。温峤为人精明能干,善于出谋划策,对司马绍更是忠心耿耿。其时,王敦正以大将军的身份,领兵驻守在武昌,一直虎视眈眈地窥视着帝位,恨不得一个早上黄袍加身。但王敦深知,温峤

  • 李世民厌恶单雄信的真实原因:单雄信的一个特征太像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单雄信和李世民恩怨,李世民为什么要斩杀单雄信,为什么单雄信不能降服李世民

    李世民的做法与众不同。他最先敏锐意识到,争夺天下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储备的竞争。只有麾下聚集足够多的优秀人才,才能击败众多强劲对手,成为最后的胜出者。李世民在招揽人才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不管你是其他反王的部下,或者是太子建成的心腹,只要有一技之长,他都会照单全收,几乎到了无底线的地步。瓦岗军一度是隋末

  • 李白最丢脸的一首诗,全篇吹捧一位名将,名将却为活命投降了叛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李白最吓人的一首诗,李白最出名的九句诗,李白流传最多的十首诗

    不过说他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李白为他写的诗:《述德兼陈情上哥舒大夫》——李白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先看第一句,李白直接夸对方乃上天赐给国家的英才,城府深深;第二句再夸他的计谋如同江海般源源不断,

  • 李渊为啥在家谱中乱认祖宗?不只为掩盖这一事实,其中另有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渊简历,李渊祖坟传闻,百家讲坛李渊

    由于隋代在差不多30年前已经结束了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所以当李渊接着在全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权的时候,他幸运地继承了隋王朝这份大家业。 李渊新王朝的制度便是在前朝遗留下来的坚实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和中国历史上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王朝的大多数帝王一样,李渊也不是个平民,而是一个出身显赫世家的贵族。他的先世可

  • 李渊7岁时父亲病逝,他又非嫡长子,为何能继承唐国公爵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渊简介及儿子,历史上真正的李渊有几个儿子,李渊传位后活了多少年

    首先,两个哥哥的早亡为他提供了机会。唐国公李共有4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澄、次子李湛、三子李洪和四子李渊。据史料记载,梁王李澄和汉王李洪早薨,并未留下子嗣。蜀王李湛也英年早逝,但却留下了两个儿子。为何李不在李湛活着时,将他确立为继承人呢?从他两个儿子的表现,便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李湛的两个儿子李博义和李

  • 最无耻的盗墓贼!挖开唐太宗女儿墓后,把棺材劈了当柴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盗秦王墓的过程,历史上最奇葩的盗墓者,唐朝墓里的盗墓贼

    为了保护那些被盗墓贼破坏的古墓,考古人员做出了很多的努力,致力于挽救那些被损坏的文物,可饶是如此,还是由很多的人对考古工作不理解,还说专家是打着考古的名义进行盗墓。但我们细细数,历史上的盗墓行为有多猖獗,又对古墓造成了怎样的破坏,一个是毁坏,一个是保护,这两种行为本身就是相反的,又怎么会相同呢?盗墓

  • 李白果然仗义,为了夸朋友,不惜歪曲历史,得罪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白怎么被历代皇帝夸的,李白的政绩,李白意气风发的事迹

    唐朝,特别是盛唐的诗坛真是令人神往。不仅顶级文人如同井喷般爆发出来,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有各自的清高和风骨。文人相轻的事情很少发生,也听不到龌龊之事。比如李白和王维,两人肯定不来电,他们都是绝世骄子,而且在一定时间内都同朝为官,但二人这么多诗歌,都没有提及对方。但是,除了脾气不对路之外,也没有两人

  • 武则天在临死前,下令为一位老臣平反,是谁获此殊荣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褚遂良是何许人也?其实他最为人所知的,是他的书法。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他的书法艺术,不仅受到当时皇帝的称赞,而且还影响到后世,对唐代乃至后世书法的延续和创新都提供了借鉴。那这样一个人,是如何与政

  • 杨贵妃真替安禄山“洗三”了吗?如果是真的,唐玄宗为何不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贵妃与安禄山私下关系,杨贵妃和安禄山的历史,唐朝安禄山和杨贵妃的关系

    安禄山与杨贵妃的交集,莫过于认杨贵妃为母这件事情,要知道安禄山的年龄可比杨贵妃大了16岁,古代一般父女的年龄差也不过如此了吧。那么,安禄山为何要认杨贵妃为母呢?唐玄宗知道后又为何不阻止,反而乐见其成呢?安禄山善于钻营奉承,谋求升职安禄山出生于武则天在位末期,他母亲的身份也不简单,是突厥部落的巫师,而